第26章 尾聲 起點(1 / 2)

黎明前的黑暗黑的深邃,暴風雨前的黎明安靜的讓人心悸。

時間已然迫在眉睫,項昊與徐先生兩人都是一夜沒睡,在書房裏分工,項昊來不及看完所有的書了,挑選自己認為重要的研讀,徐績在憑借自己的記憶和認知,在豫國公贈予的地圖上做出更加具體詳細的標記。

方平走進來說有太監傳旨,宣項昊即刻進宮,項昊一笑,當時把衛平王扣在府裏,還有一點原因是為了使父皇若差人去抓殷玨時,知道人已經在自己這裏,從而宣召自己,不然真不知道父皇躲避自己和老師到什麼時候,其實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下旨封項昊為黑鷹軍新將領,及早趕赴前線,指揮西境戰鬥,昨日豫國公進宮也是為了此事。

項昊對方平說:“告訴他,自己知道了,另外去告訴老師,我在正陽門等他。”項昊起身,與方平一起走入黑暗,而這,是為了去尋找光明。

明德殿裏,皇帝坐在龍椅中,近日的事情讓他頭痛欲裂,他真的後悔,當初怎麼會將巡防營的指揮權給了太子。如今的局麵對自己就是一個死局,年輕時,自己四處用兵,是為了向父親那樣開疆拓土,做一名聖君,可是失敗了;那就做一位明君吧,所以自己宵衣旰食,就是想讓老百姓誇獎自己的明德,可是如果因為太子的過失,引發梁,慶大戰,自己的明君願望也沒有了,因為自己沒有識人之慧,用人之明,這是自己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太監領著項昊和豫國公走進大殿,項昊一跪下,皇上抄起茶杯就砸了過去,項昊微微一閃,杯子擦著耳朵飛了過去,道:“父皇息怒,”盛怒的皇上並未看清項昊閃避的動作,怒道:“息怒,你私自調兵,剿滅衛平王手下的死士,還未經朕同意,扣押了衛平王,你是要造反嗎?你是不是早看出了衛平王的陰謀,卻坐視這樣的事情發生,你的罪過在太子之上。”

豫國公跪下,稟道:“皇上息怒,永平王調的兵是微臣在他回京時借給他的私符,是希望他在危急時刻見機行事,衛平王的那些手下,一看就是想要在慶都生事,派兵剿滅無錯;扣押衛平王,是怕他趁亂逃離慶都,先發製人而已。”

皇帝“哼”了一聲,對項昊說:“不管如何,衛平王陰謀顛覆我大慶社稷,不殺他不能向天下交代,你把人交給禁衛。”

“父皇,晉國衛平王殿下不能殺,望父皇三思,放他回國。”項昊平靜道。

皇上簡直懷疑自己聽錯了,盯著他:“你說什麼?”

項昊抬起頭來,說:“兒臣敢問父皇,慶,梁兩國戰爭可能如今可能避免?”

皇帝當然想避免,但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一國太子死在他國,別說梁皇,就算是梁國內反對梁太子的人都不能接受,因為在這些人眼裏,梁太子可以死在自己給他安排的陰謀陷阱裏,但決不能被別國太子冤枉和殺害了,這是一國人都忍不了的恥辱。

項昊見父皇不答話,又問:“梁國實力在慶國之上,我們這次有幾分把握能夠戰勝?”皇上依然不答,豫國公說道:“不到四成。”

項昊點頭道:“父皇一定知道,不管衛平王這次能否回去,晉國一定不會對戰事袖手旁觀,但如果衛平王死在了慶國,那就與梁太子死在了慶國效果一樣,晉國崇拜他們的衛平王如神明,到時候激起晉國百姓的眾怒,朝廷就算是在迫於壓力之下也會傾國之力與我們死不罷休,那時又有梁國大軍壓境,我們可就一點勝算也沒有了。”項昊看見父皇神色緩和,向老師看了看。

豫國公會意:“皇上,如果放衛平王回去則不一樣,晉國這一次本就是對兩國坐山觀虎鬥的意思,這次雖然必會插手,也不一定會出全力;更何況,皇上忘記了晉國還有一位衛平王的死對頭,就是晉國上柱國大將軍,五年前,他被永平王一戰擊潰親自率領的狼牙戰軍,在晉國的實力大不如前,才造成了衛平王在晉國的一手遮天,如果衛平王死了,他則再無阻礙,還完全可以打著為衛平王報仇的旗號與梁國徹底聯手,那樣他不僅掌握實權,還能贏得國人支持,勝算更大;如果衛平王未死,他回國後縱想布置與梁國聯手,上柱國將軍也會為了不讓衛平王的威望再次暴漲而百般阻撓,我們都不能忘了,雖然上柱國將軍的勢力下降了,但他是現在晉皇登基的第一功臣,他要想做什麼事,肯定大有可為。”

皇上聽了終於點頭,但不殺他,自己如何發泄心中的折口怨氣呢?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決心,更是一想到自己要麵臨的結果,心中的殺意更是差點讓自己失去理智。

項昊知道父皇的想法,就再加一把火:“父皇,如今梁太子身死,兩國大戰,我們應該如何向慶國百姓交代,才能不讓他們將怨意積在皇家頭上呢?”

皇上眼睛一亮,項昊提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他很有可能想到了辦法,那自己……趕緊看著項昊,慢慢說道:“嗯,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