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遲到的孩子(1 / 2)

我實在不要兒子,你自己來了。“無後主義”的招牌,於今掛不起來了!譬如樹上開花,花落偶然結果,那果便是你,那樹便是我。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但是你既來了,我不能不養你教你,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並不是待你的恩誼。將來你長大時,莫忘了我怎樣教訓你: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胡適《我的兒子》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希望你的父親不是我。我小時候這樣想過,我那時想將來我要有孩子絕不讓她這樣想。人家講,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我是有了你才知道孩子的更不容易和無可選擇。當年和爺爺吵架,說過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要求出生的。想到你,越發感到這話的真實和分量...從你望著我的那眼起,我決定既剝奪自己笑的權利,也剝奪自己哭的權利。——王朔《致女兒書》

01、孩子你為何而來

我和畢拂曉結婚前和結婚後,從未討論過孩子的問題。好像故意逃避或者是不想提起。就連家裏那些婚前總是催你結婚的人,此時都不在提孩子的事情。關於這個話題,某天,雲雨過後,相擁,終於開始觸碰這個話題。

“拂曉,咱們為啥結婚?”

“名正言順的像現在這樣唄!沒人敢說三道四。”

“呃...拿這麼一張紙,就心安理得了?”

“那不拿這張紙,你們男人才心安理得?怎麼,後悔了?”

“結婚可不是1+1=2,是0.5+0.5=1啊!”

“有區別嗎?”

“區別大了!1+1是搞對象的時候,兩個單獨的人,試著去接受對方,自己還是獨立的。0.5+0.5是結婚以後,要摒棄自己的缺點,保留優點,把自己的一半空間留給對方,這才是婚姻啊!”

“為什麼結了婚,自己就從1開始倒退?這不越活越回去了嗎?連自己都丟了,那結婚幹啥?”

“這不是我問你的問題嗎?”

“太深奧了,太複雜了,怎麼結個婚還這麼多講究?”

“這就看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了。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是完整的自己,可結了婚,自己的生活中多出了一個人,你的空間和時間都發生了變化,不改變自己行嗎?還想保持完整的自己,那另一半放哪兒?如果不能給另一半騰地方,這日子能過嗎?咱們也別說愛情這些虛無的東西,就單論婚姻,都互相的騰出一半地方,才可能維持婚姻的長久。從這個意義上說,婚姻的最高境界就是包容和忍耐,隻有如此,才會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整的1啊。”

“你的意思,結婚,就一定要犧牲咯?”

“不僅僅犧牲這麼簡單,假如有了孩子,還想保持一個完整的家庭,咱們連0.5都混不上了!”

“孩子?我可沒想過生孩子,自個兒的事還沒弄明白呢。咱們這才剛結婚,二人世界都還沒過夠,生啥孩子!不幹不幹。”

“也是啊,拂曉你說怪不怪,之前都催咱們結婚,怎麼現在結了婚沒人催咱趕緊要孩子呢?”

“可能是考慮咱倆窮唄,自個養活自己還夠嗆,哪有能力再添個張口貨啊?”

“那咱就窮開心吧!你說沒過夠二人世界?咱們現在不就是二人世界麼?要不,繼續開心?”

自從那天起,我們真的很開心。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好像要把失去的那些時間都找補回來。看電影、吃排擋、逛大街,哪兒熱鬧往哪兒去。一輛陸巡踏板摩托,成了兩人出入的交通工具。在這個悠閑的城市,我們悠閑的活著,每天,我的背上就會貼著一個女人。

戀愛,從結婚後開始。可我覺得,我們的戀愛,是從結婚證開始。

可這樣的日子太短暫。我的幾個月耕耘有了結果。畢拂曉懷孕了!這對於她來說,無疑是一個響雷。無數種假設,無數種彷徨,最終放棄了墮胎的計劃。因為那些聲音又出現了。

“都三十五歲了,懷上了,就是好事,一定得生下來,你要是打掉孩子,以後就可能懷不上了!”大姨子如是說。

“早生晚生都得生一個不是嗎?這好歹是條命,投胎到你名下,是緣分,要珍惜!”丈母娘如是說。

“生吧,早就盼著開心成家生子,這下好了。等斷了奶,我們幫你帶!”我老媽眼淚花花的,憋了十幾年的愁緒終得釋放。老爸也吧嗒吧嗒的點著煙,眼角都是笑容。“我們幫你帶!”這是華夏民族揮之不去的情結,隔代——愛更濃。

“遲到的孩子,不願意缺席,是好事,給他一次機會吧。孩子的到來,是因為他知道,我們需要他。”鍾開心如是說。

於是,帶著焦慮,帶著茫然,畢拂曉開始了懷胎九月漫長的煎熬。還好,隻有輕微的產前憂鬱,調理是必須的。

02、偉大和勇敢無關

為了調理畢拂曉的心理,2010年8月,懷孕三個月時,隨公司組織的旅遊,去了看了一趟世博園。先飛金陵,這是這條旅遊線路的起點。這時的畢拂曉,大腹便便,比別人懷六個月的肚子還大。不過,在大屠殺紀念館,這短短的一個小時,那些血淋淋的往事,卻讓她心頭一亮。人這一生,出生,自己掌控不了,死亡,大多數人也掌控不了,每個人都一樣。可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孩子卻支撐起了民族的希望。從那時起,她想通了,母親的光榮,這不是個人的事情,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沒有孩子的婚姻,就如一件沒有紐扣的衣服,沒有拉鏈的裙子,很容易脫掉。可我們,才找到家的感覺。那就讓他的到來給這個家扣上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