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百年之後,說風華(大結局)(1 / 2)

若說世人在得知一統四國的霸主不是元若逸,而是許風吟的女兒,許氏皇朝遺孤時的反應是震驚的,不解的,無法接受的,那麼在聽聞枯竭多年的滄海一夜複生,一改這些年來的死寂,頹廢,重現當年的磅礴之姿時的反應便是驚駭的,惶恐的,然而在逐漸冷靜下來後,惶恐轉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欣喜若狂。

當年,滄海一夜枯竭,場景之慘烈,不幸目睹這場宛若天罰一般的慘事的民眾直到現在都還深受打擊。原以為滄海再也回不到最繁華最鼎盛的模樣了,曾經靠海吃海的百姓迫於生計隻得背井離鄉,到別處謀生,卻不想一朝真鳳歸位,滄海就複生了。寬闊大氣的海麵風平浪靜,仿佛什麼也沒有發生過,它不過是睡了一覺而已,但對目睹了這一神跡的民眾來說,卻是難以平靜,激動得熱淚盈眶。

這一刻,世人記起了滄州大陸曾是眾神最愛的仙境,便是眾神已然離開,人族才是滄州大陸的主人,也仍有仙靈之氣殘留。許風吟身死,慶國國滅,帶給世人的是悲痛的話,滄海枯竭便是上天示警,警告那些亂臣賊子切莫猖狂。而今,許風吟的女兒回來了,一統四國之後,光明正大的坐在龍椅上,天道又以滄海複生為警示,向世人宣告它對許明珠的認可,如此,還有誰敢妄議她的橫空出世?

亂臣賊子就是亂臣賊子,元子離在位多年又如何,不照樣受著無子的詛咒?

但許明珠就不同了,一朝歸位,便立刻得上天厚愛,以滄海為賀禮,恭賀她問鼎天下成功,再次使天下一統,延續了許氏皇朝榮光,可見這許氏皇朝才是真正的皇族,受氣運偏愛,得天道認可。天道既已明確許明珠的身份地位,世人又怎敢與天鬥,隻能選擇臣服,臣服於許明珠的統治,畢竟她能走到今天這步,靠的可不單單是天道的庇佑。如今的她大權在握,又是名正言順,誰若敢反她,下場必是淒慘,且天下亂了太久了,對許多人來說,他們更渴望平靜安寧的生活。

滄海複生,對許明珠來說是一個意外之喜,但對這個能夠快速的穩固她的統治的神跡,她的態度自然是歡喜的,尤其是在有了元子離等叛徒的對比後。

初登帝位的許明珠仍有許多事要做,卻在這時聽聞鄂子琳病重,堪堪吊著一口氣的壞消息,便放下政務,親自去見鄂子琳。鄂子琳早就撐不住了,若不是執念太強,叫她不肯咽氣,怕是已經成了黃土下的白骨,然而再強的執念撐到了一定時候,也是會斷掉的,尤其是在她心願已了的前提下。鄂子琳看著許明珠登上帝位,看著她驕傲的向世人宣告許氏皇朝的歸來,心裏再無遺憾,執念便消失了。

鄂子琳不願在死的時候還要受盡這破敗身子的折磨,便選擇安排好一切,將手上勢力全部交出,服下毒酒,安靜的等死。鄂子琳等來了許明珠,也給許明珠留下了最後一句話,卻是一個請求,請求許明珠在她死後允許她葬在許風吟的身側,到了地下,她還要做許風吟的臣。許明珠允了,讓鄂子琳放心,鄂子琳當然放心,含著笑意閉上了眼睛。信姿甯等一眾學生哭倒了一片,許明珠卻是長歎一聲,替鄂子琳掖好被子後,吩咐身邊的大內侍厚葬鄂子琳,許其葬入皇陵伴君。

許明珠登位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請出許風吟和林煊的骨灰,將他們風光下葬,給他們死後的安寧,依著許風吟的脾性,大抵是不會介意身側多一個鄂子琳陪伴的,就是可惜了青蓮,隻能立一個衣冠塚,陪在許風吟身邊,屍骨卻是找不到了。

憶起青蓮,許明珠的心緒有些低落,卻沒有時間沉迷其中,她還要去處理國事,大草原的問題還等著她去解決,異族的威脅也要一並除了,沒有得閑的時候。

鄂子琳下葬後,許明珠當朝提了信姿甯的官位,封她為左丞相,原來的丞相為右丞相,右丞相知曉此舉的用意是什麼,又想看看信姿甯的本事,便沉默的接受了。信姿甯以女子之身成為左丞相的事,成了一個信號,讓滄州大陸的女子知道屬於她們的時代到來了,她們也可以像慶國女子那般擁有讀書識字,行兵打仗的機會。有一些人,一些勢力不滿許明珠的統治,意圖顛覆之,卻都被鎮壓了。

許明珠的手段比之許風吟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更狠,斬草除根這一原則被她運用得非常純熟,單是看皇城之中再不見半個風國時期權勢鼎盛的世家就可見一斑了。現在在皇城活動的世家要麼是一直忠於許氏皇朝,在元子離在位時備受打壓的,要麼是追隨許明珠打天下有功的,更多的是有從龍之功的寒門。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許明珠的登位,象征著新舊世家的交替,這卻是無可避免的事。

說來,還是江東沈氏會做,沈家真正的家主沈清瑩不但一早就向許明珠投誠了,還親赴戰場,追隨許明珠打天下,立下無數戰功,前不久更被封為威北大將軍,風頭一時無兩,不說未來烈火烹油的隱患,單是此刻的榮耀就足夠沈氏風光了。世人不知沈清瑩會是武將中最得許明珠信任的,若知,隻怕更要羨慕嫉妒了,這自古功高震主是原罪,沈清瑩卻無論立下多大的功勞,都能得帝王信任,這如何不叫人嫉妒?但也要沈氏謹言慎行,比以往更知情識趣,沈清瑩才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