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澳門普濟禪院
澳門普濟禪院俗名觀音堂,始建於明末天啟年間,至今已有多年的曆史。禪院廟深數進,琉璃瓦脊,雕梁畫棟,古樹婆娑。
相傳普濟禪院的開山祖師大汕和尚,是反清誌士之一。大汕和尚名石謙,是康熙年間的名僧,凡星象、律曆、理學、數術、篆隸、丹青之類,無不擅通,尤長於詩。杖錫雲遊,足跡遍及山川名勝。他還曾應越王(今越南)之召,前去說法,相隨僧眾餘人,聲名遠播。他具有強烈的民族思想,因立誌抗清來到澳門,並將原來的觀音廟擴建為普濟禪院。清兵入關後,在"留發不留頭"的酷政下,許多明末遺民和愛國誌士秘密結社聚義,籌商反清大計。大汕法師的身邊,當時就聚義著不少高僧誌士。為了從事反清活動,大汕法師經常來往於廣州澳門之間,聯絡海內外人士,不幸事發下獄,在押解放逐途中病歿,時年。他著的《六離堂集》被列為當時的禁書。另有《海外紀事》共卷,記載了所遊曆的山川形勢及風土人情,並記載有部分華僑史料,十分珍貴。
普濟禪院還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曆史的見證。年月,清朝政府和美國政府代表在這裏簽訂了近代史上美國侵略中國的第一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這個條約,又稱《中美五口貿易章程》,是美國專使顧盛用軍事恫嚇與外交訛詐手法,脅迫清政府兩廣總督耆英簽訂的。至今,當年簽約的石桌仍保存在該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