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在羅馬逛劇院(1 / 1)

第45章 在羅馬逛劇院

看歌劇對羅馬人來說是家常便飯,就連乞丐也可以做到想看就看。

在羅馬,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教堂、雕塑和噴泉之外,就算劇院了。雖然我無法對羅馬劇院做數量上的統計,但其分布上的高密度足以讓人相信,這裏的劇院比國內的卡拉OK廳要多。

羅馬之所以有眾多的劇院,大概是因為歌劇在這裏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有人對羅馬人的休閑時間作過這樣的描述: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酒吧,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旅遊,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劇院。據當地媒體公布的抽樣調查表明,意大利人當中,幾乎每天上劇場或電影院者占1%,每周至少去一次者占11.8%,比較經常去劇場或電影院者占22.7%。熱衷於去劇院的人在全國尚且能占這麼高的比例,在作為意大利文化中心的羅馬就更可想而知。

羅馬的劇院不僅節目內容豐富多彩,而且門票價格也適合普通百姓的消費水準。大多數劇目的門票比中國國內同等規模演唱會的最低票價還低。一般的歌劇或音樂會節目,最低票價為1.5萬裏拉(約10歐元,相當於人民幣70元);羅馬音樂協會在瓦德塞教堂內舉辦的複調合唱團和巴羅克樂團音樂會,票價為2萬裏拉;基輔廣播電台交響樂團和女聲合唱團在貢法洛內劇院演出的音樂會,票價分別為1.5萬和2.5萬裏拉;意大利音樂的最高殿堂---聖切奇利亞國家音樂研究院演出韋爾(K.Weill)的作品《不值錢的歌劇》,票價有兩萬、3萬、4萬裏拉3種,買季票者和26歲以下青年還可以享受20%的優惠;羅馬歌劇院的"漫遊聖誕夜"音樂會,演出柴可夫斯基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票價從兩萬至4萬裏拉不等,團體優惠20%,老人和學生優惠50%。由此可見,羅馬劇院的演出票價是百姓絕對承受得起的消費。

看歌劇對羅馬人來說似乎是家常便飯,是一種極普通的日常生活內容,就連乞丐也可以做到想看就看。因為羅馬不僅有高檔劇院,露天劇場也是隨處可見。而露天音樂會是不用掏錢的,隻要你有興趣,就可以去一飽耳福。運氣好的時候,你還可以到金碧輝煌的歌劇院享受免費演出。當然,這樣的時候不多,隻有在重要節日才有可能碰上,比如聖誕節,羅馬就有許多免費的大眾化節目演出。

兩年前,我有幸在著名的聖切奇利亞音樂學院觀看過除夕之夜演出的《和平之眾》音樂會,在唐博斯科音樂廳演出的多尼澤蒂的歌劇《愛情之約》,還去兩家教堂參加過聖誕音樂會和聖誕管風琴演奏會。觀看這些演出都是免費的,是由民間藝術團體"民辦歌劇合作社"邀請的。

羅馬有眾多的民間藝術團體,比較正式的演出都由他們組織,並在媒體上向公眾發布演出信息。隻要你關注這方麵信息,你會發現,一天之中會有幾個甚至十幾個演出供你選擇。你不禁會發出這樣的感歎:羅馬不愧為歌劇之鄉、音樂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