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耶拿戰役
奧俄聯軍在奧斯特裏茨戰敗之後,歐洲大陸暫時沉寂下來,進入一個不穩定的和平期。在上次戰役中,拿破侖之所以急於使普魯士保持中立,是因為十五萬普魯士大軍一旦加入奧俄聯軍的行列,勢必使他麵臨一種十分嚴峻的局麵。貝爾納多特進軍多瑙河期間,未經允許即穿越了普魯士的安斯巴赫公國,曾使普魯士當局甚為憤慨,幾乎導致普魯士參戰,僅由於拿破侖賄以漢諾威才勉強無事。當然,假拿破侖之手將漢諾威割讓給普魯士是不合法的,但這一割讓已為普法條約所確認,該條約是奧斯特裏茨之戰結束後十四天,拿破侖與豪格維茨伯爵在肖恩布魯恩宮簽訂的。不過該條約在兩個月後又修改得對法國有利了。懦弱無能的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威廉三世在柏林受主戰派的支配,而主戰派的後台是路易莎王後。由於拿破侖要求把安斯巴赫交給巴伐利亞作為割讓漢諾威的補償,這就進一步加劇了柏林的反法情緒。
至於法英關係,自皮特首相於1806年1月23日逝世,輝格黨政府隨即於二月份建立以來,緊張關係略有緩和,但和平談判仍毫無結果,因為荷蘭、西西裏和海外殖民地等問題證明是難以解決的。6月,拿破侖之弟路易登上荷蘭國王寶座使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普萊斯堡條約在南德意誌製造了一連串的法國衛星國:巴伐利亞和符騰堡已經變成了兩個王國,其領土的擴大是以犧牲奧地利的利益為代價的。巴登和黑森-達姆斯塔特總督也被拿破侖封為大公。拿破侖還要求巴伐利亞國王把一個女兒嫁給他的繼子歐仁·博阿爾內為妻。7月,這些萊茵河及其西部地區的德意誌小國,未與普魯士商議,就組成了一個依附於拿破侖的萊茵邦聯,拿破侖的妹夫,繆拉元帥也被封為貝格和克累弗大公,這樣他就控製了萊茵河在韋瑟爾的重要橋頭堡。指向德意誌的這些政治屏障不斷得到依舊存在的壓倒性的軍事力量的支援。拿破侖的十九萬二千人的大軍團非但沒有複員,反而繼續作為軍事力量駐紮在整個德意誌西南部靠當地供養。法軍的存在當然隻會引起反感。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占領著安斯巴赫;達武的第三軍和拉納的第五軍駐紮在蘇阿比亞;蘇爾特的第四軍和內伊的第六軍在巴伐利亞;而奧熱羅的第七軍則在法蘭克福。馬爾蒙的第二軍已被派去征服達爾馬提亞,而馬塞納在拿破侖之兄約瑟夫的麾下,正在蹂躪那不勒斯王國。
拿破侖由於要在巴黎集中精力從事其政治和王朝的設計,便把大軍團的指揮權交給正在慕尼黑的貝爾蒂埃代管。不過,他卻要貝爾蒂埃完全明白他自己隻不過是一個臨時代理人而已。2月14日,貝爾蒂埃接到了拿破侖下的一道十分唐突的指示:
嚴格信守我下達給你的指示,並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所有人員都要隨時待命,嚴守崗位,隻有我知道該如何行動。
奧斯特裏茨大捷之後,這位皇帝更是深信自己一貫正確了。
1806年的整個夏季,拿破侖所采取的軍事預防措施和他按戰時編製維持大軍團的做法都隻是為了防止奧地利東山再起並對維也納朝庭起威懾作用。當時,他還正在與洛德代爾勳爵和亞爾默思勳爵率領的英國代表團討論和平條款,所以無論如何他無意桃起普魯士人的敵意。7月間,繆拉親王毫無策略頭腦地把韋爾頓的普魯士駐軍趕出了他新近獲得的大公國。8月2日,拿破侖寫信嚴曆地斥責了他的妹夫:
你所作的用武力把普魯士人從他們現在所占領的地方趕走的決定真是愚不可及。你這樣做就侮辱了普魯士,並且完全違背了我的意圖。我目前與該國的關係尚可,而且正打算停止與英國人談判以便為普魯士保住漢諾威。我不想用這類愚蠢的行為得罪她,我要和她保持良好的關係。你的任務是應盡量和普魯士人親善。
當天,他指示塔列朗與普魯士政府接觸以平息這一事件。
但是,在與倫敦的輝格黨政府談判時,拿破侖又空前狡詐地提出將漢諾威歸還給英國,盡管在此以前,他已將該地割讓給了普魯士。這種口是心非,兩麵三刀的做法在7月底傳到普魯士政府的耳朵裏,於是雙方就勢在必戰了。
奇怪的是,拿破侖似乎並不知道他的擴張政策在普魯士已日益引起敵意。這種敵意的產生有兩個來源:其一是普魯士軍官團浸透了腓特烈大帝的軍事傳統,一貫好戰;其二是自從以維也納為基礎的舊日耳曼帝國瓦解之後,突然高漲的愛國熱情開始在柏林產生聚合作用。普魯士軍隊一向以自己在七年戰爭中曾戰勝過奧軍和法軍而自豪,對於法國革命軍隊所發展的那套靈活機動的戰術,他們一無所知。普魯士軍官死守腓特烈教條,拘泥於刻板的隊形,緩慢的調動和有秩序的排槍射擊,因為,半世紀前這種戰法證明是十分有效的。他們對法軍那寬鬆的散兵線和比較鬆弛的射擊紀律極為蔑視。普軍各戰鬥部隊的機動性還受其補給係統和輜重縱隊的拖累,沒有這套保障,他們就寸步難行。
在柏林,反法情緒日益高漲,以致到了弗裏德裏希·威廉三世在8月9日被迫宣布總動員的程度,不過,他並未立即集結部隊。8月25日,他召集了一個軍事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兩個軍團,分別由不倫瑞克公爵和霍恩洛厄親王指揮,另有一個獨立軍由呂歇爾將軍指揮,總司令由七十一歲的不倫瑞克公爵擔任。
次月,普軍及其盟友薩克森的軍隊從容不迫地向南運動,9月底時,他們已在靠近普魯士南部邊境的一條七十英裏長的防線上集結完畢,全軍分成三個集團:
右:呂歇爾軍(三個師),二萬五千人,艾森納赫;
中:不倫瑞克軍團(六個師),五萬八千人,哥達-埃爾富爾;
左:霍恩洛厄軍團(五個師),四萬七千人,耶拿-薩爾費爾德;
共計:十三萬人。
霍恩洛厄(二萬名薩克森的軍隊也在他的指揮之下)已將陶恩青軍推進到施勒茲和霍夫,以保護其左側翼。普軍的全部集結都是在叢林密布的圖林根山林和弗蘭肯山林的遮掩下進行的。那道長八十英裏,高達千米的山巒構成了北邊的易北河盆地與南邊的美因河左側支流之間的分水嶺。圖林根山是埃爾茨山脈向西的延伸部分,它將薩克森和波西米亞分隔開來。
拿破侖根本沒有料到普魯士會有任何敵對行動。8月中旬,他還在考慮把大軍團的大部分從德意誌撤走的問題。7月20日,俄國代表已在巴黎與法國簽訂了一個和平條約。8月6日,他寫信給正在布勞瑙密切注視奧軍的蘇爾特說:
對俄和約以及我與英國人正在進行的談判都使我深信一切都會很快地平靜下來,而目前所進行的這些軍事行動必將繼之以持久的和平。
8月17日,他寫信給貝爾蒂埃說:
我們應該認真考慮調回大軍團的問題,因為在我看來,有關德意誌的疑慮已經完全澄清。你也許會宣布大軍團即將行動,但實際上,在我得知對俄和約批準之前,我是無意把布勞瑙交還給奧地利人的。此時,應停止一切戰爭準備,不要再讓部隊渡過萊茵河,所有人員都要作好返回法國的準備。
但是,9月3日,拿破侖獲悉沙皇8月24日已拒絕批準7月20日簽訂的條約,所以,他又打消了準備讓軍隊退回法國的念頭。不過,次日,他又給他的兩個軍長內伊和達武批了三周的假,因為他們兩人的夫人都快臨產了。貝爾蒂埃也被告之可以返回巴黎休假。
9月5日,拿破侖收到了普軍正向其南部邊界移動的情報,於是立即征召1806年度的五萬新兵和三萬後備軍。當天,他寫信給貝爾蒂埃說:
歐洲事態的新變化迫使我認真地考慮我軍的處境。
他指示貝爾蒂埃派工兵軍官去偵察班貝格至柏林的道路,並要求大軍團各軍作好準備在八天之內在班貝格-拜羅伊特地區集結。
我的意圖是,八天之內,所有各軍都應在克羅納赫以遠集結。我估計從班貝格邊界的集結地到柏林大約有十天的行程。......我想知道薩勒河和埃爾斯特河在格拉的情況。......易北河在維滕貝格處的渡口情況又怎樣?德累斯頓、托爾高和馬格德堡等鎮的設防情況如何?將在慕尼黑和德累斯頓所能弄到的最好的地圖都收集起來。派情報官去德累斯頓和柏林弄清普軍此次調動和集結的真實意圖。你在搜集情報時務必非常慎重,因為我尚無意與柏林為敵;我之所以要這方麵的詳細情報,主要是以防不測。我以為馬格德堡是班貝格與柏林之間的唯一要塞。
不出一周,他就了解到普軍意在一戰,他在9月19日寫信給貝爾蒂埃說:
普軍的行動依然十分奇怪。是得教訓教訓他們。明天我就把我的馬先送走。近日內即命近衛軍出發。如果情報證實普軍的確發瘋了,我將直接前往維爾茨堡或班貝格。
他命令其禦廄總管科蘭古將其八匹馬和所有的望遠鏡都先送走,但對外卻揚言他不過是去貢比涅打獵而已。
9月19日,拿破侖命大軍團在10月的第一周內完成初步集結,其序列如下:
第一軍,貝爾納多特,二萬五千人,班貝格;
第三軍,達武,三萬三千人,班貝格;
第四軍,蘇爾特,三萬五千人,安貝格;
第五軍,拉納,二萬三千人,柯尼學芬;
第六軍,內伊,二萬一千人,安斯巴赫;
第七軍,奧熱羅,一萬六千人,法蘭克福;
第八軍,莫蒂埃,一萬五千人,美因茨;
騎兵軍,繆拉,二萬人,維爾茨堡;
近衛軍,勒費弗爾、貝西埃爾,一萬二千人,美因茨;
巴伐利亞軍,符雷德,八千人,紐倫堡;
共計:二十萬八千人。
拿破侖以往還從未集結過如此巨大的兵力。此外,其弟荷蘭國王路易還有一個約一萬五千人的荷蘭援軍據守著韋瑟爾的萊茵渡口。皇帝的大本營設在班貝格。其交通線為斯特拉斯堡-曼海姆-美因茨-維爾茨堡-班貝格,而前進補給基地則設在福希海姆和維爾茨堡。整個戰略集中由繆拉掩護,他的六個騎兵師部署在克羅納赫-科堡-柯尼學芬一線,正對著圖林根山林的各個出口。為了恫嚇其右後方因河後邊的奧軍,拿破侖在布勞瑙要塞留下了一支法國駐軍,這支駐軍還可望得到南德意誌一個巴伐利亞軍(一萬五千人)的支援。
盡管對敵方未來的作戰計劃一無所知,拿破侖由於初步集結了大軍團,因而作好了應付一切不測事變的準備。如果普軍向西南進軍,威脅他通往萊茵河穀的交通線,他可以優勢兵力打擊其左側翼。反之,如果普軍企圖入侵巴伐利亞以求與奧軍會合,他同樣可以打擊其右側翼並將其逐入波希米亞。為了保護通往萊茵河的交通線,並充當總預備隊,拿破侖又組建了第八軍,含兩個師,由莫蒂埃元帥指揮,駐紮在法蘭克福。不過,在拿破侖的內心裏,不管敵人的打算如何,他都要實現他的偉大戰略計劃,即閃擊薩勒河穀和埃爾斯特河穀,包抄普軍和薩克森軍的左側翼,從而切斷他們與柏林和德累斯頓的交通線。一俟大軍團於十月的第一周在圖林根山林以南地區集結完畢,這個戰略計劃就立即付諸實施。
拿破侖在離開巴黎趕赴前線之前的那一周特別忙碌。他實際上是他自己的參謀長,他親自為大軍團擬訂一切調動和集結命令。貝爾蒂埃隻不過是確保這些命令到達指定地點的一個郵局而已。例如,9月19日上午,他費了兩個小時向克拉克將軍口述作戰命令,但要求他注意的還有財政、行政和政治等方麵的許多事情,他給在那不勒斯的哥哥約瑟夫和在荷蘭的弟弟路易以及在意大利的繼子歐仁都下達了指示,他指責海軍部長德克雷給海軍發錯了命令,他命令達武和內伊中止休假並在9月28日以前趕回各自的部隊,為了改善布倫、基伯龍灣和安特衛普的海防,他還作了詳細指示。這位皇帝甚至抽空給符騰堡國王寫了一封信,要求他把女兒卡塔琳娜嫁給其最小的弟弟熱羅姆,盡管熱羅姆早已娶了一位美國小姐,而且還生了一個兒子。9月20日,在研究大軍團送來的兵力統計表時,他發現貝爾蒂埃居然忘記組建舟橋中隊,不禁非常生氣,他憤怒地問道:"沒有架橋設備,叫我怎樣渡過易北河?"次日,他還接見了一位一百零二歲高齡的老兵,並賞給了他二千四百法朗。
9月20日,拿破侖召見了第六軍軍部的一位瑞士籍的青年參謀軍官安東-亨利·約米尼少校,此人作為一名研究軍事史和戰術的作家,當時已頗有名氣。從此,年僅二十七歲的約米尼調進了皇帝的私人參謀班子,但令人遺憾的是,他卻未能贏得貝爾蒂埃的賞識。
所有這些急務,無分巨細,拿破侖都事必躬親。9月25日他離開巴黎,並於三天後到達美因茨,10月2日,又進抵維爾茨堡,10月6日,到達班貝格親自接管了大軍團的指揮權。
拿破侖對於敵人的行動、實力和意圖仍不很清楚,他僅知道薩克森已和普魯士結盟,所以他不得不對付他們的聯合力量。他早已指示貝爾蒂埃派遣工兵軍官去偵察穿過圖林根山林前往普魯士和薩克森的道路,而且他還撥給其軍長們大筆經費用於搜集秘密情報,盡管在此以前他們所弄到的情報還是相當混亂的。9月29日,他從美因茨寫信給貝爾蒂埃說:
命令貝爾納多特元帥進抵克羅納赫並占領薩克森丘陵地區的出口,然後留在邊界上,但要占領有利陣地以掩護進入薩克森的渡口,並偵察通往萊比錫和德累斯頓的道路。貝爾納多特元帥必須秘密地進行偵察和行動,以便截斷由艾爾福特通往霍夫的道路。......由於尚未宣戰,所以我們的言語必須是和平的,不得流露任何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