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美景與美金之間
七月一日是加拿大的國慶節,筆者入鄉隨俗,在此借花獻佛,給"楓葉之國"的立國一百三十三周年慶典獻上一束"中國玫瑰"。
比起我們的祖國中國來說,加拿大的曆史是極其短暫的,溫哥華的曆史就更短了,以至於一些幾十年前建造的房屋也成了這裏的文物,政府都要鄭重其事地在它們的門口立一塊"文物保護紀念牌",而據說在中國隻有建於清三代以前的古建築才有資格立這樣一塊牌的。不過,這裏的"文物古跡"保護得可真是仔細、嚴格。在溫哥華市的西區有不少安妮女王時期風格的木屋,現在都是私人住宅,我想能住在裏麵的人非富則貴。因為政府有令,這些受保護的建築當初建的時候是什麼樣、用的是什麼料,現在住的人就要負責照原樣、用原料進行維護保養,一點兒也不能走樣,一般人哪兒伺候得起。政府還會定期對這些"文物古跡"搞"評比檢查",保護得好的人家還給頒發獎狀,鑄一個銅牌牌鑲在門口,以資鼓勵。政府采取這樣的措施也是有道理的,因為這些建築及其周圍的環境實在是太美了,而且各具特色,決不重樣,有的高大巍峨,有的小巧玲瓏,有的簡直就象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
溫哥華的建築風格和中國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國,城市裏高樓大廈林立,商場店鋪密密麻麻,不僅中國,亞洲的城市都差不多是這樣。一般人住的多是樓房,有錢人住洋房別墅。而溫哥華是一般人住的是一棟一棟獨立的兩層樓小洋房,高層樓房大多數在海邊,能看到無敵海景的,有錢人才買得起。有一位印尼來的移民和筆者在同一個培訓班上課時說:"我是一名土木工程師,在印尼參加過很多大型的工程建設。原以為憑我的資曆,在加拿大繼續當我的土木工程師沒問題,就他們這些兩層的小木樓還能難得了我?我建的都是幾十層的樓!可居然沒人請我,不承認我的資格。不知道是我真的不夠格還是他們沒那麼多樓給我起"。然後問我:"聽說深圳的機會很多,是真的嗎?我有朋友在那邊,他們說深圳掙錢比這裏容易。可惜我不會中文"。是啊,比起深圳,也不僅僅是深圳,比起整個中國熱火朝天的建設浪潮來說,溫哥華就顯得太平靜了。其原因我想一是這裏的人口少,整個溫哥華才八十萬人。如果"豹子頭"林衝也移民來溫哥華,還真不好給他這位《水滸傳》裏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安排工作呐,這八十萬人要全歸他管了,那市長管誰去呀?原因之二我想是溫哥華人太愛護自然環境,他們住得很樸素(但很寬敞),但他們所享受到的美景和風光卻是在香港人常說的"石屎森林"(指密布混凝土建築的城市)中花多少錢也買不到的。
在美景與美金之間,您選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