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旅遊之三大門派
什麼東西一旦玩精了,就會產生不同門派,不隻武俠小說中的大俠有門派,現代旅遊也是如此。
現代人的旅遊已漸為三大門派:情調派、感悟派和標準化派。
情調派是最感性的一派,能否引發某種潛在的細膩情緒,是情調派旅遊者對旅遊價值的衡量尺度。比方說,去過陽朔不能說這一趟旅遊多有價值,隻有在陽朔的咖啡館安靜地坐下來,曬過黃昏的太陽,想過心事,用法語點過一種洋酒之後,才算領略了陽朔的精髓。明白了形式對情調的重要性之後,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什麼咬文嚼字地推崇"旅行",而厭惡"旅遊",雖然誰也說不清楚這兩者間的細微差別。
感悟派是厚重的一派,最講究感悟生命哲理。於是,這派旅遊者總是喜歡走極易發生偶發事件的線路,越是時間長、自然條件惡劣、環境陌生,越是這類旅遊者喜歡的路線。但是這些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舉例來說,如果兩個人同樣走川藏線,其中一個遇到了塌方險些喪命,而另一個則平安無事,那麼從這趟行程的價值上來說,顯然後者不如前者。這是因為按照這派的觀點來說,從鬼門關走過的人總會比一帆風順的人多些對生命的感悟。
標準派是使用的一派,更加趨於理性。其何心觀點認為:旅遊的價值可以簡明地用花錢多少來進行標準化衡量,花錢越多,當然也就是越有價值的線路,因為其中的享受肯定會不一樣。另外,同樣的一趟新馬泰之旅,今天走和10年前走也完全不同,由於此線路的價格降低了,太濫,服務差了,大概赧然旅遊價值也就降低了。這派旅遊者對有關價值交換的問題非常敏感,八菜一湯、24小時熱水、有沒有電視看、旅遊車有沒有空調等,都是這派很在意的細節問題。如果標準化的尺度都不能衡量旅遊價值的話,那還有什麼規矩方圓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