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8月4日 第一章 國內

1900年八國聯軍自天津向北京大舉進犯

在八國聯軍進攻天津時,天津軍民死傷慘重,而天津軍民死傷的形狀也頗為奇特。記者查閱史料後發現,關於這些慘狀的現象有以下3種。

清代的《西巡回鑾始末記》中曾有詳細描述:"城內惟死人滿地,房屋無存。且因洋兵開放列低炮之故,各屍倒地者身無傷痕居多。蓋因列低炮係毒藥摻配而成,炮彈落地,即有綠氣冒出,鑽入鼻竅內者,即不自知殞命,甚至城破3點鍾後,洋兵猶見有華兵若幹,擎槍倚牆,怒目而立,一若將欲開槍者,然及逼近視之,始知已中炮氣而斃,隻以其身倚戧在牆,故未仆地。"

1900年7月11日,八國聯軍向駐紮在陳家溝和小樹林一帶的武衛左軍大營發射。幾發毒彈飛來,清朝軍隊還按以往躲炮彈的辦法,藏在掩體後麵。但是,毒彈爆裂,綠煙彌漫,不論房前房後、屋裏屋外,聞者即死。

1913年熊克武宣布重慶獨立

熊克武(1885-1970)字錦帆,生於四川省井研縣鹽井灣。1904年留學日本,會見了孫中山,加入同盟會。1906年冬,奉同盟會總部命返川開展武裝鬥爭。他在重慶、瀘州等地與朱之洪、謝奉琦、佘英見麵,繼又到成都與黃樹中在草堂寺秘密集會討論武裝鬥爭,到會的有張培爵、黃金鼇、餘切、陳伯珩、龍光等30餘人。在四川各地聯絡革命黨人,設立機關,發展同盟會員,積極組織起義,先後發動瀘州起義、成都起義、廣安起義、嘉定起義等,但每次都因事機泄露、叛徒出賣、眾寡懸殊等而失敗。

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熊克武參加了由黃興領導的廣州起義。他領著喻培倫、但懋辛、秦炳、饒國梁等16人組成的小分隊,炸開兩廣總督署後牆,衝進督署去捉總督張鳴歧,張早已聞風而逃匿,廣州起義亦告失敗。武昌起義爆發,上海的四川黨人公推熊克武組織蜀軍北伐。南京臨時政府任命熊為蜀軍北伐總司令。不久南北和議成,孫中山命熊克武率部返川。蜀軍政府任命熊為蜀軍第一師師長,駐重慶。

"二次革命"爆發,熊克武與楊庶堪成立討袁軍,熊克武被公推為四川討袁總司令。討袁失敗,熊克武被迫解散部隊,化名陳頤豐逃到日本東京。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後,熊克武立即參加。1915年參與蔡鍔、唐繼堯討袁護國之役。護國戰爭勝利,委任熊克武為第五師師長兼重慶鎮守使。1918年就任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後兼攝四川軍、民兩政。以後熊克武卷入四川軍閥混戰之中。

1924年在國民黨"一大"上,熊克武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廣東軍政府委任其為建國聯軍川軍總司令。11月,孫中山北上,以英文密信給熊克武:"望即將所部集中武漢一帶,相機行動。"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於北京。湖南趙恒惕倒向北方,以武力驅熊。為參加北伐,熊克武率三萬之眾到廣東。蔣介石為奪其部,扣捕熊克武、餘際唐等人於虎門炮台。在各方麵輿論壓力下,1927年,蔣介石被迫釋放熊克武,熊克武仍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但熊克武從此堅持反蔣。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蔣介石親筆寫信給熊克武,企圖利用他在川軍中的威望,希其召集舊部替蔣打仗,並以高位相許,熊克武拒絕了蔣介石的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