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7月27日 第一章 國內
1077年理學家邵雍逝世
邵雍(1011-1077)字堯夫,溢康節。曾根據《易經》關於八卦形成的解釋,參雜道教思想,虛構一宇宙構造圖式和學說體係。是為"象數之學。"
我們從清乾隆年間編篡的《四庫全書》中看到,不但錄有邵雍的主要著作,還可以看到大量引用他學術思想或語錄的著作。邵雍的學術思想能貫穿於經、史、子、集,是北宋五子中其他四子所不可同年而語的。
在經部易類,邵伯溫《易學辨惑》介紹了邵雍之學的源流,朱震的《漢上易傳卦圖》列出了邵雍的《先天圖》(稱《伏羲八卦圖》),《易學啟蒙》引用邵雍的《先天圖》(更名作《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又引用邵雍《觀物外篇》語錄多達27條,《周易本義》卷首列出了《先天圖》。此後於經部易類的134部著作中有55部都引用邵雍的《先天圖》或語錄。
如果把"存目"之書和後來《續修四庫全書》統計在內,引用邵雍《先天圖》和語錄的易類著作則超過百部。在經部五經總義類,有楊甲《六經圖》六卷,卷一列《先天圖》及諸多衍圖。
在史部,宋代胡宏的《皇王大紀》於堯後則采用《皇極經世》紀年,元代察罕的《帝王紀年纂要》亦采用《皇極經世》紀年,明代陳繼儒則著《邵康節外紀》。宋代王稱《東都事略》、清代孫奇逢《中州人物考》及萬斯同《儒林宗派》,則有邵雍傳記或言行事跡。在子部儒家類,宋代黃震《黃氏日鈔》記邵雍言行,宋代熊節編《性理群書句解》卷一有"康節傳道支派圖"與"康節先生遺象讚",卷十列《先天圖》及《皇極經世》書;明代張九韶撰《理學類編》,八卷皆引用邵雍語錄;明胡廣奉敕撰《性理大全書》七十卷,中有邵雍《皇極經世》七卷,朱熹《易學啟蒙》四卷;清康熙《禦纂性理精義》,卷三《皇極經世書》,卷四至卷六《易學啟蒙》。在子部術數類,錄有邵雍《皇極經世書》十二卷、張行成《皇極經世索隱》二卷、《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易通變》四十卷、祝泌《觀物篇解五卷》、《皇極經世起數訣》一卷、王植《皇極經世書解》十四卷。王湜《易學》、鮑寧《天原發微·各類圖》、張理《易象圖說》皆列有《先天圖》或其衍圖。存目書尚有宋代鍾過撰《皇極經世書類要》九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極經世節要》、明代朱隱老撰《皇極經世書說》十八卷、黃畿撰《皇極經世書傳》八卷、楊向春撰《皇極經世心易發微》八卷、清代徐文靖撰《皇極經世考》三卷、不著撰人名氏《邵子加一倍法》一卷、元代吳正撰《皇極大定動數得一論》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極數》三卷、不著撰人名氏《皇極生成鬼經數》一卷、題宋邵子撰《康節內秘影》一卷。在子部雜家類,宋代王應麟撰《困學紀聞》和明末顧炎武《日知錄》均記邵雍言行;清代王懋竑《白田雜著》議論邵雍之學。在子部類書類,宋代唐仲友《帝王經世圖譜》采邵雍河圖洛書說;祝穆《古今事文類聚》采錄邵雍多首詩文;明代顧起元《說略》於"時序"敘《皇極經世》元會運世為章蔀紀元四法;章潢《圖書編》采《先天圖》及諸多衍圖。在子部道家類,有俞琰《易外別傳》,以邵子《先天圖》闡明丹家之旨。在集部別集類,錄有邵雍《擊壤集》二十卷。南宋魏了翁《鶴山集》有"先天圖亭亭當當,愈玩愈有意味"、"吾鄉觀物先生張行成文饒頗得易數之詳"等議論;明代張宇初《峴泉集》卷一有"先天圖論";楊慎《升庵集》卷四十一列"希夷易圖"(《先天圖》);歸有光《震川集》卷一"易圖論"論及《先天圖》。
有趣的是,四庫館臣一麵說邵雍之學是"洵粹然儒者之言",一麵卻將《皇極經世書》列入子部術數類。而在經部易經類的《禦纂周易折中》裏卻有大量的《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語錄,甚至《皇極經世》的主要內容也出現在《禦纂性理精義》中。就一幅《先天圖》來說,經部裏有,子部裏有,集部裏還有。儒家類裏有,術數類裏有,道家類裏還有。邵雍《皇極經世》中以元經會、以會經運、以運經世的甲子紀年表,則出現在史部裏。可見,邵雍的學問貫穿於整個《四庫全書》。把《皇極經世書》歸入子部術數類,隻是四庫館臣有見於後來張行成、祝泌、黃畿、王植為元會運世配卦而采取的權宜之計而已。
邵雍是一位怎樣的人物?為什麼程顥會說他是"振古豪傑"?邵雍的學問究竟是一門什麼學問?為什麼程顥會說是"內聖外王之道"?為什麼會貫穿於整個《四庫全書》?
邵雍,字堯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醜月甲子日甲戌辰)生於範陽(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隨父邵古遷衡漳(今河南林縣康節村),又遷共城(今河南輝縣),37歲時移居洛陽。
邵雍祖上姬姓,出於召公世係,為周文王後代。他自幼胸懷大誌,一心致力於科舉進取之學。居共城時,其母李氏過世,他便築廬於蘇門山,布衣蔬食守喪三年。當時李挺之為共城縣令,聽說邵雍好學,便親自造訪其廬。邵雍遂拜其為師,從學義理之學、性命之學與物理之學。數年之後,邵雍學有所成,但從不到處張揚,所以了解他的人卻很少。時有新鄉人王豫同邵雍論學,他自恃自己的學問足可讓邵雍師事之,誰知議論過後卻深為邵雍的學識所折服,於是便虔誠地拜邵雍為師。邵雍移居洛陽之後,所悟先天之學進一步完善,又收張岷為弟子,傳授《先天圖》及先天之學。邵雍40歲時娶王允修之妹為妻,後二年得子伯溫。51歲時(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讓邵雍出來作官,甚至說"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閑名目",均被他婉言謝絕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陽天宮寺天津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珂的舊宅基地,建屋三十間,請邵雍居住,富弼又給他買一花園。熙寧初,朝廷實行買官田新法,邵雍的天津之居園劃為官田,司馬光等二十餘家又集資為他買下。邵雍命其園居為"安樂窩"。這時神宗下詔要天下舉士,呂公著、吳充、祖龍圖等人推薦邵雍,朝廷連著發下三道詔書,讓邵雍除秘書省校書郎、潁川團練推官。邵雍再三推辭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稱疾不肯赴職。邵雍57歲時,父親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雍與程顥在伊川神陰原(今伊川縣伊水西紫荊山下)"不盡用葬書,亦不信陰陽拘忌之說"選擇了一塊墓地予以安葬。又過兩年,邵雍的同父異母弟弟邵睦猝死於東籬之下。他與弟睦手足情深,詠詩數首以表思念之情。邵雍在洛陽閑居近30年。冬夏則閉門讀書,春秋兩季出遊。每出遊必著道裝乘小車。
城中的士大夫聽到車聲,均倒屣出門相迎,兒童和仆人也高興地尊奉他。久之,在洛陽城裏有"行窩十二家"。他樂天知命,常以詩言誌,以園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娛平生。他雖言"此身甘老在樵漁"、"身為無事人",然而他卻是在一心效法聖人,觀物得理,究天人之際,要為後人留下一門大學問。他嚐有這樣的詩句:"隻恐身閑心未閑"、"若蘊奇才必奇用,不然須負一生閑"。可見他是具有遠大抱負的人。
邵雍雖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開反對。"自從新法行,常苦樽無酒"、"懷觴限新法,何故便能傾"、"侯門深處還知否,百萬流民在露頭"等詩句,反映了他對待新法的態度。門生故舊中的當官者,有的為反對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勸說這些人:"此賢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賜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與邵雍同巷裏居住近三十年,世間事無所不論。程顥嚐說:"邵堯夫於物理上盡說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機。"又說:"堯夫之學,先從理上推意,言象數,言天下之理。"以"內聖外王之道"評論邵雍之學,以"振古之豪傑"評論邵雍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