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6月9日 第一章 國內

2002年西安灞河鐵路橋因洪水倒塌

2002年6月9日,隴海線灞河鐵路橋在洪水中倒塌,造成隴海鐵路中斷停運,鄭州鐵路局西安分局正組織力量全力搶修。

昨晚今晨西安普降大雨,灞河水猛漲。今天下午3時25分,灞河鐵路橋第一個橋墩在河水衝擊下開始傾倒,截至4時55分,共有4個橋墩、5個橋梁相繼倒塌,造成隴海線中斷停運。

隴海線灞河鐵路橋發生險情後,西鐵分局已於下午2時30分派人趕赴現場監視,及時封鎖鐵路線路並攔停一列貨車。造成橋墩倒塌的直接原因是鐵路橋墩四周及灞河下遊挖沙造成河床下陷和洪水的猛烈衝擊。

1987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我國獲獎47個

1987年4月9日,在第15屆日內瓦國際發明與新技術展覽會發獎儀式上,中國展團獲獎47個,其中專門獎2個、金獎13個、鍍金獎13個、銀獎12個、銅獎7個。

其中獲得專門獎的有:王湘生發明的《心髒PVCT/VTT/VFT自動化測量儀》(亞洲代表團獎)、林一帆發明的《導電布》(日內瓦市獎),他們同時還獲得金獎。

本屆展覽會於4月2日開幕。展覽會共設大獎1項,專門獎19項,金獎、鍍金獎、銀獎和銅獎數百個。

1975年賀龍元帥骨灰安放儀式舉行

1975年6月9日,賀龍元帥的骨灰安放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周恩來不顧病痛和醫生的再三勸阻,前往參加。在安放儀式上,周恩來老淚縱橫地深深向賀龍遺像鞠躬7次。

在休息室裏,周恩來摟著賀龍元帥的夫人薛明說:"薛明,我沒有保住他啊!都6年了,老總的骨灰沒能移到八寶山公墓,我很難過啊!"這時他聲音顫抖,眼淚簌簌地落了下來。薛明滿臉是淚,哭著對總理說:"總理,感謝你對我們全家的關懷。"當賀龍元帥的女兒說,"周伯伯要保重身體"時,周恩來的心情無比痛苦,他抬起頭來,緩緩地說:"我的時間也不長了。"全場頓時哭聲一片,氣氛悲痛。

周恩來與賀龍相識是在1927年,當時以他們為主要領導人發動了在中國革命史上最為著名的南昌起義。

賀龍:賀龍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軍事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他一生奮鬥,出生入死,為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立下了豐功偉績,為祖國的建設和國防的強大作出了卓越貢獻,他不僅是桑植人民的優秀兒子,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傑出英雄。

[賀龍故居]這是一棟坐北朝南、四扇三間的普通木房,原是賀龍祖父賀良仕於清道光午間修建的,後為賀龍的父親賀仕道所繼承。賀龍和他的姐姐、妹妹、弟弟都出生在這裏,並在這裏度過了他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由於他們家人口多,賀龍父親將這三間房用木板隔成六間。正中一間為堂屋,門首紅底金字匾額上的"賀龍故居"四個字為鄧小平手書。堂屋前間過去是供奉家神和紅白喜事用的廳堂,現在這裏置放賀龍元帥身穿戎裝的半身銅像。堂屋後麵是退房,是賀龍姐姐和妹妹的臥室。左前間為火坑屋,冬天,全家人就在這間屋裏生火取暖,來人來客,也都招呼在這裏就坐。1916年春,賀龍聯絡20個人就在這火坑屋裏商量過襲擊芭茅溪鹽稅局的事。後麵半間是賀龍父母親的臥室。當地有個習俗,認為堂屋的左邊為大(也叫東頭,但它不是表示方位的),應住長輩。客人來了,為表示尊敬,也請在這裏就坐。堂屋右邊前間是廚房,後麵是賀龍和他弟弟賀文掌的臥室。凡臥室都陳列有木床、被褥、蚊帳、木箱、書桌、靠椅、燈盞架和女人做鞋用的竹籃、洗衣棒等各種常用器物。故居右邊這棟房是騾馬房,賀龍十多歲時為了謀生曾當過騾馬客,在這裏關養騾馬。這是賀龍當年用過的馬鞍、馬鞭和鬥笠。

1919年,由賀龍祖父修建的這棟普通民房被反動"神兵"燒毀,不久由賀龍父親重修,到1925年擴建成四合院。1929年又被當地反動團防陳策勳拆毀,隻剩下槽門和一壁殘牆。文化革命時期賀龍遭到誣害被打倒,剩下的殘牆也被搗毀,屋基被平整為稻田。現在的賀龍故居是1977年省縣兩級政府撥款,按舊居原貌修複的。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賀龍故居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賀龍-家為革命犧牲了五位親人,在故居陳列的烈士有賀龍的父親賀仕道、弟弟賀文掌、姐姐賀英、賀戊妹和妹妹賀滿姑。

賀龍父親賀仕道為人正直,嫉惡如仇,是最受當地人尊重的長者。他經常教育子女,鼓勵他們成為不畏強暴,主持正義的有誌之士。他認定賀龍的所作所為是為勞苦大眾的,主動為兒子四處奔波,操心操勞。1920年,他為賀龍擴充軍備遭當地反動勢力和土匪襲擊而犧牲。賀龍15歲的弟弟賀文掌隨父同行,也被敵人捉住,用蒸籠活活蒸死。賀龍的姐姐賀英是個有勇有謀的巾幗英雄。當過湘鄂邊區遊擊司令,她率領遊擊隊配合工農紅軍為創建湘鄂邊、湘鄂西根據地作出了極大的貢獻。1933年夏,賀英駐洞長灣遭敵偷襲,在掩護傷病員撤退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賀龍的二姐賀戊妹也在這次戰鬥中英勇獻身。賀滿姑是賀龍的妹妹,比賀龍小兩歲,從小養成了勤勞勇敢,不畏強暴的性格。她參加賀龍和賀英領導的隊伍,並組織窮人打土豪,燒田契等革命活動,後來回到洪家關擔任了遊擊隊長,1928年被桑植反動勢力殺害。賀龍-家,堪稱滿門忠烈、名垂青史的革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