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2月26日 第一章 國內
1841年關天培英國侵略軍激戰時壯烈犧牲
關天培是江蘇淮安人,行伍出身。1934年任廣東水師提督。禁煙運動開始後,他積極支持和協助林則徐加強海防,緝拿煙販,與以義律為首的英國侵略者和鴉片販子的破壞活動進行鬥爭,曾多次擊退英國侵略軍的武裝挑釁。
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江南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縣)人,行伍出身。嘉慶八年(1803年)二十三歲時考取武庠生,曆任把總、千總、守備、遊擊、參將、副將等軍職。道光六年(1826年)任太湖營水師副將,同年以督押海運漕米船自吳淞到天津,途中雖遇驚濤駭浪,仍能安全抵達,因之受到特別嘉獎。次年提升為江南蘇鬆鎮總兵。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江南提督,十四年授廣東水師提督。
關天培調任廣東水師提督的這年,正是英國商務監督律勞卑率兵船蠻橫闖入廣東省河之後,為了加強海防,清政府調他到這個當時是全國對外交往和貿易的唯一口岸廣州。關天培麵臨著艱巨的任務,為了專心致誌搞好海防,先令妻子奉老母歸裏,自己帶著三個家丁到廣州赴任。就任後,他"親曆重洋,遍觀厄塞",根據虎門的險要形勢,進行嚴密設防,設置了三重門戶:以沙角、大角兩炮台為第一重門戶;南山、鎮遠、橫檔三炮台為第二重門戶,並將其中的南山炮台加以改建,加築石基,增設月台,改變炮位過高的弱點,改稱為威遠炮台;獅子洋口的大虎門炮台為第三重門戶。這三重門戶也就是三條防線,緊緊地把守住珠江口的南大門。他一方麵在第二、三防線之間,威遠、鎮遠與橫檔的適當地段設置大鐵鏈和木排,以阻攔敵闖入內洋;另方麵又親自監督鑄造大炮八千斤、六千斤者四十尊,六千斤以下者數百尊,分置各炮台,以加強防守力量。與此同時,他又加緊訓練水師部隊,親自駐紮在虎門督軍操練,每年二月末、八月初,"分飭本標將備,率親兵五百餘名,分赴威遠、鎮遠、橫檔、大澆、永安、鞏固六處,練習炮準,其大角、沙角炮台等處,共兵六百四十名。每次操練可十日為度"。他還將建設虎門要塞的經驗和彙集的有關資料,編成《籌海初集》四卷並附有許多詳細的地圖和訓練圖、表等,以資參考。
這時鴉片煙流毒全國,英、美的鴉片躉船源源不斷東來,鴉片走私貿易極為猖撅,關天培積極協助兩廣總督鄧廷楨進行偵緝。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林則徐到廣東後,關天培更是盡力支持和配合禁煙運動,取得了迫使義律繳出二萬餘箱、袋鴉片,並在虎門全數銷毀的偉大勝利。在林則徐的讚助下,他又在武山上的威遠炮台和鎮遠炮台之間新修築起一座大炮台,名為靖遠,炮洞六十八個,配炮六十位。其建築之堅固與火力之充沛,為虎門各炮台最。當時關天培除自鑄鐵炮外,還在林則徐、鄧廷楨的大力支持下,從澳門等地購進洋炮二百多尊,並嚴格訓練大批招募來的水師兵勇,改革編製,將大鵬營由營改為協,撥副將駐紮那裏,與香山協相呼應,又雇用一批米船、紅單船、拖風船,利用有利地形與軍民在海上與陸上的緊密協作,切實做到嚴陣以待,以迎擊來犯的敵人。林則徐對關天培這些整頓防務的努力予以很高的評價,稱讚他"殫精竭慮,寢食以之"。
由於關天培在廣東沿海的嚴密布防,使英國侵略者在這個時期的挑釁與襲擊都未能得逞。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義律率兵船二艘、貨船三艘到九龍山口岸以索食為名,突發炮火,進行挑釁活動,遭到大鵬營參將賴恩爵率領的水師猛烈反擊,狼狽逃跑。兩個月以後,九月二十八日(11月3日)義律又阻擋英國商船具結,破壞中英正常貿易,挑起穿鼻之戰,這次戰鬥可說是揭開了中英鴉片戰爭的序幕,實際上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開始。在這次戰鬥中,關天培親臨督陣,雖手背受傷,仍奮不顧身,執刀屹立,督令弁兵,對準英艦連轟數炮,使它遭到重創,倉皇遁去。此後十天內,英艦又接連向官湧守軍發動六次進攻,結果都被增城營參將陳連升等所率領的守軍所擊退,獲得全勝。戰鬥結束後,關天培得到清政府的嘉獎,在道光帝的上諭裏寫道:"此次攻擊夷船,提督關天培奮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著賞給'法福靈阿巴圖魯'名號",並下令"交部從優議敘,以示獎勵"。
鴉片戰爭爆發後,關天培督率水師,堅守陣地,並積極組織漁船、蟹艇,利用各種機會襲擊侵略軍。道光二十年十一月(1840年12月),琦善以欽差大臣和兩廣總督的身份抵達廣州,一反林則徐之所為,遣散兵勇,盡撤海防,將關天培數年來辛苦經營的虎門三道防線並木排鐵鏈全數加以毀棄。關天培為此感到十分痛心,一再要求琦善采取抵抗的積極措施,都遭到拒絕。這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襲擊並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副將陳連升壯烈犧牲,虎門形勢十分危急。當時,關天培與總兵李廷鈺各隻有弱兵數百,分守靖遠、威遠兩炮台,請琦善派兵支援,琦善僅遣兵二百進行敷衍。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六日(1841年2月26日),英軍大舉進攻虎門諸炮台,而守軍才幾百人,關天培在孤軍無援的絕境下,決心死守陣地,將自己的財物全部分贈將士,鼓勵他們英勇殺敵,他與遊擊麥廷章等晝夜督戰。敵軍在占橫檔、永安等炮台後,集中兵力進攻靖遠和威遠炮台,關天培親燃大炮自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與敵激戰達十小時之久。敵人自炮台背後進攻,關天培身被數十創,猶持刀拚殺,最後英勇犧牲,遊擊麥廷章及所部戰士數十人也都壯烈捐軀。
關天培的壯烈犧牲激起了愛國士大夫的沉痛哀悼,他們紛紛撰寫詩文表示紀念。林則徐對關天培的死尤感悲痛,特寫挽聯悼念道:
"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雙忠同坎(指同時戰死的麥廷章),聞異類亦欽偉節,歸魂相送麵如生。"
關天培在犧牲前特地委派家丁將他的廣東水師提督官印送走。他早已作為國捐軀的準備,開戰前給家人寄去一個匣子,內放幾枚牙齒和幾套舊衣服,表示自己必死的決心。他的屍體由家丁在亂屍中找到,身體的一半已被炮火全燒焦了。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數百人縞衣迎送,旁觀者或痛哭失聲"。
附錄:關天培血戰虎門
關天培是鴉片戰爭時期的著名愛國將領。他操練水師,鞏固海防,積極支持和參與林則徐領導的廣州禁煙運動。英國發動侵華戰爭時,他堅守虎門,率部進行了堅決抵抗,最後壯烈犧牲。
關天培,字仲因,號滋圃,1781年出生於江蘇山陽(今淮安)一個行伍家庭裏。自小習兵練武,駕船航海,身體強健。1803年,關天培考取武癢生,拔部外委,升千總。以後又曆任揚州營守備、兩江督標右營守備、蘇鬆鎮標左營遊擊、川沙營參將等職。1826年,關天培督運漕米船,自吳淞運往天津,一路上鎮定自如,排除驚風駭浪,終於順利完成任務。道光帝認為他督運漕米穩妥迅速而降諭加恩交部從優議敘。1827年,特旨補授蘇鬆鎮總兵。1833年,又署江南提督,並多次進京被召見,在朝廷官員中頗有譽辭。
1834年,由於兩艘英國艦船闖入廣東省內河,炮擊虎門炮台,並停泊於黃埔河麵。道光帝聞報大驚,將廣東水師提督李增階撤職查辦,特授關天培為廣東水師提督,命其不必來京請訓,直接馳赴新任。關天培奉命不敢怠慢,於這年12月初抵達廣州。
關天培下車伊始,就親往海洋內河各口岸,考察炮台,布置防務。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他明確認識到:虎門是通往廣州的必經之地,東為沙角,西為大角,由此亦可通向外洋,是第一重門戶;進口不遠,有橫檔山屹立中央,將海道一分為二,其左一條以南岸山為岸,係船隻出入之道,是第二重門戶;由此再進口數裏,為大虎山炮台,其西為獅子洋,是第三重門戶。關天培指出,沙角、大角兩處炮台宜改為了望探信之台;南山炮台前空地上應再設炮台,名為威遠;再於橫檔山背麵山麓及對岸蘆灣山腳各建炮台一座,名為永安、鞏固;虎門炮台則增加大炮40門,分派各台應用。還應當在南山與橫檔之間,設置木排鐵鏈,以阻止前來侵犯之敵船。
同時,關天培也沒有放鬆對水師的嚴格訓練。他看到水師士兵由於長期缺乏有效的管理,疏於水戰,素質低下,深為憂慮。於是,關天培不辭勞苦,親駐虎門督練操習。並分派所部將領,於每年夏曆二月未和八月初率兵赴各炮台練習炮準。還將虎門要塞的詳圖、戰陣圖以及有關廣東海防的資料彙集成冊,編為《籌海初集》4卷,體現了他關心時事,抵禦侵略的海防思想。
林則徐奉旨到廣州查禁鴉片,並節製廣東水師,關天培全力支持。凡防範鴉片船水上走私事件,關無不積極參與,對保證虎門銷煙取得成功,做出了很大貢獻。不久,他又與林則徐計議,在南山新增靖遠炮台,設置大炮60門,再次加強虎門第二道門戶的防禦。
正當他加緊布防之時,英國侵略者伺機挑起釁端。1839年9月4日,英艦9艘駛抵九龍,與廣東水師發生衝突,被關天培指揮水師擊退。11月,英艦又發動突然襲擊,向廣東水師首先開炮,關天培親自督戰,冒死屹立桅杆前指揮,使敵艦又狼狽竄逃。此後,英艦又發動了數次進攻,都被關天培率軍擊敗,由此他得到了道光帝的嘉獎。
1840年6月,鴉片戰爭正式爆發。侵略軍按照預定作戰計劃,沿海北上,道光帝盲目虛驕,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應英軍要求把林則徐撤職查辦,將琦善以欽差大臣的名義派往廣州取而代之。琦善到廣州後,一反前任林則徐所為,不僅不作戰備,還撤散了已招募成軍的數千壯丁水勇。1841年1月7日,英軍攻占了大角、沙角炮台,虎門的第一重門戶洞開,要塞失去屏障,形勢變得危急起來。
關天培深知虎門的戰略地位,一麵親自坐陣指揮,一麵火速派人請求琦善增兵救援。琦善早已被敵人的炮火嚇破了膽,沒有完全滿足關天培的請求,局勢變得更加嚴峻。
2月26日,英軍10隻兵船,3隻武裝輪船,向虎門大舉進攻。關天培麵對強敵,毫無懼色,指揮士兵開炮還擊,給英軍以重大殺傷。這時,他身邊隻剩下200名士兵,寡不敵眾。關天培親自點燃大炮,轟向敵人,自己身中數炮,受傷嚴重,士兵將他背在肩上,要撤出炮台,關堅不同意,仍大呼殺敵。忽然,一發炮彈飛來,擊中其胸部,關天培壯烈殉國。
關天培是鴉片戰爭中犧牲的第一位清軍高級將領,他麵對危險,置生死於度外,在孤立無援之時,他"乃決為死計,駐炮台督戰,創痕遍體,血漂衣襟"(《鴉片戰爭》第6冊)。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讚歌,受到後世人們的敬仰。清廷諡號"忠節",並決定在他殉國之處建立專祠,以慰忠魂。
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楊靖宇誕辰
1933年臘月的時候,獨立一師在楊靖宇將軍指揮下在三源浦打了一個漂亮仗,把邵本良部隊一個王牌連端了窩。這下可氣壞了邵本良,他調集了上千人馬緊緊咬住楊靖宇的部隊不放,一直跟到老龍崗山下才停下腳,在山下布置了包圍圈。
一天下午,偵察排的小黃從山下屯子裏帶回一封插著雞毛的信。他急忙找到楊師長。
"師長,我帶回來一封信。"楊靖宇打開一看,才知道是邵本良親自寫給先頭到?江縣龍泉鎮運給養的偽軍連長的信,意思是,命令他們迅速向龍崗山下靠攏,把紅軍圍在山上,特別防守紅軍從東邊進入?江大甸子,還迅速派人到?江縣城請求日本守備隊支援。
"嗬!他邵本良主意打得不錯啊!"楊靖宇念完信,笑著說道。
"師長,東邊敵人有一個連的兵力,還有日本鬼子做援軍,西麵、北麵都有不少敵人,南邊林子大,敵人一半會兒圍不上來,我們還是從南邊突出去吧。"警衛連長急著說。
楊靖宇讓警衛連長把師部的同誌都找來,讓大夥兒都出出主意,研究如何才能突出敵人的包圍圈。楊靖宇仔細地聽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言。除了韓參謀沒吱聲,其餘人都認為可以從南邊突出去。
"老韓,大夥兒都說了,你看我們應該從哪邊走?"楊靖宇瞅瞅韓參謀說。
"我覺得邵本良這封信有點蹊蹺。但我又沒有啥根據,還是師長說說吧。"韓參謀說完,期待地瞅著楊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