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2月21日 第八章 國際
凡爾登戰役開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6年2月21日,著名的凡爾登戰役開始。在8英裏長的戰線上德軍出動27個師的兵力,集中1400門火炮,大舉進攻凡爾登的法軍陣地。法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要塞司令亨利·貝當調集3900輛汽車在7天內趕運19萬援軍,保持24個師的兵力在前線作戰,成功地製止了德軍的進攻。在交戰中,法國損失31萬5千人,德軍損失28萬1千人。
1916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了第三個年頭,隨著"史裏芬"計劃的破產,德軍指揮部改變了作戰布置,計劃在東線進行防禦,而在西線重點對法軍右翼部隊所依托的"凡爾登突出部"實施突擊。
這是繼任毛奇的德軍新任參謀總長法爾根漢提出的。他把這次行動計劃稱為"處決地",目的是進攻一個法國不願放棄的軍事要地,讓法國在那裏投入全部兵力,然後加以殲滅,使法國在軍事上崩潰,從而逼其投降,法爾根漢公開叫囂:"要讓法國把血流盡!"
這時,法軍總司令霞飛正忙於準備索姆戰役,無暇顧及離巴黎200多公裏的凡爾登要塞,再說凡爾登要塞異常堅固,它築壘地域正麵寬達112公裏,由四道防禦陣地組成,而第四道防禦陣地則由凡爾登要塞的永備工事和兩個保壘地帶構成,當時的駐軍有4個師10萬多人。
德軍為了在軍隊的數量和力量上壓倒對方,法爾根漢下令把俄國、巴爾幹半島前線以及克虜伯兵工廠的大炮,全部集中到進攻現場周圍。在12公裏長的戰線上,排列著近千門大炮,前沿陣地還配有5千多個擲雷器。進攻的兵力有10個師27萬人,是防守凡爾登的法軍的三倍。
2月21日早晨,德軍開始猛烈的進攻。近千門大炮隨著一串閃光的信號彈在高空爆炸,一齊怒吼起來,以每小時10萬發的發射速度,把鋪天蓋地的炮彈傾瀉在凡爾登的野戰防禦陣地上,傾刻之間,法軍陣地一片火海。
緊接著,德軍又用13門16.5英寸口徑的攻城榴彈炮,把一顆顆重磅炮彈,射向要塞最堅固的第四道永備工事上,伴隨著擲雷器發射著裝有100多磅高爆炸藥和金屬碎片的榴散彈,在一陣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法軍整段整段的塹壕變成了平地。
經過12小時的猛烈轟炸之後,德軍又用5.2英寸的小口徑高速炮,以步槍子彈的速度發射霰彈,對驚惶失措,亂跑亂叫的法軍進行掃射,並用噴火器把法軍前沿陣地變成火海。
這樣反複轟炸和掃射之後,凡爾登要塞附近的狹窄的三角地帶的戰壕完全被摧毀,森林也被燒光,山頭被大炮削平,整個法軍完全暴露出來,戰場上空籠罩在一片濃煙烈火之中。炮火剛剛停息,隨著一陣陣呐喊聲,德軍六個步兵師從寬10公裏的戰線上,向法軍防線衝擊。
法軍陣地上雖然是一片火海,但士兵們仍然憑借剩餘的工事,奮勇進行抵抗。軍官身先士卒,帶頭衝出戰壕,同敵人展開白刃近搏。法軍鬥誌高昂,不畏強暴,勇猛異常,把敵人衝鋒一次次壓了回去。
經過兩天激戰,終因寡不敵眾。有一萬多人被德軍俘虜,前沿的野戰防禦陣地基本上被德軍占領。
法軍在凡爾登失利上的消息,很快傳到法軍總司令部。霞飛總司令大吃一驚,趕忙召開軍事會議,命令參謀總長立即趕到凡爾登,要不惜一切代價死守陣地,等待後續部隊的增援。隨後,又委任貝當將軍為凡爾登地區司令官,並集結兵力,準備增援。
貝當來到凡爾登後,先巡視了一下整個防禦體係,看著堆滿屍體的前沿陣地,貝當感到情況危急,凡爾登麵臨著被包圍的危險。
正在這時,要塞東北部的都慕炮台被德軍占領。這個炮台原有一個輕步兵師固守,經過德軍12萬發炮彈的狂轟濫炸,德軍一支隻有9人的巡邏隊,未發一彈就占領了炮台,因為上邊的將士全部陣亡。
貝當愈感覺情況不妙,立即在前線劃定了一條督戰線,嚴令士兵頂住德軍進攻,有誰膽敢退過此線,格殺無論。
緊接著,便召開前線軍事會議,討論怎樣保證後方援軍和軍火物資的迅速到達,貝當說道:
"當前情況十分危機,我已和霞飛司令聯係過了,讓他趕快派大部隊增援,在一星期內調集大約20萬人和二萬多噸軍火物資,這樣才能保證凡爾登不落入德國之手。諸位議論一下,看哪條交通線可以完成這麼多人員和物資運送?"
"除了通向西南的一條巴勒杜克--凡爾登公路還沒徹底破壞,其它已全部被德國人的大炮切斷了。"負責後勤的一名指揮官皺著眉頭說道。
"公路的寬度有多少?"貝當緊忙問。
"6米。"
"路麵怎樣、能經得起大量載重車通行嗎?"
"路麵不太好,那要看有多少車輛通行?"
貝當計算了一下,說:"要運輸這麼多兵力和軍火物資,得需要6千輛汽車晝夜行駛。"
指揮官們聽了都麵麵相覷,不出一聲。那名負責後勤的指揮官說道:"這恐怕不行!必須修複一下,否則,這麼多汽車來往穿行,會造成很多車禍。"
貝當當即命令道:"立即組織一支搶修隊,在沿途平民協助下,鋪砌和拓寬公路路麵,要保證車輛安全通行,凡爾登的得失在此一舉!"
接著,他委托這名指揮官,前往督促修路,保證27日起,開始通車運行。這位指揮官受命而去。
過了兩天,6千輛汽車通過這條路,源源不斷地把19萬援軍和2萬多噸軍火物資運到凡爾登要塞。由於這條公路出色完成了凡爾登戰役的運輸任務,因而被法國人稱為"聖路"。
這下,敵對雙方軍事力量逐步趨向平衡,德軍雖然第一次進攻得到一些好處,可大量援軍和大炮的到來,使德軍寸步難行,雙方暫時對峙起來。
法爾根漢做夢也想不到,短短的一周時間,法軍竟派出這麼多援軍趕來。一方麵是吃驚,再一方麵心中暗暗高興。這與他事先估計的一樣,臉上露出猙獰的笑容:"好吧?我要法國人在這裏把鮮血流盡!"
於是,他重新布置一番,讓德軍休整一下,準備更大規模的衝殺。
貝當將軍這方也在緊張的布置,他命令增援部隊馬上開赴前線,修補戰壕,安放大炮,準備迎擊德軍。
3月5日,大規模的戰鬥開始了。德國步兵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從30公裏的戰線上一齊向法軍陣地發起進攻。貝當將軍命令所有的法國大炮一齊開火,還擊德軍,20多萬軍隊用各種炮火向德軍掃射。
德軍死傷嚴重,退了回去。法爾根漢命令德軍停止全麵戰鬥,集中兵力,主要突擊馬斯河左岸,並由急促的衝擊改為穩步進攻,雖然又占領了沃堡壘,可隻推進了不到兩公裏。到四月份,德軍經過70個晝夜的苦戰,仍未突破法軍防線。到七月份,雙方來回拉鋸,死傷非常慘重,仍然相持不下,德軍僅前進了7-8公裏。
1916年10月24日,法軍轉入反攻,迅速收複丟失的炮台,德軍潰退,退出了凡爾登戰役。
在這次空前規模戰役中,雙方投入100多個師的兵力,傷亡人數70多萬,因此,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法爾根漢不僅使法國人流盡了血,而且也使德國把血流盡了,回國後便辭去參謀總長的職務。
附錄:當1915年行將結束時,中歐強國指望未來的一年是有希望的一年。奧德部隊同他們的新盟國保加利亞一起,壓倒了巴爾幹的塞爾維亞軍隊,迫使其殘部在希臘尋求庇護。沙皇尼古拉的軍隊敗北後仍然暈頭轉向,容許德軍把將近五十萬軍隊調往西線,現在德國可以放手驅動它的力量來對付法國在防守上的戰術據點,而不致危及另外地方的陣地了。
德國參謀總長法爾肯海因將軍於1915年聖誕節前夜,起草了一份致德皇的備忘錄,估計了軍事上可供選擇的辦法。他選擇英國作為主要敵人,但是除了進行潛艇戰外,入侵是距離太遠了。他斷言,"英國在大陸上的主要武器是法國、俄國和意大利的軍隊。"把俄國和意大利排除在外,他主張集中攻擊法國,它"在軍事上的努力差不多已經到了盡頭。如果能使它的人民清楚地懂得,就軍事意義而論,他們已經再沒有什麼可以指望的了,破裂點就會到來,英國手中最好的武器就會被打落了"。
法爾肯海因並不認為大規模突破是必要的。他打算選擇一個在情感上被奉為神聖的地區"使法國把血流盡","為了保持這個地區,法國將不得不投入他們所有的每一個人"。貝耳福和凡爾登是符合他規定的兩個地方,但他讚成後者。凡爾登是個約有一萬四千人口的沉沉欲睡的法國省屬城鎮,由一個凸入德國防線的大規模堡壘綜合體保衛著。如果法國選擇這裏發動攻勢的話,凡爾登還令人不安地接近(十二英裏)德國的主要鐵路係統。法爾肯海因還計算到,凡爾登是巴黎的西北入口,離巴黎一百三十五英裏左右。
這個戰役的代號是"處決地"行動計劃,預定1916年2月21日開始。為了保證得到德皇同意,法爾肯海因建議,派皇儲指揮的第五集團軍領先進攻,他自馬恩河之戰以來就已經麵向凡爾登了。法爾肯海因沒有把備忘錄原文給皇儲或他的參謀長施密特·馮·克諾貝爾斯多夫將軍看。而給他們一份一般命令,要求"向凡爾登方向,進攻默茲地區"。
皇儲把這個命令認作為他的目標是攻占凡爾登,這卻恰恰是法爾肯海因所不要的。如果堡壘在猛攻之下陷落了,他的"使法國把血流盡"的偉大戰略就不能實現了。
增援軍從德國軍隊中久經沙場的部隊抽調。三個軍於1916年1月轉給皇儲指揮。在休養營地作短暫休息後,勃蘭登堡第三軍開到了。到2月中,有十三個多師部署在阿爾貢、香巴尼和洛林中間或周圍的突出部,在一塊二十平方英裏左右的防區,集中了令人驚愕的大量兵力。雖然皇儲保持了名義上的指揮權,關鍵性的決定卻是八十歲的陸軍元帥戈特利布·馮·黑澤勒和克諾貝爾斯多夫將軍作出的。整個戰役的中心戰略,依然由法爾肯海因將軍製訂。
德國為這個龐大攻勢所作的準備,先是驚人地把大炮從俄國、巴爾幹半島和克虜伯工廠等處集中起來。排列在進攻現場周圍的,有五百四十二個擲雷器。連同翼側的武器,有一千四百多門大炮排列在不到八英裏長的戰線上!在這些大炮中間,有十三尊震天動地的四百二十毫米的攻城榴彈炮。
特別凶惡的是擲雷器,它發射裝有一百多磅高爆炸藥和金屬碎片的榴霰彈。可以看到雷在一個高高的弓形物上一個連一個滾動著,但看到這種前兆往往為時已晚。爆炸摧毀了整段整段的塹壕係統。另一種可怕武器是一百三十毫米的"小口徑高速炮",它以步槍子彈的速度發射五點二英寸的榴霰彈,使法軍來不及覺察到就喪了命。德軍並不滿足於這些武器會實現其預期效果,還采用了噴火器。
圍繞凡爾登所進行的精心準備並不是沒有引起注意,但法國情報軍官提供的攻勢已在眼前的警訊,被霞飛所忽視,他全神貫注於即將來到的索姆戰役。在列日和那慕爾要塞被大貝爾塔炮攻陷之後,霞飛認為凡爾登堡壘在軍事目的上已無用處。有四千多門炮撤離炮台,其中至少二千三百門是大口徑火炮。遲至1916年1月,大炮還從炮塔上拆下來,用於另外地方。法國指揮部不去支持凡爾登,使它成為法國最堅強的要塞,而是實際上拆除了它的全部防衛措施。
由於對凡爾登是否不可戰勝有相互矛盾的報告,政府於1915年7月派了一個陸軍委員會去現場調查。指揮凡爾登防區四周的東線集團軍群的奧古斯特·迪巴伊將軍,向議會代表團斷言,堡壘係統的防衛是充分的。另一位證人凡爾登軍事長官庫唐索將軍,提供了相反證明,他因此而被無禮地免職。
1915年底,南錫議員和卓越的軍事分析家埃米爾·德裏昂上校所寫的一份報告,送到了當時擔任陸軍部長的加利埃尼將軍手中。報告強調迫切需要更多的炮、人力和補給,甚至包括有刺鐵絲網在內。陸軍委員會的另一個代表團去訪問凡爾登,進行調查研究。一份給加利埃尼的肯定了的報告被送往霞飛那裏,請他提出意見。霞飛以罕見的憤怒斥責說,"在我統率下的軍人,越級把有關執行我命令的怨言或抗議送到政府麵前......蓄意深切地擾亂陸軍的紀律精神......"在保衛凡爾登的最初時刻,德裏昂英勇殉職。
1916年2月21日清晨,天氣奇寒。7時15分,沿著六英裏前線,隱蔽的德國炮群以一小時十萬發的速度,把炮彈射進堡壘綜合體。有兩百多萬發炮彈密密麻麻地落在以凡爾登、布拉邦特和奧爾內的村莊為界的十四英裏左右的三角形地區中,把法軍的前沿塹壕都炸光了。經過十二小時轟擊後,德國搜索部隊在黑暗裏匍匐前進,以試探法國的抵抗力。
到2月23日夜間,德軍沒有什麼新成就。盡管數量上的優勢在火炮方麵是七比一,部隊方麵是三比一,他們隻前進了兩英裏,俘獲了不過三千名俘虜。第二天,他們攻破了法國的主要防線,俘獲了一萬名俘虜,六十五門大炮和大量機槍。與此同時,大量的德國火炮輪輪相接,在他們的步兵部隊之前,射出連續不斷的滾滾炮彈,夷平了塹壕,炸毀了碉堡,並把森林炸成碎片。
由於進攻的猛烈和零下的氣溫,法軍的士氣麻木了。法國從阿爾及利亞征集的輕步兵,即習慣於阿爾及利亞炎熱氣候的堅強的殖民地居民,在零下十五度時,變得脆弱不堪。2月24日清晨,一營法國輕步兵凍僵到不省人事,當時指揮的少校也倒下了。於是由一個上尉擔任指揮,部隊不理睬他,背轉身來就逃。由於一小隊機槍在他們背後開火,士氣才告"恢複"。
法國參謀總長諾埃爾·德卡斯特爾諾對這種越來越深的危機感到吃驚,直接和霞飛加以幹預,以任命亨利·貝當將軍指揮凡爾登的保衛,來製止這個嚴重危險。貝當於2月25日就新職,同天杜奧蒙被攻占。這座炮台的失陷,是使土氣沮喪的一個打擊;用貝當的話來說,杜奧蒙是"整個凡爾登防禦係統的希望之所寄"。至於其他炮台,霞飛把守軍減到不到二十四個中年炮手操縱一座炮塔,還有一個管理人。
在杜奧蒙炮台的斜甲板--圍繞著二十四英尺寬的幹壕河的陡斜坡--前掘壕固守的一個輕步兵師,在連續的炮擊下,已經潰散。勃蘭登堡軍的一支九人巡邏隊,在風雪交加和硝煙彌漫中,跋涉到已被放棄和放下來的吊橋處。其他士兵也跟進,直到有三百個感到驚愕的德軍在這座炮台的坑道裏徘徊。未發一彈,就攻占了這座強大的杜奧蒙堡壘--但是它卻經受過十二萬發德國炮彈。
德國政府號召用它掌握的所有誇張詞彙,宣揚"靠強攻"占領了杜奧蒙炮台,這是德皇親自目睹的一個功勳。當一個搞錯了的電話報告使德方誤稱沃炮台於3月9日陷落(它直到6月7日才被攻占)時,事情變得更怪誕了。興高采烈的德皇,把德意誌帝國最高勳章"功勳"章頒給用電話報告消息的師指揮官及其並未攻占沃炮台的部下。
沒有補給,保衛是不可能的。除一條二十英尺寬,從凡爾登到西南約三十五英裏的巴勒杜克城的次要公路外,德國大炮把所有的路都切斷了。沿這條公路有一條單向窄軌鐵路,為和平時期的守軍運輸補給,但現在是遠遠不夠的了。公路旁開辟了采石場,幾千名本土軍士兵和成群平民一起工作,用鐵鎬和鐵鍬拓寬和鋪砌路麵。
與此同時,貝當把前線分成若幹防區,以分配重炮、槍彈和其他補給。每二十四小時有六千輛卡車可以通過這條公路--平均每十四秒鍾有一輛卡車,因此有"聖路"之稱。有五十多萬部隊和十七萬頭供拖曳之用的牲畜沿著聖路運往前線,這應該歸功於貝當在後勤工作上的革新。
經過幾天的暫時平靜後,德國第五集團軍於3月5日在另一個地方,即在默茲河的西(左)岸,重新進攻。貝當歡迎這一戰術上的失策,因為那條防線是由他最新開到和補給最好的部隊防守的。現在陷入默茲河對岸翼側大炮陣地的凶猛交叉炮火射擊下的德軍,不得不沿著河的東岸延長他們的戰線了。
在控製西岸,被稱為"死人"的陡岸周圍血戰中,雙方都遭受可怕的生命損失。密集的高爆炮彈,使大地震撼,把人體、裝備和瓦礫象穀殼那樣飛擲到天空。爆炸的熱浪把積雪都熔化了,在彈穴裏灌滿了水,許多傷兵就淹死在裏麵。眼睛失明和血肉橫糊的人摸索著到洞穴裏圖個安全,就倒在他們的同伴身上,把他們淋得渾身是血。
一個法國炮手無意中擊中了有四十五萬多顆大口徑炮彈的德國兵工廠,引起了這次大戰中最大的一次爆炸。這批為法軍所不知的彈藥,被隱藏在斯潘庫爾森林裏,但不小心地裝上了引信。到4月初,整個防區的德軍的每一門十五英寸和十六點五英寸的大炮,都被法國炮兵摧毀。法國軍事分析家和曆史家帕拉將軍斷定,在最後擊敗入侵者中,這兩件事情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貝當於5月1日離開凡爾登去指揮中央集團軍群,由羅貝爾·尼韋爾將軍接替,他在他的部隊中灌輸堅決進攻的態度。後來,在敵人被止住在凡爾登後,尼韋爾的口號"他們不得通過",成了這個國家的戰鬥口號。德國繼續取得輕微的但意義深長的勝利,直到夏季為止,那時協約國的索姆攻勢,使法爾肯海因改變他派遣人力和物資的方向。從那時候起,既沒有新到的師也沒有大量彈藥運往凡爾登。
法國於10月24日,用十七萬部隊、七百多門火炮和一百五十架飛機進行大規模反擊,奪回了杜奧蒙炮台。這是夏爾·芒讓將軍和尼韋爾將軍的勝利。從那時起,德軍不斷地被一碼一碼打回去。到12月18日,筋疲力盡的入侵者把凡爾登丟給法軍。在十個月的殘殺中,雙方軍隊發射了四千多萬顆炮彈,加上難以數計的成百萬子彈。在連續不斷的炮擊、噴火器、毒氣和白刃戰的步兵衝鋒不能撼動防守者時,德國工兵在法國陣地下麵挖洞,爆炸了威力很大的爆破地雷,炸成了許多有十層樓深的坑。
法國打死、負傷、被俘和失蹤的傷亡人數,合計在五十五萬人以上。德國在類似的傷亡中,損失了四十五萬人以上。到仲夏,德皇已很明白,法爾肯海因的戰術,也是使德國把血流盡。他於8月28日被迫辭職,毫無保全麵子的托詞。前一天,使德國大為驚奇的是,羅馬尼亞加入了協約國,因為法爾肯海因曾斷言,這個國家在9月中收獲莊稼前是不會參戰的。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把降級的法爾肯海因推到羅馬尼亞戰線的集團軍指揮官的職位上。興登堡接替他擔任參謀總長,以魯登道夫為他的第一陸軍軍需兵司令,這個職位相等於他的副手。
索姆河之戰
索姆之戰(1916年7月至11月),是霞飛發動的。他的目的在迫使德國從俄國戰線撤出部隊,予德軍以致命打擊,並減輕對凡爾登的壓力。由於索姆地區沒有什麼戰略目標,英國指揮官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在最初被告知這個戰役時,寧願選擇更便於進攻的象佛蘭德這樣的防區。雖然他並不屬霞飛管轄,但他的方針是,如果他感覺不到什麼災禍臨頭時,在法國以聽從法國指揮官的意願為宜。不久,黑格就完全被霞飛的計劃爭取過去了,他忘記了選擇索姆防區是缺乏戰術考慮的,並宣告這條戰線是通向勝利的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