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2月16日 第八章 國際
1916年英、法軍隊完成對喀麥隆占領
7月24日,美國國會公布了一份有關兩年前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的最終調查報告。報告指責美國情報機構雖然在恐怖襲擊前已掌握了大量相關線索,但由於情報部門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失誤而使美國失去了阻止"9·11"事件發生的機會。
這份報告是由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情報委員會聯合進行調查後發表的,長達近900頁。報告批評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和國家安全局三大情報機構"沒有分享有關情報;未能確保情報收集分析技術達到最高水平;沒有對以外國為基地的恐怖分子襲擊美國本土的可能性予以應有重視。"
這份報告在談到一係列調查結果時說,美國情報機構未能充分利用已獲取的情報,錯過並忽視了一些重要情報和線索。例如:情報機關掌握了一些有關"基地"組織領導人拉登的情報,但未能披露他所發動的恐怖襲擊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也未能揭露攻擊的性質;美國情報機關在2001年春夏之間搜集到的情報顯示,"基地"組織計劃在美國本土發動攻擊;從1998年至2001年夏天搜集到的情報顯示,在美國發動恐怖襲擊是有可能的,但情報界仍相信拉登比較可能在海外發動攻擊;從1994年到2001年間得到的情報顯示,恐怖分子可能利用飛機充當襲擊武器,但這些情報並未引起情報界或美國政府的重視,也未采取相應措施。報告說,這些線索現在看起來都是"相互關聯而且重要的",如果情報部門及時進行分析、整理和綜合,恐怖襲擊也許是可以預防或阻止的。
報告在指責情報機構相互之間缺乏協調、不能分享情報時舉例說,"9·11"劫機者中有兩人曾經在2000年的6個多月期間內,同加利福尼亞州聖迭哥聯邦調查局"經過考驗的"線人有過無數次接觸,他們就住在這名公開身份是教授的線人出租的同一座房子中,在他的鼻子下活動,竟然沒有被察覺。中央情報局本來知道這兩個人同"基地"組織有聯係,但中情局從來沒有把這個情況轉告給聯邦調查局,也沒有將上述人員的名字列入"恐怖分子監視名單"之中,以便阻止他們進入美國。美國媒體稱這是兩家"頂尖情報機構的恥辱"。又如,國家安全局在1999年監聽到的電話顯示,日後在"9·11"事件中的一名劫機者和中東某"基地"組織分部有聯係,但國家安全局直到國會去年初調查時才和中情局、聯調局分享這項情報。
這份報告的大部分內容在去年2月以來已陸續公布,美國情報機構的失誤還有:聯邦調查局的一名特工發出警告說,有幾名中東男子參加飛行訓練課程,而聯邦調查局總部對於這樣的警告不予理睬;未能批準地方特工對有劫機嫌疑的穆薩維辦公室進行搜查;國家安全局在"9·11"前一天截獲了有關恐怖襲擊的指令,但直到恐怖襲擊發生後才翻譯出來等等。
盡管報告長達近900頁,在恐怖襲擊發生後近兩年的今天,對整個事件不清楚的問題依然很多。負責調查的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戈斯說:"我還是不能確切了解這個陰謀如何得以定在9月11日。我還是不知道事件中每一個過程的地點、時間、原因以及所涉及人員的情況。我比過去了解得多了一點,但是許多空白依然沒有填補。"
布什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沒有公布這份報告中有關沙特阿拉伯的28頁內容。有關內容對沙特在這次襲擊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疑問,因為19名劫機者中有15人是沙特阿拉伯人。顯然,沒有公布有關沙特的情報是為了避免使美國的這個重要盟國難堪。但這樣做是欲蓋彌彰。沙特對此作出了憤怒回應。沙特駐美國大使說,"這種指責是惡毒的,根本不符合事實"。
報告對美國政府特別是情報部門提出了19點建議,目的在於改正導致了這次襲擊事件發生的一些失敗做法。這些建議包括:由一名內閣級官員負責各情報部門之間的協調;對外國政府是否向恐怖組織提供資金進行調查;研究是否擴大有關部門對美國境內的外國恐怖嫌疑分子的監視權限;建立三大中央情報機構新的責任追究製度;對有關情報分類和解密方式的改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