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內(1 / 3)

第一卷 2月14日 第一章 國內

1972年中國與墨西哥建交

國名:墨西哥合眾國(TheUnitedStatesofMexico,LosEstadosUnidosMexicanos)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7∶4。從左至右由綠、白、紅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白色部分中間繪有墨西哥國徽。綠色象征獨立和希望,白色象征和平與宗教信仰,紅色象征國家的統一。

國徽:為一隻展翅的雄鷹嘴裏叼著一條蛇,一隻爪抓著蛇身,別一隻爪踩在從湖中的岩石上生長出的仙人掌上。這組圖案描繪了墨西哥人的祖先阿茲台克人建國的曆史。相傳在很久以前,太陽神為了拯救四處流浪的墨西哥人祖先阿茲台克人,托夢給他們,隻要見到鷹叼著蛇站在仙人掌上,就在那地方定居下來。居住在墨西哥北部地區的阿茲台克人在太陽神的啟示下,找到圖案中所描繪的地方定居下來,建立了墨西哥城。仙人掌是墨西哥的國花,象征著墨西哥民族及其頑強的鬥爭精神。圖案中下方為橡樹和月桂樹枝葉,象征力量、忠誠與和平。

國鳥:雄鷹。墨西哥人將"雄鷹"視為祖國的象征,墨西哥的國徽圖案為一隻嘴裏叼著蛇的雄鷹佇立在仙人掌上,它的國旗中間有一雄鷹,它的硬幣上也是雄鷹的標誌。

國花:仙人掌、大麗菊

國石:黑曜石

獨立日:9月16日(1810年)

國家政要:總統福克斯,2000年12月1日就職,任期6年。

自然地理:麵積1,964,375平方公裏,是拉美第3大國,為中美洲最大的國家。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北鄰美國,南接危地馬拉和伯利茲,東瀕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122公裏。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裏,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裏。有300萬平方公裏經濟專屬區和35.8萬平方公裏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全國麵積5/6左右為高原和山地。墨西哥高原居中,兩側為東西馬德雷山,以南是新火山山脈和南馬德雷山脈,東南為地勢平坦的尤卡坦半島,沿海多狹長平原。全國最高峰奧裏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主要河流有布拉沃河、巴爾薩斯河和亞基河。湖泊多分布在中部高原的山間盆地中,最大的是查帕拉湖,麵積1109平方公裏。墨西哥氣候複雜多樣。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5-27.7℃;墨西哥高原終年氣候溫和,山間盆地為24℃,地勢較高地區17℃左右;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全年分旱、雨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西北部不足250毫米,內地為750-1000毫米,墨西哥灣沿岸中部與太平洋沿岸南部為1000-2000毫米。因墨境內多為高原地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萬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稱。

人口:9748萬(2000年2月),在拉美僅次於巴西,居第二位,位居世界第八位。其中印歐混血種人占90%,印第安人占10%,還有白人等。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有8%的人講印第安語。居民中92.6%信奉天主教,3.3%信奉基督教新教。

首都:墨西哥城(MexicoCity,CiudaddeMexico),麵積1525平方公裏,人口2000萬(含衛星城),海拔2240米。

行政區劃:分為31個州和1個聯邦區(墨西哥城),州下設市(鎮)(2394個)、村。各州名稱如下:阿瓜斯卡連特斯、北下加利福尼亞、南下加利福尼亞、坎佩切、科阿韋拉、科利馬、恰帕斯、奇瓦瓦、杜蘭戈、瓜那華托、格雷羅、伊達爾戈、哈利斯科、墨西哥、米卻肯、莫雷洛斯、納亞裏特、新萊昂、瓦哈卡、普埃布拉、克雷塔羅、金塔納羅奧、聖路易斯波托西、錫那羅亞、索諾拉、塔瓦斯科、塔毛利帕斯、特拉斯卡拉、韋拉克魯斯、尤卡坦、薩卡特卡斯。

簡史:墨西哥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聞名於世的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和阿茲台克文化均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創造。公元前興建於墨西哥城北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這一燦爛古老文化的代表。1988年,太陽和月亮金字塔所在的特奧蒂瓦坎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共同遺產。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鄉"之稱。墨在不同曆史時期還贏得了"仙人掌的國度"、"白銀王國"、"浮在油海上的國家"等美譽。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1521年墨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22年在墨西哥城建立新西班牙總督區。1810年9月16日,米格爾·伊達爾戈-科斯蒂利亞神父在多洛雷斯城發動起義,開始了獨立戰爭(1811年1月戰敗,伊達爾戈被害,為紀念這次起義,後定9月16日為墨西哥獨立日)。1821年8月24日宣布獨立。翌年5月伊圖爾比德建立"墨西哥帝國"。1823年12月2日宣布成立墨西哥共和國。1824年10月建立聯邦共和政體。1846年美國發動侵墨戰爭。1848年2月墨、美簽訂和約,墨被迫將北部23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割讓給美國。1858年華雷斯任總統。1867年法、英、西班牙等入侵者被趕出墨。1876年迪亞斯攫取政權。1910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同年11月20日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推翻迪亞斯政權。1914、1916年美國曾派軍入侵墨,兩國一度斷交。1917年頒布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宣布國名為墨西哥合眾國。

政治:1824年頒布獨立後第一部憲法。1917年2月5日頒布了強化國家與政府權力的《墨西哥合眾國憲法》。該憲法於同年5月1日起生效並執行至今。此期間曾進行過近200次修改。根據憲法規定,國家為總統製的聯邦共和體製,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總統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6年,終身不得再任。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執掌國家最高行政權。由參眾兩院組成的聯邦議會是國家立法機構,主要職權有:批準條約及總統關於法院、財政、外交、軍隊高級官員任命;修改憲法;批準總統出訪;必要時任命臨時總統等。參議院128名議員,由31個州和聯邦區各4名組成,任期6年。眾議院500名議員,其中300席通過多數票選舉產生,200席按政黨比例代表製產生,任期3年。內閣是政府行政機構,由總統直接領導。

經濟:墨西哥是拉美經濟大國,國內生產總值居拉美第二位。全國約19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中,六分之五是高原和山地。礦業資源豐富,地下天然氣、金、銀、銅、鉛、鋅等15種礦產品的蘊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金、銀、銅、鉛、鋅、砷、鉍、汞、鎘、銻、磷灰石、天青石、石墨、硫磺、螢石、重晶石、氟石等。其中白銀的產量多年來居世界之首,素有"白銀王國"之稱。鎘、鉍、重晶石和石英的產量占世界第二位,銻居第三位,碘、水銀居第四位。己探明的石油儲量為740億桶,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氣儲量為700億立方米,是拉美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居世界第13位,在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森林覆蓋麵積為4500萬公傾,約占領土總麵積的1/4。水力資源約1000萬千瓦。海產主要有對蝦、金槍魚、沙丁魚、鮑魚等,其中對蝦和鮑魚是傳統的出口產品。墨的工礦業門類比較齊全,但發展不平衡。製造業占重要地位,原先不景氣的建築、紡織、服裝業開始恢複,運輸設備、水泥、化工產品、電力各業持續增長。石油產量繼續保持世界第四位,墨西哥是世界主要蜂蜜生產國,年產量達6000萬公斤,居世界第四位。生產的蜂蜜90%用於出口,每年此項外彙收入約達7000萬美元。全國有可耕地3560萬公頃,已耕地2300萬公頃。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高梁、大豆,水稻、棉花、咖啡、可可等。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所以該國享有"玉米的故鄉"的美譽。有"綠色金子"別稱的劍麻也是墨西哥領世界風騷的農產品,其產量居世界前列。全國牧場占地7900萬公頃,主要飼養牛、豬、羊、馬、雞等,部分畜產品出口。林業、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小。墨主要出口商品為原油、汽車、汽車配件、咖啡豆、蔬菜、鋼材及化工、機械產品。進口商品為汽車材料、電器、化工產品、食品、飲料、紙漿、紡織、石化產品。悠久的曆史文化、獨特的高原風情和人文景觀以及漫長的海岸線為墨西哥發展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居拉美第一的旅遊業已成為墨西哥主要創彙來源之一。2001年的旅遊收入達84億美元。墨西哥城、阿卡普爾科、蒂華納、坎昆等均為著名旅遊勝地。

新聞出版:全國約有300家報紙和100多種全國性刊物。平均每百人訂報14.4份。主要報刊有1929年創刊的《國民報》,現為官方報紙,發行量3.8萬餘份、1917年創刊的《至上報》、《至上晚報》、《墨西哥太陽報》、《金融報》、《呼聲報》、《新聞報》、《宇宙報》、《消息報》、《日報》,在青年和大學生中較有影響、《墨西哥先驅報》、1953年創刊的《永久》周刊、《進程》周刊、《衝擊》周刊。墨西哥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屬於內政部。全國批準建立廣播電台1365家(1997年),電視台556家(包括有線電視台),特萊維薩和阿茲特克為墨兩大電視集團,擁有全國95%以上的電視觀眾。墨每年出版1.2萬種書刊,總發行量達2.5億冊。

文化藝術: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國,曾蘊育了瑪雅、阿茲台克、托爾特克、奧爾梅加和特奧蒂華坎等古印第安文化。瑪利雅奇音樂和薩巴特奧舞蹈融合了西班牙和印第安音樂舞蹈的特色,成為墨西哥獨特的民族藝術形式。墨已有21處古跡被聯合國宣布為"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

外交: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張維護國家主權與獨立,尊重民族自決權及對外關係多元化,不幹涉內政,和平解決爭端等原則。

與中國關係:中國與墨西哥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據《梁書》記載,早在公元5世紀,中國的佛教徒就曾到達墨西哥等拉美國家。1972年2月14日,墨西哥同中國建交。1997年,江澤民主席對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2001年福克斯總統兩度訪問中國。2003年12月,溫家寶總理對墨西哥進行正式訪問。

1962年胡宗南病逝

胡宗南,字壽山。浙江鎮海人。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5月12日生。1924年考人黃埔軍校。北伐時任第一師副師長,第二十二師師長。1927年後為蔣介石效力,率部"圍剿"鄂豫皖根據地,1935年被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抗戰初期任國民黨第十六軍團司令。率部入陝包圍陝甘寧邊區。1940年任國民黨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1945年1月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日本投降後,追隨蔣介石發動內戰。1947年3月率部進攻延安、1948年2月其主力部隊整編第二十九軍被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全殲,隨後在西北野戰軍進攻下,於1949年5月18日逃離西安,在重慶、成都再次戰敗,逃往海南島。1950年4月4日飛往台北,被國民黨監察院彈劾。1951年9月,化名秦東昌,在浙江大陳島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1953年大陳島解放前夕逃回台灣。1962年2月14日在台北病逝。

附錄:3月5日,我西北野戰軍乘勝包圍了胡宗南在洛川的守軍,胡宗南急調豫西五個師組成第5兵團增援,遂解洛川之圍。4月,胡宗南發現我軍有攻打寶雞之舉,又令第5兵團向寶雞進發,並令馬步芳部向長武、亭口合兵,同時撤回孤懸在幾百裏外的延安守軍整編第17師,南下與洛川之兵會合。於是,延安被我軍解放。

1949年5月19日,我軍突破西安涇河南岸的胡軍防線,胡宗南見大勢已去,老巢將傾,於是放棄西安,當天乘汽車逃至寶雞。次日,西安解放。7月,寶雞被克,胡率部慌忙逃至漢中,以秦嶺為屏障與人民解放軍對峙,"西北王"的光環從此失去,僅以三個兵團在陝南苦撐,為即將滅亡的蔣介石集團賣命。這時周恩來為了爭取胡宗南起義,而把胡公冕從上海請到西安,要他派人潛入漢中,做胡宗南的策反工作。胡宗南於是三次與我策反人員秘密會麵,在第三次與解放軍代表會麵時,聽到代表說:"胡公冕先生說了,你堅持與人民為敵,罪惡就大;你回到人民懷抱,功勞也大。"不禁掩麵而泣,說:"士為知己者死!我不能不想想校長,不能對不起......對不起校長哇!......"大有何去何從不能自決之意。不料正在這時,宋希濂由鄂西退入四川後,手下尚有20萬人,他悄悄飛至漢中與胡宗南密謀,動員他同去雲南緬甸邊境,以求一生。"不然兵敗如山倒,你我二人不是死就是被俘"。胡聽後心有所動,激動地喊起來:"隻要校長批準,那我們這兩支部隊就有救了!"接著,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諾蘭也來到漢中,許諾說隻要胡宗南的三個兵團在大陸保存下來,美國就會給他們提供軍事援助。胡宗南這下下了決心了,馬上將解放軍代表關了起來,打算與宋希濂率部轉進滇緬。到了8月,蔣介石從台灣飛到重慶,來部署西南的軍事防務,力圖挽救這半壁江山。胡、宋二人抓住這個機會來到重慶,麵呈轉軍滇緬的計劃。然而蔣介石斷然否定了他們的計劃,當二人再次進諫時,蔣嚴辭訓斥二人,並說:"你們隻要堅持六個月,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會爆發,北平、金陵、上海,又是我們的。"這樣,胡宗南南逃的夢破滅了。一回到漢中,胡宗南就將自己關在房間裏不出來,暗發牢騷,破口大罵蔣介石老糊塗,毀了他幾十萬大軍。

11月,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突破宋希濂部的防線,蔣介石打電話向胡宗南告急,要他調第1軍第1師這個胡宗南的王牌來重慶機場,保護他飛往成都,命胡本人也前往成都待命。兩天後蔣到了成都,胡也跟著來了。他知道目前正處於解放軍的南北夾擊之中,就再一次向蔣介石進諫,提出用兩個軍守樂山,兩個軍攻雅安,其餘大部隊向西康和雲南轉進的方案。蔣介石仍不同意,令其固守成都,並任顧祝同為西南最高軍政長官,胡為副長官兼參謀長,代行長官職,指揮所有在川的軍隊,胡隻得受命。12月9日,國民黨守軍在彭縣、昆明等地起義,成都在解放軍的南北夾擊下,危在旦夕。蔣介石當天飛逃台灣,拋下胡宗南收拾殘局。12月下旬,解放軍逼近成都,胡宗南決定將長官部撤離到西昌。23日,他乘飛機去西昌,飛機升空後,說西昌氣象不好,改飛海南三亞。胡宗南一走,所部立刻陷入一片混亂,當晚,裴昌會的第7兵團在德陽宣布起義,三天後,李振的第18兵團在成都起義,隻剩下一個李文的第5兵團企圖向雅安方向突圍,途中不斷遭到解放軍的痛擊,不久兵團兩翼失去聯係,部隊前進不得。最後在部下的勸說和解放軍的政治攻勢下,李文率部投誠。至此,胡宗南的三個兵團除少數逃往西昌外,全部投向人民的懷抱。

卻說胡宗南飛到海南島後,蔣介石即刻派顧祝同前往查辦,顧祝同因礙於情麵,勸胡飛回西昌,收容殘部固守三個月,等美國與蘇聯開戰。胡沒法子,隻得又從海南飛往西昌,時間已是接近新年了,不禁黯然神傷。到了西昌,得知自己最得力的幹將李文率第5兵團投降,心情更為痛苦,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裏,看著桌上燭影搖紅,頓覺往事不堪回首,想到傷心處淚流滿麵,想到可恨處不禁怒發衝冠,麵壁狂吼。想到自己跟隨蔣校長一生,竟然落得如此境地,大發怨言:"校長你害得我好苦哇!部隊讓你整光了,還要我飛回西昌幹什麼?這西昌是兵家絕地啊!太平天國的石達開就是死在這裏的呀!......"直到1950年3月初,蔣介石派顧祝同和蔣經國秘密飛到西昌給胡宗南鼓氣,胡的心情才略有好轉。

1950年3月26日,我軍突然逼近西昌飛機場,胡宗南於此緊急關頭搭乘飛機悄悄飛走,逃往台灣,將餘下的6萬名官兵扔給了參謀長羅列指揮。不久,國民黨軍殘部被殲,羅列潛逃,胡宗南苦心經營了半輩子的40萬大軍全部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掃幹淨了。當胡宗南到台灣向蔣介石彙報軍情時,蔣介石還反唇相譏說:"這麼說,你的40萬大軍這個......就這樣完了?"胡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是好。

胡宗南逃到台灣後,給國民黨朝野極大震驚,報紙上出現彈劾胡宗南的報道,說胡宗南領兵入川後,不為黨國效力,堅守西南半壁江山,而是臨陣脫逃,致使40萬軍隊和西南疆土盡失。轉戰西昌後,危難之際又潛逃台灣,不顧部屬生命......對彈劾胡宗南之案的議處本應為行政院的事,但是由於蔣介石對胡宗南的袒護,其他要員又為他活動,反而出現了立法委員中有108人簽名上書給行政院長陳誠,為其評功擺好,委以新任。陳誠此時已不想舊事重提,就把彈劾一案移交給國防部處理。國防部也見風使舵,采取"拖"的辦法,幾個月後,答複了四個大字:應免議處。胡宗南這才逃過這一劫。

附錄:

胡宗南 1896.5.16~1962.2.14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字壽山。浙江孝豐鶴落(鹿)溪(今屬安吉縣)人。1924年11月於黃埔軍校畢業後,曆任軍校教導團排長、副連長、營長等職,曾參加兩次東征陳炯明及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的作戰。1926年7月任國民革命軍第1師第2團團長,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5月任第1師副師長兼第2團團長,11月任第22師師長。1928年4月參加第二期北伐。8月第22師縮編為第1師第2旅,任旅長,11月所部在蔣介石校閱中因訓練成績突出,被評為"模範旅"。1929年隨蔣參加蔣桂戰爭。次年率部參加蔣馮閻戰爭,戰後任第1師師長。1932年指揮所部參加"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1935年2月派兵到四川鬆潘一帶阻截北上的工農紅軍。1936年4月任第1軍軍長。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第17軍團軍團長、第34集團軍總司令、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代司令長官等職,先後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其間,曾派重兵包圍封鎖陝甘寧邊區,多次向八路軍挑釁,製造磨擦。1945~1948年,先後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等職,極力推行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內戰政策,指揮所部進犯陝甘寧邊區,一度進占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所在地延安。1949年5~7月,所部在人民解放軍發動的陝中、扶郿戰役中遭受沉重打擊後,陸續撤至秦嶺、巴山地區。9月兼任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12月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參謀長。在人民解放軍發動的成都戰役中,所部大部起義或被殲,餘部逃往西昌。1950年3月由西昌逃往台灣後,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澎湖防守司令官等職。病故後被追晉為陸軍一級上將。

附錄:相貌不凡的"狂生"

1896年5月16日,胡宗南生於浙東寧波鎮海陳華埔朱家塘村一戶小藥店主之家。胡宗南直到14歲才進入湖州孝豐縣城高等小學堂讀書,兩年後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畢業。18歲時,考入湖州公立吳興中學讀書,191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辛亥革命爆發時,胡宗南在孝豐小學讀書,便率先第一個剪去辮子,在學校裏引起較大的影響。胡讀中學時,當時學校十分重視英語的教學,青年學生都把學好英語、赴西洋留學看作是"金榜題名",對英語的學習也特別用功。每天早上,學生們大多早早在教室內正襟危坐,低聲朗讀英語單詞及課文,而獨有胡宗南旁若無人地高聲朗讀《史記》,讀到動情的時候,總是豪情勃發,手舞足蹈而不拘形骸,有時又是咬牙切齒、拍桌跺腳、仰天長歎。胡的這種神經質行為引起了同學們的反感。

胡宗南中學畢業後,因家庭經濟窘迫,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被迫回到孝豐縣立高等小學堂擔任國文、曆史、地理教員。除教書外他把大多數時間用來閱讀古代史學名著,了解天下大事。1921年暑假,胡遊曆了北京、天津、山海關等地,隨後他便斷言10年後,中日必然發生戰爭,恰好1931年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憑他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他在黃埔軍校讀書時被公認為"預言家"。

哭進黃埔軍校

廣東黃埔軍校在上海秘密招生時,胡決心報名投考。黃埔軍校在華南國民黨控製地區是公開招生的,但是在北洋政府控製的地區隻能由國民黨和共產黨在地下秘密主持進行。先是在上海初試,合格者再去廣東複試。上海初試的主考官就是毛澤東。胡宗南十分容易地通過了初試,然後發給路費。學生們分期分批被秘密送往廣東。

廣東的複試特別嚴格。首先是資格審查,按黃埔軍校《招生簡章》第四條第一項規定,投考者"年齡18歲以上,25歲以內",而胡宗南當時已經是29歲了,根本就不符合條件,但可以做一下手腳,隻需要在報名冊上把筆頭稍微彎一下就行了。接下來便是按照黃埔軍校《招生簡章》第五條的規定,進行身高、肺量、視力、聽力、體重等項的檢查,軍校考試委員會把身高放在了體檢的第一位。

考官先讓考生排成一隊,這一下胡宗南的身高弱勢十分明顯地暴露了出來,在長長的隊伍裏,他這個不足1.60米的個子差不多比別人矮了一頭還多。考官當即把胡從隊伍裏擒了出來,並且毫不客氣地說:"你根本不是當軍人的材料。"這一結果對胡宗南來說簡直是致命的打擊,他看著教官那張嚴肅的臉,沒有一點通融的餘地,再想到自己有家不可回,上海的生意又欠債累累,就放聲大哭起來。舉目無親,找不出一個朋友或熟悉的人來幫忙,他真的是已步入人生的絕境了。

哭了一會兒後,胡宗南猛然間站了起來責問把他拎出來的教官:憑什麼不讓我參加國民革命?革命是每個年輕人的義務!那個教官見狀驚得目瞪口呆。胡宗南的嗓門越來越大,驚動了黃埔軍校的黨代表廖仲愷先生。隻聽得胡宗南怒吼道:個子矮怎麼了?拿破侖的個子也不高,不一樣馳騁疆場?總理孫中山先生的個子也隻有1.68米嘛!孔子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國民革命怎能以相貌取人呢?

廖仲愷對胡宗南喊道:同學,我批準你參加考試!接著轉身回到辦公室裏,撕下一張紙,寫了一張字條交給了胡宗南。字條上書:國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隻要成績好、身體健康、個子矮一點是不應該不錄取的......

憑著廖仲愷的字條,胡宗南被特許參加了接下來的文化考試。1924年4月28日,黃埔一期學員入學考試發榜,總共錄取350人,備取120人,胡宗南被列在備取生一欄中。

1958年周恩來出訪朝鮮、中國政府決定撤軍

1958年2月14日,周恩來率我國政府代表團訪問朝鮮。

朝鮮停戰後,中朝方麵一再提出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的建議,均遭美方拒絕。2月5日,朝鮮發表聲明,要求從南北朝鮮同時撤出一切外國軍隊。我國政府決定支持朝鮮的和平建議,準備與朝鮮磋商撤軍一事。這次周恩來訪朝,就是為撤軍一事而來。我國政府決定在1958年代以前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鮮。

附錄:衝破敵人的封鎖線

在朝鮮戰爭中,美軍的高級將領曾揚言:要利用它們的"空中優勢"來掐斷我誌願軍的"咽喉"。也就是說,要以切斷我作戰前線的後勤供應來戰勝我軍。我作為一個後勤幹部親身經曆了這一場嚴酷的考驗。那一場場的戰鬥讓我終身難忘。

美軍曾不惜人力物力,在我軍通往前線的交叉路口或狹窄交通要道重兵把守。每三架敵機為一組,不停的低空盤旋。一架轉負責扔照明彈,每五分鍾扔一次,一次就是十來個,每個亮度相當於200萬支光。(即200萬隻燃燒的蠟燭)把黑夜照的如白天一樣。另兩架敵機在光照下尋找目標負責射擊和轟炸。而且,每過幾個小時就一換崗。美軍以為這就可以切斷我前線的物資供應。

我帶領軍備物資運輸車初次遇到這種情況時,為了保護戰備物資,不敢輕易上前。一等就是幾個小時,始終不得通過的機會。敵機在天上張狂的轟鳴著,照明彈虎視眈眈死盯著路口,囂張的不可一世。難道我們真的無法戰勝它們的空中優勢?心中十分焦急。臨出發前司令員的囑托、前線的告急逼迫著我馬上找出對策,衝過去。我靜下心來,經過周密的觀察與分析,終於發現了破綻;原來敵機的掃射是有一定規律的,當敵機發現地麵目標時,它是無法立即掃射的。隻能從天上轉一圈回來,追上目標再掃射。於是我大膽提出了設想:如果我們追著轟炸機後麵跑,憑借敵機提供的照明彈,開足馬力,趁著敵機轉圈來不及掃射的時候也許能衝過去的。我心裏明白這種行動的安全係數,但前方戰場作戰將士的安危迫使我們至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拚死一試。

於是我們看準了時機,鼓足了勇氣,開足馬力上路了。一路上,明晃晃的照明彈把大地、樹木、汽車甚至連人都染成了另人恐怖的慘白色,飛機的轟鳴、機槍的掃射、炸彈的爆炸和呼嘯的風在耳邊響成一片,震耳欲聾。司機使出渾身的解數,在布滿炸彈坑和毀壞的汽車的路上擇路飛奔。飛奔的汽車與坑窪不平的路麵連續的的撞擊,簡直要把人的骨架顛散。我們拚命的握住欄杆,防止被汽車的顛簸或急轉彎甩出車外。機槍、炸彈仿佛就在頭頂上炸響。劇烈的心跳好像要從嗓子跳出似的。在敵機瘋狂的追擊下,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隻有拚死前進。就在敵機轉過圈來眼看就要追上時,我們終於衝過了路口,避開了照明彈的光照,躲藏於夜色中。我們不約而同的長長的出了一口氣,盡管隻有短短的幾分鍾,就好像過了幾個小時。這時才發覺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和泥土擋不住我們興奮得發紅的年輕的麵孔,我們緊緊的擁抱在一起慶賀我們的勝利。

再回頭再看,那三架敵機依然在那裏盤旋。不過,在我們眼裏不再那麼威風,不再那麼恐怖。具有精良設備、雄厚資金和世界先進技術的美國飛機也就不過如此,想掐斷我們喉嚨的空中優勢,也就不過如此。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充滿了勝利的激情,高呼著英雄的誌願軍萬歲!我們乘著滿載軍用物資的汽車向前線飛奔去。

我軍的後勤工作經曆了一場場嚴酷的考驗。在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力量懸殊的朝鮮戰場,我軍曾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建立起了一條炸不爛、摧不垮、掐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粉碎了敵人的狂妄與陰謀,也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我也為參加過這場戰爭而感到無比的驕傲。

附錄: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侵略,援助朝鮮人民的自衛戰爭。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總統杜魯門宣布武裝幹涉朝內政,擴大侵略戰爭,並派第七艦隊武裝侵略中國領土台灣,9月15日,美國糾集15個國家的軍隊,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在朝仁川登陸。

同時,美政府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把戰火引向中國邊境,為了援助朝鮮人民的抗每救國戰爭,保衛新中國,中國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發布命令:"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借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中國人民誌願軍遠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誌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中國人民誌願軍接受命令後,在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由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於10月25日開赴朝鮮前線,在朝鮮人民並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軍。

誌願軍出國後,結合朝鮮戰場具體情況創造性地運用黨中央製定的"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敵後遊擊戰相配合的戰略方針"和朝鮮人民軍密切協同,並肩作戰,從10月25日到12月24日,連續發動兩次反擊戰役,殲敵5萬餘人,並於12月5日收複平壤,把敵人趕回到"三八"線以南,初步扭轉了朝鮮戰局,在誌願軍赴朝作戰同時,國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群眾運動。11月4日,各民主黨派發表聯合宣言,成立抗美援朝總會,各地黨組織對各階層人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宣傳教育,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覺悟,廣泛開展了支援誌願軍的活動。

大批青年工人,農民和學生踴躍報名參加誌願軍,成千上萬的農民,鐵路員工,汽車司機和醫務人員,到前線擔任戰地勤務和運輸工作,在國內,人民紛紛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開展增產節約,優待軍人家屬,支援前線鬥爭。至1951年6月中朝人民軍隊連續發動五次攻勢戰役,殲敵23萬,終於把敵人趕回三八線附近,扭轉了朝鮮戰局,為一進行停戰盤盤和取得朝鮮戰爭勝利奠定基礎。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誦現出一批英雄人物。如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冒岸英等,黃繼光是19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在朝鮮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戰役奪取某高地的戰鬥中,擔任爆破任務。

在手雷擲完後,毅然用胸膛堵住敵地堡的機槍射孔,為保證部隊攻客高地而壯烈犧牲,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誌願軍特級英雄"稱號,邱少雲,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1952年10月1日隨所在部隊在朝鮮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參加反擊戰。潛伏在敵人陣地之前;此日被敵人發射的燃燒彈引起的烈火燒身。

為不暴露目標,忍受巨大痛苦,堅持不屈滅水,直至壯烈犧牲,保證了戰鬥的最終勝利,後被所在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被誌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英雄"光榮稱號,同時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還有羅盛教,1952年1月2日,在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裏,冒著零下20度嚴寒跳入冰窟救出落水的朝鮮少年,自己光榮犧牲。毛岸英是優秀的共產黨員,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任誌願軍總部秘書。同年11月25日在朝鮮平安北道遭美機轟炸犧牲。

在抗美援朝中,上甘嶺戰役是其最著名的一場戰役。1952年10月8日,美帝國主義中斷停戰談判,於14日發動"金化攻勢",妄圖奪取朝鮮金化東北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上甘嶺陣地。誌願軍依托坑道,打退了敵人數百次衝擊,堅守陣地四十三天,於11月25日粉碎了人的進攻。此役殲敵兩萬五千五百餘人,誌願軍指戰員在缺水、缺氧、缺糧、缺彈等極端困難殘酷的作戰中,發揚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湧現出無數英雄人物。上甘嶺戰役的勝利,迫使美帝國主義於次年4月恢複了其無理中斷的停戰談判。

朝鮮停戰後,中國人民誌願軍主動撤出朝鮮的行動。1958年2月29日,中朝兩國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中國政府同朝鮮政府協商後,向中國人民誌願軍提出了主動撤出朝鮮的建議。根據這一建議,中國人民誌願軍從3月15日到10月26日,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鮮回國。抗美援朝戰爭是一次顯示中國人民能力的戰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力量和正義,是一次偉大的勝利。

1950年中蘇兩國簽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莫斯科簽訂。此前,毛澤東曾在1949年12月訪問蘇聯。由於蘇聯拖延,直到1950年1月20日,周恩來到莫斯科後才正式開始會談。該條約於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如在期滿前一年締約國一方未提出願意廢除時,則將延長5年,並依此法順延之。條約內容大意:防止帝國主義侵略以鞏固遠東和世界和平;發展和鞏固兩國間的經濟文化互助合作關係。與此同時,兩國還簽訂了一些協定。根據這些協定,蘇聯同意放棄在中國的特權,在1952年以前將中國長春鐵路的一切權利和財產無償移交中國政府。蘇軍從旅順撤出,中國政府償付蘇聯自1945年以後在此的建設費用。蘇聯貸款3億美元給中國政府,年利1%。

1979年4月3日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因鑒於國際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決定條約期滿後不延長。

附錄:兩份《中蘇條約》之比較

中華民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友好同盟條約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願以同盟及戰後善鄰合作、加強蘇聯與中國素有之友好關係,又決於此次世界大戰抵抗聯合國敵人侵略之鬥爭中,彼此互助,及在共同對日作戰中,彼此合作,以迄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又為兩國及一切愛好和平國家人民之利益,對於維持和平與安全之目的表示其堅定不移之合作誌願,並根據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聯合國共同宣言,一九四三年十月三十日在莫斯科簽字之四國宣言及聯合國國際組織憲章所宣布之原則,決定簽訂本條約,各派全權代表如左∶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特派外交部部長王世傑;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特派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外交人民委員部部長莫洛托夫;兩全權代表業經互相校閱全權證書,認為妥善,約定條款如左∶

第一條締約國擔任協同其他聯合國對日本作戰,直至獲得最後勝利為止,締約國擔任在此次戰爭中彼此互給一切必要之軍事及其他援助與支持。

第二條締約國擔任不與日本單獨談判,非經彼此同意不與現在日本政府或在日本成立而未明白放棄一切侵略企圖之任何其他政府或政權,締結停戰協定和約。

第三條締約國擔任在對日本作戰終止以後共同采取其力所能及之一切措施,使日本無再事侵略及破壞和平之可能。

締約國一方如被日本攻擊不得已而與之發生戰爭時,締約國他方應立即盡其能力給予該作戰之締約國一切軍事及其他之援助與支持。

本條一直有效,以迄聯合國組織經締約國雙方之請求,對日本之再事侵略擔負防止責任時為止。

第四條締約國之一方,擔任不締結反對對方之任何同盟,並不三加反對對方之任何集團。

第五條締約國顧及彼此之安全及經濟發展之利益,同意在和平再建以後,依照彼此尊重主權及領土完整與不幹涉對方內政之原則下,共同密切友好合作。

第六條締約國為便利及加速兩國之複興及對世界繁榮有所貢獻起見,同意在戰後彼此給予一切可能之經濟援助。

第七條締約國為聯合國組織會員之權利及義務,不得因本條約內所有各事項之解釋而受影響。

第八條本條約應於最短可能時間批準,批準書應盡速在重慶互換。

本條約於批準後立即生效,有效期間為三十年。倘締約國任何一方不於期滿前一年通知願予廢止,則本條約無限期繼續生效;締約國任何一方得於一年前通知對方終止本條約之效力。

為此兩國全權代表將本條約署名蓋章,以昭信守。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訂於莫斯科,中文俄文各繕兩份,中文俄文有同等效力。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全權代表王世傑(簽字)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全權代表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莫洛托夫(簽字)

中華民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友好同盟條約之換文

1換文(一)

(甲)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莫洛托夫部長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王部長照會

部長閣下∶

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業於本日簽訂,本部長茲特申明兩締約國間之諒解如左∶

一、依據上述條約之精神,並為實現其宗旨與目的起見,蘇聯政府同意予中國以道義上與軍需品及其他物資之援助,此項援助當完全供給中國中央政府即國民政府。

二、關於大連與旅順口海港及共同經營中國長春鐵路,在會商過程中,蘇聯政府以東三省為中國之一部分,對中國在東三省之充分主權重申尊重,並對其領土與行政之完整重申承認。

三、關於新疆最近事變,蘇聯政府重申如同盟友好條約第五條所雲無幹涉中國內政之意。

關於上列各項所述之諒解,倘荷貴部長函複證實,本照會與貴部長複照,即成為上述友好同盟條約之一部分。

本部長順向貴部長表示崇高之敬意。

此照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王部長世傑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西曆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莫洛托夫(簽字)

(乙)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王部長複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莫洛托夫部長照會

部長閣下∶

接準貴部長本日照會內開∶

『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業於本日簽訂,本部長茲特申明兩締約國間之諒解如左∶

一、依據上述條約之精神,並為實現其宗旨與目的起見,蘇聯政府同意予中國以道義上與軍需品及其他物資之援助,此項援助當完全供給中國中央政府即國民政府。

二、關於大連與旅順口海港及共同經營中國長春鐵路,在會商過程中,蘇聯政府以東三省為中國之一部分,對中國在東三省之充分主權重申尊重,並對其領土與行政之完整重申承認。

三、關於新疆最近事變,蘇聯政府重申如同盟友好條約第五條所雲無幹涉中國內政之意。

關於上列各項所述之諒解,倘荷貴部長函複證實,本照會與貴部長複照即成為上述友好同盟條約之一部分。』等由;本部長茲特聲明上項諒解正確無誤。本部長順向貴部長表示崇高之敬意。

此照

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莫洛托夫部長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

西曆一九四五年王世傑(簽字)

換文(二)

(甲)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王部長致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莫洛托夫部長照會

部長閣下∶

茲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之願望,中國政府聲明於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即以其現在之邊界為邊界。

上述之聲明,於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簽訂之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批準後,發生拘束力。

本部長順向貴部長表示崇高之敬意。

此照

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莫洛托夫部長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西曆一九四五年王世傑(簽字)

(乙)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莫洛托夫部長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王部長照會

部長閣下∶

接準閣下照會內述∶

『茲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之願望,中國政府聲明於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即以其現在之邊界為邊界。

上述之聲明於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簽訂之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批準後,發生拘束力。』

蘇聯政府對中華民國政府上項照會,業經奉悉,表示滿意,茲並聲明蘇聯政府將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外蒙)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

本部長順向貴部長表示崇高之敬意。

此照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王部長世傑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

西曆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莫洛托夫(簽字)

名稱∶(中華民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友好同盟條約)關於旅順口之協定

1、茲為符合並補充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起見,締約國雙方議定各條如左∶

第一條為加強中蘇兩國之安全以防製日本再事侵略起見,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兩締約國共同使用旅順口為海軍根據地。

第二條前條所開海軍根據地區之正確界限,應依所附之說明及地圖之規定(見附件)。

第三條締約國同意旅順口作為純粹海軍根據地,僅由中蘇兩國中蘇兩國軍艦及商船使用。

關於上開海軍根據地共同使用之事項,設立中蘇軍事委員會處理之。該委員會由華籍代表二人,蘇籍代表三人組織之,委員長由蘇方派任,副委員長由華方派任。

第四條上開海軍根據地之防護,中國政府委托蘇聯政府辦理之。蘇聯政府得建置為防護上開海軍根據地必要之設備,其費用由蘇聯政府自行負擔。

第五條該區域內之民事行政屬於中國。中國政府,對於主要民政人員之委派,將顧及蘇聯在該區域內之利益。

旅順市主要民事行政人員之任免,由中國政府征得蘇聯軍事指揮當局之同意為之。

在該區域內之蘇聯軍事指揮當局為保障安全與防衛起見向中國行政當局所作之建議,該行政當局予以實行;如有爭議,則此類事件應提請中蘇軍事委員會審議決定之。

第六條蘇聯政府在第二條所述之地區內,有權駐紮陸海空軍,並決定其駐紮地點。

第七條蘇聯政府並擔任設置及維持為該區域航行安全所必需之燈塔信號及其他設備。

第八條本協定期滿後,所有蘇聯在該區域內建置之一切設備及公產應無償歸為中國政府所有。

第九條本協定期限定為三十年,自批準之日生效。

兩全權代表將本協定簽字蓋章,以昭信守。本協定中文,俄文各繕二份,中文俄文有等同效力。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訂於莫斯科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全權代表王世傑(簽字)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全權代表莫洛托夫(簽字)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協定的公告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於莫斯科)

最近時期內,在莫斯科,一方麵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與政務院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另一方麵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史達林大元帥與蘇聯外交部維辛斯基部長舉行了談判,在談判期間,曾經討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雙方有關的重要的政治與經濟問題。

談判是在懇切與友好的互相諒解的氣氛之中進行的,並確定了雙方願意多方鞏固和發展他們之間的友好與合作關係,同樣確定了他們為保證普遍和平與各國人民的安全而合作的願望。

談判業經於二月十四日在克裏姆林宮簽訂下列檔而告結束:

(一)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二)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根據此協定,在對日和約締結後,中國長春鐵路將移交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所有,而蘇聯軍隊則將自旅順口撤退;

(三)關於蘇聯政府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長期經濟貸款作為償付自蘇聯購買工業與鐵路的機器設備的協定。

上述條約與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麵由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簽字,蘇聯方麵由維辛斯基外長簽字。

由於簽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周恩來總理兼外長與維辛斯基外長互換照會,聲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蘇間所締結之相當的條約與協定,均失去其效力,同樣,雙方政府確認蒙古人民共和國之獨立地位,已因其一九四五年的公民投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業已與其建立外交關係而獲得了充分保證,同時,維辛斯基外長與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對蘇聯政府將蘇聯經濟機關在東北自日本所有者手中所獲得之財產無償地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決定,以及蘇聯政府將過去北京兵營的全部房產無償地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決定,亦互換了照會。

上述條約與協定的全文公布如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具有決心以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間的友好與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國主義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國家之重新侵略;亟願依據聯合國組織的目標和原則,鞏固遠東和世界的持久和平與普遍安全;並深信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間的親善邦交與友誼的鞏固是與中蘇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為此目的,決定締結本條約,並各派全權代表如左: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特派中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周恩來;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特派蘇聯外交部部長安得列?揚努阿勒耶維赤?維辛斯基。

兩全權代表互相校閱全權證書認為妥善後,同意下述各條:

第一條 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盡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製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間接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雙方並宣布以忠誠的合作精神,參加所有以確保世界和平與安全為目的之國際活動,並為此目的之迅速實現充分貢獻其力量。

第二條 締約國雙方保證經過彼此同意與第二次世界戰爭時期其他同盟國於盡可能的短期內共同取得對日和約的締結。

第三條 締約國雙方均不締結反對對方的任何同盟,並不參加反對對方的任何集團及任何行動措施。

第四條 締約國雙方根據鞏固和平與普遍安全的利益,對有關中蘇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國際問題,均將進行彼此協商。

第五條 締約國雙方保證以友好合作的精神,並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幹涉對方內政的原則,發展和鞏固中蘇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關係,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並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

第六條 本條約經雙方批準後立即生效,批準書在北京互換。

本條約有效期間為三十年,如在期滿前一年未有締約國任何一方表示願予廢除時則將延長五年,並依此法順延之。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訂於莫斯科,共兩份,每份均以中文與俄文書就。兩種文字的條文均有同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 周恩來(簽字)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全權代表安?揚?維辛斯基(簽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確認自一九四五年以來遠東形勢起了根本的變化,即:帝國主義的日本遭受了失敗,反動的國民黨政府已被推翻,中國成為人民民主的共和國,成立了新的人民政府;這新的人民政府統一了全中國,推行了與蘇聯友好合作的政策,並證明了自己能夠堅持中國國家的獨立自主與領土完整,民族的榮譽及人民的尊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認為這種新的情況提供了從新處理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諸問題的可能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根據這些新的情況,決定締結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本協定:

第一條締約國雙方同意蘇聯政府將共同管理中國長春鐵路的一切權利以及屬於該路的全部財產無償地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此項移交一俟對日和約締結後立即實現,但不遲於一九五二年末。

在移交前,中蘇共同管理中國長春鐵路的現狀不變。惟中蘇雙方代表所擔任的職務(如鐵路局長、理事會主席等職),自本協定生效後改為按期輪換製。

關於實行移交的具體辦法,將由締約國雙方政府協定定之。

第二條締約國雙方同意一俟對日和約締結後,但不遲於一九五二年末,蘇聯軍隊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順口海軍根據地撤退,並將該地區的設備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償付蘇聯自一九四五年起對上述設備之恢複與建設的費用。

在蘇軍撤退及移交上述設備前的時期,中蘇兩國政府派出同等數目的軍事代表組織中蘇聯合的軍事委員會,雙方按期輪流擔任主席,管理旅順口地區的軍事事宜;其具體辦法由中蘇聯合的軍事委員會於該地區的民事行政,應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管轄。在蘇軍撤退前,旅順口地區的蘇軍駐紮範圍,照現存的界線不變。

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其他與日本相勾結的任何國家之侵略因而被卷入軍事行動時,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提議及蘇聯政府同意,中蘇兩國可共同使用旅順口海軍根據地,以利共同對侵略者作戰。

第三條締約國雙方同意在對日和約締結後,必須處理大連港問題。

至於大連的行政,則完全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管轄。

現時大連所有財產凡為蘇聯方麵臨時代管或蘇聯方麵租用者,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收。為進行上述財產接收事宜,中蘇兩國政府各派代表三人組織聯合委員會,於本協定生效後三個月內議定財產移交之具體辦法,此項辦法俟聯合委員會建議經雙方政府批準後於一九五○年內完成之。

第四條本協定自批準之日生效,批準書在北京互換。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訂於莫斯科,共兩份,每份以中文與俄文書就,兩種文字的條文均有同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周恩來(簽字)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全權代表安?揚?維辛斯基(簽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關於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同意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請求,給予中國以貸款作為償付蘇聯所同意交付給中國的機器設備及其他器材之用;據此,雙方政府議定本協定,其條文如左:

第一條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貸款,以美元計算,總數共為三萬萬美元;其計演算法,係以三十五美元作為一盎斯純金。

蘇聯政府鑒於中國因其境內長期軍事行動而遭受的非常破壞,同意以年利百分之一的優惠條件給予貸款。

第二條第一條中所指的貸款,自一九五○年一月一日起,在五年期間,每年以同等數目即貸款總數的五分之一交付之,用以償付為恢複和發展中國人民經濟而由蘇聯交付的機器設備與器材,包括電力站、金屬與機器製造工廠等設備,采煤、采礦等礦坑設備,鐵道及其他運輸設備,鋼軌及其他器材等。機器設備與器材的品類、數量、價格及交付期限,由雙方以特別協定規定之,其價格將根據世界商場的價格來決定。

在一年期限中所未使用而剩餘的款額,可移用於下一年期限內。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將以原料、茶、現金、美元等付還第一條所指的貸款及其利息。原料與茶的價格、數量及交付期限將以特別協定規定之,其價格將根據世界商場的價格來決定。貸款的付還以十年為期,每年付還同等數目即所收貸款總數的十分之一,於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實施之。第一期的付還於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實施之,而最後一次的付還,於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實施之。貸款的利息係以使用貸款的實數並自其使用之日起實行計算,每半年交付一次。

第四條為了對本協定所規定之貸款進行結算起見,蘇聯國家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各建立特別帳目,並共同規定對本協定的結算與計算的手續。

第五條本協定自簽字之日起生效,應經批準並在北京互換批準書。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訂於莫斯科,共兩份,每份均以中文與俄文書就,兩種文字的條文均有同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周恩來(簽字)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全權代表安?揚?維辛斯基(簽字)

附錄:

第一章 友好和合作時期

(1949年~1955年)

1917年10月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勝利約四年之後,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其長期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得到了蘇聯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共產黨人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向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發起了決定性的攻勢。

盡管蔣介石的兵力在數量上占有優勢,但是很快就停止了抵抗。1949年10月1日,正式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第二天,蘇聯正式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然而,中國共產黨人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沒有執行蘇聯政府忠告的事實證明,兩個共產黨大國之間未來衝突的種子早在此時就已經萌芽了。這一事實在若幹年後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1962年,毛澤東公開透露出,早在1945年,約瑟夫·斯大林曾警告中國共產黨人不要重新開始國內的戰爭行動,並力勸他們與國民黨政權合作。

友好條約及其它協定(1950年2月)1949年12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抵達莫斯科進行正式訪問。1950年1月20日,中國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也抵達莫斯科,兩國政府之間的談判於2月14日結束。同時簽訂了:1.《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2.《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3.《關於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中規定:一俟對日和約締結後,最遲不過1952年年底,蘇聯將把共同管理長春鐵路(又稱滿洲鐵路-譯者注)的一切權利以及屬於該鐵路的全部財產無償地移交給中國政府,蘇聯將把自己的軍隊從旅順港海軍基地撤走,其設施移交給中國。

《關於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中規定:蘇聯向中國提供總額為3億美元的長期貸款,使中國能夠從蘇聯買到工業、采礦和鐵路設備。《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有如下條款:

第一條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盡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其製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間接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雙方並宣布願以忠誠的合作精神,參加所有以確保世界和其與安全為目的之國際活動,並為此目的之迅速實現充分貢獻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