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3月12日 第八章 國際
1917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
1917年3月12日(俄曆2月27日),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國沙皇的專製統治。同月15日,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
1938年希特勒下令德國法西斯軍隊入侵奧地利
1938年3月12日,希特勒下令德國法西斯軍隊入侵奧地利,當晚德軍進入奧地利。第二天,德奧兩國政府同時宣布兩國合並,實際上奧地利被法西斯德國吞並,淪為德國的1個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55年,蘇、美、英、法4國同奧地利簽訂和約後,奧地利才恢複獨立。
1963年美國眾議院授予丘吉爾美國公民稱號
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了英國人民的對德作戰。
在華盛頓馬薩諸塞大街3100號英國大使館的鐵欄杆外,矗立著一座麵向馬路的丘吉爾銅像。每天經過那裏的車輛和行人,都會被這個曾在世界舞台上叱吒風雲數十年的政治家的形象所吸引。
不過很少人會注意到,丘吉爾銅像的雙腳,分別踏在使館的英國領地與人行道的美國領土上。這種別出心裁的安排,是為了顯示兩個同文同種的盎格魯-撒克遜國家之間的曆史淵源,也是為了表明丘吉爾本人與美國的親密關係。
從1895年作為一個大英帝國騎兵從古巴初次來到美國,直至1961年以英國下院議員身份最後一次訪美,丘吉爾的一生中留下了與美國交往、合作與友誼的漫長曆史紀錄。
為丘吉爾撰寫傳記、與他祖父同名的溫斯頓說:"丘吉爾是半個美國人(halfAmerican)。"丘吉爾家族與美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他們初次移居北美大陸的17世紀,從那以後共有九代人定居美國。
1874年11月30日,溫斯頓·丘吉爾出生在英國的一個名門望族。他的父親倫道夫勳爵,是英國名將馬爾波羅公爵七世的兒子。母親詹尼·傑羅姆是紐約布魯克林含有四分之一印第安血統的美國人。丘吉爾小的時候很淘氣,展覽會上有一份小學成績報告單,給他的評語是"非常頑皮","不是一個好學生"。
丘吉爾以"半個美國人"而自豪,因為他有一個出生於美國的母親。但實際上他在兒時並沒有得到多少母愛。當年的詹妮是一個活潑美貌、富有魅力、喜愛社交活動的少女。由於英國當時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美國還處於發展初期,在美國的社交界,特別是年輕婦女中間,流行著一種所謂"英國熱",把嫁給英國貴族或紳士當作人生目標。
1873年,詹妮19歲時在一次舞會上和24歲的英國倫道夫公爵相遇,兩人一見鍾情,不久就結為夫婦,盡管倫道夫的雙親對這個未來的媳婦一無所知。詹妮為了跟隨丈夫在歐美與殖民地到處享盡榮華富貴,不惜把繈褓中的兒子交托給保姆愛韋麗絲。丘吉爾的童年是在享受不到母愛的歲月中度過的,使他感到最親切最溫暖的女性不是自己的生母,而是朝夕相處的保姆愛韋麗絲。所以,他後來在回憶時把他的母親比作高懸空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星星。
在倫道夫於1895年去世之後,詹妮又兩次再嫁,第二個男人甚至年紀比丘吉爾還小。正是因為如此,丘吉爾在母親逝世時沒有為她奔喪,但是在愛韋麗絲告別人寰時,丘吉爾卻感到非常傷心。
1967年印度尼西亞前總統蘇加諾被撤銷總統職權
陸軍戰略後備司令部司令蘇哈托接管了蘇加諾的總統權力。蘇加諾早年參加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民族主義運動,創建印尼民族黨。1945年8月印度尼西亞宣告獨立後,他出任第一屆總統。蘇加諾對1955年萬隆會議的召開以及促進亞洲人民的團結反帝事業作出過重大貢獻。1965年印尼發生政變後被軟禁,1970年病逝。
1881年土耳其民族英雄、共和國奠基人凱末爾誕生
凱末爾,1919~1923年土耳其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和土耳其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1923~1938)。凱末爾舊譯為基馬爾。190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伊斯坦布爾軍事學院畢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雖反對土耳其加入同盟國方麵作戰,但仍服從命令,走上前線。由於屢立戰功,1916年獲將軍軍銜,曆任軍長、集團軍司令。1919年,他開始在安納托利亞組織領導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期間,他充分發揮了軍事家的才能。第二年大國民議會召開以後,為了打敗英國支持的希臘侵略軍,凱末爾致力於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正規軍--土耳其國民軍,並擔任總司令。在他的領導下,土耳其民族革命戰爭取得了勝利。圖為身穿戎裝的凱末爾將軍。
1985年連接日本北海道和本州的青函海底隧道打通
這條隧道作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載入實際上奧地利被法西斯德國吞並,淪為德國的1個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55年,蘇、美、英、法4國同奧地利簽訂和約後,奧地利才恢複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