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10月10日 第八章 國際

1837年傅立葉在巴黎逝世

傅立葉關於未來理想社會的天才設想和聖西門、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一起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

1892年南斯拉夫作家安德裏奇出生

伊沃·安德裏奇(IvoAndric',1892-1975)南斯拉夫小說家。生於特拉夫尼克的一個手工工人家庭,童年在波斯尼亞的維舍格列城度過,故鄉大橋的種種傳說和故事在他心靈深處播下文學種子。1914年,他由於參加民族解放運動,曾被奧匈帝國監禁。從20年代起,他數度出任南斯拉夫駐外使節。德國法西斯侵占南斯拉夫以後,他隱居在貝爾格萊德,從事寫作。南斯拉夫解放後,他長期擔任南斯拉夫作家協會主席。1956年,曾來中國訪問,參加魯迅逝世20周年紀念大會,寫下《魯迅故居訪問記》等文。1975年逝世於貝爾格萊德。國家為他建立了幾座紀念博物館,並設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文學獎金。

安德裏奇1911年開始寫作。1918年出版了散文詩集《黑海之濱》和《動亂》。二三十年代,他先後出版了三部《短篇小說集》。194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他發表了長篇小說《德裏納河上的橋》、《特拉夫尼克紀事》和《薩拉熱窩女人》,並稱為"波斯尼亞三部曲"。此外還有《新短篇小說集》(1948)和中篇小說《大臣的象》(1948)、《邪惡的庭院》(1954)等。

安德裏奇擅長曆史題材。他描繪了南斯拉夫四百年的曆史畫卷,表現了南斯拉夫人民在苦難中可貴的鬥爭精神。

1961年,"因為他以史詩的氣魄從其國家中攝取題材和描繪人的命運",安德裏奇獲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