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5月31日 第八章 國際

1793年巴黎人民舉行第三次起義

巴黎人民六月二日推翻了吉倫特派統治,建立了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專政的革命政權。

18世紀末,法國封建製度極端腐朽,國王路易十六所代表的第一等級(僧侶)和第二等級(貴族),與廣大的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城市平民、農民)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群眾運動不斷高漲。

1789年5月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繼而改為國民議會和製憲議會。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占巴士底獄,革命爆發。8月26日製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斐揚派取得政權,製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政體,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占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相反,人民在鬥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斐揚派統治,逮捕路易十六國王。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次日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但當政的吉倫特派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既阻止革命深入發展,又不堅決抗擊歐洲君主國家的武裝幹涉。王黨發動叛亂,革命形勢緊急。

吉倫特派的動搖和軟弱注定了它失敗的政治命運,它再也沒有能力擔負起曆史本應交給它的使命,法國需要更強硬的政權來維持局勢。1793年5月31日--6月2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統治,建立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派的革命專政。頒布《雅各賓憲法》,廢除封建所有製,平定吉倫特派叛亂,粉碎歐洲君主國家的武裝幹涉;但仍保持反勞工的《列·霞飛法》和《農業工人強迫勞動法》,並鎮壓忿激派和埃貝爾派。

但不幸的是,雅各賓派過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內哄,陷於孤立的羅伯斯比爾也末能完全守護住法國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歐洲封建君主拚湊起來,它們一輪輪地圍剿法國革命,企圖恢複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 日,雅各賓中被羅鎮壓的右派勢力發動"熱月"政變,逮捕了羅伯斯比爾和聖鞠斯特,建立熱月黨人統治。這時革命最危急的關頭已過去,熱月黨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們清除了羅伯斯比爾時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維護了共和政體,在法國國內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但國外圍剿革命的勢力仍是濁浪滔天,此時,督政府中又一個新的政治明星應運而生,他就拿破倫,曆史又淘汰了熱月黨人,在"霧月"政變中,年輕的拿破倫執政,擔負起了掃蕩歐洲封建勢力、最後鞏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國的革命力量就是這樣一波一波地行進,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階段的曆史使命,就被曆史無情地淘汰,如此行進直到革命的成功。這次革命摧毀了法國封建專製製度,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震撼了歐洲封建體係,推動了歐洲各國革命。

1809年奧地利作曲家海頓在維也納病逝

海頓(1732-1809)曾自學作曲,最早確立近代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曲形式。有"交響曲之父"之稱。作品廣泛吸收民間曲,風格質樸。

海頓1732年3月31日生於奧地利南部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村中的車匠,1809年海頓在維也納逝世。

海頓幼時家境貧困,他的音樂才能被發現後,為了進修學業,於六歲時離開雙親,第二年去維也納,八歲時被選為施台芳地的兒童合唱團團員。但是到了變聲期他就被合唱團趕出,一時流落街頭,幸而得到一位歌唱家的救濟勉強能維持自身生活。這一時期是他一生中最困苦的年代,但是到了晚年他功成名就後,回顧當時的情景說:"我雖是坐在滿是蟲蛀的鋼琴前,也從未羨慕過王侯。"

他享有七十七歲的高齡,晚年渡過極為幸福的餘生.他雖未享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晚年功成業就,集一切榮譽於一身.他受到貝多芬、洪梅爾等維也納所有的年青音樂家的尊敬,被他們尊稱為"海頓老爹"。

海頓的成功也有賴於匈牙利的貴族保爾·埃斯泰爾哈齊侯爵的大力支持。海頓自1761年(29歲)被這位侯爵所雇,在為他的宮廷附設的一個二十多人組成的樂隊中作曲並由該樂隊演奏.這裏所演奏的交響樂,也在巴黎上演,於是他的名聲越過海峽一直傳到倫敦。結果,他兩次被邀訪問倫敦,做為訪英的產物就是在倫敦作曲的十二部交響曲。而在物質上得到的酬謝也出乎意外的豐厚,第一次訪問獲得了三百五十英鎊,遠遠超過原契約的二百鎊。第二次訪問,更進一步收入了一千二百鎊.埃斯泰爾哈齊隊到了下一代,由於經濟上的原因則解散,但海頓仍可領到充足的年金,得以過著優裕的生活。他在晚年所居住的漂亮的兩層樓房,就是第一次訪英後購置的。他在這所房屋中寫作了《創世紀》和《四季》等晚年的大作,現在這所樓房已成為海頓博物館,由維也納市管轄。

許多已敘述到的音樂作品,有著曆史上的輝煌,卻很少被演奏--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如蒙特威爾迪、巴赫和韓韶爾,以及一些不大知名而現在重新被發現的偉大作品,當不在此例。從現在起,你讀到的大多數作品,都是經久不衰,各個時代一直被演奏的。

我們都聽過海頓的樂曲。過去數十年間,海頓很大程度上再次被發掘,人們稱此為名符其實的"海頓複興運動"。約瑟夫·海頓是一位開創了一個天才時代的天才。偉大的德國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曾經把天才定義為"給藝術製訂規則的天賦"。這個定義很適合於海頓,他開創了音樂的新領域。在兩個重要方麵--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樂--海頓差不多從一片空白的。

狀態開始,使這些形式發展起來並臻於完善。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演奏海頓的次數,遠遠超過了過去的一個世紀。可是,海頓依然是世界偉大作曲家中最不為人熟悉的一個。他沒有作品全集出版。他的第一部可信的曲集,即他最後的十二首交響曲,是三十年代才出版的。他的一些歌劇,也是這一時期,才首次獲得出版。

海頓活到77歲,差不多每天都作曲,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104首交響曲,84首弦樂四重奏(晚至1931年才發現),52首鋼琴奏鳴曲,至少20首為不同樂器譜寫的協奏曲,24部歌劇和歌唱劇,14支彌撒曲,3l首為鋼琴和弦樂器譜寫的三重奏曲,175支古低音提琴曲(由海頓偉大的讚助人尼科勞斯·埃斯泰爾哈吉爾親王演奏)。這個目錄仍然不夠完整。一些重要作品大約仍然埋沒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俄羅斯的城堡和寺院檔案室內。

過去幾十年的發現,已經消除了作為一個甜蜜的、顫顫巍巍的父權社會的"海頓爸爸"的流行神話的影響。就我們今天所知,海頓是一位內在感覺深不可測的複雜人物。他是一個地道的奧地利人,溫和而和藹可親,可正是這位心滿意足的紳土、青年作曲家的益友。也是一位打碎舊傳統,拓展了音樂地平線的"友好的革命者"。

1732年,海頓出生於羅勞,下奧地利的一個村子裏,他的父親是個貧窮的農夫。海頓當過偉大的維也納聖斯蒂芬大教堂唱詩班的一員。那些日子裏,貴族之家都喜歡他們宮殿似的宅邱中有好的音樂。年輕的海頓遇見了一位貴族音樂愛好者,卡爾·約瑟夫·封·福恩貝格,他邀請他來到魏思熱爾附近的一個村子,那裏有他的莊園。海頓在那裏創作了他的作品1-1號,現在可確定這是世界第一支弦樂四重奏曲。1759年,他27歲時,寫了他的第一部交響曲。兩年後,他成為艾森施塔特的保爾·安東·埃森施塔特親王的宮廷樂長。親王死後,他仍然留在他的繼承人尼科勞斯·約瑟夫·埃斯泰爾哈吉親王身邊,這位貴族像他生前一樣一直沒有被人們遺忘。尼科勞斯建造了一座蔚為壯觀的城堡,叫作"埃斯泰爾哈紮",法國人甚至把它比作"凡爾賽宮"。他喜歡海頓,海頓也對他忠心不二,可是,這位作曲家的處境並不幸福!

海頓和他的樂師們憎恨"這片沙漠",這座冰冷、潮濕的"埃斯泰爾哈紮";他們為艾森施塔特的溫暖和維也納的歡樂過著孤獨的生活。1772年,海頓寫了他的交響曲45號《一路平安》,樂團為親王演奏了此曲。在最後一個樂章,樂師們一個接一個地吹滅了譜架上的蠟燭,然後俏然離去,直到隻剩下第一和第二小提琴手。親王領會了這種微妙的暗示,下令返回艾森施塔特。"美麗而孤獨的交響曲所取得的成功,遠遠超過了任何言辭,"著名的海頓學者艾西·洛賓斯·蘭頓寫道。

樂隊指揮海頓必須穿王室的製服,藍色和金色相間的顏色,配上白色的長統褲,常常打扮得像個男仆。他和他的宮廷樂隊必須每周演奏兩台歌劇和舉辦兩個音樂會,他和樂師們一起排練,指導歌手,為宗教儀式準備曲目。每天早晨,他得到親王的候見室去拜會,詢問親王殿下希望他作什麼曲子。

1790年和1794年,他兩次到英國,都受到熱情接納,回到維也納後,他成為歐洲最有名的作曲家。另一個"埃斯泰爾哈紮",亦即在暴虐的尼科勞斯親王二世(他從前讚助人的孫子)治下做雇員,使他不願繼續扮演一個仆人的角色。一次,親王在排演時走進來,發表了一些批評言辭。

海頓冷冷地回敬了他一眼。"閣下",他說:"這是我的事情。"親王離開了,"氣得臉色發白。"

海頓既有勇氣又有智慧。他敢於代表他的學生貝多芬,這位將"及時地填補歐洲最偉大作曲家位置之一者,給科隆權重的選帝侯寫信。他能慧眼識珠。這封信是一篇具有諷刺、影射意義的傑作。海頓公開地譴責位高權重的選帝侯太吝嗇。"毫無疑問,大人,你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以如此菲薄的資金送(貝多芬)進入上流社會是無不妥當之處的。"選帝侯為此而不悅。

海頓去英國的途中的筆記,顯示了他作為一個機敏的觀察者的一麵。他為這個地區酗酒的習慣,以及英語歌劇中表現的"拙劣的垃圾"感到震驚。像在維也納一樣,他有許多朋友,從威爾士王子到馬奇先生,"一個牙醫、造車匠和酒商"。他對每一件事都感興越。他在這一頁寫曲譜,在下一頁卻記下了關於長期保存奶油和牛奶的方法。1792年5月初,他記下巴裏摩爾勳爵給了一個球,價值5000幾尼。他買1000個桃子和2000籃醋栗,支付了1000幾尼;每籃醋栗的價值是5先令。在一種憤世忌俗的心境中,海頓觀察到"如果任何人偷盜2英磅,處以絞刑;而如果我委托某人2000英磅,他攜款潛逃,卻被判無罪。"他曾記述:"查特姆太人,皮特首相的兄弟,大醉一場長達三天不能簽名,使得海軍大臣無法離開倫敦,整個艦隊無法啟航。"

你在聆聽海頓的清新撲麵令人振奮的音樂時,決想不到他在作曲時,曾為此付出漫長的勞動和艱辛。在他的晚年,剛進過早餐,他就開始彈羽管鍵琴,使自己"有舒暢的心情。"一直到吃午餐時,他做音樂小品。下午散步之後,四點鍾重新開始工作,大部分時間花在寫總譜上。工作到晚上八點,再作一次短暫的散步,然後留出一個小時的作曲時間,最後去睡覺,他寫一隻彌撒曲要用一個月時間。他並不知道他正在寫最傑出的作品,他隻是接受委托,然後像一藝術家或工匠那樣盡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