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4月26日 第一章 國內

1911年清華學堂在清華園正式開學

1911年4月26日,用"庚子賠款"的部分退款建立的清華學堂在清華園正式開學。1928年,清華學堂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解放後,清華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科為主,包括理科、文科和管理學科的綜合大學。現在清華大學在校的本科生1萬多人,研究生近3000人。70多年來,清華大學薈集了一代接一代的名師和許多蜚聲中外的教育家、學者。朱自清、劉仙洲、梁思成、馬約翰、吳有訓等都曾在這裏任教和工作。清華培養出的5萬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多數已經成為國家各方麵工作的骨幹。建國以來,清華大學的科學研究工作蓬勃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記。辛醜和約,美國以海陸軍費及商人損失不貲,遂索賠款約數二十五兆美金,合中國銀三十四兆兩有奇。是年四月,各國攤派賠款總數四百五十兆兩,美國分得三十二兆九十三萬兩有奇,合美金二十四兆四十四萬元有奇,議定分四十年付清,年息四厘。

事定,美國政府下令,凡美國教會教士商人等,於庚子拳匪之亂,受有損失者,或死者之家屬,皆得於此項賠款內,領取賠償撫恤之費。令下,計來領償金者,共得二百三十餘人,共發給美金一兆九十九元有奇。加入陸軍用費七兆十八萬零,及海軍用費二兆四十八萬零,共計美國於庚子一役,所受損失之確數,為美金十一兆六十五萬有奇。而於所得賠款二十四兆四十四萬之內,減去此數,蓋尚餘十二兆七十餘萬金為浮數雲。

西曆千九百零七年十二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君谘文議院,中有一節論賠款善後事宜,其言曰:當日政府之初意,本欲俟各種損失清償之後,即以盈餘之數交還中國,以為友誼之證,雲雲。是為美國退還賠款之議之肇端。羅氏又雲:此邦(美國)宜竭力助中國之教育發達,使此地大人眾之帝國,能振拔以適於今日之競爭世界,即如招致中國學生來此邦留學高等教育,亦達此目的之一法也。據此則賠款遣學生,其議實創自羅氏也。

明年正月,議會通過議案如下:大總統得有全權,斟酌減損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與中國所訂拳亂賠款二十四兆四十四萬七百七十八元九角一分之債券,須使此項賠款之總數,不得過一十一兆六十五萬五千四百九十二元六角九分(此即美國損失實數),期所餘之數,大總統斟酌行之。

是時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國務卿魯特(ElihuRoot)之進言,總統羅期福下令曰:(上略)準此則美國政府除確實費用及一切損失賠償一十一兆六十五萬元零之外,所餘十二兆餘美金,實為浮數,受之有慚德,應以之退還中國,以全友誼。惟中國自一九零一年七月一日至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共已付若千金,於此一十一兆六十五萬元之數,尚不足九兆六十四萬元有奇,其自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以後,於中國每年分付之賠款內,留其若幹份以湊足此九兆餘元之數,而分其若幹份,以歸還中國。其每年退還之數,須照下列之表施行:

一九0八年七月十一日,美國駐北京公使照會中國政府,告以退還賠款之議。九月十四日,吾國政府答書曰:"本國政府久感貴國邦交之篤,而無由申達謝悃,今大國如是盛舉,何可不謝。蔽國聞貴國大伯裏璽天德曾有願中國學子留學貴邦之言,且蔽國亦仰貴國教育之發達,是以蔽國政府現已決意用此退還之賠款,每年派遣學生若幹人至貴國留學,已另谘貴國外務部與貴國使臣會商一切辦理之法,敬布腹心,伏惟照察。

另附一書致美公使,宣告遣送學生辦法大概,謂第一年至第四年,歲派學生百人,至第五年以後則每年派五十人。

一九0八年作月三日,美國務卿魯特郵致美國駐京公使,所議辦法大略如下:一、學生全數十之八須習實業工程諸科,其十之二可習政治法律。一、學生程度,(甲)中文能作數百字論說以上;(乙)能通曉本國經史文學;(丙)英文能直入美國大學;(丁)能略曉普通科學。(餘略)

是年之冬,清廷派唐紹儀為專使,赴美國答謝退還賠款之盛意。

千九百九年,在北京舉行第一次考試,派出學生四十七人,明年又派出七十人,同時取入清華學堂肄業百四十人。千九百十一年,由清華學堂考送七十人。現留美之賠款學生共百八十餘人,後來者尚不可勝數,十年之後,賠款學生當遍於新大陸矣。

附錄:列強退還的庚子賠款及用途

1900年,中國的庚子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幹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權代表奕匡力和李鴻章與11國代表,在最後協定書上簽字,簽下了將中華民族推入苦難的《辛醜條約》。

《辛醜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的軍費、損失費等款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白銀,由1902年起至1940年止,分39年還清,以海關、常關及鹽政各進款作抵押,按照條約所列辦法及彙率,折合各國貨幣償付,是為"庚子賠款"。其中俄國以出兵滿洲,需費最多,故所得額最大,為1億3037多萬兩。中國當時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攤派大約一兩銀子。庚子賠款,超過以前所有賠款之總和,至此,中國財政、經濟全麵破產。近代中國向帝國主義國家總共支付的戰爭"賠款"為16億多兩白銀。在所有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中,日本掠奪中國的財產最多。

1901年簽定的《辛醜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國共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美國應得到其中的3200多萬兩,折合美金2400多萬元。

1906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白宮向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建議,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賠款"在中國興學和資助中國學生來美國留學。在明恩溥等人推動之下,羅斯福總統向國會提出讚助中國教育的諮文,1908年5月25日由國會通過。

1908年,美國正式宣布退還"庚子賠款"的半數,計1160餘萬美元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為了開展派遣留美學生工作,清朝政府於1911年在北京開設了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4年改名為"清華大學"。

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其餘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或稱"中國基金會"),掌管的金額為1254.5萬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中國人和5名美國人組成的托管董事會。其中的相當部分金額以獎學金的方式提供給清華大學。由於這樣的一種特殊的經費來源和運作模式,清華從創建伊始,在諸多方麵就已經具備了自己的一些特別的優勢和辦學條件,也因此而有別於國內的其他大學。這樣的環境也給了梅貽琦治校在客觀上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必要的辦學條件。國外的曆史學家評論道:"清華其成功的一大秘訣是,當其他院校求助於軍閥政權不穩定的施舍時,清華的年度預算是有保障的。"⑷這種觀點雖暗含誇大美國所起的作用之意,但基本還是公允的。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清華人"幾近三分之一。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傑出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到台灣後,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新竹清華大學。

由於清華的經費來源較為充裕,使其辦學亦有相當的自主性,這些條件又對治校方麵自然產生一些影響,促進了清華在學校的管理製度方麵和運行機製上逐漸地形成一套獨立的、具有清華自身特點的東西,並由此產生了一些特殊的體製和風格,乃至後來清華校風與學風的逐步形成,都與此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係。而這種特征較明顯的反映出來的一個例證,即是20-30年代初期,清華大學出現的幾次大規模的學校風潮。其中,清華校長多次易人,竟有十幾任之多,甚至出現清華幾年沒有校長,由校務會議維持的尷尬局麵。

"磨洋工"一詞,一般指幹活磨磨蹭蹭,或消極怠工。其實,最初人們說"磨洋工"並不包括這種意思。它本是建築工程中的一道工序。原來,我國舊式房屋建築,其考究者要求"磨磚對縫"。磨工,就是對磚牆的表麵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美觀。1917年至1921年,美國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在北京建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其建築質量要求很高,外觀上采用了中國傳統的"磨磚對縫"。

即磨工技術。由於這項工程是由外國人出資、設計、監督建造,中國人稱為"洋工"。協和醫院主樓14座,又是高層建築,"磨工"工作浩繁而緩慢。當時參加建築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這一工序改稱為"磨洋工",久之便演變成今天的這種意思。

美國用心良苦的教育計劃,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賠款(胡適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國學生,在後來的幾十年間成了中國學術界最閃亮的明星,而他們的言傳身教,又深深地影響了後來者。

到了30年代,美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而同時,美國人在中國建立了12所教會大學,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學。教會醫院則出現了協和醫院,洛克菲勒基金會則資助了中國學者們的農村調查與考古行動。

美國用腐朽的清王朝的"庚子賠款"的一小部分用來建造協和醫院,以顯示對中國人的"仁慈和恩惠"。協和醫院的原址本是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的一個皇親國戚的宅邸,後來成為清王朝的一個帥府。

未曾想到,當美國殖民者用先進的施工設備破土動工時,卻意外地從地下幾米處發現了大批的金銀財寶。這些金銀財寶的價值,足可以蓋好幾個"協和"呢。美國人又發了一筆橫財!但是,由於房地產權已劃歸美國人所有,舊中國的官員隻能捶胸頓足,眼看著大量的黃金白銀外流!後來,美國政府由於戰爭,經濟一度拮據,便把這個醫院轉手處理給了美國的石油大王--羅克菲爾石油財團。從此,"協和"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外國私人醫院。

1926年初,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即派斯科塞爾來

華製定該款使用細則。當時,胡適是"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方顧問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後,蘇俄政府宣布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俄國人在中國的特權也將取消,而所有這些的交換條件隻有一個:北洋政府承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1924年5月,兩國簽訂《中俄協定》,其中規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經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餘數全用於中國教育事業,由中蘇兩國派員合組一基金委員會(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負責處理。

法國庚款退還餘額總數為39.158萬餘法郎,折合美金為7.555萬餘元。此項餘額總數,按照協定自1924年l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繼續墊借中法實業銀行,作為該行發行五厘美金公元擔保。而中法實業銀行即以此項美金債權,充作四項費用之用:1.換回遠東債權人所持之無利債券;2.辦理中法間教育及慈善事業;3.代繳中國政府未繳清之股本餘額;4.撥還中國政府所欠中法實業銀行貸款。

1920年初,李石曾與蔡元培、吳敬恒,利用庚子賠款,創辦中法大學於北京。先生任董事長,蔡元培任校長。同年冬,蔡元培與先生再度赴法,與法國裏昂市長赫禮歐(Herriot),裏昂大學醫學院院長雷賓(Lepine)等,合作設立裏昂中法大學協會,決定在裏昂成立中法大學。

最後說一句,在美國的帶領下各國紛紛退還賠款,用於中國教育和文化交流事業,唯有日本一分未還。

1997年彭真逝世

彭真,1902年生,山西曲沃人。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山西省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1924年至1929年,他領導了北方地區的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1929由於叛徒出賣入獄,在獄中秘密組織黨的支部,堅持獄中鬥爭。1935年刑滿出獄後,任中共北方局代表、組織部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參與部署黨在北方地區開展遊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的工作。1938年任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同聶榮臻等同誌一起,開辟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41年在延安任中央黨校教育長、副校長,後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城市工作部部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政法小組組長。從1954年至1966年5月任北京市市長。為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政法工作、統戰工作、思想理論工作、科學教育文化工作、外事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文革"中受到錯誤批判,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恢複工作。

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帶頭人。敬愛的彭真同誌離開我們三年了。他長期擔任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在他以80高齡擔任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期間,我們看到他一如既往,以驚人的毅力,豐富的經驗,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他是在用把因"文化大革命"而流逝的歲月追回來的那樣一種精神,執著地繼續他幾十年來為共和國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為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建設,傾注著全部的精力,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令我們追思不已,永遠不能忘懷。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的常務委員會成員,有新中國成立前幾個革命曆史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同誌,也有全國解放前後參加工作的同誌;有與彭真同誌共同戰鬥過或在他領導下工作過的同誌,也有其他戰線上轉來初次同他認識的同誌。回顧在彭真同誌領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工作的那幾年,我們親身感受到了毛主席多年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氣氛;深深感到在彭真同誌身邊工作無比親切和溫暖。

由彭真同誌直接主持修改的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1982年憲法,對國家機構做了許多重要的新規定,反映了這方麵改革的要求和成果。為了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進一步健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製度和加強最高權力機關的建設,彭真同誌按照憲法和組織法的規定,帶領大家努力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他指出,"人大常委會的工作仍處在一個大轉變的過程中。"他提出全黨"要從依靠政策辦事,逐步過渡到不僅靠政策,還要建立、健全法製,依法辦事"。

他考慮到當時許多同誌存在一個怎樣適應從原來工作崗位轉到人大工作的問題。要使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真正按照憲法規定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首先有一個如何盡快幫助這些同誌更好認識人大工作的特點,改變工作習慣、工作作風的問題。他為此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從第一次常委會和第一次專門委員會聯席會議開始,他就以50年代參加第一部憲法製定工作,80年代初主持憲法修改工作,戰爭年代領導革命政權建設工作,建國以來長期主持法製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建設工作的極其豐富的經驗和他對憲法和法律的精深理解,結合人大常委會工作的實際,對一係列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做了生動實際、深入淺出的多次講話。"實施憲法的核心問題,是要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製度,一刻也不能忘記或者背離社會主義方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憲法總的指導思想,貫穿了整個憲法,也是我們治理國家的指導方針。""黨領導人民製定憲法和法律,黨也領導人民遵守、執行憲法和法律,黨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堅持黨的領導,尊從人民意誌,嚴格依法辦事,三者是一致的、統一的。""各級國家機關和領導幹部應當帶頭學好憲法,熟悉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嚴格按照憲法辦事。""必須堅持'公民在法律麵前一律平等'的原則。""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國家的權力,十億人民的命運放在人大,平時在它的常委會。""人大是集體負責製,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的權力是很大的,參與決定國家大事,參與行使國家權力。""集體行使職權,集體做出決定,這樣做比較可靠。"這一係列重大原則,對於剛剛走上最高權力機關崗位的每一個人,都是巨大的鞭策,使大家自覺地重新學習,努力適應新的工作,以不辜負人民的重托。

關於工作製度和工作方法問題,彭真同誌根據人大工作的特點,十分強調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會、人大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彭真同誌認為全國人大代表、常委會委員還要加強同選舉單位,與群眾的聯係。與群眾的聯係緊密了,了解的情況就會比較客觀、全麵,決定問題就會比較正確。彭真同誌一直在考慮如何加強和改善全國人大常委會與代表、代表與選民的聯係問題,還分工由廖漢生副委員長專門做了調查研究。彭真同誌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的負責人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會議,就是一個很好的聯係形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聯合起來,共同來聯係代表。主要是圍繞著要討論、要決定的問題,調查研究、了解情況。把各方麵、各地區的意見反映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來,使通過的法律、決定的問題能反映出代表們的意見,考慮得更周到些。全國人大代表聯係群眾,"重在了解情況,便於我們解決問題,而不在跑了多少路,見了多少人。"

擺在六屆全國人大和常委會麵前的立法任務很繁重,一些重要的迫切需要的法律有待製定。彭真同誌關於立法必須堅持以憲法為準則,把成熟的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為依據,以及其他一係列重要指導思想,並且采取積極慎重的方針,規範了審議法律的程序,堅持嚴肅立法,使立法工作在這五年中大大前進了一步。

彭真同誌提出,立法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調查研究現實的實際和曆史的實際。進行調查要聽取各地方、各部門,幹部、工人、農民、專家、知識分子等各方麵的意見。他是這樣提出問題的,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1985年初,國務院將礦產資源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當時,對我國礦產資源麵臨的形勢和這個法律草案的內容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彭真同誌提出,依照憲法,必須鞏固國家礦山的主體地位,對礦產資源必須加強保護。經過熱烈議論,反複研究,對草案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補充,在總則中增加了根據憲法製定本法的表述,並且有針對性地作了多項保護礦產資源的重要規定,最終,絕大多數常委委員和地方人大常委會列席會議的同誌取得一致意見。但是,就在法律草案即將通過的前夕,法律草案和負責起草工作的地質礦產部、法製工作委員會又受到指責。彭真同誌深夜了解情況後,沉思良久。寶貴資源必須珍惜、保護,濫采破壞資源必須遏止、製裁,竟然成了問題!隨後國務院將議案撤回研究修改,法律草案未能及時交付表決。他一直予以關注。三個月過去了,年底,他在外地視察工作中,又一次反複思考,竟徹夜不能安枕,淩晨,他著人向中央轉達他的意見,礦產資源法不能再拖下去,請有不同意見的同誌盡快提出對法律草案的修改意見,以便盡快完成法律草案的修訂,由國務院再次提請最近一次常委會審議,盡早予以通過。經過工作,這部重要法律最終在1986年3月頒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