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9月9日 第一章 國內

前645年晉軍與秦軍戰於韓原,晉惠公被俘

晉惠公,名夷吾。晉獻公之子。生年不詳,周襄王三年(前650年)即位,卒於周襄王十六年(前637乍)。

夷吾之母為小戎子,她與其姊大戎狐姬同嫁晉獻公。大戎狐姬生晉文公重耳,重耳年長於夷吾。太子申生、公子重耳與夷吾皆有賢行,受晉獻公寵愛的驪姬為了給她兒子奚齊爭奪君位,屢次對他們幾個人加以陷害,使其先被疏遠,後遭迫害。夷吾先被封於屈(屈指二屈,北屈在今山西吉縣東北,南屈在其南),在太子申生受驪姬誣陷自殺後,他從絳都(今山西翼城東南)逃歸屈,整兵自守。其後晉獻公派兵伐屈,夷吾不能堅守,逃亡到梁(今陝西韓城南)。

晉獻公在位26年去世,遺命驪姬之子奚齊繼位。大夫裏克等殺死奚齊,派人迎接公子重耳回國為君,重耳謝絕;又派人迎公子夷吾。夷吾當即就要啟程歸國,跟隨他流亡的人覺得此事可疑,因為國內還有獻公的兒子可以立為國君,反而來迎接流亡的公子,說不定其中有什麼陰謀。於是派人到秦國,請秦穆公發兵護送夷吾回國即位,許在事成之後,把晉國黃河以西之地割讓給秦國。又派人給裏克送信許願,說隻要回國做了國君,就把汾陽之邑封給裏克。

周襄王三年,秦穆公發兵送夷吾回國,立為國君,是為晉惠公元年。惠公即位以後,首先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背棄割地給秦的許諾,派人到秦國致歉,說:"始夷吾以河西地許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許秦者?'寡人爭之弗能得,故謝秦。"婉轉地表達了不能割地給秦的意思。第二件事是除掉裏克等原來殺死奚齊另立國君的人。最先對付的是裏克,不但不封給他原來許諾的汾陽之邑,而且把他手中的權也奪了。過後還不放心,恐怕裏克故伎重演,迎立依然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就下令讓裏克自殺。惠公對裏克說,如果沒有裏克,他當不了國君;但是,裏克殺過奚齊,有這樣的人為臣,國君就沒法當。裏克絕望地說:"不有所廢,君何以興?欲誅之,其無辭乎?乃言為此!臣聞命矣。"隻得伏劍而死。除掉裏克以後,還害怕他的同黨興風作浪,又尋機將那些當初與裏克同謀的人一齊殺死。做完這兩件事,惠公解除了他的內憂外患,可是國內人心已經離散。

惠公四年(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請求秦國賣給一些糧食。秦穆公聽從了百裏奚的建設,暫不計較晉惠公悔約的前嫌,派了大量的船隻運載糧食,由秦都雍(今陝西鳳翔南)至晉都絳,沿渭河入黃河轉汾河再轉澮河,運糧的船絡繹不絕,稱之為"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國發生災荒,也請求晉國交給一些糧食。晉惠公與大臣商議此事,有人認為應該答允,秦國能不念前嫌給晉國運糧救災,晉國理應回報。但又有人認為,沒有割地給秦國,兩家已成仇敵,現在給秦國救災,無疑是給敵人助長力量,這事不能答應。惠公采納了後一種意見,沒有給秦國運糧。

晉惠公六年(前645年),秦國渡過災荒,秦穆公率兵大舉伐晉。晉惠公整軍抵禦,因他的所做所為不合情理,不得人心,君臣不和,士氣不振。兩軍戰於韓原(舊說在今陝西韓城西南,清人考證在今山西河津與萬榮之間),晉軍大敗,惠公被俘。秦穆公對晉惠公的怨恨難以平息,預備把他殺了祭祀上帝。多虧穆公夫人是晉惠公之姊,以自焚要脅穆公,才勸阻了此舉。晉惠公在秦國當俘虜期間,秦晉兩國訂立盟約,然後被禮送回晉,繼續為君,直至逝世。

晉惠公在位期間,晉國在大國爭霸中無所作為。惠公的政治活動,主要是圍繞著國君的寶座,為取得和維護權力不顧一切。為了謀求回國即位,他甘願割讓國土,更不用說封官許願了。登上寶座之後,就自食其言,一概反悔,遂造成背信棄義的狼藉聲名。而在秦國遭災時,又以怨報德,企圖依靠自然災害打擊秦國,再一次在道義上失敗。韓原的戰敗被擒,隻不過是前兩次失敗的自然延續而已。惠公使晉國處幹"失道寡助"的地位,當然不能和其他大國爭衡,較一日之短長了。

159年東漢梁冀專權,桓帝與宦官單超謀誅梁冀

東漢王朝從漢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隻生下一百多天的嬰孩。皇帝年幼,照例由太後臨朝執政,太後又把政權交給她的娘家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外戚專權的局麵。有的皇帝死後沒兒子,太後、外戚就從皇族裏找一個孩子接替皇帝,以便他們控製政權。

但是,到了皇帝長大,漸漸懂事,就不甘心長期當個傀儡。他要想擺脫外戚的控製,可是裏裏外外都是外戚的親信,跟誰去商量呢?隻有一些宦官,每天在皇帝身邊伺候。結果皇帝隻好依靠宦官的力量,撲滅外戚的勢力。這樣,外戚的權力就轉到宦官手裏。

無論是外戚也好,宦官也好,都是豪強地主最腐朽勢力的代表。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互相爭奪,輪流把持著朝政,東漢的政治就越來越腐敗了。

公元125年,東漢第七個皇帝漢順帝即位,外戚梁家掌了權。梁皇後的父親梁商、兄弟梁冀先後做了大將軍。

梁冀是一個十分驕橫的家夥,他胡作非為,公開勒索,全不把皇帝放在眼裏。

漢順帝死去的時候,接替他的衝帝是個兩歲的娃娃,過了半年也死了。梁冀就在皇族中找了一個八歲的孩子接替,就是漢質帝。

漢質帝雖然年紀小,還真伶俐。他對梁冀的蠻橫勁兒看不慣。有一次,他在朝堂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朝著梁冀說:

"真是個跋扈將軍!"(跋扈就是強橫的意思。)

梁冀聽了,氣得要命,當麵不好發作。背後一想,這孩子這麼小小年紀就那麼厲害,長大了還了得,就暗暗把毒藥放在煎餅裏,送給質帝吃。

漢質帝哪兒知道餅裏有毒,吃了餅,馬上覺得肚子不舒服。

他叫內侍把太尉李固叫進來。李固看見他十分難受的樣子,問他是怎麼回事。

質帝說:"剛剛吃了餅,隻覺得肚子難過,嘴裏發幹,想喝點水。"

梁冀在旁邊連忙說:"不,不能喝,喝了水就要嘔吐。"

梁冀的話還沒說完,這個八歲的孩子已經倒在地上,滾了幾滾,斷了氣。

梁冀害死了質帝,又從皇族裏挑了一個十五歲的劉誌接替皇帝,就是漢桓帝。

漢桓帝即位後,梁皇後成了梁太後,朝政全落在梁冀手裏,梁冀更加飛揚跋扈。他為了自己享受,蓋了不少高樓大廈,把洛陽近郊的民田都霸占下來,作為梁家的私人花園。裏麵亭台樓閣,應有盡有。他愛養兔子,在河南城西造了一個兔苑,命令各地交納兔子。他還在兔子身上烙上記號,誰要是傷害梁家兔苑裏兔子的,就犯死罪。有個西域到洛陽來的商人不知道這個禁令,打死了一隻兔子。為了這件案子,竟株連了十多個人,丟了性命。

梁冀把幾千個良家子女抓來作為奴婢,把這種奴婢稱做"自賣人"。意思就是說,他們都是"自願"賣給梁家的。他還派人去調查有錢的人家,把富人抓來,隨便給他一個罪名,叫他拿出錢來贖罪,出錢少的就辦死罪。有個叫孫奮的人很有錢財。梁冀送給他一匹馬,向他借錢五千萬。孫奮被他逼得沒辦法,給了他三千萬。梁冀冒了火啦,他吩咐官府把孫奮抓去,誣說孫奮的母親是他們家逃出來的奴婢,偷去大量珍珠、金子,都要追還。孫奮不肯承認,就被官府活活打死,財產全給沒收了。

梁冀這樣無法無天地掌了將近二十年大權,最後跟漢桓帝也鬧起矛盾來。梁冀派人暗殺桓帝寵愛的梁貴人的母親。漢桓帝忍受不了,就秘密聯絡了單超等五個跟梁冀有怨仇的宦官,趁梁冀不防備,發動羽林軍一千多人,突然包圍了梁冀的住宅。

梁冀慌裏慌張直發抖,等他弄清楚是怎麼回事的時候,知道活不了啦,隻好吃毒藥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