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向命運宣戰的奮進者》
何西來
我認識張雅文好多年了,但真正了解她的風雨人生,卻是讀了她的自傳《生命的呐喊》之後。這部作品使我這個早已年逾古稀,並且頗經曆過幾番人世滄桑和盛衰榮辱的人,感到一種巨大的心靈震撼。
在這部自傳裏,雅文用率真而質樸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出生在偏僻荒涼隻有一戶人家山溝裏的女孩子的命運以及她此後幾十年的奮鬥。為了心中那份崇高的理想,她不斷向命運宣戰,與命運抗爭,以生命做抵押去爭取更高的人生境界。她用自己的筆,如實地記錄了這個不斷向上攀登的坎坷曆程。
童年,為了讀書她哭著喊著寧可被狼吃了也要去上學;十五歲時她又瘋狂地愛上了體育,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從家裏偷走戶口和行李,一頭跑進體工隊當上一名專業速滑運動員,成為國家一級運動員;三十五歲時她又瘋狂地愛上文學,一心想當作家,從此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擁擠著千軍萬馬的獨木橋,最終成為國家一級作家,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國家政府津貼享受者,黑龍江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登上了魯迅文學獎的領獎台。
她的文學創作領域涉及小說、報告文學、傳記文學及電視劇本創作等多個門類,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電視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幾乎家喻戶曉,不少作品在讀者和觀眾中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她以一個作家特有的敏感和才氣,開拓了自己獨特的海外華人題材的領域。她的《韓國總統的中國禦醫》、《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揭開人類抗衰老之謎》、《跨國之戀》、《打到車臣總統府的官司》等,都是視角獨特、思想深刻的海外華人、華僑題材的作品。
雅文並不是一個幸運兒,她的點滴成功的取得,都伴隨著血和淚。
我曾開玩笑說:“雅文,在你這一生中,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你都不會走到今天!”
的確,她有過苦難的險些被狼吃掉的童年,有過被傷病摧殘的少年,有過受到蠻不講理的領導壓製,遭遇過幾乎讓她丟掉性命的著作權惡意侵權官司的中年。可以說在她人生的每一步幾乎都伴隨著生與死、取與舍的考驗。正是她那不肯服輸的剛強個性,使她一次又一次闖過了生死大關,頑強地闖到了今天。如果沒有倔強的個性,沒有聰穎的資質,等待她的必定是像她母親和姐姐那樣重複了千百年的中國勞動婦女的命運。可貴的是,她為了心中那份美好的理想,以宣戰的姿態迎接命運的挑戰,一次次地衝出絕境,闖出一條常人無法想象的人生道路!《生命的呐喊》是她在心髒搭完六個橋的重症監護室裏動意構思的。一個如此頑強的生命是不可戰勝的。
苦難可以使弱者頹唐和消沉,苦難卻是強者和智者奮發進取的動力和財富。雅文正是這樣一個強者和智者。她的人生道路和文學道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艱難困頓中銳意進取、頑強拚搏、不認輸、不言敗的女性形象。她有一個不安分的靈魂,一顆不安定的心。她是一個胸懷大誌、誌存高遠的人,不願也不可能在某一點上故步自封揚揚得意,而是不斷將自己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提升。
這種進取精神和奮鬥意識正是一個處於上升期的民族及其知識分子的極其可貴的品格。這就是《生命的呐喊》這部作品的真正價值之所在。她不隻在為自己和跟自己一樣的在逆境中、在苦難和挫折中奮進的生命呐喊,而且是為一種強韌不屈、剛毅勁健的民族精神在呐喊!如果我們僅僅把《生命的呐喊》看做個人反抗命運不公的傾訴,那就低估了這部作品的社會價值和時代意義,也辜負了作者的良苦用心。《生命的呐喊》中的張雅文是一個出身於社會底層的當代知識女性的藝術典型,她代表的不是她個人,而是社會底層奮鬥出來的廣大知識女性。
雅文是一個單純、開朗、正直而熱情奔放的人。
無論是她的為人,還是為文,都表現出一種真誠而激情四射的個性,表現出一種社會良知及自覺的社會責任意識,流露出一種彌足珍貴的平民意識和悲憫情懷。她不媚上,不卑下,從不為了取悅什麼去寫作,即便歌頌崇高偉大的人物,在挖掘人物閃光點的同時,也能以深邃而敏銳的目光探尋著事物的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思想內涵。在《四萬:四百萬的牽掛》這篇報告文學裏,她謳歌了著名心外科專家劉曉程用精湛的醫技拯救著人類的生命,用聖潔的心靈淨化著社會人群的精神境界。同時,她的筆墨也拓展到更深層的、關係到家家戶戶切身利益的中國醫療改革,觸及到中國醫療腐敗等諸多體製性的弊端。在她心髒搭橋手術成功之後,她想到的並不隻是她個人獲得了新生,而是成千上萬無錢就醫的心髒病患者仍然掙紮在生死線上,體現出一個作家和主人公劉曉程共有的悲憫情懷及崇高境界。她珍愛自己的生命,推己及人,也珍愛更多的弱勢群體、下層民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