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那些你不記得的事情(1 / 3)

第一輯 那些你不記得的事情

很多年後,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文學的道路。開始了日複一日的艱苦創作,為那些在青春裏彷徨的少年們。興許,那位讓我銘記一生的中年男人早已退休,並將我這個成績平平的學生淡然忘卻。可是,他那一年的責任和傾注,卻毫無懸念地改變了一個壞男孩的一生。

縫補心靈的一根絲線

文/小花

他是一個修鞋匠,一個隻能蹲著走路的殘疾人。每天我都會路經他的修鞋鋪,看他低著頭,縫補著那一雙雙未老先衰的鞋子。他修鞋的技術很好,附近的人都願意把壞掉的鞋子拿到他這裏來修,一大堆生病的鞋子迫不及待地排著號,等待他來望聞問切,妙手回春。

因為是殘疾人,所以他很自卑。他很少與人交談,一張臉仿佛僵硬了一般。他盡量躲在他的修鞋鋪裏,使自己不至於見到更多的人。對於他來說,每天上廁所是他心裏最難過的時刻,公共廁所在他的對麵,要穿過一條馬路,那短短的距離卻是他最為艱難的行程。他每天控製自己少喝水,以減少去廁所的次數,可是偏偏有一天,他不小心吃壞了肚子,不停地往返於修鞋鋪和廁所之間,人們像看怪物一樣看他不停地貼著地麵來來回回,那些目光紮得他渾身都疼。

有一天,我的鱷魚牌皮鞋大概是餓了,張開了嘴。我走進他的修鞋鋪,看他嫻熟的修鞋技術,不禁誇讚了他幾句。我說:您修鞋的技術真是一流。我看到一個羞赧的微笑迅速綻放到他的臉上,聽到他喃喃地說,哪裏好啊,不過是混口飯吃罷了。那微笑並沒有立刻消散,相反,卻有了一種想長時間占領高地的勢頭呢!

我主動和他聊了起來。剛開始,隻是我一個人在說,漸漸地,他敞開了他的世界。那天他說了很多,他說小兒麻痹症害了他一輩子,他說他怨恨這個世界,咒罵過上帝對他的不公,他說他真想站起來走路,他說他也想像個正常人一樣找個女朋友……

他來了興致,拿出他寫的一些心情日誌給我看。歪歪扭扭的字,歪歪扭扭地表達著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我在那些字裏讀出了詩意,讀出了疼,竟讓我有些愛不釋手了。他寫道:“我始終覺得自己像一隻冬眠的刺蝟,蜷縮在自己的巢穴裏,不問世事。可是陽光總是暖暖地來照我,試圖將我喚醒,告訴我春天來了。我多麼盼望春天啊,可又怕春天的到來,我不敢睜開眼睛,我怕看到人們在看我時,眼底的驚訝和憐憫!我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沒有愛,我的愛和眼前的這些鞋子一樣,未老先衰……”讀著那些文字,就如同走進了他的靈魂,我感受到一顆殘缺的需要愛來縫補的心。

我付給他修鞋的錢,他死活不肯收。他靦腆著說出他卑微的請求,希望能和我做朋友,他說從來沒有人陪他聊過天,他感激我將他看成一個普通的正常的人。

我誠懇地點頭,向他伸出手去。“總要有點儀式吧,”我早早地幫他關好了窗柵欄,到熟食店弄了幾個小菜和幾罐啤酒,我們推杯換盞,彼此敞開心扉,天南海北,聊得非常盡興。最後,他竟然流出了眼淚,他說沒想到他這輩子也會有我這樣一個體麵的朋友。

一個體麵的朋友,這是我聽到的別人對我最高的評價。“是你太封閉自己了,其實這個世界上,好心的人還是很多的。比如現在,你看。”他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在窗口看到了一個佝僂著腰的大娘,正在他的門前清掃垃圾,那是他的隔壁鄰居。“我經常看到她,每天掃地的時候都會順道把你的門口掃得幹幹淨淨,你以為別人對你隻有歧視,其實更多的還有這些無聲的關愛。”

“是啊,”他忽然感慨地說,“一直以來,我對這個世界不抱任何幻想。沒想到,敞開了心去生活,一切都不一樣了……”

那晚我們聊了很久很久,離開的時候,我聽到他在我的身後竟然輕輕地哼起了小曲兒!一個殘缺的沉睡的生命就這樣被喚醒了。

鞋子修好了,就可以穿到腳上,繼續走路。有時候,有些心靈跟那些未老先衰的鞋子一樣,也需要修補。補好之後,整個世界就都跟著春意盎然,陽光明媚起來了。

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縫補別人心靈的一根絲線。

那些你不記得的事情

文/一路開花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母親始終懷疑,像我此等生性頑劣的孩童,到底是不是她的親骨肉。譬如,我時常將女生課桌裏的筆記本翻找出來,寫上自己的名字,而後大張旗鼓地說,某某人全家都是小偷。譬如,將午後偷食剩下的果皮殘碎於上課起立時,悄悄放在前排同學的座位上。再譬如,將父親的劣質香煙悄悄“借用”幾支,在男生廁所的過道裏佯裝成熟和冷酷......

中學僅僅兩年,我便先後換了三個班級。沒有一個班主任不說我是問題學生,也沒有一個班主任不曾叫我的父母寫過保證。我的調皮成了一種不可治愈的病症,三天兩夜便會無由發作。於是,盡管我身材矮小,老師也還是不得不將我“請”到教室的角落裏,並再三聲明:你的活動範圍就是最後這三張課桌。除了上廁所之外,你不能以任何理由走出這三張課桌。否則,就請你的父親前來相見。

我知道老師的意圖是什麼。能被安排到前排就坐的同學,八成都是中考前鋒,而類似於我這樣的莽撞少年,頂多也隻能做個候補。班主任說,要是像我這種態度的學生都能考上高中,那他立刻辭職不幹了!

雖然我為他的話語悲憤了很長一段時間,並立誌要從此頭懸梁,錐刺股,潛心苦讀,讓他悔不當初,但這樣的時光終究是短暫的。我剛剛脫離成績倒數的苦海,便又陷入了早戀的困惑。

我放下了一切努力的原因,開始追尋自己的萌動的源頭。我將一切可以用來學習的時間看書寫信,神遊天外。最後,那段朦朧的情愫,和其他同齡人的經曆一樣,千篇一律的早早夭折。我不但失去了一大段輝煌的青春和年華,還失去了她這個可一生相交的異性朋友。

在最寒冷的冬季,我偏夢想著捕捉金秋的果實。結局可想而知。我被迫留級,進入了一個陌生的集體。

我仍舊倒數。每次周旁的同學都會問,這些課程不都是你學過的嗎?你怎麼還考那麼差?我無語相對,隻得借故狡辯,說當年的自己因何事何事壯烈休學,才導致今天此景此狀。他們無不深感佩服,奔走相告。

在這個無傷大雅的玩笑裏,其實,蘊藏了我多少深濃的傷悲。我已經開始後悔,已經開始平定一切頑劣的個性,想要為自己的人生做一些有意義的積累。可是,我順著暗黑的道路走得太久,以至於迷路,找尋不到回來的方向。

我絕望了,我隻能將一切的情感寄托於文字。整日偷看課外書籍,撰寫小文,以此打發時光,聊以自慰。其實,嚴格說來,我對文學的愛好,應該是從小學開始的。那時,經常有布置讀後感或者觀後感的作文。每次,我都能洋洋灑灑地寫上三五千字。可每次所得到的,都是簡單至極地兩個字——已閱。

一次,我真決定為自己的文章爭取一些什麼,在路上擋住了老師的去路。我義正言辭地問他,你為何不修改我的作文呢?他說,我批改其他學生的作文,一般隻需五分鍾,而你,至少得花半個小時。

我知道,我寫的多而不精,大都是記流水賬。並且,字跡潦草,塗抹嚴重,換誰都不會細看。

留級後的第一次作文,我被打了滿分。我永遠都記得那個讓人激動而又沸騰的午後。那位年過半百的中年男人,竟然將我的作文當堂朗誦,並作為範文細細講解。甚至,還鄭重邀請我簡要地說下當時創作的感受。

印象中,我說得極短極短,僅有幾字。因為我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已不能再語。那些翻滾交織的熱淚早已哽住了我的咽喉。

初三那一年的短暫時光,一位其貌不揚的中年男人,幫我修改過整整四十篇冗長的作文。每次翻開那幾個厚厚的本子,看到那些淩亂的字跡和緋紅的曲線,批注,總忍不住淚眼潸潸。

如當初那位班主任的預言一般,我不曾考上高中。母親東借西湊,讓我自費繼續了高中生涯。

很多年後,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文學的道路。開始了日複一日的艱苦創作,為那些在青春裏彷徨的少年們。興許,那位讓我銘記一生的中年男人早已退休,並將我這個成績平平的學生淡然忘卻。可是,他那一年的責任和傾注,卻毫無懸念地改變了一個壞男孩的一生。

我時刻在想,如果有那麼一天,與他在街角偶遇,不管他能否再辨認出我,我一定會上前緊緊地抓住他的雙手,輕輕地告訴他:老師,那些你不記得的事情,曾是那麼輝煌地照亮了一個迷途孩子的眼睛。

月亮是個會撒謊的孩子

文/陳曉輝﹒逆楓

那個微涼的午後,我正在家裏準備著第二天的出差行禮,門鈴突然響了,郵遞員將一封普通的信件遞至我手中,然後轉身離去。

拆開信封一看,裏麵有兩張信紙,一張上麵隻是寫著零星的幾個不規則的字——老師,我想做您的學生;另一張是密密麻麻的成人字跡,意思是他的孩子先天性視弱,隻能艱難地看見很近很近的事物,因此在學校裏常被同學們嘲笑和捉弄,孩子雖小,但懂事,受了委屈不說,隻是一個人偷偷哭泣。家長為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便讓她退學在家了,可孩子實在喜歡讀書,於是,家長經別人介紹,給我寫了這封信,請求我能單獨給她輔導功課。

看著那些雀躍在泛黃信件上的深情字語,再看看孩子那稚嫩的字跡,我似乎看見家長那期許的目光和孩子趴在桌上,頭努力低著,一字一字在信件上寫字的情景。心被濡濕,倏然難過起來,難以言表。我拿出手機,撥打信件上留下來的電話號碼,允諾免費給他孩子複習功課,直到她重新上學為止。電話那頭,是家長的萬般恩謝。

那一個春風橫吹的周末,我見到了我的這位學生——一個非常拘謹而有禮貌女孩子。紮著兩個馬尾辮,穿著整齊幹淨的衣服,笑起來,臉頰兩邊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可也許因為知道自己視力不好,總是微微低著頭,似乎顯得有些自卑。

第一次見麵,我沒有直接給她補習功課,而是給她講了許多童話故事,如《大灰狼與小白兔》、《國王與大丞》、《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等,以此來增進我與她之間的感情,好進一步了解於她。她聽得非常認真,回答問題也很積極,興趣盎然的樣子。時光倉然,一個小時似乎瞬間而過,轉身離開前,我給她做了一道測試題:讓她從前麵的幾個故事裏,隨意抽取一個關鍵詞,然後簡單地造個句子。她選擇了“撒謊”一詞,然後思考了兩分多鍾,一字一頓地說出了她造的句子——“月亮,是一個會撒謊的孩子”。說完,她捂著自己的小手,似乎非常期待著我的肯定。

這一句話,確實是我所未想到的,把月亮比擬成孩子,可以。可是為什麼會“撒謊”?句子應該還沒完整啊。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於是沉默了會說:“再認真想想噢,老師下次課來告訴你答案。”

走在回去的路上,腦子裏反複回想著剛才的那一幕——在離開的時候,我似乎見到了那淺淌在她眼角的淚。想到眼淚,我猛然大悟:“對啊,她是個視弱的孩子,隻能非常艱難地看清眼前的景物,而月亮,或圓或缺,她又怎能知曉?於她而言,她隻能從書本上或別人口中知道月亮的形狀,有人說它像一艘彎彎的船,而有人卻告訴她那是圓圓的滿月。既然她從未看過月亮,而月亮卻又無端變化,她便自然覺得它就是一個會撒謊的孩子。如此想著,我自責不已,她的造句是想讓我這位老師告訴她困惑在她心中已久的確切的答案,而我的回答,卻如一陣冰冷的風,讓她原本生機勃勃的春天迎來陰霾寒冷的冬日。”

第二日在學校上課,我拿她的造句“月亮是個會撒謊的孩子”問學生們是否正確,幾乎是一大半的學生都否定了這個句子,可當我將女孩的故事陳述給他們聽時,那些幼小的善良的心靈一下子便被感動填滿,千萬般要求我帶他們去見這位女孩子。

當我們40多位學生排成一排,依次出現在女孩家裏,並說著“月亮是個會撒謊的孩子”的造句真美時,女孩愣住了,然後衝上來,抱住我,哭了。她說,從來沒有人對我這麼好。最後學生們相擁一起,強烈要求女孩跟他們一同到我們的學校上學讀書,做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女孩允諾了,那是她第一次,抬起頭,正視我們。那淺淺的酒窩裏,綻開出一朵燦爛的自信之花。

數日後,我收到了女孩家長的來信,信的結尾這樣寫著:“孩子從未見過月亮,也看不見,但是,老師您卻在她心中勾勒出一輪美麗的月亮。相信,那皎潔的月光,會讓她走出迷頓、困惑與自卑的時光……”

讀完信,心中徜徉著一種溫暖的幸福感。是啊,月亮是個會撒謊的孩子,這是我聽過的世上最動人的句子。

如果青春沒有青隻有春

文/古保祥

那是個容易犯錯誤卻不敢犯的年齡,在女子中學裏,愛是這兒的大忌,十幾個老太太每天虎視眈眈地受校長委托盯著老師與學生們的生活與學習,她們生怕有一點兒閃失,放幾個調皮的男孩子進來,這兒是所有男孩子的禁地。

校長曾經在開學大會上誓師:受家長們的委托,要將這兒辦成一個清純如雪的校園,這兒隻有知識,隻有春天,從這兒畢業後,保證每個學生能夠成為棟梁,學業頗精,遊刃有餘。

我們每天麵對的理念便是不允許犯錯誤,做事情要想清楚,學習時要考慮後再下筆,我們展開學習競賽,如火如荼的氣氛使我喘不過氣來,我總感覺這兒每天都是炎炎夏日,緊張的氣氛讓我少年老成。

我愛發脾氣,曾經與兩屆班主任“頂牛”,母親過來領過我兩次,兩記耳光敲響了心扉,振徹了心海後,我收斂了萬千光芒,但從內心裏,我有一種想輕生的念頭。

第三屆班主任是教委的特意安排,竟然是一個人高馬大的男孩子,據說剛剛從某名牌大學畢業,虛懷若穀,誌向遠大。還據說校長老太太進行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心靈折磨後才同意了他的到來,他給校長簽了約,不準在此地談戀愛,以免影響這兒的和諧氣氛。

第一堂課時,才知曉他叫章海,他說青春也是一座無邊無際的海洋。

他打破了原先沉悶的教學情緒,破天荒地以遊戲的方式引導我們的學習,一石激起千層浪,他高調地鼓勵大家多想,多做,錯了也沒有關係,青春是避免不了犯錯誤的。

不僅如此,在煩悶的學習之餘,他鼓勵大家交流心得,說出自己的心事,他簡直更像個心理學家,將大家心靈上存在的疑惑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大家。

班裏有個女孩子,有口吃的毛病,前幾任班主任害怕她影響心情,經常不提問她,而他知道後,竟然故意點她的名字,讓她在眾人麵前出醜,家長過來找過他,卻被他成功化解,校長鐵骨錚錚地與他理論,他竟然據理力爭。一年時間,天知道竟然有這樣的效果,口吃的女孩子竟然練了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他以一周年的圓滿成就將流言蜚語排斥地體無完膚。

他是第一個隨年級走的老師,她直接將我們從初二帶到初三。

由於他的特立獨行,也導致了許多事故的發生,青春期的女孩子,其實最容易犯錯誤,比如說答錯題,比如說暗戀某個心儀的男生,再比如說對鬱悶的事情哭泣,對家長的幹預表示不理解等,在他這樣寬鬆的經濟環境下,許多學生選擇了釋放,這一度導致了班裏的情緒激昂,我們班裏的學生成績好的出奇,但逃學者也居多,而他總是一笑置之,不加過份理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絕不允許學校的高壓政策在我們班裏施用。

老太太終於按捺不住了,在公眾場合,他將章海數落得狗血噴頭,說正是他的放縱使的孩子們失去了自我。章海的臉憋地通紅,等到老太太的話語接近尾聲時,他反駁道:如果青春沒有青隻有春,還叫青春嗎?青春布滿了迷茫,她們需要釋放出來而不是欲蓋彌彰,能蓋得住嗎?孩子們時間久後會憋壞的,她們會生病,會惆悵,到社會後會不知所措。

這是我迄今為止聽到的最精彩的關於青春的演講,我們深深知道他的出類拔萃會導致某種結局的發生,果不其然,他以自己的辭職而結束了這兒的職業生涯,據說他去了某座山區裏,從此後,天涯陌路,杳無音訊。

而我們當時受過他教育的一個班級,永遠地記下他的諄諄教導,我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生活,我們知道每一個繁花似錦的青春都有一兩個不可避免的錯誤等著我們去闖關,而這些關口,充實著我們的前程似錦,更印證著屬於個人的鵬程萬裏。

車禍中幸存的母親

文/薑欽峰

1972年夏天,一個悶熱的晚上,美國田納西州,一輛小汽車穩穩地行駛在寬闊的公路上。米莉全家乘車外出,車上有她的丈夫、4歲的女兒,以及不到2歲的侄子。丈夫有多年的駕駛經驗,雙手牢牢握住方向盤,全神貫注目視前方,此時路上的車流量雖然不大,但考慮到妻子米莉懷有7個月的身孕,他盡量把車子開得平穩舒適。車上的冷氣剛好合適,音響飄出美妙的輕音樂,米莉坐在副駕駛位置上,悠閑地欣賞著窗外的夜色,心情舒暢。然而,她怎麼也不會料到,災難會突然從天而降!

他們剛剛駛出3英裏遠,一輛失控的汽車忽然瘋了一般從後麵全速衝上來,“砰”的一聲巨響,撞上了米莉一家乘坐的汽車,零散的部件和玻璃碎片灑滿一地,汽車連續翻滾後,隨即爆炸起火,熊熊大火映紅了漆黑的夜空。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米莉根本來不及做出作何反應,便當場失去了知覺。

幾天後,當米莉艱難地睜開雙眼,發現自己已躺在醫院的重症病房。她身受重傷,全身大麵積燒傷,多處嚴重骨折。當她漸漸清醒後,噩耗卻接踵而來,她的丈夫在車禍中當場死亡,年幼的女兒和侄子同時身受重傷,生命垂危。她悲痛欲絕,淚流滿麵,卻連抬手擦眼淚的力氣都沒有。然而災難並未停止,在她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女兒和侄子因傷重不治,相繼離開人世。由於米莉傷勢太重,她腹中的嬰兒被迫提前兩個月早產,又一個無辜的孩子,剛生下來就雙眼失明,看不見這個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