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 刀尖劃過是最鈍的傷
歲月流轉,時光變遷。許多事情都離我們越來越遠,包括親人的溫暖笑臉。就這樣了吧,因為他們,我們才能走的更加成穩。
淡定是一味藥 文|積雪草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於丹
我曾親眼見過這樣的場景:一群螞蟻在大雨即將來臨的時候,敏感地嗅到了危險。它們成群結隊,開始了有條不紊的搬家,沒有忙亂,沒有不安,沒有躁動,隻有緊張而忙碌地工作,把家搬到另外一個安全的地方。
我也曾親眼見過這樣的場景:一場大風把屋前樹上的鵲巢吹落到地上,那些用嘴一根根銜來的草棍,瞬間四散落地。我以為,這些鳥鵲會遷徙,會搬家,或者心生怒火,自暴自棄。誰知沒幾天,屋前的樹上又掛起了一個新的鳥巢。
我也曾親眼見過這樣的場景:母親在院子裏種了幾棵桃樹,當桃花謝了、青桃像指甲般大小的時候,幾個調皮的孩子趁母忙碌的空當,把青桃揪落一地,連葉子也沒有放過。我以為母親會發火,去找家長,那些青桃畢竟傾注過她施肥,撒藥的心血。誰知母親淡淡地笑了,隻說了句:“這些頑皮的孩子。”
這樣的場景,一生之中會遇到很多。溫暖,感動。那些淡定的處世方式,充滿了人生的智慧。
當然,我們每個人也會遇到另外一些不同的際遇。
比如辛辛苦苦地努力工作,費了很大的勁才搞定的一個客戶。不成想,半道上被另外一個同事“劫”去了,而上司卻指責你、批評你。
比如多年的朋友因為一件小事對你產生了誤會。朋友痛心疾首,諷刺你,挖苦你,甚至不理你。
比如你憑良心做了一件好事,卻被人誤以為你沽名釣譽,另有企圖。
比如同學聚會。當年不如你的同學當了“大官”,當年不如你的同學當了教授,當年不如你的同學發了大財,當年不如你的同學都比你有出息。
比如早晨開車出門,心情很好,卻被另外一輛走反道的車親密接觸了……
這種時候,你會淡然處置,一笑了之,還是怒發衝冠,心中燃起小火苗?
其實怒發衝冠隻能使小事變大,大事變得心中裝不下,非但於事無補,還會把事情推向另一個極端,於人於己無半點益處。
這種時候,淡定是一味良藥,因為淡定能夠熄滅內心熊熊的火焰。君不見淡定的“淡”字,左邊是水,右邊是火,水澆在火上,水止火滅。遇到天大的事,隻要心裏揣著淡定這味藥,就不會捅出漏子。
杜甫有詩:“水流心不靜,雲在意俱遲。”滾滾紅塵之中,人不能把欲望、追逐放在第一位,要給心靈留一方空間,
菊花是淡定的,經霜而不氣餒,傲然麵對冰霜;蘭花是淡定的,深山幽穀靜吐暗香;荷花是淡定的,淤泥之中亭亭玉立;梅花是淡定的,冰雪之中芬芳吐蕊。淡定是一種品格,淡定是一種境界,淡定是一種優雅,淡定是一種智慧。
淡定這個詞,是最近這兩年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成了大度、不計較的代名詞。淡定這個詞,看似消極、退讓,實則是給生命一些空間。人生就是一次長跑,輸贏得失都是暫時的,從容淡定,張馳有度,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淡定是一味藥,失去從容,方寸大亂時,不妨用用淡定這味藥。
載於《意林文彙》
淡定是從容,是強大,是變通。越是淡定的人,在麵對生活的瞬息萬變的時候,總是有解決的對策和平和的態度。
那年的情書 文|華清
不要太早地相信任何的甜言蜜語,不管那些話語是出於善意或是惡意,對你都沒有絲毫的好處。果實要成熟了以後才會香甜,幸福也是一樣——席慕蓉
校園的早戀比龍卷風還猛烈,連班裏的幾個尖子生也被卷進去,成績一落千丈。找他們談話,沒收斂幾天,月還沒上柳梢頭,他們已在柳樹下卿卿我我了。這樣下去肯定會影響高考,真叫人頭痛。
“你們想聽這封情書的故事嗎?”我揚揚手裏的情書。全班學生都說想。
這是我和你們一樣年紀的故事。
上到高三,我和陶林幾個成績撥尖的同學被班主任黎老師挑中,進到他的“英語小組”學習。每天下午第三節課,我們就到他家吃他精心調製的“小灶”。
高三生活是緊張的、枯燥的。然而,情的種子還是悄然萌芽,破土而出。校園內,多情的紙條在傳遞暗夜的思念,成雙成對的身影演繹年輕的激情,憔悴了的容顏寫滿相思的煎熬。
“柳芳,今晚我在悠然亭等你。”紙條是用英文寫的,我接過陶林從圓桌下傳過來的紙條,臉紅了。全班男生中我唯一愛慕的就是他。在班裏,不是他第一,就是我第一。
我和陶林不可救藥地墮入情網,老師上課說什麼我一點也聽不進去。我們最盼望到“英語小組”學習,因為這樣可以麵對麵看著對方。
有一次模擬考試,我們都考得一塌糊塗。黎老師找我們談話。“你們都是我最喜愛的學生,這樣下去別說重點大學,就是中專都考不上了。好好總結成績滑坡的原因。”我和陶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默不作聲。
“柳芳你最近神情恍惚,是不是也早戀了?”黎老師單獨找我談話。我連忙否認。“不是最好了,別像班裏有些同學那樣早戀,我們都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陶林突然轉學了,我想問他為什麼,又不知去哪裏找他。心裏老是糾結著,腦海裏總是浮現他含情脈脈的眼神。看著他空蕩蕩的座位,我的心也變得空空蕩蕩。
月考,我跌到三十名以後。
陶林來信了,約我到悠然亭見麵。我早早就到那裏等,從月升等到月落,仍不見他的影子。恰好,黎老師和師母散步經過這裏,我躲避不及。他問我為什麼會在悠然亭?我謊稱心情不好,出來散散心。“快回去吧,一個女孩子三更半夜的在這裏很危險。其他的別想那麼多,好好讀書,考上大學。你母親供你讀書不容易。”一想起在那幾畝薄田扒食的寡母,我潸然淚下。
“今天的班會課,我跟大家談情說愛。好不好?我先讀封情書。”黎老師說。同學們一聽有情書,頓時精神亢奮,連連說好。
“那天約你到悠然亭見麵失約了,你心裏一定很難受吧?真對不起。我父母說得對,我們都是中學生,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考上大學。人生雖然很漫長,但最緊要的隻有幾步。我們現在正處於人生的關鍵時期,這步不能走錯。談情說愛那是將來的事。親愛的同學,讓我們暫時忘記彼此,投身到火熱的學習中去吧。讓我們相約在美麗的大學校園。”老師還沒讀完信,有些同學就在下麵起哄:“誰寫的?寫給誰的?”
黎老師目光巡視全班同學,然後落在我身上。我趕快低下頭,心“怦怦”直跳。這封信無疑是陶林寫給我的,怎麼會落在黎老師手裏?天啊,如果他說出信是寫給我的,我還有臉在班裏呆嗎?
“這封信是誰寫給誰的並不重要,你們也別追問。你們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男生女生之間有朦朧的好感,老師理解。但是你們還不懂得什麼叫真正的愛情,你們還不是談戀愛的時候。記住這個同學說的話:暫時忘記彼此,投身到火熱的學習中去吧!同學們,你們的愛情之花不應該盛開在中學校園,將來綻放在大學校園吧!”黎老師說完,目光又落在我身上。
我專心致誌學習,不再胡思亂想了。
考上大學後,媽說那兩隻公雞送給黎老師補補身子吧。
“你也在?”沒想到在黎老師家會見到陶林。他瘦多了,人也成熟多了。
“恩,爸說我考上大學了,過來謝謝黎老師。”陶林停頓一下,說:“也應該感謝你,多虧了你那封信,要不我肯定無緣問鼎大學。”
哪封信?我沒有寫過信給你啊。陶林把信的內容倒背如流。天啊,這不是黎老師在班裏讀的那封情書嗎?這是怎麼回事?
“哈哈,你們都想知道原因吧?我也想找個機會給你們說清楚呢。”黎老師不知什麼時候回到家了。
黎老師說,他早從我們的眼神中看出異常,找我們談話,又不肯承認戀情。最要命的是兩人成績滑坡厲害。他找到陶林父親。“要把他們分開。”陶父很快把陶林轉到他所在的學校。一次他發現陶林寫信約我出來,他把這事告訴黎老師。“信讓他寄給柳芳,我自有安排。”於是,有了他和黎師母“恰好”經過悠然亭的一幕。當然,陶林是不會出來約會的,他已被父親關了起來。第二天,陶林收到了“情書”,我也在班裏聽到了黎老師念的“情書”。
“是誰寫的?”我和陶林異口同聲問。
“這還用問嗎?”黎老師眨眨眼。
“老師,那封情書寫得真好。我想知道,你後來和陶林結婚嗎?”有學生問。
“大學畢業後我們就結了婚。這封情書我們一直收藏在箱子裏,它永遠不會發黃。”
“我的故事講完了。”全班學生鴉雀無聲,那些早戀的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下頭。
載於《情感讀本4》
早戀是正常的,是健康的,我們都曾有那麼一段日子,沉浸在對異性的好奇中不能自拔。可是早戀卻不一定是正確的,我們須的明白,在生命的什麼階段就該做什麼樣的事情,如此,生命才不會有遺憾。
礁石是浪花的拐點 文|高宗飄逸
累累的創傷,就是生命給你的最好的東西,因為在每個創傷上在都標示著前進的一步——羅曼·羅蘭【法】
人生要麵臨諸多路口,每個路口都可能成為你人生的一個拐點。站在十字路口前,你可能剛剛經曆一段崎嶇坎坷的旅程,可能剛剛遭遇一場撕心裂肺般的摧殘,也可能剛剛從死神的魔掌中逃脫,你茫然,你失措,你無助。但不管心情如何,你必須選擇一條路堅定地走下去,因為人生不可能後退,人生的意義便是在風雨之中還能有一顆勇往直前充滿希望的心。
1770年12月6日出生在德國波恩市的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樂界的翹楚。從小在父親苛刻的要求下練習羽管鍵琴和小提琴,7歲時首次登台演出,8歲時獲得音樂神童的美譽,10歲時得到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的指點,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7歲時,曾拜訪音樂大師莫紮特,得到莫紮特高度讚譽。就在莫紮特答應收貝多芬為學生時,貝多芬的母親突然去世,貝多芬的父親又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放棄這次拜莫紮特為師的機會,重回歌劇院做鋼琴師,以養活這個家。雖然日子窘迫異常,萬分辛苦,但他知道,這隻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一次小小的拐點,隻要堅持下去,定會出現轉機。
19歲時,法國人民攻占巴士底獄的消息傳到貝多芬的耳朵,他按捺不住年輕的心高喊道:“通過黑夜迎來光明,通過搏鬥走向勝利!”滿懷激情的貝多芬,隻用一夜時間,便寫下了《誰是自由人》的激昂曲子。他說:“我創造,因為我心裏有話要說”。
貝多芬的音樂天賦引起了一位音樂家的注意,他就是1790年來波恩訪問的海頓。海頓在1792年再次來波恩時,約見了貝多芬,並建議貝多芬去維也納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這讓肩負照顧全家重任的貝多芬左右為難,一直支持並鼓勵貝多芬的華爾斯坦伯爵知道後,主動出資幫助他去維也納學習,並說服了選帝侯,同意貝多芬帶薪休長假前往維也納。
1792年11月2日,貝多芬來到音樂聖地,投奔海頓等著名音樂家的門下,很快,貝多芬的音樂水平大幅度提升。他的即興鋼琴演奏吸引了奧地利的利奇諾夫斯基親王,也吸引了全體維也納人,有人曾評論他即興演奏的曲子“充滿了生命和美妙”。
然而就在貝多芬的音樂事業蒸蒸日上之時,他又接連遭遇人生的厄運。25歲的他開始患上耳疾,30歲時,他愛上了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爾,特意創作了《月光奏鳴曲》送給她,最終卻遭到對方父親的反對,朱列塔圭恰迪爾嫁給了另一個伯爵。貝多芬失戀了,精神受到極大的刺激,甚至寫下了遺書。但他還是挺住了,從灰暗中走了出來,許多優美動聽的音樂從他的大腦裏源源不斷地噴湧而出。
這段時間,他寫出了《第二交響曲》、《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第五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致愛麗絲》等等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音樂,旋律跌宕起伏,絢麗多彩,忽而如行雲流水,忽而如疾風驟雨,忽而如鳥語蟲鳴,忽而如虎嘯龍吟,忽而如呢噥軟語,忽而如巨浪聲聲,帶給人妙不可言的震撼。
在此之後,他的聽力越來越差,雖經努力治療,病情卻急劇惡化,45歲時,就連附近的鍾聲都聽不到了。他隻能用書信的方式與人交流,他曾寫到:“我現在過的是一種悲慘的日子……如果從事別的職業,也許還行,但在音樂創作裏,恐怕這是最恐怖的事!”絕望中的貝多芬曾多次想到過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世界。他靜下心來,仔細考量著自己的人生,他知道這是上帝把他帶到了又一個十字路口,如今隻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要這個路口成為他人生中的又一個拐點。於是,他寫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許它毀掉我!”
他重新振奮精神,前後用了六年時間來創作、修改一部曲子,在他54歲時,終於創作完成了著名的《第九交響曲》(《歡樂頌》)。1824年5月7日,這部交響曲首次在維也那卡德劇院演奏,貝多芬親自擔任指揮。盡管他聽不見絲毫琴聲,但他完全憑借自己的記憶,甚至連樂譜也沒有翻,便成功指揮了整場演奏。台下觀眾欣喜異常,五次爆發雷鳴般的掌聲,明顯高出了皇族成員出場鼓掌三次的待遇。
音樂奇才路德維希·範·貝多芬,一直走在崎嶇的人生之路上,但盡管如此,他卻從未放棄用音樂創作來撫平內心的憂傷。正是他所經曆的挫折與失意,讓他有了更多的創作激情,迎來生命中一個個巔峰。他雖然隻在人間停留57年,卻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完成一百多部作品,為人類留下了巨大的財富,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被人們尊稱為“樂聖”。
奧期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人生的長河,注定要遭遇各種攔截和阻礙,轉過許多個彎,經曆各種拐點。就像礁石是浪花的拐點一樣,黑暗是黎明的拐點,烏雲是陽光的拐點,暴雨是彩虹的拐點,冰雪是春天的拐點,落葉是新芽的拐點。這些拐點,會激發你無窮的鬥誌,在厄運來臨之時,引導你一次次綻放生命的光芒。
載於《青春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