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怎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1 / 3)

第1章 怎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一、關於注意力的基本理論

(一)注意力的概念

心裏活動指向和集中於一定對象的能力就是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單獨的心理活動,必須與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活動想結合,如注意看、注意聽、注意想等。沒有離開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而獨立存在的注意。注意力的培養對於整個智力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把它比喻成"一座門",凡是外界進入心靈的東西都要通過它。任何智力活動都離不開注意力,注意是搞好學習、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條件。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工作成績突出的同誌,搞發明創造的科學家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優秀品質,而學習差的學生往往都有精神不集中的毛病。很多孩子因注意力較差而產生觀察事物不清晰、不準確,記憶不牢固,聽講不專心,思考時走神,作業馬虎出錯等問題。這正是家長比較苦惱的事,因此抓好孩子注意力的培養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注意有兩種,一種是有意注意,一種是無意注意。低年級每次集中注意時間可以保持15分鍾左右,中年級可以達到20分鍾,高年級25分鍾。小學生注意的範圍逐漸加大,一眼能看到二、三個對象。小學生的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小學生注意的轉移雖然有發展,但水平較低,易受外界幹擾分散注意力。中學生的注意水平更高了,但也需要培養。

(二)注意力的品質

1注意的範圍

注意的範圍也叫注意的廣度。它是指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能清楚地覺察到客體的數量。注意的範圍是有限的。1830年哈密頓(Hamilton)最先對注意的範圍進行了實驗研究。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子,發現很難立刻看到六個以上;如果把石子兩個、三個或五上一堆,能掌握的堆數和單個數目一樣多,因為人們會把一堆看做一個單位。

注意的範圍從本質上講是知覺的範圍。它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因下列幾方麵因素的影響而有所擴大或減少。

(1)知覺對象的特點

如果被知覺的對象形態相似,排列集中整齊,顏色大小相同,能構成彼此有聯係的整體,注意的範圍就大,反之則小。

(2)個人的知識經驗

注意的範圍與主體的知識經驗有關。如果呈現給被試的注意對象是主體所熟悉的圖形或語詞,所能把握的注意範圍就會廣一些。

(3)個人的活動任務

活動任務不同,注意的範圍大小也不同。例如,一個人在感知不同顏色的漢字時,要求他盡可能多地說出漢字或說出漢字的顏色,或要求他辨別漢字的正確與錯誤,由於活動要求不同,使他所注意到的漢字的數量也不同。此外,有無明確的活動目的,其注意範圍也是有一定差別的。

2注意的穩定性

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力在一定對象上所能持續的時間。其標誌是在某一段時間內注意的高度集中。這是注意在時間上的特征,也是一種重要的注意品質。

人的注意不能長時間地保持不變,而是經常地間歇地加強或減弱。例如,當我們側耳傾聽鍾表的滴嗒聲時,會覺得它是一起一落,一弱一強。其實這完全是一種心理作用,因為鍾擺發出的音響物理強度是一樣的,並不存在一強一弱的周期,而人的感受卻存在著起伏,這種起伏就是注意的起伏現象,也叫注意的動搖。它是注意的一種基本規律。影響注意穩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象本身的特點

在一個總的活動範圍中,注意的對象內容豐富,複雜多變,注意就容易穩定,反之,單調的、內容貧乏和靜止的對象,就難以維持穩定的注意。

(2)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

在複雜而持續時間長的活動中,適當地變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如不斷提出新問題,呈現新內容等,就能維持穩定的注意;否則,易降低人的注意力。

(3)主體狀態

一個意誌堅強,善於控製自己的人,一個對事物抱有積極態度,對活動內容有著濃厚興趣,對自己的任務明確的人,能夠和各種幹擾作鬥爭,易保持穩定的注意,反之亦然。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以上的對象或活動。例如,教師一邊講課,一邊板書,一邊觀察學生聽課的情況,這就是良好的注意分配。注意的分配雖然困難,但在一定條件下又是可能的。在同時進行著的兩項活動中,必須有一項是相當熟練已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時,注意的分配才有可能。

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出來的。一個技能尚不嫻熟的司機,很難把注意力分配到其它與駕駛無關的事情上;初上講台的教師往往隻注意講述,而顧及不了學生聽課的情況。因此,隻有在實踐中反複訓練,使技能達到熟練,才能有良好的注意分配。

4注意的轉移

注意的轉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注意轉移的特征,對於人類適應環境有重要意義。人既能對原先重要的事情加以注意,也能根據環境刺激的變化將注意力及時轉移到新出現的或事先未加注意的事件上去,這種中斷注意反映了客觀刺激與主體需要關係間的競爭,對於人類保存自己適應環境非常重要。

注意轉移的快慢和難易,依賴於原來注意的緊張度,原來的注意緊張越大,新的事物或新的活動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條件,注意的轉移就越困難,越緩慢。反之,就比較容易。此外,注意轉移的快慢和難易,還依賴於新注意對象的特點,新的注意對象愈符合人的需要和興趣,注意的轉移就愈容易。

注意轉移的能力對於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飛行員、司機等的許多工作,都需有較好的注意轉移能力。研究表明,一個飛行員在起飛和降落的5~6分鍾時間內,注意的轉移達200多次,如無良好的注意轉移能力,就很難勝任工作。注意的分配和轉移都需要神經係統的靈活性,它們的發展都有賴於在實踐活動中的反複訓練。

注意的各種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的注意力方麵的發展水平,這些特征在個體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實踐活動中,我們要正確對待這些差異,加強注意品質的培養和訓練。

(三)提高注意力的重要性

人的一切活動都貫穿著注意,俗話說:"注意是心靈的窗戶"。善於把自己的注意集中起來的人,就等於打開了智慧的天窗,否則,陽光是射不進來的。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中的個別差異,並不完全由所具有的不同天資所致,而更主要的是由於他們在學習時所發生的注意程度不一。由此可見,注意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必要前提。

1無意注意在學習中的作用

無意注意是由刺激物體本身的特點和人的主體狀態所引起的。它既可引起孩子學習上的分心,又可促進學生的學習。就家中學習的刺激而言,家庭內部的布置和周圍的環境,家庭中的音響環境,家長的語言,動作等都可成為無意注意的對象,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在家庭中要盡可能避免一些無關刺激,消除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根據無意注意的規律,家長應考慮孩子的需要、興趣、知識經驗和情線狀態。以使孩子保持學生的持久注意,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有意注意在指導孩子學習的作用

學習是一種緊張、艱苦和持久的活動,孩子要搞好學習,不能隻憑興趣,而要靠發展有意注意。激發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和克服困難的意誌力,是培養孩子有意注意的主要途徑。注意的規律表明,注意的目的任務愈清楚,就愈能引起有意注意。因此,家長可通過各種教育培養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利用間接興趣引起孩子對學習活動的注意。在學習活動中,各種認識活動及其實際操作都離不開有意注意,認識活動和實際操作越複雜,對有意注意的要求就越高,所以,加強孩子實際操作的訓練和培養,對於提高有意注意和學習效率是有重要意義的

3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替規律在學習中的作用

在學習中,如果孩子完全靠有意注意,則易引起疲勞和注意的渙散,但如果隻讓孩子依靠無意注意來學習,則又不利於他們的主動性及與困難作鬥爭的意誌力的發展,而且也不可能完成複雜而艱巨的學習任務。所以,孩子在學習中,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經常轉化和交替的,這兩種注意的相互交替,使注意能長時間地保持集中。

二、注意力的測試

(一)注意範圍的測試

將事先備好的數字圖(見圖5-1)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然後計算每一個人依次找出1~90的數字所花的時間,以此評定注意的範圍。所花的時間越少,注意的範圍越大。計時可由家長統一掌握,也可由學生自己計時間。最好是個人單獨找,不要集體或兩個人共同尋找這些數字,以免測試不準。

圖5-1測試注意範圍的數字圖

(二)注意穩定性的測試

將事先備好的線條圖(見圖5-2)發給學生每人一張,通過追蹤圖上的每一線條的始終,測定你的注意穩定性。具體方法如下:在不限定時間的情況下,請用你的眼睛(不是用鉛筆)盡可能快地追蹤圖中的每一條線。在圖的右麵,每條線終止的那個長方形中寫下線條的號數。你自己用一根細棍進行核對,或許會發現在線條的交叉點上,由於不夠穩定的注意所造成的幾個錯誤。如果你能在右麵方格內完全無誤地寫出每一條線的號數,就說明你的注意穩定持久,而且是高效率的,當然所用的時間越少越好。圖5-2測試注意穩定性的線條圖

(三)注意分配的測試

注意分配的簡易測試方法如下:①讓孩子兩手食指相對,一前一後放好。②家長提出要求,邊示範邊講解。兩指同時向內或向外旋轉,孩子按家長要求做,旋轉自如。然後,家長向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左手食指向內旋轉,右手食指向外旋轉,旋轉有困難,雙手食指隻能按要求旋轉半圈,或一指旋轉停止後,另一指再旋轉。總之,很不協調,很不靈活。這時家長提問,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會產生困難?家長提示,這個困難通過練習是可以克服的,提出注意分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必須有一個食指在注意分配的練習中是十分熟練自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