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2月5日 第八章 國際
聖馬力諾共和國解放日
據說,公元4世紀聖馬力諾和一批基督教徒為逃避迫害到此定居。聖馬力諾在公元301年建國。公元1263年製定共和國法規,是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意大利統一後,聖馬力諾的獨立通過一係列條約得到確認。
1985年直布羅陀的陸地邊界在關閉16年之後開放
同一天,英國外交大臣傑弗裏豪和西班牙外長費爾南多墨蘭就直布羅陀問題在日內瓦舉行會談。西班牙和英國在直布羅陀歸屬問題上一直存在爭端。1969年西班牙政府關閉了它與直布羅陀的邊界。1984年9月,英國保證西班牙人在直布羅陀生活、工作和購置財產。西班牙也同意放鬆對這裏的邊境限製。
1974年蘇聯國際象棋大師波裏斯·斯巴斯基在美國紐約百老彙棋藝中心表演棋藝
當時他同時跟41位棋手對弈。在不到5個小時的時間內,斯巴斯贏了32盤、平8盤、輸1盤。他平均隻用2.25分鍾就下完一輪棋。也就是說,每走一步棋隻用3秒鍾。
列寧曾經說,象棋是"智慧的體操"。他所說的象棋,在中國被稱為"國際象棋"。以區別於中國象棋。的確,64個方格,32枚棋子,在高手運籌、指揮下,竟能演化成波瀾壯闊的戰場。雖然聽不到炮聲隆隆、殺聲震天,但棋盤上的戰局照樣瞬息萬變,扣人心弦,純粹是雙方智慧的較量。然而,在參觀了莫斯科象棋博物館以後,對象棋的意義又有了新的感悟。
象棋博物館設在莫斯科果戈裏林蔭路一座二層樓裏,這裏是全俄中央象棋俱樂部,博物館偏居於樓內一隅,門口沒有任何標誌。我是在阿爾巴特街牆上畫的一幅地圖上偶然了解到它的存在的。博物館成立於1980年,是在已故收藏家東布羅夫斯基收藏品的基礎上建立的。目前隻有一間不過數十平方米的展室,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博物館之一。許多珍品隻好鎖在倉庫裏,無法全部展出。展室四周牆邊全是玻璃櫥櫃,裏麵擺滿各種珍貴的棋子棋盤。櫥頂上是一個個比肩而立的獎杯,牆上則掛著不少名人下棋的畫像。館長首先指給我看的,是一尊金光閃閃的獎杯。這是代表國際象棋最高水平的世界奧林匹克男子團體賽獎杯。原蘇聯和俄羅斯已經20多次獲得此項殊榮。然後她又告訴我,靠近門口的那張棋桌,是1984年-1985年卡斯帕羅夫和卡爾波夫爭奪世界冠軍時所用的原物。棋桌上棋盤、棋子、棋鍾,一應俱全,兩邊各插著一麵小小的原蘇聯國旗。桌邊掛著兩位棋王的姓名牌。
接著。她便向我展示櫥櫃裏琳琅滿目的棋子棋盤。棋盤雖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皆由64個方格組成。關鍵在於棋子。仔細看來,這裏大有意趣。精美的棋子完全可以稱得上藝術品。製作它們的能工巧匠堪稱工藝美術家。這裏陳列的幾乎每一枚棋子,都是一件小型的雕塑作品。牙雕、木雕、泥雕、金屬、瓷器都有,個個造型生動,情趣盎然。在有些棋盤上,雙方的棋子儼然就是兩支軍隊。例如,有一副1850年德國產的鐵、銅棋子,雙方的王分別是拿破侖和腓特烈大帝。另一副18世紀俄羅斯產的象牙棋子,反映的古代的東方戰爭。而本世紀30年代產的一副棋子,一方是城裏人,另一方是農民,這大概是當時城鄉矛盾的某種折射吧?還有一副蒙古棋子,則分明是蒙古草原上遊牧生活的寫照。棋盤上小兵不見了,出現了一群綿羊,旁邊還有牧羊犬、馬,等等。
這裏的許多棋子,背後都藏著一段故事。例如,有一副牙雕棋子,據館長說,是毛澤東主席贈送給斯大林時期一位名叫瓦西連科的原蘇聯醫生的,19世紀產於中國。此說不知確否,但從棋子形狀來看,的確是中國清代人打扮。若屬實,那說明至少在清代,國際象棋已經傳入中國。
還有一副上世紀中葉產的英國棋子,意義非同尋常。因為在此之前,世界各國棋子的造型很不一致。19世紀中期,隨著大型國際比賽開始舉行,便產生了規定世界統一的比賽用棋子形狀、規格的必要性。於是便設計製作了這副標準棋子。直到現在,正式國際比賽使用的棋子,都是以此為標準製作的。這副棋子代表了國際象棋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在這裏陳列的眾多棋子中,有一副"貌不驚人"的紙板棋子。1943年列寧格勒保衛戰時,由於木材缺乏,士兵們遂用紙板代替。這裏還有一副"上過天"的棋子。那是1970年為宇航員尼古拉耶夫和塞瓦斯寄揚諾夫在宇宙飛船上與地麵人員對弈而設立的。為防止在失重狀態下棋子飄飛,棋盤上特地設有插口......
從這裏展出的形形色色的棋子可以看出,象棋不僅使千千萬萬愛好者能有機會練練"智慧的體操",而且給能工巧匠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它給堅持抗擊敵寇的戰士們送來可精神慰藉,為在茫茫太空中遨遊的宇航員寂寞的生活帶來了歡樂。它反映了多彩的人生,也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附錄:象棋的哲學
人生之可貴,是能使一個意誌征服另一個意誌。人性之折騰,是能在苦境中戰勝一個又一惡境,或在順境中發揮優勢,這奮發本能之戰鬥意念,所以生生不息,所以永恒。無論處於好運或惡運,皆能沉得住氣,或花弱為強,或絕對超越,這象棋精神,可使每位奮發者,若能積極角力又不情緒的話,必能成為"戰神"。
假如人生是苦的,象棋也是苦的。平衡論如象棋學是殘酷的,轉化論是無止境的自我挑戰。能在平麵中創造一個勝形,或反敗為勝,以確立最後勝利,這奮鬥的凱旋,是靈魂至高無上的喜悅,人生的尊嚴。這真諦,象棋的智慧,道盡了"苦盡甘來"的期待,教人永不絕望。
我從來沒有見過一位象棋高手,因慘敗一局而終生退出棋壇。我也從未聽過有任何一名象棋高手,因為贏了精彩的一局,而因此收山。象棋不死,苦戰者勝。永遠不放棄希望,永遠勇往征服,這是象棋也是人生。我們以象棋證諸人生,人生如棋,這古老弈博的智慧,其間蘊含了無限的生命,生存的裏念。
象棋是有趣的,這競戰遊戲,也是哲人康德喻之為"人生的試金石"。再苦戰中有樂趣,再戰戲中尋求理,這征戰精神,應該永遠是人類的"現代主義",或"未來主義"。促使世界前進的博弈精神,不是那避而不戰的人。能夠坐下來捉棋的,都是勇者,都是航長。弈者都有一個全麵的胸懷,都有理想與希望;都能經得起挫折,又不能因勝利而衝昏頭腦。
人生不是一盤棋,而是千千萬萬的較量。敢於較量,縱使屢戰屢敗,但精神不敗,這"曾經奮鬥",已經無愧於生而為人,沒有枉活一生。
象棋雖然創於唐朝而定形於宋朝,可是,他是中國恒古以來,生存智慧的結晶。這兵家競賽,到了近三十年,才有人開始推廣,再智力的發展下,於是能從民間一躍而成為公開的,國與國之間的交流項目。象棋最促進人際關係,以棋會友,是棋盤以外的一大功能。他能使人的心靈直接接觸,更能促進和睦聯係,以發揚"不打不相識"的惺惺相惜,相互尊敬的情操,這也正是我們期望發展社會。
象棋不是孤立的,沒有兩個人捉不成的一盤棋,表演藝術最能引發共鳴。故此,象棋的親善大使,心靈的交彙,也是友誼的橋梁。象棋總為下一步著想,總是為未來的構思。他是人性的鍛煉場,思維學院,品德溫床,科學搖籃,戰勝濫觴。
象棋是哲學同時也是科學,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他精密的計算有嚴謹的複盤,再征戰中,因敵而變化,臨危而因應,並能將計就計,瞬時造勢。這方法和意誌論,能使人克服萬難,不斷戰鬥。哲學與象棋,都在於人的思想順暢,思維衝闖。棋手往往在突破中爭取到美意;此道德理想,一如'雁過之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