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曆史上的文化懸案 第32章 探尋胡拉夫廈宮殿壁畫的作者
胡拉夫廈宮殿是前蘇聯特別引人注目的、聞名於世的考古遺跡。1937年,蘇聯著名考古學家B·A·希希多首先發現了這一古跡。在那裏有著布哈拉·胡達特王朝的壯麗宮殿,而最令人有興趣的是那些充分反映了當時風土人情的壁畫。宮殿的紅廳、東廳和西廳三個大廳裏都保留著不少壁畫傑作。
座落在胡拉夫廈的布哈拉·胡達特王朝的宮殿,建造在圍有高牆的城砦內部,擁有許多房間,其中紅廳是一座80米長、12米寬的大廳,廳中壁畫從離地80公分的地方開始,向上一直繪製到與天花板相接處。壁畫分上下兩段,上段已經模糊不清。下段繪製的是騎象打豬的圖像,每頭象上騎兩人,正在與老虎猛獸或有翼怪獸搏鬥;騎在象上的禦者和士兵,肩披輕飄長衣,頭戴如同王冠一般的華麗裝飾品。東廳是一座長約17米、寬11.5米半的大廳,壁上全是壁畫,雖然破損嚴重,但仍能看出身穿甲胄的戰士騎馬交戰的場麵。南廳的壁畫則是描繪著正式謁見時的熱鬧圖情。所有的三廳壁畫皆形象逼真,給人以活龍活現的感覺。
那麼,胡拉夫廈宮殿的壁畫作者是誰?其製作的年代如何呢?由於缺少較為可靠的文獻記錄,人們觀察的角度和依據的事實又不同,所以對這此問題存在著較大的分歧。
前蘇聯中亞地區的考古發掘工作,從相當早就開始進行了。大約在公元1866年的帝俄時代,俄國就曾派調查團到過錫爾河下遊的奇姆肯特,到公元1875年,在舊撒馬爾罕遺址上,開始了對阿夫拉謝布地區的發掘,至今仍在進行。1986年,這裏發現了宮殿遺址上的壁畫;此外,在邦其肯特等附近一帶,也陸續發現了許多幅壁畫。其中胡拉夫廈的壁畫是首先從沙漠中發現的。從這些地方的壁畫來看,有不少相同之處,具有明顯的文化類同現象。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布哈拉·胡達特宮殿是公元3世紀開始營建的,也有的認為是6世紀才開始建造的。作者絕不可能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藝術團體,這些人既具有很高的藝術涵養,又具備多方麵的操作技能,他們廣泛地活躍在蘇聯的中亞地區。
有的學者指出,胡拉夫廈宮殿壁畫的創作年代在公元8世紀左右,其證據是宮殿內除了大量壁畫外,還有不少造型各異的泥塑裝飾,經對這些壁畫和泥塑的綜合研究,證明其製作年代在公元8世紀左右。有人根據公元783年在胡拉夫廈宮殿裏發生的一起刺殺本雅特王的疑案,推測壁畫也有可能是外人所作。據說有一天,本雅特王正在胡拉夫廈宮殿的一間宮室裏與近臣們宴歡的時候,突然一群騎士奔馳而來,直奔宴室,不動聲色地即時砍掉了本雅特王的腦袋,據認為這些人是奉當時巴格達的哈裏發·阿爾·馬哈戴伊之命前來行刺本雅特王的。可見當時王朝對外聯係十分頻繁,而這種交往必然會反映在文化藝術上。
還有的學者認為,胡拉夫廈的繁榮是公元10世紀左右,不久就逐漸被掩埋在紅沙漠之下了。因此,有理由認為壁畫的製成當在10世紀左右,這從壁畫所反映出的政治、軍事、狩獵、交往、娛樂等內容便可得到證實,這隻有在一個王朝的繁榮時期才有可能。至於宮殿壁畫的作者,有可能是民間藝人的傑作。盡管蘇聯考古學家考察發掘胡拉夫廈宮殿已有百餘年了,但由於當時曆史記載和參考資料的貧乏,致使對於殿壁畫的製作年代及其作者究竟是誰等問題,一直沒有結論,缺少有說服力的意見,也使得某些推測、看法未免牽強附會、難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