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燦爛的古埃及文明 第1章 種族起源論
埃及是世界聞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人所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猜測和想象:6000多年前已達到相當水平的製陶、織布、縫衣、編籃等技術;5500年前的城市建築、象形文字和冶鐵術;5000多年前出現的古代國家;4000多年前建成的內部結構複雜、外觀巍峨雄偉、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冠的尼羅河西岸的金字塔群;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墓碑咒語和木乃伊及氣勢雄偉、技藝精湛的發雍"迷宮";把尼羅河的泛濫與太陽和天狼星同時在地平線上升起聯係起來而創立的令後人歎為觀止的天文學......,以至於有人把古代埃及人的神奇智慧歸之為"太空來客。"
神秘的埃及早就引起古希臘人的注意。希羅多德的《曆史》使希臘人對埃及人的觀察留傳至今。托勒密諸王對埃及文化的獨創性也大為驚奇,曾於公元前3世紀下令就政治、宗教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麵編寫一部法老埃及史。一個在埃及出生的人--曼涅托,受命主持撰寫,遺憾的是,這部著作因亞曆山大圖書館被焚而不幸失傳,唯有為別的書所引用的部分段落保存了下來,從而使埃及的曆史保存了一個可信的輪廓。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最後一批埃及神廟被封;種種法老文字通通被排斥,隻有口語在科普特語中得以留存,書麵語卻逐漸失傳了。直到1822年讓·弗郎索瓦·商博良(1790-1852)譯解了這種文字,人們才再一次得以理解由埃及人自己寫下的種種古文件,從而使埃及相對成為整個非洲最富有史料的地區。但是,這些史料是那樣殘缺不全,對了解埃及曆史仍然是滄海一粟;盡管有考古提供的資料作為補充,但陣陣迷雲仍然掩蓋著古埃及人所走過的曆史道路,使人無法看清而無法推測。其中最為撲朔迷離者之一,就是尼羅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問題。
"埃及"一詞係由古希臘語Aigyptos演變而來,起源於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語名Hikuptah(意為普塔神靈之宮)。在埃及至今尚未發現早期人類化石,但在尼羅河穀地和利比亞高原等地卻發現了一些舊石器時代的遺物,其中最早的可追溯到六七十萬年前,甚至100萬年前。一般認為,尼羅河流域出現居民大約是在一二萬年前。古埃及人來自何方?屬何種族?這是長期引起激烈爭論的問題。
關於埃及早期居民是"白種人"或"黑種人"的辯論開始於1874年。一個世紀後,就此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開羅主辦了一次學術討論會,與會專家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一派認為,埃及的最早居民是"黑人"。他們提出的人類發源於非洲的"一祖論"認為,最初的人類必然屬於同一人種--尼格羅人。人類的出現首先是在非洲尼羅河發源處地區。那時北非的氣候溫和潮濕,雨量充沛,滿布著草叢和森林,各種動物隱沒其間,當時的居民以魚獵采集為生。按格洛吉爾氏定律,在溫暖潮濕的氣候中進化而來的熱血動物會分泌出一種黑色色素(真黑色素),人類也不例外,因此,地球上最初的人類在種族上是同一的。人類從這一原始地區擴散到世界其他地區,唯有兩條道路:尼羅河流域和撒哈拉。在尼羅河流域,這一擴散發生在舊石器時代早期和原始曆史時期之間,是沿著自南而北的方向逐步進行的。該派列舉的證據有:在馬裏埃塔發掘的木乃伊的表皮和真皮之間發現相當數量的黑色素;希臘和拉丁學者都把埃及人描寫為尼格羅人,其中有希羅多德、亞裏士多德、盧西安、阿波羅佐魯夫、埃斯奇裏斯、阿基裏斯·塔蒂烏斯、斯特拉波、狄奧多勒斯·西庫盧斯、迪奧吉尼斯·拉爾蒂阿斯、安米亞努斯·馬塞利努斯等人;《聖經》中的傳說也認為埃及人是"含"的後代("含"是"哈姆"的同義異譯);古埃及人自稱KMT[其後常用的Hamite(含米特人)一詞即源於此詞,此詞亦以"Ham"形式見於《聖經》],這是"法老語言中用以指黑色的最有力的一個詞";古埃及人稱他們的國土為Kmt,意為"黑土",有別於未經河流灌溉的"紅土"(即沙漠)。古埃及"從其新石器時期的幼年直到本地人建立的王朝的終結"。居民一直是黑種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