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兒童疾病的營養防治(1 / 3)

第一卷 中小學生科學飲食(續) 第1章 兒童疾病的營養防治

兒童疾病營養防治要點

發燒是孩子最常見的症狀。從生理學的角度說,發燒是人體防禦疾病、適應內外環境溫度變化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對身體是有利的。通過發熱刺激體內網狀細胞的吞噬作用,形成抗體、增強細胞內酶的活力及促進解毒作用。多種疾病都有發熱反應。發熱時,機體內代謝增高、消耗增多、且長期發熱引起食欲減退、攝入營養素減少、能量不足、常導致體質虛弱、抵抗力降低,從而延長病程,或使疾病進一步惡化。因此,在發熱過程中,供給足夠的必需的各種營養素及充足的能量,以維持生理需要,增強抗病能力,促進康複,非常必需。

1、發燒的原因主要有:

(1)感染性疾病引起。如呼吸係統的感冒、肺炎,消化係統的腹瀉、肝炎,出疹性的麻疹、猩紅熱、風疹,中樞係統的流腦等都可以引起發燒;

(2)其他疾病引起。如風濕、白血病、暑熱症等,也能引起發燒。

如果發現孩子發高燒,應立即到醫院去檢查,以弄清原因。不管什麼病引起的發燒,最好都讓孩子躺在床上休息,減少活動,充足的睡眠能促進恢複。發燒時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所以孩子不想吃飯時,可適當減少食量,特別是體質較弱的孩子。從營養上說,發燒時,孩子的體內需要大量的水調節體溫,退燒時,由於出汗失去大量的水和礦物質,也需要補充水,所以發燒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水。由於孩子發燒時新陳代謝增高,體內營養素和熱能消耗增多,所以還要補充適量的熱能和蛋白質,其次是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2、發燒孩子的飲食要求是:

(1)高燒期為流質飲食,高燒期或急性期過後為半流質飲食或軟飯。

(2)少食多餐。

流質的種類有牛奶、豆漿、米湯、綠豆湯、西瓜汁、鮮梨汁、鮮桔汁、米粉、杏仁粉等。半流質或軟飯的種類有大米粥、小米粥、麵片湯、雞蛋羹、爛麵條等。

由於高熱期間患兒食欲差,所以千萬不要勉強孩子吃,而應該盡可能地滿足病兒的要求,給孩子吃他喜歡吃的食物,飲食以清淡、多水分、易消化為原則。

3、發燒患兒的機體機能改變表現有:

(1)發熱使機體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也增加。體溫每升高1℃,基礎代謝率增高13%。

(2)發熱時消化道分泌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腸運動緩慢,常有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3)持續發熱引起食欲減退,攝入食物減少,能量供應不足,致使體內蛋白質分解,額外地用於產生能量,使機體防禦能力降低,出現消瘦,貧血。

4、發燒兒童的飲食原則:

(1)合理安排飲食,供給量足質優的蛋白質和高糖類食物。每日各種營養素的供給量接近正常需要量,以保證患兒生理需要。恢複期食欲增加,則可增加蛋白質和熱量的供給量。

(2)高熱時可采用流質飲食。

(3)一般發熱采用半流質、軟飯。

5、發燒兒童的營養治療方法:

(1)選用優質蛋白質食物,如乳類、蛋類。半流質可用肉末、魚末、雞末及大豆製品。

(2)主食為大米、麵粉,高糖食品如藕粉、餅幹、糕點等。

(3)各種水果、果汁及新鮮蔬菜製成的碎菜。

(4)製成美味可口、多樣化的流質或半流質,以增進食欲。

(5)少食多餐。流質每日進食6~7次,每2小時一次;半流質每日進食5次。

兒童腹瀉的營養防治

孩子另一常見的疾病是腹瀉。

1、引起腹瀉的原因有:

(1)飲食引起:一次吃得過多;過食脂肪類食物;食物改變;食物太涼等這些原因。

(2)氣候引起:天氣突然冷使腹部受涼,因此增加腸蠕動而引起腹瀉,或是氣溫太高,也可能引起消化酶減少而導致腹瀉。

(3)腸道內感染:如大腸杆菌、沙門氏菌、人類輪狀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的各種腸炎也可導致腹瀉。

(4)腸道外感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水痘等病時,由於發熱及病原體毒素的作用,可使孩子消化功能紊亂,消化力下降而導致腹瀉。

2、腹瀉兒童的飲食原則

飲食原則和發燒一樣。腹瀉由於是腸道病,因此對食物的刺激特別敏感,給腹瀉兒童的飲食應當是水分充足、容易消化,富有營養而又沒有刺激性。

(1)急性期飲食給以流質或半流質,大便次數減少以後為軟飯,正常以後逐漸恢複平時飲食。

(2)少食多餐。

(3)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

3、腹瀉停止以後副食以清淡為主。可給孩子吃些軟飯,如稀飯、爛飯、爛麵條、麵片,如蛋羹、瘦肉丸子、魚羹等。在這些菜裏可加些蔥或蒜,菜不要過鹹,以減少刺激,水果中可適量吃些蘋果。蘋果有輕度的止瀉作用。軟飯依然以少油,少鹽,清淡為主。

(1)平時應保持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包括不飲生水,不吃不潔和末煮熟的食物,保持正常的飲食,不飽食和過食,不吃油膩過重的飲食等。

(2)迅速中止引起腹瀉的食物或藥物的攝入。對某些食品,如魚、蝦等過敏者,應立即中止攝入;對某些藥物,如利尿酸等引起腹瀉者,也應立即中止其攝入等。

(3)腹瀉會使兒童機體失去大量的水分,而引起脫水,導致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因此,對腹瀉的孩子首先是要補充水分。隨水分一起丟失的還有維生素、礦物質等,也要及時補充。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電解質以及營養物質,對盡快恢複健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腹瀉兒童的飲食治療方法:

(1)急性腹瀉,可禁食。嚴重失水和電解質者,應靜脈補液,可盡量口服液體,也可給予無脂的薄羹和幹的烤麵包等。此後逐漸食用低渣、高熱量和高蛋白飲食,直到患者耐受正常飲食。

(2)慢性腹瀉。對吸收不良綜合征所引起的脂肪瀉,需避免脂肪的攝入,而代之以中鏈脂肪酸,對腸運動紊亂所引起的腹瀉。要注意保持精神情緒的穩定,對代謝性疾病等所導致的腹瀉,要治療其原發病。總的來說有關腹瀉的營養治療可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3)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瘦肉、魚、禽蛋和豆製品等含有大量蛋白質,也不油膩,是供給蛋白質的最佳食品。碳水化合物,可由麵條、粥或軟飯等主食中提供。菜湯、果汁和蘋果等,是維生素C、水和礦物質的來源。總之,宜用以上食品組成的清淡流質、半流質或軟食。

(3)低渣或少渣飲食,可選用豆腐、粉絲、粉皮等食品,瘦肉也應切碎食用。多筋的蔬菜、如青菜、菠菜等,則不宜食用。這是因為多吃可增加糞量,吸收水份後膨脹,更加促使腸蠕動之故。

(4)忌高脂食品,牛奶也不宜進食。因高脂食品不僅會加重消化道負擔,而且其潤滑作用可加劇腹瀉。

(5)忌吃易產氣和具有刺激性的食品。豆類、蘿卜、南瓜和山芋之類容易在腸道產生大量氣體促進腸蠕動;刺激性食品也可加速腸蠕動,故均不宜食用。

兒童便秘的營養防治

孩子差不多都有過便秘的情況,引起孩子普遍便秘的原因主要是現在城市孩子大都為獨生子女,父母供養的條件好,在飲食上精細食品吃得多,糖吃得多,肉類、蛋類吃得多,所以造成了便秘。

除了遺傳性便秘之外,多半是飲食習慣不好引起的,如白糖吃得太多,主食都是精白米麵。不吃菜、不活動等。要糾正孩子的便秘,就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多吃蔬菜,如青菜、白菜.芹菜、韭菜等含纖維素的蔬菜。

●適當吃一點含纖維素的粗糧,特別是玉米和甘薯,這兩種食物營養價值都比大米白麵高,膳食纖維含量也高,既有利治療便秘,也對身體很有營養作用。

●少吃糖,特別是白糖。

●多喝水。

●多吃些對輕微便秘有療效的水果,如香蕉、蘋果。

●多運動,活動也是治療便秘的一種有效辦法。

●早上起床後或晚上睡覺前各服一次蜂蜜水,或蜂蜜麻油水,或淡鹽水,早飯可食用麻油拌菠菜或炒韭菜等。

●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自我訓練定時排便的規律。

根據上述原則,各種類型的便秘其營養治療的具體方法分述如下。

1、弛緩性便秘。弛緩性便秘根據其病因病機,需要攝入足夠的食物,特別是高渣飲食,粗糧粗食,以及富有纖維的飲食,比如有皮的水果,有莖葉的蔬菜、筍、麥片等;此外,每天需飲水8~10杯。這樣可使食物中所含的大量纖維素膨脹開來,從而增加腸內容物,促進腸蠕動、加速糞便排出。另外,也可食用易產氣食物,如豆類、蘿卜,南瓜和山芋之類,其所產生之大量氣體,可促進腸蠕動而通便。

2、痙攣性便秘。痙攣性便秘則針對其病因病機,需要攝取低渣飲食,包括牛奶、牛奶製品,精糧細食和麵包,以及無渣蔬菜、水果(如香蕉)、水果汁、糖漿、蜂蜜和適量油脂等。該類食品不僅有潤滑腸腔作用,而且可促使排便。

3、梗阻性便秘。梗阻性便秘是一種器質性便秘,飲食療法隻能是提供營養,並保持食物殘渣數量至最低限度。靜脈補液可供給以全部營養,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鈉、鉀、氯等成分。如梗阻嚴重則可快速由上腔靜脈進行高營養輸注。靜脈高營養療法是近年來醫學上的新進展,其主要成分為葡萄糖(100~150克/日),水解蛋白或結晶氨基酸(80~160克/日),水(2000~3500毫升)、維生素、電解質鈉(40~50毫克當量/每千卡熱)和鉀(30~40毫克當量/每千卡熱)等。

此外,對於熱性便秘者,宜忌或少辣椒、大蒜等辛熱食物。

兒童感冒的營養防治

感冒是最普通的一種病,任何年齡的孩子都有可能得。感冒大多數時候都伴有發燒,發高燒孩子的飲食可參照前麵"發燒"部分。如果熱度不高,就不必禁食,隻要孩子能吃,就要鼓勵孩子多吃。同時可以給孩子做他喜歡吃的食物,多吃有利於孩子增強體質,增強抵抗力。

冬天得感冒伴有嘔吐、腹瀉的孩子,第一天可給流質,腹瀉停止後可給正常飲食。夏天得感冒的孩子,可給孩子吃西瓜,西瓜營養豐富分又多,多吃一點對身體育好處。其他水果也可以吃。

兒童支氣管炎的營養防治

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都是呼吸係統的疾病,如果沒有高燒或腹瀉(如有,可參照前"發燒"、"腹瀉"),在飲食上就可以正常飲食給孩子吃,不必多慮。

在給孩子安排正常飲食時,可注意如下幾點:

1.選用清淡的食物,新鮮蔬菜如大白菜、小白菜、菠菜、油菜、胡蘿卜、西紅柿等,不僅能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有清痰去火利便等功能。

2.選用具有益肺、理氣、去痰的食物,如枇杷、桔子、梨、百合、大棗、蓮子、杏仁、核桃、蜂蜜等。

3.民間有所謂"魚生火。肉生痰"的說法,因此支氣管炎和肺炎患兒以少吃魚蝦蟹和肥肉為好。

4.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蒜、蔥、韭菜等。

同時要給孩子加強保暖,多呼吸新鮮空氣,多參加鍛煉。

兒童肝炎的營養防治

如果發現孩子突然出現沒力氣,不想吃飯,胃飽脹,惡心,想吐,就應該想到肝炎的可能性,如果發現孩子的眼珠變黃,就要趕緊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

如果醫院確診孩子得了急性肝炎,家長就要及時調整孩子的飲食。對患急性肝炎的孩子,飲食要求有兩條:

1.急性期。穢以下孩子可吃清淡的,如牛奶、杏仁霜、桔汁等。3歲以上,孩子吃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肉末菜泥粥,軟雞蛋餅、煮水果、雞蛋麵條、蛋羹、米湯等。

2.恢複期。可給孩子吃"三高一低"的細軟飯菜。所謂"三高一低"就是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低脂肪。

肝炎患兒的飲食,以細軟,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品為宜。食物應注意豐富多樣,避免單調乏味。在病情好轉、食欲恢複以後,可吃正常飲食,但是要比正常人多吃些瘦肉、雞

蛋、牛奶及蔬菜、水果。此外,肝炎患兒應注意不吃或少吃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如洋蔥、蒜苗、幹豆類、生蘿卜等,以免引起胃腸不適。刺激性食物也不適宜。患兒的食具應與家人分開存放,並且消毒好,

兒童麻疹的營養防治

麻疹一開始的症狀與感冒很相似,直到疹子出來,才能確診是麻疹。麻疹多在春季發生,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流淚、怕光、眼瞼浮腫眼分泌物增多、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及皮疹等症狀,其口腔頰粘膜出現費-柯氏斑,麻疹粘膜斑是麻疹早期特有的體征,有決定診斷的意義。

麻疹患兒在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保證熱量、維生素、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切莫忌口。

2、在感染麻疹以後,孩子的身體抵抗力差,容易並發細菌感染,因此,要特別注意飲食營養。疹子出得很多時,孩子根本沒有食欲,連平時喜歡吃的東西也不想吃,因此,在出疹子的頭兩三天裏,不必強迫孩子吃東西,隻要注意補充水分,同時給孩子一些富有營養的流質就可以了。疹子完全出透以後,飲食可改為半流質。孩子的體溫慢慢歸於正常,食欲逐漸恢複以後,就可以逐步改為正常飲食,隻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就行了。

(1)麻疹初期:此期一般3~4天,發熱明顯,皮疹逐漸透出,易發生循環衰竭,應注意保證適當多飲溫開水,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進食流質半流質食物,如米湯、米糊、稀飯、藕粉、麵條及新鮮果汁、菜汁等,另外預防腹瀉十分重要,否則會導致循環衰竭,麻疹皮疹隱退(又稱麻疹內陷)等情況的發生。故進食不宜過量,更要注意食品衛生。

(2)出疹期:此期2~5日不等,皮疹逐漸延及全身,發生全身不適,各種發炎症狀達到極點,這時仍應注意保暖,進食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流質飲食,如米粥、米糊、豆漿、雞蛋花、蛋羹、皮肉湯、魚湯、果汁、番茄汁等。也可以把胡蘿卜切碎煮粥吃。因為胡蘿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有預防角膜軟化的作用。飲食宜少食多餐,一般一日5~6次,攝入量可酌情掌握。

(3)恢複期患兒若無肺炎等並發症,皮疹逐漸消退,各種症狀逐漸減輕,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可采用進食半流質飲食(米粥、牛奶、豆漿、肉湯、湯麵、果子醬、)。應根據少食多餐的原則,一日5~6次,逐步改用軟食(瘦肉末粥、蛋粥、餅幹、麵包幹、肉鬆等),然後逐漸恢複每日進食3餐,上、下午各加一次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