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嬰幼兒科學飲食(續) 第5章 兒科常見病的營養防治與飲食宜忌
病兒的營養護理
嬰幼兒急性病的症狀一般比較明顯,容易引起注意。可是,有些慢性病最初的症狀往往不明顯,隻是發低燒,食欲減遲,精神不振,這樣常被忽視,不能及時得到診斷和治療,以至延誤了疾病。如果一旦發現嬰幼兒有病,應該注意觀察。例如試體溫。
對嬰幼兒試體溫,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腋下,一種是在肛門。肛門溫度要比腋下高1度,而腋下的要比口腔溫度低半度,且多易隨著氣溫而改變。口腔溫度如果以37度為正常,那麼,腋下的常溫就是36.5度,肛門的常溫在37.5度,不超過這個範圍,就算是正常;超過了半度或1度以內就是低燒,超過了1度半至2度就是高燒。急性病引起的發燒,一般體溫較高。如果體溫持續一個時期都是37.5-38度以內,就要考慮到是慢性病,應去兒科門診進行詳細檢查。
在醫生尚未診斷以前,要保持鎮靜,對高燒的患兒應安靜地臥床,多喂水,不要隨便服藥,患兒有嘔吐或腹瀉時,可以暫時停食,隻喂水或果汁;如症狀比較嚴重,常會引起脫水中毒,要趕快送醫院進行急診。
一般非傳染性疾病,也應及早到門診部診治,以免拖延過久,變為慢性病,損害兒童健康。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冬春季節較多,6個月以內嬰兒因為有母體免疫,因此不易感染,5歲以下幼兒為易感兒。麻疹病毒多首先犯肺,肺主皮毛,病邪由皮膚外出,若出疹順利,10天左右,熱退疹回,脫屑而愈;若抵抗力弱或治療不當,毒邪內陷,容易並發麻疹肺炎等病。有發熱、眼和上呼吸道發炎及皮疹等症狀,其口腔頰粘膜會出現麻疹,又稱費一柯化斑,且在頰粘膜貼臼齒處的直徑0.5一l毫米的灰白色斑點,有時有紅暈環繞,數目從數個至數百個不等,甚至布滿頰粘膜、唇粘膜,不侵及齶部,有的可融合成為較大白斑,發生自麻疹前驅期2-3日,約持續12-72小時,皮疹大量透出時,此斑很快消失,偶見少數出現很晚,差不多與皮疹同時見到。麻疹粘膜斑是麻疹早期特有的體征,有決定診斷的意義。
初熱期:發燒、咳嗽、眼淚汪汪、口內腮部有麻疹斑,此期正常為3天左右。
出疹期:疹點紅活,循序透發(頭麵、軀幹、四肢、手、足心),密布全身,用手壓不褪色,捫之礙手。此時往往高熱煩躁,咳嗽劇烈,舌紅苔黃,肺胃熱盛。此期一般也是3天左右。
疹回期:疹色加深(但顏色不黯)、疹點依次回收,體溫下降,間有湘熱、盜汗,咳嗽口幹,舌紅少苔,此為肺胃陰虛,為期也是3天左右。
飲食要保證熱量,維生素、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應。
喂養要點:
(1)麻疹初期:此期一般3-4無發熱明顯,皮疹逐漸透出,易發生循環衰竭,應注意保溫適當多飲溫開水,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進食流質、半流質食物,如米湯、米糊、稀飯、藕粉、麵條及新鮮果汁、菜汁等,另外,預防腹瀉十分重要,否則會導致循環衰竭,麻疹皮疹隱退(又稱麻疹內陷)等情況的發生。因此進食不宜過量,更要注意食品衛生。
(2)出疹期:此期2-5日不等,皮疹逐漸延及全身,發熱全身不適,各種發炎症狀達到極點,這時仍應注意保暖,進食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流質飲食,如米粥、米糊、豆漿、雞蛋花、蛋羹、皮肉湯、魚湯、果汁、蕃茄汁等。也可以把胡蘿卜切碎煮粥吃。因為胡蘿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有預防角質軟化的作用。飲食宜少食多餐,一般一日5-6次,攝入量可酌情掌握。
(3)恢複期:患兒若無肺炎等並發症,皮疹逐漸消退,各種症狀逐漸減輕,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飲食易進半流質飲食(米粥、牛奶、豆槳、蒸嫩蛋、肉湯、湯麵、果子醬、藕粉),仍應根據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5-6次,逐步改用少渣飲食(瘦肉末粥、蛋粥、餅幹、麵包幹、肉鬆等),然後班逐漸恢複每日進食3餐,上、下午各加一次點心。
在麻疹期間患兒應避免進食肥膩、生冷、難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過於油膩、過甜或者過辣的食物,不要用辛辣凋味品,容易引起火熱炎症。應限製食鹽,有利於水液代謝和血液循環。
小兒腎病綜合症
腎病綜合症是由腎小球毛細管和腎上管上皮細胞變化過程的腎髒疾病,所表現的是一組綜合症狀。患兒有全身水腫,大量蛋白尿,低血漿蛋白,高血液膽固醇,尿中可查到雙重屈光的類脂質,血壓和腎功能一般在正常範圍內。
飲食原則:由於腎病綜合征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因此飲食療法在該病的治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應供給患兒高熱量、高蛋白質、低脂肪、低鈉、高鈣、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並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增進患兒食欲。
喂養要點:根據腎病綜合病在疾病的不同時朗,病情不同,實施營養療法其喂養要點亦不同,現簡介如下:
1.頑固性浮腫期
(1)食物中應補充蛋白質,但蛋白質也不宣攝入過多,否則會使患兒血紅蛋白氮增多,加重腎髒的負擔。每天飲食中的蛋白質量,一般采用每日每千克體重3-5克。供給蛋白質時,應注意植物蛋白質和動物蛋白質各占一半為宜;
(2)低鹽飲食因為浮腫與食鹽(氯化鈉)在體內貯存尤其是在組織間濃貯積有關,因此應嚴格限製食鹽的攝入量,每日食鹽0.5克為宜;
(3)水的攝入量應注意既不過量攝入,又不過分限隊以患兒不口瀉為度;
(4)為了保還熱量的供應,應供給高碳水化合物膳食;
(5)脂肪供給,宜用植物性脂肪;
(6)供給各種維生素和合鐵的食物。
(7)陽台中應保持足夠的熱量。否則,因為熱量供給不足,膳食中供結的蛋白質將不能補充組織的損失,而作為維持代謝的熱量之用。
2.利尿期
腎病綜合症經過治療可獲得暫時的緩解,本病亦可有自然間歇性的緩解,此期膳食仍按飲食原則處理。由於尿中排出大量的鈉和氯離子,易產生低鈉綜合症,因此應特別注意電解質平衡。
3.無浮腫期
該症經過使母親的協助藥物治療後。可出現臨床無浮腫的緩解期。此期患兒的飲食應注意:供給蛋白質要多、熱量充足的食物。每日食鹽攝入量控製在l-1.5克範圍內。
小兒慢性腎炎
小兒慢性腎小球性腎炎,亦稱慢性腎炎。多因為急性腎炎久治不愈拖延而成。該病青年偶患較多,小兒較少。患者有水腫、高血壓,蛋白尿等症狀。鑒於該病期較長患者常有消瘦、貧血等情況,且易產生尿毒症。因此注意患者營養情況,維持正常體重十分重要。
飲食原則:適當補充蛋白質,酌情限製食鹽的攝入,應保證多種維生素的供應,飲水量一般情況下不可限製,貧血的患者應注意補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的供給。
患者浮腫不顯時,可在烹調時酌加少量食鹽。慢性腎炎在不同程度上對腎功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飲食中應充分保證維生素A、B和C的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可維持腎髒的功能。
小兒糖尿病
糖尿病是因為人體胰島素缺乏,引起全身新陳代謝紊亂的一種慢性病,以尿糖及血糖過高為其特征。患兒還有多尿、多次、多食,易於饑餓等症狀。病重者可發生麵症酸中毒,甚至昏迷等情況。
1.飲食原則:患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飲食必須足夠維持患兒的生長發育和一般活動的需要,並足夠滿足患兒的食欲,不能采用成人患者那樣的膳食辦法來控製尿搪,而應注意飲食中蛋白質含量和總熱量,飲食的質量和數量應與相同年齡正常小兒相同食物品種和攝入量應根據小兒具體情況酌定。
2.喂養要點:
(1)小兒生長發育需要較多熱量的供給,1-3歲小兒,每千克體重需要80一100千卡(334.7-418.4千焦耳)熱量。過於肥胖或臥床的小兒可酌減l0一20千卡(41.8-80.7千焦耳),活動量過大或營養不良,可酌加5-10千卡(20.9-41.8千焦耳);
(2)保證蛋白質食物的供給十分重要,它不僅可以維持患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而且還能防止低血糖反應,一般每千克體重需要2-3克;
(3)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必嚴格限製,所有糖尿病幼兒均需用胰島素,但患兒不準吃糖;
(4)應適當供給脂肪,脂肪可供給患兒熱量,脂溶性維生素,和必需的脂肪。小兒吃的牛乳和肉類中即合有一定數罩的脂助,食物加工時可適量用些植物油。
(5)保證在維生素供給的同時,也要注意無機鹽、鈣、磷、鐵、鋅的補充。
(6)小兒飲食盡可能進行簡單的計算。一船在烹調前算好食物的重量,按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0%,脂肪占30%,蛋白質占20%的百分比配膳。可失算出碳水化合物,再算蛋白質,最後視差多少脂肪,同炒菜的油脂來補足差額。
過敏體質
有些嬰兒天生對某些食物具有遺傳性過敏,所以如果一個家庭裏有人具有對某些食物過敏,嬰兒也可能會有。而父母尤其應注意須至嬰兒六個月以後才開始喂吃食物,而且須注意嬰兒一周歲內不可吃的食物,對過敏體質的嬰兒來說,一般隻有兩種食物會引起過敏的就是蛋白質和牛奶,通常任何一個嬰兒在未滿一周歲時,吃牛奶或蛋白質將會引起過敏,其他最易引發過敏的食物有:小麥、玉米、豬肉、魚(包括貝殼類)、蕃茄、洋蔥、包心菜、草莓、核桃、香料、柑橘類和巧克力,許多的父母應在嬰兒至少一歲才讓他吃這些食物,建議多與醫生商量有關嬰兒過敏與食物事宜。
嬰兒對牛奶不能耐受分三種情況:
一是對牛奶蛋白質過敏,食用牛奶後不僅哎吐、腹彙,還可發生皮炎、支氣管喘息等;
二是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因此人奶、牛奶部不能耐受,吃後有腹漲、腹瀉等情況。患兒隻能用植物性代乳品喂養。這種病往往幾年後可以自愈;
還有一種病叫半乳糖血症,乳糖分解為半乳糖後缺一種酶不能再分解,聚積血個可致肝衰竭等嚴重症狀、有此種病的嬰兒不能用人奶、牛乳喂養。因此牛奶、魚類雖對小兒智力發育有益,但對上述幾種人也屬禁忌。若有慢性腎炎等病變,不能食用多量蛋白質,也應針對具體情況安排膳食。
蛋也是一種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所以很多醫生要媽媽們等嬰兒過了一周歲才給他們吃。然而,怎樣吃蛋呢?先把蛋煮熟,然後把蛋黃搗成泥,因為蛋白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痱子
環境溫度高、濕度大時,汗液不能順利排出,造成汗孔角質層受汗液浸漬發炎,汗孔堵塞,汗液積存,汗管破裂,形成水泡,就是痱子。
預防痱子,居室應當通風,避免過熱。嬰幼兒、小兒夏季衣被隨溫度加減,不可太厚。穿衣應寬大通風,小兒宜穿質軟輕柔的棉布類服裝,不要穿尼龍衫。夏天嬰兒睡覺應在通風處所,且應多翻身。多洗浴,浴後撲扉子粉。出大汗之後,不要用冷水衝洗淋浴,更不要到冷水中洗澡遊泳,以免汗閉生病。
近視
三價鉻是人體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人體中的鉻與小球蛋白絡合,為球蛋白的正常代謝所必需。在糖和脂肪的代謝中,鉻協助胰島素發揮重要的生理作用。美國紐約大學研究員貝蘭博士,用電腦對大量青少年近視病例進行分析之後指出,體內缺鉻與近視眼的形成有一定關係。
科學家研究指出,偏食可導致體內鉻的減少以致缺乏,日常飲食中糖與高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多,亦會導致體內鉻的儲存減少。注意食用含鉻豐富的食品和食物多樣化,是預防鎔缺乏的簡便易行的辦法。青少年平時多吃些粗糧、紅糖、綠葉蔬菜、新鮮水果以及瘦肉、魚蝦、蛋類、貝類等含鉻較多的食品,對預防近視有益。
夜盲、幹眼病
夜盲是指在黑暗中看不見東西,幹眼是指眼睛長期幹燥。如果您有此現象,那麼很可能您患了維生素A缺乏病。
維生素A缺乏病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公認的四大營養缺乏病之一,發展中國家因維生素A缺乏引起幹眼病而致盲的病人高達1000萬以上;在亞洲每年有50萬兒童因維生素A缺乏而死亡;在我國個別地區如東北、西北、高原(青海)、內蒙古甚至北京地區,在冬末春初由於長期吃不到新鮮的綠葉蔬菜,很容易發生維生素A缺乏病;南方尤其在5-8月。由於氣候炎熱幹旱,蔬菜供給不足也會發生維生素A缺乏病。
維生素A缺乏不僅會造成夜盲、幹眼.其至失明,而且還能嚴重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影響神經係統、呼吸係統、泌尿生殖係統、消化係統等的功能,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所以一定要預防維生素A缺乏症的發生。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要保證膳食中有充足的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那麼食物中維生素A的分布如何呢?
維生素A存在於多種食物中:
在動物性食物中稱維生素A,多存在於牛奶、雞蛋、魚類、動物的肉與內髒中,特別是動物的肝髒中含量尤為豐富。如每100克雞肝中含維生素A5D900國際單位(IU),羊肝中含有維生素A29900IU,牛肝中含有18300IU,豬肝中含有8700IU,螃蟹中含有5960IU,蛋黃中含有3500IU。
在植物性食物中稱胡蘿卜素,由於它在體內能轉變為維生素A,所以又稱前維生素A。在植物中胡蘿卜素含量較高的主要有菠菜、韭菜、油菜、小白菜、空心菜、香菜、辣椒、胡蘿卜、番茄、紅薯等蔬菜及香蕉、柿子、橘子和桃等水果。此外棕櫚油、茶葉中的胡蘿卜素含量也很豐富。
所以在日常膳食中,對上述維生素A及胡蘿卜素含量豐富的動植物食物都應多吃。隻要不超過中毒劑量,有時多攝取一些,貯存於肝髒,以備食物中維生素A供應不足時調劑使用,是很有好處的,這樣您再也不會眼幹、夜盲了。
但有一點提醒大家注意:維生素A不是補藥,不是用量越多越好,如服用過多(-次劑量超過30萬國際單位)可引起中毒。
口角炎、脂溢性皮炎
生活中常常可見到某些人的口角出現糜爛、破潰或發白,且多為雙側對稱,張口感到疼痛,重則出血,這就是口角炎。
脂溢性皮炎多見於皮脂分泌旺盛處,如鼻唇溝、眉間、眼外眥、耳後及腹股溝等處,特征是皮脂增多、皮炎、裂紋與"鯊魚皮"樣皮膚:這種皮脂溢出性皮炎易受感染,且常發生濕疹。
口角炎與脂溢性皮炎的發生多是由於核黃素即維生素B2的缺乏造成的。
在我國維生素B2缺乏是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病,常由於膳食維生素B2供給不足或繼發原因如婦女懷孕、哺乳期、青少年生長發育期,甲亢、長期低熱等代謝增高疾病,這時對維生素B2的需要量增加;而慢性全身消耗性疾病、胃腸道疾病等影響維生素B2的吸收、貯存,所以易出現維生素B2缺乏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核黃素的標淮供給量為1.2-1.5毫克/日,根據我國膳食調查,膳食中核黃素的含量很低,其攝取量多在1毫克/日以下,體內貯藏常處於不足狀態,因而很容易出現缺乏症狀,如口角炎、脂溢性皮炎,還有視力疲勞、羞明、地圖舌、陰囊炎(俗稱繡球風)等,危害很大。口服維生素B2片即可治療,但關鍵的目的還在於預防。那麼,怎樣通過膳食來預防維生素B2缺乏症的發生呢?
一船來說,各種動物性食品(尤其是動物內髒、蛋類、奶類)維生素B2含量較豐富,其次是豆類和新鮮綠葉蔬菜。平日膳食中要注意多選擇維生素B2含量豐富的食物,同時注意糾正偏食,注意食品的貯存和烹調方法,防止維生素B2破壞。目前,應用強化維生素B2的食品進行大規模人群防治,已收到良好的效果,故值得推廣。
應指出的是維生素B2與其他B族維生素代謝密切相關,應同時補充,以提高治療效果。
小兒流涎
1.攝涎餅
原料:
炒白術20-30克,益智仁20-30克,鮮生薑50克,白糖50克,白麵粉適量
製作方法:
(1)先把炒白術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內,研成細末;
(2)把生薑洗淨後搗爛絞汁;
(3)再把藥末同白麵粉、白糖和勻,加入薑汁和清水和勻,做成小餅15-20塊,入鍋內,如常法烙熟,備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塊,嚼食,連用7-10天。
功效:健脾攝涎。適用於小兒口角流涎。
宜忌:對小兒口腔潰瘍、小兒口瘡所致的流涎忌服。
2.益智粥
原料:
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製作方法:
(1)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幹後,一並放入碾槽內研為細末;
(2)將大米淘淨後煮成稀薄粥,待粥將熟時,每次調入藥粉3-5克,稍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