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中老年科學飲食(續) 第1章 中老年疾病與飲食禁忌
蝴蝶斑(黃揭斑)
蝴蝶班也叫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一是內分泌障礙:由於雌激素及黃體酮增多,促使色素沉著,如孕婦、月經不調的女青年,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等。二是陽光曝曬有一定影響。三是慢性中毒及消耗性疾病;如慢性酒精中毒、腫癌、結核等。除上述原因外,與飲食營養也有密切關係。
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如果膳食中長期缺乏穀胱甘肽,就會形成蝴蝶斑。由於穀胱甘肽缺少,皮膚內的酪氨酸酶活性增強,與酪氨酸作用,形成更多的多巴,多巴經氧化成多巴素,進而形成黃褐素、黃黑素。
[主要症狀]
斑塊為黃褐色或咖啡色,邊緣清楚,表麵平滑,無鱗屑,形狀不規則,從蠶豆大到銅錢大不等,常對稱分布於麵頰部呈蝴蝶形,有時擴展至上唇、鼻旁、領部,融合成片。無炎症脫屑,無自覺症狀,日光曝曬後,顏色加深或斑片擴大。
[飲食宜忌]
合理調整飲食結構,重視飲食宜忌,可起到預防和治療蝴蝶斑的作用。
宜:(1)多食能直接或間接合成穀胱甘肽的食物,如番茄、洋蔥、大蒜等,這些食品能抑製酪氨酶的活性,阻礙酪氨形成黑色素,不僅可減少黃褐色素的合成和沉積,而且可使沉著的色素減退和消失;含硒豐富的食物還有蠶蛹、田雞、雞蛋白、海產品,動物肝、腎,葡萄幹等。硒是穀胱甘肽過氧化物態的重要成分,不僅有預防和治療蝴蝶斑的功能而且有抗癌作用。
(2)常吃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卷心菜、菜花、海藻、豆類、芝麻等。因維生素E可阻礙過氧化脂質的形成,從而可抑製蝴蝶斑的發展,從而減慢皮膚的衰老。
(3)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如鮮棗、山楂、柑桔、檸檬、黃綠色蔬菜等。因維生素C能抑製皮膚內多巴的氧化作用,使深色氧化型色素還原成淺色氧化型色素。
禁忌薑、蔥、辣椒刺激性食物;忌頻繁的日光曝曬;忌用化妝品,以免刺激皮膚。
斑禿
斑禿是-種突然成片脫發的皮膚病。俗稱"鬼剃頭",中醫稱為"油風脫發"。此病病因不明。一般認為與內分泌功能障礙有關,此病常發生於長期承受焦慮、憂傷等精神刺激的患者。可能與精神過度緊張、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因素有關。中醫認為是由於腎虧血虛,毛發失養所致。
[主要症狀]
突然發生,頭發成片脫落,由於不疼不癢,患者常不自覺,患處皮膚光亮,境界明顯,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可以相互融合,恢複期新發大都纖細柔軟,逐漸變黑,逐漸濃密複原,也有不醫自愈的。
[飲食宜忌]
中醫主張補腎益氣養血潤燥。
宜;黑芝麻,黑豆,桑落子、桂圓肉腎、牛腎、豬肉、豬肝等。
忌:辛辣、香味食物及濃茶、咖啡等興奮神經的飲料,避免精神上的惡性刺激,保證睡眠充足,可不醫自愈。
早禿
人過中年,額頂頭發脫落,形成禿頂謂之"早禿",俗稱"敗頂"。過去一般認為是長期用腦過度,或胱胺酸缺乏的原因。最近醫學界研究發現,男性禿頭與遺傳因子,雄性激素和發育年齡有關,患者家族中,男性常有類似患者,而且以雄性激素為主要因素。祖國醫學早就發現,頭發的生長發育與肺、腎、氣血功能盛衰有關。《內經》上早有論述,認為行為先天之本,其華在發,腎氣盛則毛發豐澤茂密,腎氣衰則毛發焦枯脫落。腎氣的盛衰決定於體質的強弱,早禿除遺傳因子、精神因素外,飲食營養好壞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症狀]
青春期後發病,前額及頭頂頭發開始脫落,漸延伸至頭頂,嚴重者額上部與頭頂部全部脫光,或隻餘耳後,皮膚光滑,毛孔縮小,無痛無癢,感覺正常。隨年齡增長逐漸加重。
[飲食宜忌]
宜:早禿患者多食優質蛋白,如動物腎髒、雞蛋、魚類.奶類等。因優質蛋白質可預防血管硬化,促進毛囊血液循環,改善毛發營養,防止頭發幹燥萎縮、變脆、易落等作用;植物蛋白中以黑豆、黃豆、玉米為好。
多食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黑芝麻、竹筍、菜花、卷心菜。維生素E有推遲頭發衰老促進頭發生長的作用。最近日本研製出的毛發健美食品,主要成分為芝麻與海帶,效果良好。
多食含維生素B6和泛酸的食物,如青豆、蠶豆、豌豆、土豆、黑芝麻等。能在體內迅速轉變成一種輔酶叫磷酸吡哆胺,有抵抗皮脂和促進頭發生長的作用。
忌:高脂肪飲食辣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緒緊張及精神刺激,可延緩早禿。
脫發
脫發原是人體生理代謝過程的正常現象。如果成人每日脫發30根以上時,則屬於病態"脫發"。據近年國外有關資料表明:體內缺鋅與蛋白質攝入不足均可引起脫發。因為頭發的生長需要一定的含硫氨基酸,這種氨基酸,人體本身不能轉化和合成,必須由食物中攝取。如成人每日每公斤體重平均攝入的蛋白質在1克以下時,則可引起脫發;此外,蛋白在體內轉化與合成過程中,需要鋅的參與,人體缺鋅也是脫發的原因之一,一般脫發者的血鋅,往往低於正常人。
中醫也認為脫發與飲食營養關係密切。《內經·素問·五髒生成論》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
[主要症狀]
每日洗頭梳頭,頭發大量脫落,數十根至百根不等,秀發明顯變薄而稀疏幹枯,嚴重者裸露頭皮,微有癢感。
[飲食宜忌]
宜:高蛋白食物如禽類、瘦肉、魚類、蛋類及豆製品;多食合鋅食物:如海帶、紫菜、栗子、核桃、花生等。
忌: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以保證充足睡眠。忌憂思焦慮,保持心情開朗,以免神經功能失調和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乳頭血管收縮,導致頭發營養不良,加重脫發。
脫眉
正常情況下,眉毛的新陳代謝期約150天左右,但有的人眉梢脫落,再生遲緩或不再生,就屬於異常現象了。原因是多方麵的。常見者有甲狀腺功能低下,腦垂體前的功能衰退,以及長期精神緊張、焦慮等,都能引起脫眉。
[主要症狀]
眉毛脫落,以兩外側眉梢為甚,無痛無癢,重者眉毛可以全部脫落。
[飲食宜忌]
宜:甲狀腺功能低下者,除作病因治療外:多食富含纖維素及鋅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海參和其他海藻類食物。
體內缺鋅者,可食含鋅豐富約食物,如牡蠣、瘦肉、堅果、奶、蛋等。
此外,宜多食含鐵食物,如黑木耳、黑豆、油菜、雞類、豬血等。據測定脫眉的人,體內含鐵量低,為促進鐵的吸收,應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多食核桃。核桃中含有豐富的鱗脂和維生素E,其中磷脂可增加細胞活性,促進造血功能和提高神經功能;維生素具有促進毛發生長,有利於眉毛的複生。
消除興奮神經的因素和食物;消除精神緊張因素,避免憂思焦慮,保持愉快樂觀。
頭發早白
頭發早白,俗稱"少白頭",屬於遺傳因素者,不易治療。屬於精神因素、營養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內分泌障礙者,除病因治療外,加強營養,重視飲食宜忌,對抑製白發症的發展有一定療效。
中醫學也認為,此症多由於肝腎不足,氣血不調,治宜補益肝腎,調整氣血。
[主要症狀]
中年華發早生,或40歲左右,通常先起於兩鬢,逐漸波及全頭,多有用腦過度,憂思焦慮等經曆,少年白發發生於兒童及表少年有家族史,除白發增多外,不影響身體健康,青春期驟然發生的白發,有的與營養障礙有關。
[飲食宜忌]
宜:食富含銅、鈷、鋅、鐵等微量元素食品。因這些元素是人體合成黑色素不可缺少的物質。
宜食補益肝、腎的食物如動物肝、腎、雞蛋、黑豆、黑芝麻、核桃仁、枸杞子、海產品等。
忌:興奮神經的飲料、食物;避免憂思焦慮等精神刺激,保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
頭皮與脂溢性皮炎
頭屑的產生是由於皮脂溢出過多所致。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幹性皮脂溢出,中醫稱為"自居風";油性皮脂溢出,中醫稱為"油風"。脂溢性皮炎,中醫稱為"麵遊風"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黴菌、細菌侵犯皮膚所致。此外,飲食因素對此病的發生也有重要影響。如高脂飲食,刺激性食物,皆可促使症狀加重。
[主要症狀]
幹性脂溢:頭皮遍布幹燥白屑,狀如鐵皮,有癢感,頭發易於脫落;油性脂溢,皮膚毛發油亮,以頭、額麵為甚,脂垢堆積,汙染衣帽。
脂溢性皮炎:皮損成鮮紅色或黃紅色斑片邊界清楚,表麵覆有油膩性鱗皮。重者可泛發全身。呈彌漫性紅斑片,落屑顯著,可引起濕疹、毛囊炎。
[飲食宜忌]
宜:情淡低脂肪飲食,如全麥、粗米、雜糧、豆類、綠葉蔬菜,富含維生素B1、B2、B6的食物;注意通便,宜食含粗纖維多的蔬菜,香蕉,紅薯等。
忌:葷油、肥肉、奶酪等高脂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薑、韭、蒜、咖啡等。
肺炎
本病為常見的呼吸係統疾病,多以上呼吸道感染為誘因,根據細菌感染的不同,有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與病毒性肺炎(流感肺炎)等。多由肺炎雙球菌引起,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病原維生物致病。中醫屬於溫病學範圍--"風溫"。多因防衛不固,風熱侵入;以致熱鬱成疾。其轉變規律按衛氣營血發展。如治療不當,亦可發生熱入營血,正虛邪陷的變化。
[主要症狀]一般起病急驟,寒戰高熱,咳嗽胸疼,鐵鏽色痰,嚴重者呼吸急促,不能平臥入眠。聽診可聞及幹濕性羅音及管狀呼吸音;X線可見病變部位呈密度增高而均勻的陰影。
[飲食宜忌]火熱性病皆有初期、極期、好轉恢複期等幾個階段,病症由熱轉寒,人體由實轉虛,故飲食宜忌亦有所不同。
宜:高熱病人宜進食清涼素淡水分多易吸收的飲料食物,如果汁、糖漿,米湯、綠豆湯、藕粉等;熱退後,病體大虛,如不嘔吐、不腹瀉的病人,可給流質葷食如瘦肉、豬肝、湯類、新鮮水果、蔬菜,以迅速加強營養,促進恢複。如胃口好轉食欲潮起者,可結半流質飲食如白粥(或藥粥)、湯麵、菜泥、果汁等。病後傷陰,虛煩不寐,五心煩熱者,可給予百合湯或梨汁、蔗汁等溫服用。
忌:忌食蔥、韭、大蒜、辛辣之物及高脂高纖維、難消化食物。
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可分為急性支氣管炎與慢性支氣管炎,常由細菌或病毒感染、理化刺激、過敏等因素引起,如急性支氣管炎反複發作,也易形成慢性支氣管炎。每冬春季節,氣候多變時易複發,日久可逐漸發展為肺氣腫、肺心病。
此病在中醫認為,急性患者屬外感咳嗽,肺失宣肅,肺氣不利所致,慢性者為內傷久咳,多因外邪於肺或人體正氣不足,肺失宣降;肺、脾、腎虧損、痰濕內蘊,複加外感風寒而致咳嗽。
[主要症狀]急性支氣管炎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頭痛,畏寒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咳嗽始為幹咳,後則有痰,痰液清稀或黃粘,可帶血絲。X線檢查,可見肺部紋理增粗;
慢性支氣管炎,有反複發作史,每年發病持續3個月,連續2年或以上。咳嗽為主要症狀,並拌有喘息,每日早晚咳痰較多,痰液呈泡沫狀(若有感染時,則有膿性痰出現),肺部可聞哮鳴音或濕性羅音,病久體質下降,可出現氣喘浮腫,心肺功能不全現象。
[飲食宜忌]
宜:急性支氣管炎,症屬實熱,食宜清淡,涼潤,青菜、豆腐、蓮翹、百合,水果如雪梨等。慢性支氣管炎,因正氣已虛,隻宜渭補。可進食鴨汁、甲魚、雞蛋、銀耳、山藥、豆汁、牛奶等。
忌:口苦苔黃,痰液稠粘,有熱象存在時,應禁食牛、羊、狗肉等溫熱動火之物。海鮮及醃製品,鹹味過重的,均不相宜。無論急、慢性支氣管炎,均忌用煙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肥膩油炸食物。
肺結核
肺結核病是由結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排菌的肺結核病人是重要的傳染源,病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或由帶菌食物進入消化道而感染,分為原發型結核,繼發型結核與血型播散慢性纖維空洞型、結核性腦膜炎諸類型。中醫稱為"肺痞",亦認為是"澇蟲"入肺所引起,發病原因多起於七情六欲所傷,正氣不足,初為肺陰虧耗,繼而陰虛火旺,氣陰兩虛,最後病及脾腎,漸成"虛竅"。
[主要症狀]咳嗽(或咯血),咳痰,胸痛、氣急,有結核中毒症狀,低熱、盜汗、乏力、消瘦,麵頰潮紅,食欲減退。婦女月經失調或閉經。
X線檢查,一般在肺上部可見結核病灶。痰菌檢查,可發現結核菌。
[飲食宜忌]
宜:本病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日常飲食應立足於滋補。配合藥物治療,宜食高熱量、高蛋白和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肝油,雞鴨魚肉、海參、紫菜、豆製品、花生、芝麻、核桃,各種新鮮水果。
咯血病人可飲新鮮藕汁、百合蓮子湯,銀耳。有降火止血作用;潮熱盜汗病人,可常食養陰清肺富含維生素主蛋白質的食物,如鴨肉、甲魚、雞蛋、絲瓜、百合、藕、甘蔗、梨、山藥、蓮子、蘋果、桔子等。因這些食物均有養陰增液作用,並能補充損失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累,咳嗽的病人,可常食枇杷、梨、羅漢果、百合、白蘿卜、豆漿、牛奶,豬肺亦可配製藥物,取以髒補髒之義。
忌:本病在任何發展階段,均應切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動火之發物,均不宜合。如辣椒、生薑、洋蔥、韭菜、羊肉、狗肉、豬頭肉、公雞、蝦蟹等。
此外,正在治療中的肺結核病人,最好不吃魚或少吃魚,尤忌食不新鮮的魚。因魚中的組織胺由單氨氧化酶氧化滅活,抗結核藥異煙肼,是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當體內的單胺氧比酶被抑製後,可使大量組織胺在體內積蓄,而引起過敏反應,另外還可引起去甲腎上原素增高而使血壓升高。
腦血管意外
腦血管意外包括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引起的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腦血管病等。中醫稱為"中風"又名"卒中"。
[主要症狀]腦出血: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打鼾,偏癱,瞳孔不對稱(病側較大);腦血栓:言語不清、偏癱,進行性加重,l--2日達到高峰;腦血管痙攣,頭痛嘔吐,抽搐昏迷,語言障礙、偏癱,數日後可恢複。
[飲食宜忌]
宜:腦血管意外,重在平時預防,一旦發生,即需特殊護理,宜給予易緩解動脈硬化及降壓食物,如黑木耳、銀耳;果汁、米湯.菜汁等易消化食物,必要時進行鼻飼,少食多餐。
目前,國際醫學界。認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宜堅持低能和高蛋白飲食,注意補充鎂,保證食物的鎂攝入量,可以有效地預防高血壓腦卒中。由於鎂能作用於細胞內的ATP酶,調節細胞內礦物質平衡,拮抗鈣,防止細胞膜上的鈣流入細胞內,從而抑製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重要的問題在於鎂、鈣、蛋白質食物的定量搭配。如鈣、鎂豐富及優質蛋白食物有魚、蛋、豆類、去脂牛奶、綠葉蔬菜、小米、燕麥。蕎麥、菌菇類、山楂、麥芽等。
1989年美國高血壓協會會議上,專家們認為高鉀食物可有效地預防腦溢血、心血管疾病,並能降低血壓。
忌:高血壓患者預防腦血管意外應有四忌;
(1)忌煙酒,吸煙飲酒會使發脂質代謝紊亂,腦血管痙攣。
(2)忌高糖,少吃甜食,因糖在體內仍轉變成脂肪,也增加血液粘度。
(3)忌高鈉飲食,少吃鹽,日攝取量應低於5克,因鈉多越使血壓升高。
(4)忌高脂肪飲食,因高脂肪食物能增加血液粘稠度。
冠心病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後,管腔狹窄或閉塞,心肌供血障礙所致,可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紊亂,心髒擴大,心力衰竭一係列病症。中醫認為:本病發病與情誌內傷,外感寒邪,飲食失調及年老體衰等因素有關,認為是七情內傷,飲食不節,氣機不暢,經脈阻滯而成病。
[主要症狀]中年以上,發現心律紊亂,心髒增大,而無其他病因或病變,心電圖檢查有明確的心肌缺血現象。
心絞痛突發:胸骨後或心前區有壓榨性絞痛,壓迫疼痛感向左肩、左上肢放射,這種情況一般持續3--5分鍾,不超過15分鍾,多在激動,飽餐、受寒時發作,服硝酸甘油片,可在數分鍾內緩解。
心肌梗塞疼痛較心絞痛劇烈且持久,除上述症狀外,並伴有四肢發冷,青紫,脈搏減弱,心率增快,心律不齊,血壓降低,嚴重者休克。24小時內體溫升高,可持續1周,心電圖出現S-T段抬高,T波變化,及病理Q波。
[飲食宜忌]
宜:宜多食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的果蔬。因果蔬中的鎂、鈣、鉀、錳、鉻及維生素有利於降低膽固醇和保護心髒。如菠菜中含有某些物質能消散血凝塊,阻止血栓形成;馬鈴薯含鉀高,有消腫利尿之效。大蒜有助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脂;蘑菇含醋氨酸酶,能降低膽固醇和血壓,木耳、蘋果均能降低血壓。
宜多食植物蛋白:如豆類、豆製品的蛋白有利於膽酸排出,使膽固醇合成減少。
宜多吃魚:魚油中的EPA(二十碳五烯羥)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血液的稠粘度,防止冠狀動脈血栓形成。
忌:忌食或少食高膽固醇食物和含飽和脂肪酸含物如豬油、肥肉等。少食動物蛋白(植物蛋白不忌),因為多年來不少研究表明:蛋白質的數量與質量與脂蛋白代謝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密切相關。而動物蛋白攝入量與血膽固醇和冠心病發病率呈正相關。忌糖,控製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果糖,蔗糖可使血甘油三酯升高。
除飲食禁忌外,還應避免誘發因素:如憤怒、激動、疲勞、受寒、暴飲暴食等等。
肝硬化
本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往往是在肝髒彌漫性炎症之後逐漸形成。臨床上按不同病因分為:肝炎後肝硬化、膽汁性肝硬化、營養性或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蟲性肝硬化、工業毒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等。
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久患肝病,又加飲食不節,嗜酒過度,情惑憂鬱而致肝脾兩傷,濕熱久鬱,氣、血、水互相好結,氣滯血竊。乃本虛表實、虛實夾雜之證候。
[主要症狀]初期為食欲不振,惡心,乏力,腹脹腹瀉,精神萎靡等症狀,晚期多見:消瘦,腹部膨隆(腹水)、足腫、麵色潮黑、黃疸、蜘蛛斑。檢查可發現肝髒腫大,肝質地硬,腹壁靜脈曲張並有移動性濁音等症狀。
[飲食宜忌]
飲食調理的目的在於補充營養,減輕肝髒負擔,保護肝功能以延緩病情發展。
宜:補充蛋白質宜食奶、蛋、魚、瘦肉和豆製品;在補充維生素方麵,宜多食含維生素豐富的新鮮蔬菜、水果和動物肝類。特別注意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C。補充糖類宜多吃些含糖食物和水果。因為肝硬化病人調節血糖的能力較低,易出現空腹低血糖,但必須少吃多餐,因為此時病人消化能力差,多食不易接受,對病不利。
忌:絕對禁酒和刺激性食物。膽汁性肝硬化應禁食肥膩多脂和高膽固醇食物。肝昏迷時,忌補蛋白質;有腹水時應忌鹽或低鹽飲食,食道靜脈曲張時應忌硬食,給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消化道出血時應暫時禁食,靜脈補充營養。
肝竇狀核變性
肝竇狀核變性病是體內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腦病變又稱肝腦綜合症、威爾遜氏病。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約半數病例有家族史,患者多為10-25歲青少年。
患者對銅的吸收超過正常人,但由於體內缺乏。一種球蛋白,使血清結合銅的能力低下,不能利用銅形成銅藍蛋白,使過多的銅沉積於肝腦組織,形成慢性內源性銅中毒。
[主要症狀]角膜出現棕綠色或灰綠色色素環,皮膚色素沉著,肝大,肝功能異常,肌肉震顫,共濟失調、舞蹈樣動作;腎功能不全(蛋白尿):吞咽困難(食道靜脈曲張),大腦皮質萎縮(智能障礙、情緒不穩),不同程度的肝硬化症狀。
[飲食宜忌]
宜:多食高鐵、高蛋白食物。因高鐵食物具有保肝、提供能量作用,高蛋白食物可促進銅的排泄,多食含鐵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芥菜等),因鐵與銅有協同作用,可促進銅的運轉和利用。多食富含鋅的食物(如貝類、堅果等),因鋅可降低血清銅的含量。缺鋅可引起生長發育不良和肝硬化。
忌:禁忌含銅量多的食物和用具。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發生於胃粘膜上的慢性炎症,一般可分為淺表性、萎縮性與肥厚性三種。起病原因大多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如饑飽不均,暴飲暴食,或長期飲用濃茶烈酒、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使胃粘膜受到反複刺激,引起慢性炎症。胃的變化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粘膜經過長期發炎,逐漸萎縮變薄,分泌胃液的腺體大部消失,因而形成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也可與萎縮性胃炎同時存在;另一情況是胃粘膜受炎症刺激後,反而變得肥厚,分泌胃液的腺體增生,出現胃酸過多現象,則成為肥厚性胃炎。
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飲食不節或精神刺激引起,有肝氣犯胃,胃失和降,胃氣虛寒,胃陰不足,或情誌失調,氣鬱傷肝,損傷脾胃而發病。
[主要症狀]上腹部膿痛,食後加重,飲食減退,常有呃逆或嘔吐。肥厚性胃炎:反酸氣,有燒灼感,也可有胃出血。萎縮性胃炎,不吐酸,胸悶作飽,口苦舌幹,營養不良,消瘦、貧血。
[飲食宜忌]
宜:飲食要定時定量,易於消化。少食多餐,細嚼慢咽。肥厚性胃炎,宜進食一些堿性食物,如菠菜、芹菜、海帶、牛奶、豆製品等。在麵食和米粥中也可以適當加堿以中和胃酸。萎縮性胃炎,胃陰不足者,宜食滋潤多汁食物,如藕粉、粥類、果汁、酸味水果或烏梅製品,副食烹調中,也可用些醋,以增加胃酸。
忌:胃炎應忌烈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和辣椒、胡椒、芥末等辛辣芳香調料。胃酸缺少者,應忌食堿性食物,胃酸過多者,應忌食酸性食物,少吃糖類。此外應適當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有利於健康的恢複。
支氣管哮喘
此病有一般有內源性哮喘、外源性哮喘與過敏性哮喘之分。一般的支氣管哮喘即內源性多半是慢性支氣管炎發展到-定階段出現的病征。而過敏性哮喘即外源性哮喘,屬於特異體質引起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多因吸入粉塵、蟎、吃魚、蝦、蛋、奶、用藥過敏所致。
在中醫,哮喘屬於痰飲範圍,認為宿痰內伏,外感風寒濕燥,內傷飲食勞累,皆可誘發,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發作時肺中痰氣交阻,升降失常。若反複發作,遷延不愈,每致肺脾腎三髒皆傷,出現本虛標實現象。
[主要症狀]
一般支氣管哮喘,在年老體弱者,多有反複支氣管炎病史,或伴有肺氣腫。表現為呼吸急促,心慌氣短,張口抬肩,咳頻而痰多,喉間有哮鳴者,此種多為虛症;痰濕內繭,感受風寒或鬱熱的哮喘,表現為痰鳴氣粗,多為實症;痰液稀白,怕冷不喝,舌苔白滑者為寒喘;痰液稠濃,口渴喜坎,發熱麵紅苔膩舌黃多為熱喘。
過敏性哮喘,往往起病驟急,多在夜間發作,患者呼吸困難(呼氣困難更為顯著),煩躁不安,不得平臥,聳肩喘息,鼻翼扇動,甚至麵色蒼白唇甲紫紺,大汗淋漓,咳嗽劇烈。若遷延不愈,病久則虛。
[飲食宜忌]
宜:年老體弱的哮喘病者,宜食補肺益腎,陳氣平喘的食物,如母雞、烏骨雞、甲魚、豬肺等;有條件者,可用蛤蚧、胎盤配餐;蔬菜果品如蓮藕、菠菜、栗子、核桃、白果、柑桔、枇杷等。平時亦可用蟲草蒸肉,白果豬肺,或山藥、桑根、蘿卜、蓮子、薏米煮粥,都有利於減輕症狀,增強體質。
忌:一切哮喘均禁忌煙酒及刺激性食物。熱喘患者應忌熱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韭菜、蔥.蒜、辣椒等;寒喘息者應忌食生冷,如梨、生菜以及海味,鹹寒油膩食物。
過敏性哮喘,應忌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魚、蝦、牛肉、牛奶、雞蛋、公雞肉、巧克力、羊肉等,以免誘發疾病。但應經自身反複試驗,確實能引起過敏的食物,才應忌口,不然忌食過多,會削弱抗病能力。
高血壓
高血壓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高血壓是以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征,伴有心、腦、腎等器管導常的全身性心腦血管疾病。中醫屬於肝陽上方、頭痛、眩暈等範疇。如出現腦血管意外則成為"中風",如形成藥血壓性心髒病,則又屬於"心悸"、"胸痹"等範圍,繼發性高血壓又叫症狀性高血壓,是某些疾病的或藥物副作用的表現,如主動脈狹窄、腎A狹窄、內分泌疾病等所引起的一種症侯。
原發性高血壓,多起於憂思鬱怒,長期精神緊張,以及不良刺激,產生的應激反應,使大腦皮層功能失調,皮層和皮層下中樞互相調節與平衡作用受到破壞,血管舒縮功能紊亂,以致全身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中醫則認為是由於情誌失調,飲食不節,內傷虛損,導致陰陽失調而發病,主要病機是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或久病之後陰損及陽,致陰陽兩虛或腎陽不足。
[主要症狀]
頭脹、頭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眼赤、眼花、四肢麻木、血壓在140/90毫米汞注以上。
[飲食宜忌]
宜:食宜清淡而富營養,宜低膽固醇、低鹽、低糖飲食。多食富含水量維生素C、B1、維生素PP、維生素P(路丁)等類食物,因為這些維生素都有軟化血管和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維生素P以桔子、檸檬、蘋果、梨、桃、櫻桃、石榴、葡萄、西紅柿中含量最高。
此外,宜進食含鉀豐富的蔬菜水果,據最近美國高血壓研究會研究並臨床試驗證明:高鉀蔬菜有降低血壓防止動脈膽固醇沉積、預防腦益血和保護腎髒、心髒的作用。含鉀豐富的果蔬有馬鈴薯、桔子、香蕉、葡萄等。
忌:忌含刺激性食物,如酒類等,限製高熱量食物,如米麵、特別是糖類,勿吃高膽固醇食物如熏肉,動物內髒等。
此外,宜限製體重增加,避免不良刺激並保持精神愉快,心境平和,適當的體力活動,對防治高血壓均有重要作用。
低血壓
低血壓在現代醫學中,沒有列為一種病症,在中醫屬於氣虛血虛範疇。原發性低血壓,原因複雜,有些機理至今不明,繼發性低血壓多由失血和長期食欲不振,營養不良或基礎代謝率過低,功能低下形成。
[主要症狀]頭昏、頭暈、胸悶、心慌、乏力,懶動少言、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血壓經常不足90/60毫米汞柱。
[飲食宜忌]
宜:總的來說:低血壓病人宜選擇高鈉、高膽固醇的飲食,如動物腦、肝、蛋黃、奶油、魚子等,使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也隨之增加,動脈緊張度增強,血壓將隨之上升。
宜葷素搭配,講究烹調,注意口味,可用些調味品如蔥、薑、醋、辣椒、啤酒等以增加食欲。桂圓、蓮子、大棗這些具有健神補助之功,增強體質的食物宜經常食用,由失血及月經過多引起的低血壓,應注意進食提供造血原料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質、銅、鐵元素的食物,肝類、魚類、奶類、蛋類、豆類以及含鐵多的蔬菜水果等,有助於糾正貧血。
忌:忌食生冷及寒涼、破氣食物,如菠菜、蘿卜、芹菜、冷飲等。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心肌發生急性嚴重缺血所致壞死,主要由於長期血膽固醇增高,形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堵塞狹窄的血管,以致心肌缺血缺氧,使心功能不全,嚴重者發生心肌壞死,可致休克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