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美容養顏飲食的注意事項 第一章 美容養顏的時令注意事項
由於一年四季存在著春溫、夏濕熱、秋涼燥及冬寒的特點。根據天時季節的特點,人們對飲食及食物與營養進行科學選擇,有利健康。
1.春季飲食注意事項
春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陽光普照,氣候溫暖,人體腠理疏鬆開泄。所以此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宜選擇性味偏於甘涼的食物,以清熱潤裏,防止積熱在內。此類食物有:新鮮之瓜果(鴨梨、荸薺、橘子、甘蔗等),蔬菜(青菜、白菜、芹菜、菠菜、萵筍、嫩藕、綠豆芽、薺菜、慈菇以及海帶、木耳、紫菜之類)和豆類及豆製品。另一方麵應注意勿食油膩、烹煎、辛辣動火之物,以免助陽外泄。在溫暖的春季還宜常喝菜粥如薺菜粥、菠菜粥等,喝綠豆湯、赤豆湯。飲茶以綠茶為好,且茶水宜淡。這些都有清熱、和胃、生津之功,對身體具有保健作用。
此外,春天處處生氣勃勃、春意盎然,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也與自然界一樣,充滿生機。這時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所以飲食除注意清淡外,還需補充大量的營養物質,以供機體活動、生長發育之需要。藥膳的"四季五補"中指出:"春天,萬物向上,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髒為肝,萬物生長並複蘇,此時當'升補'"。所以春天應根據季節的特點,適當選用一些扶助正氣、生發補益元氣的補品,以開發人體之陽,強壯精力。尤其是對久病剛愈,病後或年老體虛、手術後失血虧虛,或兒童體質素弱者,更為必要。如雞肉、動物肝髒、魚類、瘦肉、蛋黃、牛奶、豆漿、紅棗、花生、山藥、首烏、人參、黃芪等,均為滋補氣血之佳品,適量久服,必然收致強精力、補虛損之功效。
食時,可將補品與上述甘涼清淡之瓜果、蔬菜、豆類及豆製品配合起來食用。如用菠菜或黑木耳炒豬肝,芹菜、萵筍或荸薺炒肉片,海帶或慈菇燉瘦肉,毛豆米燒雞塊,紫菜作蛋湯等。這些食品既有營養又防滋膩。對於體虛之人,還可將補品與補藥配合起來食用,如用首烏(不可生用)煮濃汁,與豬肝片拌和,並加鹽蔥薑、生粉調味,油炒作成"首烏肝片",可補肝腎、益精血,對血虛頭暈有良效。用黃芪、紅棗或山楂燉瘦肉食;或用黨參、黃芪各15克與紅棗10枚煮湯食,每周吃2~3次,均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升提脫垂髒器之功。還可用黨參、黃芪各20克與雞肉250克,加配紅棗5枚,生薑3片,水、鹽各適量調味,隔水燉熟食用,有益氣血、補虛損、壯身體之功,是久病體虛及術後、產後補養之良方。
對於氣虛甚者,人參為最優選品,其性味甘平,能大補元氣,止渴生津,寧心安神。市售之紅參、生曬參均可酌情服用。一般紅參適用於脾胃虛弱、氣短音低、疲乏無力、畏寒怕冷、陽氣不足者;生曬參適用於疲倦乏力、神疲口幹者,若能用西洋參則更佳。該品最簡單的服用法是每次用5克切碎放於小碗中,加小半碗水和適量糖,隔水燉0.5~1小時,連渣一起咽下,每日1次。也可把該品切片,每次4片,每日3次吞咽,或在口中含服後嚼碎咽下。若嫌人參價格昂貴,可用黨參、太子參代替。
注意:補藥隻為體質虛弱者食用,若體質不虛,則不必食用補藥,而以飲食調補即可。
2.夏季飲食注意事項
夏季氣候炎熱而又多雨,由於暑熱挾濕,常使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再加上氣候炎熱,使人多喜食生冷寒涼之物,往往因食之過多,又傷脾胃。所以《千金要方》說:"夫在身之所以多痰者,皆由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又說"夏至以後迄至秋分,必須慎肥膩酥油之屬。"因而在炎暑之季,切忌過食生冷,更不可多食油膩厚味或不潔食物,以防痢疾、泄瀉之患。此時的飲食應以甘寒清淡、利濕清暑、少油之品為宜。如西瓜、冬瓜、綠豆湯、酸梅湯、薄荷湯、綠茶等清熱利暑、利濕養陽之品,可常食。還可在炎熱夏夜喝些涼性米粥,如綠豆粥、蓮子粥、生蘆根粥、竹葉粥、冬瓜粥、荸薺粥、海蜇粥、鴨梨粥、山楂粥、藕粥等,既可滋潤幹燥之咽喉,又可調劑胃口,起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增進食欲之功效。另外,在盛夏季節還需注意忌食溫補之品,即使是平素陽虛、常服參茸附子等溫補藥品之人,也應該注意氣候特點而減服或暫停,轉而用飲食來調補。
此外,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常由於出汗過量而損耗大量的體液和營養物質;同時天熱影響脾胃,減少胃液分泌,降低消化能力;再加上睡眠不足,損耗津液,從而大大地減弱了食欲,造成人體入少而出多的局麵,使許多人一到夏天就精神萎靡,體重下降。要消除以上"症狀",必須從增強食欲做起,再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入,達到祛暑消疲的目的。下麵介紹兩種增強食欲的飲料,即酸梅湯和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