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啞謎”的克星“炸彈”誕生(1 / 2)

再精密的儀器也有他的漏洞,“啞謎”也毫不例外;再智能的機器也是人製造的,再複雜的編碼也是按固定的程序計算出來的,所以,再難的編碼也有被破譯的一天。

希特勒在這一點上似乎過於自信了,他完全相信“啞謎”,並下令讓德國國防軍三軍部隊全部采用“啞謎”——從最高統帥部到團級司令部,希特勒相信即使敵方截獲了情報,也不可能讀得懂他們的密碼通訊。

顯然,希特勒是犯了過於自信的錯誤!因為,他所謂的不可破的密碼早被波蘭人和法國人破譯了,而現在英國還在馬不停蹄的製造“啞謎”的複製品,他卻在毫不知情的洋洋自得中自豪地讓海陸空三軍通訊全部用“啞謎”。

而英國在進行了無數次的數學解析後,他們總結出了一個道理:要破譯德方的密碼靠數學解析或者敵方叛國者的透漏決不是上上策,情報真正的價值是速度,所以,破譯“啞謎”唯一的途徑就是製造另一部“啞謎”機。

這項重任就交給了諾克斯和圖林這兩位年輕人身上,如何模仿“啞謎”的工作程序,並且能推斷出這台“啞謎”夜以繼日不斷變換的編碼程序,還能以超人的速度進行無窮無盡的數學運算。

能突破這項理論和技術難關嗎?

能造出這樣一台萬能的機器嗎?

諾克斯和圖林以及英國政府的密碼學校在機械技術上麵臨著巨大的挑戰。

1938年,英國外交部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為這台“啞謎”機大方的拔了一筆資金。萬能機器在理論和物質上都都具備橫空出世的可能性。

很快,在諾克斯和圖林的精心準備和籌劃下,在萊溫斯基以及密碼學校這些高材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所有一流解碼專家和工程師的合力研究下,一份萬能機的機械製造規格順利問世,不久,卓越的數學天才圖林設計出了一台“圖林引擎”,“圖林引擎”猶如打開“啞謎”機密鑰,它能夠高速測試“啞謎”機所編製的各種密碼字母組合,平均一次能細查17576種組合……

“啞謎”的克星誕生了!

這將意味著“啞謎”編的密碼在幾秒鍾之間就可以被解開。

他們很快與設在萊奇活思的製表機公司簽訂了合同,要趕緊把那些密密麻麻的數據變成真正的實物,變成成千上萬台解密機投入戰鬥。

製表公司不敢怠慢,他們把重任交給了總工程師哈德羅·基恩為首的一個十二人小組,他們必須簽保密協議,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抵上,在不能透露一丁點風聲的情況下秘密製造機器,所有的行動都必須在極其機密的情況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