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巧依然保持微微的笑容。
熱情的招呼著大家,下午依然還是叫大家,過去幫忙。
仿佛心巧,真的很關心,張貴權家嫁女兒一般,生怕他家,辦不出來酒席一般。
等到下午的時候,心巧這邊,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
該煮的煮好了,該切的也切好了。
接下來,就是要做八盤九碗的最重要的九大碗了。
九大碗在村宴中,一直占著重要的地位,不過這是地球上,心巧老家的規矩。
在這郾城來說,可還是第一次,以前的郾城,大家連飯都吃不飽,可沒有人願意,擺出如此豐富的酒席來。
不要說莊戶人家的張村人,就算是城裏的老爺們,也不會如此的奢侈,擺出這樣的酒席來。
如今雖然不在會餓肚子了,但是,論菜品的豐富,他們根本就還不能,跟地球上現代社會相比。
沒有辦法,生產力低下的這裏,就算是有心巧帶著,恐怕也要最少十多年,十多年之後,生活水平,才有可能,達到地球上那個樣子。
或者那時候,才會有如此豐富的菜品。
所以,這一頓九大碗,絕對是在郾城的首秀。
張村的人,下一次要吃到這樣豐盛的宴席,恐怕誰都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而村宴中,肯定會有不少的老人,敬老又是一種十分傳統美德。
這一點不論是地球上的華夏,還是這一片世界的大虞王朝,敬老這樣的美德,倒是差不多。
九大碗就是以敬老為主,所有的菜品,都是以耙軟適口為主.
而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口感,一般都要選擇蒸這種烹飪方式為主。
蒸菜的話,在大虞王朝來說,倒是比炒菜要普及的多,必定這種方式,不但能夠讓菜品更加耙軟入味,而且還不用像炸、炒這樣,需要大量的油才行。
油水在這大虞王朝,可是十分缺少的東西。
心巧記得,她在大妹的記憶裏,莊戶人家的烹飪方式中,跟本就沒有這兩樣。
倒是現代社會,認為比較複雜的蒸菜,在邊普及的要多的多。
不過,蒸也有蒸的不同,心巧要做的蒸菜,俗稱九大碗。
就是九道不同的蒸菜,分別是甜燒白、鹹燒白、蒸炸丸子、蒸炸酥肉、蒸炸排骨、蒸八寶飯、蒸肘子、蒸雞、蒸臘鴨……
各地的風俗不同,出產不同、菜品也有一點點的不同。
比如近水地方,有著蒸魚。而郾城隻有一條小河,魚塘養魚又還沒有發展起來,自然是沒有這東西了。
所以,主要還是以豬肉為主。
心巧這九道蒸菜,卻已經是郾城能夠拿的出來,而又適合郾城的特點的九道蒸菜了。
這九道菜是明天酒席的大菜,為了能夠做好,今天晚上心巧是睡不了覺的,必須要今天晚上就要蒸好。
所以,心巧和幫忙打下手的相親們,忙到了很晚,才把這些菜品準備好。
然後,就是要往蒸籠裏放的時候了。
蒸籠的第一層,是油水比較少的蒸八寶飯。
這是用糯米,加上八中幹果,加上糖蒸出來的一種適合男女老幼都愛吃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