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 1 章 偶遇紅樓(1 / 3)

楔子沈雲洛,不過朋友間一直都叫她沈洛。沈洛是一名女性考古工作者,雖然不多,但也有有需要的時候,那時就會去挖挖墳,當然是有曆史意義的古墓。平時多在所裏研究曆史的東西,記錄、整理、分析、寫論文,其實很瑣碎,不過她確實喜歡這個職業,雖然遇到去古墓現場的時候會懷疑自己會不會沾上黴味。工作四年多,閑餘時間會利用自己的職業知識與資訊寫些古代的網絡小說,是樂趣,賺來的少少的稿費還會令這份樂趣更愜意。

可是最近的一段經曆打破了她悠閑歡快的單身生活,它在她心裏掀起了波瀾,讓她看到人生中讓人不太能放鬆的一麵。

事情要從三個月前父母意外後說起。第1章偶遇紅樓料理完父母的後事後,緊接著處理好父母的遺產。她把他們經營了二十多年的批發加零售的海味幹貨店給了叔叔一家。她想著反正自己一直連淡菜與蠔豉都分不清,倒不如給有經驗的叔叔繼續經營。沒有具體的盤點存貨,不要他們給貨錢。父母在生時就已將鋪麵過了她名下,與叔叔商定幹貨店營業期間象征性付她租金一萬一個月——這個鋪麵按市價要三萬多。叔叔不同意,幾番爭執後以每五年內(含五年)不必漲租的首期穩定年租二十萬訂下合同,今年的租金就免了,從明年開始;至於分紅,她懶得麻煩,便分文不取。畢竟是父親的親弟弟,父親肯定也是希望他過得安穩富足。父母的房子她沒想好該怎樣處理,她怕看到裏麵熟悉的一切,每一物每一處都有父母的影子與氣息。她很平靜,沒有眼淚,但待在裏麵令她窒息。她向保險公司遞交了父母保險金的申請後,帶上所有的現金和以前與父母合影的全家福就回來了。銷假,上班。那兩個月,沒有什麼有價值的墓地被發現,也就沒有外出,基本都是在研究所做研究。她每天精準地上班下班,有條不紊地處理手頭的工作,與同事點頭微笑,麵對不知情的同事的閑聊笑著接兩句。

一切不出任何差錯,可她自己知道,這每天正常行走工作的根本不是她。她從她自身抽離在外,對她之外的周圍與時間沒有意識沒有記憶,隻是有時候會突如其來的窒息感令她透不過氣,悶著了她;半夜,會被毫無知覺臉上不知何時流滿的眼淚驚醒,那時候她才知道,原來她活著,以一個孤兒的身份活著。一個人經曆過生離死別後才會知道,生離死別後的世界會完全變樣,心境變了。一個人無論在什麼年齡遭遇父母離逝,他都成了孤兒,沒有父母的孤兒。心上的空洞,沒有什麼能夠填補。

終於,這種機械的平靜在兩個月之後轟然倒塌。她再也撐不住,請了一個月長假。仿如大病一場,在住處躺了一個星期。每天混混噩噩,餓了吃,渴了飲,坐累了,昏睡一頓。身體之外的一切包圍著她,又隔離了她。有時候是醒的,隻是無力起來,也無情無緒,雙眼望著天花板,又沒有聚焦。

一周後,她出了房門,走到大街上。確切說,是飄在街上,她好像看到很多人,現代漂亮的街道,聽到很多聲音。好像又什麼都沒有。木偶一般地走到筋疲力盡,轉頭回去。不過,陽光與熱鬧也終於召回了她的魂。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她漫無目的,信步遊走。在一個市中心主街道,隨意繞過一個機關大院,竟發現另一番天地,一股久遠時代的氣息撲麵而來。她沿著兩邊是紅色建築的水泥路往裏走。道路不寬,僅容兩車並行。慢悠悠地走了十分鍾也未見一輛車走過。顯見這條路是專給它兩邊建築物的主家用的。道路兩旁,是一棵棵高大的木棉樹,現在正是木棉花開的季節,一朵朵木棉花俏立樹上,堆擠在一起,如雲似霞,紅豔熱烈。可是開在這寂靜無人的路上,俯視著一座座寧靜的宅院,竟是有一種熱戀而不容於塵世的淒絕。走到盡頭,兩公裏長的道路深長幽靜,尤其是沒有聲音。仿佛路兩端的市麵喧囂被隔了一道屏障。她看看路牌“育珠路”。想起這座城市的曆史上有一段盛況——“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有錢有勢住東山,有錢無勢住西關”。這條路正是東山少爺居住地的中心位置。其實外麵還有很多地方,隻是已貢獻給新中國的市貌,唯這一處還保留著,讓人看到這坐城市的蒼桑變遷,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