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波特曼老板出逃
一、老板跑路
2011年4月19日,溫州餐飲連鎖品牌波特曼、港尚記的老板嚴勤為夫婦的手機突然打不通了。
波特曼的老板叫嚴勤為,1967年生。在“失蹤”之前,嚴勤為給鹿城區政府留下一封信,稱自己資不抵債,希望政府出麵,幫助發放員工工資。
據了解,嚴勤為在辦公室裏留下20萬元現金,而他的銀行裏存著20萬元,另外幾家店麵的租賃押金還有20萬元左右。此外,嚴勤為還留下4輛汽車,包括沃爾沃、寶馬MINI及兩輛貨車,他在外地、市區還有房產。有關人士透露,嚴勤為留下的資產比較多,足以支付員工的工資和材料供應商的欠款。
溫州市鹿城區人事勞動局有關人士說,嚴勤為夫妻肯定是出境了,浦東機場有記錄。
次日上午,鹿城區人事勞動局的工作人員正幫忙為“波特曼”的240多名員工發放工資。依據工資卡,員工們排隊領取工資。240人的工資共計65萬元。
自己撐不住了,還留下錢安排員工的工資。這樣的老板是好老板。港尚記酒店的一名員工說,嚴老板夫婦做生意很講誠信,酒店裝修期間,員工的工資照發,從來不拖欠工資。
“人很不錯,對員工生活很關照,租房子給員工住,過年過節帶員工出去玩。”有的員工這樣評價嚴勤為。打工者過完年回來上班,老板娘親自開車去火車站、飛機場接送。有員工工傷,老板親自陪同到勞動局處理參保賠償。每年他們夫妻倆在鹿城區內都有十幾萬慈善捐助。
“跟了嚴老板八九年,他從沒罵過我。”一位資深員工惋惜地說。在員工眼裏,嚴老板一直都很有人情味。一次港尚記的一名主管哮喘病發,心髒窒息,嚴勤為趕緊把他送到市三醫搶救,還幫他墊付了三萬元的醫療費。後來,這名主管為了報恩,放棄其他餐飲店的高薪聘請,繼續留在港尚記。
二、創業之路
20世紀90年代,嚴勤為夫婦在溫州市區開了家小賣部,小賣部生意不錯,逐步發展為超市。
2002年,嚴勤為夫婦將超市關閉,不做超市生意了,改行做餐飲,並在市區開設了第一家餐飲店———波特曼西餐廳。
波特曼創業初期,經營慘淡,生意冷清。周邊不少咖啡廳相繼關門,但嚴勤為夫婦堅持了下來。
2003年“非典”期間,嚴勤為夫婦抓住大飯館被迫關門的機會,增加了菜係和種類。也就在這時,生意開始好轉,呈現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門店以每年新增一家的速度擴張,到2006年,溫州市區已經開了5家波特曼咖啡廳。波特曼迎來了最輝煌的時刻。
三、跑路原因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波特曼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員。由於來不及從內部提拔或從同業“挖人”,嚴勤為聘用親戚幫忙管理。最終,廚房總監、服務總監、工程總監等職務全由其親戚擔任。這種任人唯親的管理方式是外行管內行。但嚴勤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接著,嚴勤為開設了專門經營外送的“萊波特”快餐加工廠和數十家快餐店。然而,“萊波特”的生意並不好。幾年過去了,前期投入的700萬元,沒有收回多少本錢。
與此同時,波特曼也在走下坡路。2008年,3家波特曼咖啡店相繼關門。嚴勤為不得不再次轉型,將1家波特曼咖啡店進行大裝修,改為港尚記酒店,主營海鮮。
由於經驗不足,在開業一年多的時間裏,港尚記酒店因包廂少、點菜台不合適等原因重裝了3次。反複裝修費時費力,並且在裝修期間,很多員工閑置,但為人厚道的嚴勤為照發員工工資。
據知情人士介紹,因反複裝修加上經營不善,港尚記酒店嚴重虧損,虧損額達2000多萬元。
除了快餐店和港尚記酒店,嚴勤為還開設了4家賣橄欖油的店。生意依舊不好。
攤子鋪得越大,資金鏈繃得越緊。2011年,雖然港尚記生意有所好轉,但此時國家的信貸政策也在收緊。快餐店、酒店、橄欖油商店,都是輕資產,房子大都是租人家的,本來就存在著貸款難的問題。銀根一收緊,貸款就更難了。後來,由於其現金流不好,銀行也停貸了。
據知情人士介紹,嚴勤為夫婦欠銀行貸款已知的已超過上千萬元。後來銀根收緊後,嚴勤為夫婦已難以再貸到款。
在資金無法運轉時,夫婦倆不得已轉向民間借貸。在溫州,民間借貸五六分的月息很是常見。知情人士說,嚴勤為夫婦欠的高利貸至少有幾百萬元。
2011年4月19日,嚴勤為夫婦的手機突然打不通了。當天晚上,港尚記酒店、波特曼咖啡廳和萊波特快餐店共240餘員工都接到通知,說不用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