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赫連歸這個太子出了問題,頭一個出來踩他的人就是端王或者康王。
所以赫連晉有心向著赫連歸,這讓他很滿意,有破筱城的事情在前,所以赫連歸對赫連晉比較信任,認為他的確有歸攏之心。
潘迎愷倒台的背後,除了赫連愷盛怒的理由之外,赫連歸和吳貴妃也在背後出了不少力氣。
最後,潘迎愷不堪嚴刑逼供,終於招出了他為之斂財的對象。
竟然是康王赫連銘。
而刺月門一事也查得明白,的確是延國的奸細機構,然而在泓元國的幕後人卻是端王赫連益。
其實赫連益也不過是個炮灰,他背後還站著一個隱藏的更深的人。
那人也是赫連銘。
赫連銘比赫連益要聰明,也更加陰險,之所以把赫連益推上前去,不過是因為他是個很好的擋箭牌。
查出這一切的表麵上是赫連愷與赫連歸。
他們以為自己很厲害,能在短期內查出這麼多訊息。
他們並不知道,若不是刺月門的真正幕後人藍垚故意放出消息,他們又怎能這麼順利地查到所有真相呢?
更何況,刺月門和唐印宮已經聯手,藍垚和赫連晉更是建立了某種友好情誼。
兩強聯手,泓元國的這些人隻是被他們玩弄於鼓掌之中罷了。
赫連愷知道事情真相以後大受打擊,心裏已經對端王康王起了殺心。
當然,赫連愷的心意也被“不小心”傳到了端王康王耳中。
覬覦高位事小,勾結外敵的罪名可就大了。
輕則貶為庶民流放邊關,重則引來殺身之禍。
兩人都明白他們最後的活命機會是什麼。
所以,赫連晉就給了他們這個機會。
一個月內大婚,對皇族來說簡直是倉促的不能再倉促的一件事。
可赫連晉偏偏以不能兒女情長,打算婚禮之後立刻帶著新娘子回到樓州城駐地為由,讓皇帝不得不答應他的請求。
同時又感歎赫連晉心係國家安寧,深明大義,是個好將領。
大婚當日,太後和皇帝都會前往譽王府主婚,宮裏守衛薄弱。
禁軍又因維持秩序被借出去了一多半,所以兩人權衡了一下。
赫連晉大婚當日,便是他們殺進宮裏,逼迫皇帝退位之日。
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誰又會管他們要殺的是不是自己的親爹呢?
從小就生活在爾虞我詐之中,端王康王二人也沒感受過多少父慈母愛。
為了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他們已經紅了眼。
不出赫連晉所料,端王和康王二人出了譽王府,便往各自府邸奔去。
但也僅僅是回去繞一圈而已,很快,就有兩隊精銳部隊從兩處王府後院潛出,直奔皇城。
得到暗衛的回報,赫連晉衝赫連歸揚了下手,做了個“請”的動作。
“太子殿下,護駕的時候到了。”
“嗯,我們走。”赫連歸一臉受用地起身出門。
等今天晚上,他要是平定了端王與康王的謀逆之亂,那麼太子這個位子就坐穩了。
不過赫連歸心裏也有個小算盤。
他知道赫連愷生性多疑,如果他及時趕到,就算在端王康王手下救回了赫連愷。
可是依著赫連愷的性子,冷靜之後,會不會覺得這是他一早布好的圈套,等著那兩個人跳呢?
答案是,很有可能。
所以赫連歸動作並不算很快,他打算再磨一點時間。
如果赫連愷不幸被那兩個人殺了,他再去殺了那兩個人,也是名正言順。
況且他是一國儲君,皇帝親封的太子殿下,當皇帝遇刺身亡之後,他根本就不需要再在太子這個位置上熬日子。
明日就能登基也說不定。
這麼一想,赫連歸更加沒有心情立刻出發了。
赫連晉哪裏會不知道赫連歸的心思,不過還是做出不知情的模樣。
隻是心裏在冷笑,赫連愷這樣的人還真是失敗。
養了這個多兒子,每個竟然都不想他好好活著。
倒是他這個從一出生就備受冷落的兒子,內心裏,恐怕是唯一一個不希望赫連愷就在今夜死掉的人了吧?
雖說赫連晉在赫連愷那裏更沒有得到一絲父愛,可他卻不能殺他。
樓詩凝還活著,赫連晉並不希望赫連愷就這樣死掉,他需要為他母後討回一個公道。
至少在那之前,赫連愷絕對不能死。
他還欠他們母子二人一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