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陽秋是十大財閥家族之一中的三小公子,作為魏家三少,可能玩世不恭是他的固有標簽,別人自他打小就給他貼上了這個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標簽。
父親是個精幹的生意人,做什麼事都能看出精明的一麵,可是自古都說商人重利輕別離,在魏陽秋眼裏,父親是個薄情寡義的人,對他的陪伴也是鮮有。
自幼體弱的母親先前生了魏陽秋的兩個哥哥,又生了魏陽秋,也是經過一番與死神的搏鬥,從此以後身體一落千丈,母親將魏陽秋撫養到上了高中後,就臥床不起了,天天靠著藥物維持,父親也不見得騰出多少時間陪伴母親,連逝世時也沒守在床邊,就此魏陽秋心中落下了心結。
人人都說魏三少年少輕狂,殊不知隻有自己守著那份來自內心的孤獨。
今天陽秋起了個大早,他參加的漢服社在郊區要舉行一場聯誼活動,當然,他在意的並不是這場活動,而是他心儀已久的一位姑娘。
一早就穿上了那身“奇裝異服”——他母親去世前為他量身定做的漢服。玄色大袍上繡著簡單的青白丹頂鶴。呃,作為21世紀的青年穿出門去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那個他期待已久的姑娘就是他在大學參加漢服社時認識的,驚鴻一瞥就此深深烙在他的心間,那日那個姑娘著紫藤色長絲襦裙,眉間點著花鈿,笑容純淨,一彎唇角,一皺眉,都能感受她的芳姿。
今天是他們社第一次聯誼活動,地點選在了郊外的霜興齋,傳說這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地方,這裏的住持就是靠血脈傳承(非寺廟),與女子誕下繼承人後就一輩子清心寡欲的堅守,集文人墨客品茶作畫寫詩。
地點選在這裏就是為了讓他們漢服社情景兼容,不僅傳承漢服,還能有真才實學的文化底蘊。
那個姑娘是個溫婉的性格,正適合漢服所傳遞的古香古色的韻味,而魏陽秋就喜歡這款,他認為女生就應該溫文優雅,矜持安靜。
他逝世的母親就是這樣一個人,平和的照顧他父親和三個孩子一生,這一生的時光都就此散盡,所以他喜歡安靜無聞的姑娘。
來到曲徑通幽的霜興齋,倍感心曠神怡,在往日憋屈煩悶的大家宅裏,父親日常忙碌不會陪伴,兄弟在外念書誌趣不合,自己也就隻好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罷。
看著這石牆修葺的四合院,一塊上好木料製作的牌匾由右至左的刻著三個大字“霜興齋”。
門口已經聚集了大隊人馬,形態各異的漢服中間,魏陽秋的玄色毫不遜色,反而顯得他更成熟有力。
他仿佛看見了那個姑娘在看著他,是赤裸裸的眼神。
這時住持出來了,滿麵笑容的與社長相道敬語。
住持好像與魏陽秋想象中的不一樣,他也是個年輕小夥,並不是花白胡子,鬢發與白眉相連,但是不同的是,能從這個小夥的神形中看出“氣質”這種東西,那是一種罕見的動態特質,可能經過歲月的沉澱,受文化氣息的烘托,整個人都被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