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了公司化、行政化、官僚化、文憑貶值化、學術邊緣化、科研虛偽化等等一係列的問題。簡稱大學的“通病”。浮躁的空氣蔓延社會每一個角落。學生不願潛心研究學問、專研課題,而追求虛名浮利。不少的大學也不願再浪費時間精力精心培養獨立思考的優秀人才,而更為熱衷擴招,與企業一體化,變更為資本運作。這樣的結果亦是可想而知,生產了大量的不合格的產品,即所謂的畢業生。震驚社會上海海事大學法學係研究生楊元元的自殺,生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這麼多知識,也不見命運有何改變。”聽其悲哀,歎其不幸。又如熱搜不斷,一夕之間從雲端墜入泥潭的霍天臨事件。2019年,因在直播中,回答提問不知“什麼是知網”,被質疑博士學位,隨後在網絡發酵下。北京電影學院成立調查組並啟動調查程序,經調查翟天臨碩士畢業論文重複過萬,最大複製比為陳坤論文。隨即翟天臨就“學術風波”發表致歉信。最終以撤銷霍天臨博士學位作為處罰。此次事件的並非鳳毛麟角,尚且還存在許許多多的霍天臨,這或許便是大學的寬鬆與不負責任以及社會人心的浮躁。
韓寒的博客中《青春》一文對諸如此類現象有一個解答:“心理輔導是沒有用的,當我看見我們的女人摟著有錢人,有錢人摟著官員,官員摟著老板,老板摟著林誌玲,你怎麼給我心理輔導?一打聽,同學們混得都更慘,有混得好的男同學,那是靠家裏,有混得好的女同學,那是嫁得好……方圓幾百公裏內,連個現實的勵誌故事都沒有,這就是很多中國年輕人的生活。”三言兩語,亦可撥千斤,驚起社會的驚歎和畢業生的讚同歎息。
溯過往,三十年代日寇侵略中華大地,橫行霸道、屍橫遍野、民不聊生。突有一顆行星升起,於西南邊陲一角,宛若一盞明燈,指引著人類前行的方向。以揮汗如雨,聯袂為雲之誌建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先後近九載,弘揚著五千年民族思想,激勵萬千尚且迷茫不知歸途的民眾。鬥誌昂揚,精神永存。愛國、民主、科學的火苗燃燃升起,喚起民族複興的希望。大批的巨匠人才在這裏揮灑播種,使更多的幼苗茁壯成長,從西南而出,奔赴世界每一個角落傳承中華文明和推動發展而貢獻。剛毅堅卓,共存不息。即是廣大師生應共同培育並發揚的西南聯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