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2 / 2)

西南聯大的精神飽含了清華、北大、南開三所著名高校的特點和在曆史長河中去其糟粕的精華。也體現了當時“五四運動”的精神愛國救亡、民主科學、文化啟蒙。是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和西方文化的衝撞在戰火呐喊聲中一種特殊的結晶。如同紀念碑碑文所言:“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

尤記西南聯大校歌《滿江紅》所唱一詞:“絕徼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將那時那景那誌描繪的淋漓盡致。“剛毅堅卓”的精神支撐著迷茫的人找尋方向,探索的人堅持不懈,嚐試的人撥雲見日。正如著名學者陳岱孫所指出的:“身處逆境而正義必勝的永不動搖的信念、對國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責任感,曾啟發和支撐了抗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大師生對敬業、求知的追求。這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可貴的,是特別值是紀念的。”

亦如汪曾祺在《宋朝人的吃喝》一書中提筆寫下“如此一些莘莘學子,不遠千裏,從四麵八方奔到昆明來,考入西南聯大,他們來幹什麼,尋找什麼?大部分同學是來尋找真理,尋找智慧的。”發自肺腑的疑問,問世人亦是問自己。又真誠的寫下自己的解答。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時代發展。望今朝,高校林立,遍地生根發芽,卻不能滿地開花。時代、環境已經異於往昔,沒有貧困潦倒,沒有生命之憂,也沒有腥風血雨。卻始終不敵往昔,西南聯大像一座高聳入雲的塔樓,高不可測,即使萬事便利的今日也無法超越昨日得成就,隻能望其項背,歎其奧秘。“西南聯大現象”伊然成為一個限量級現象,一個萬人追捧探秘的文化遺產。尚且待後人發掘可用可借鑒的經驗、規律,推動文化教育產業更上一層樓,成為發展的不竭動力。

如今之高校經曆了市場化、國際化、產業化三個階段。市場化是指取消畢業分配製度和實行統一收費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