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終章(1 / 3)

柳家明還是從一群慷慨激昂的學生口中知道毛剛的死訊的。

毛剛的死,直接激起了民間的鋤奸熱潮,日本人可惡,那些出賣自己人的漢奸更可惡!而且比起更日本人正麵硬碰,鋤奸這活更容易見效。

日本人大都躲在領館和軍營裏,出門都有士兵護送,普通中國人別說想混進去,就是想靠近點看清楚都有點太難了。可這些漢奸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大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社會關係盤根錯節,各式各樣的人物會用各式各樣的理由找到他們。這些人裏麵隻要有一個存著殺心,那樂子就大了。畢竟錢可以賺很多,事可以辦很多,命可就隻有一條。為了這一條命,那些錢和那些事就得悠著點辦,可收人錢財又不給辦事的話,又會得罪另外一批人~~

於是文有文的罵法,武有武的打法,有人為了公義,有人為了私欲,以奉天為中心,一場席卷大半個東三省的鋤奸運動就這麼轟轟烈烈的開展了起來。

柳家明挽著胡婉秋來到海邊,從兜裏掏出一張自己和毛剛的合影。這是他去北平上學之前拍的,那時候兩個人都還青春年少,臉上露出的是稚氣但暢快的笑容。他把照片擺在一塊礁石上,倒酒、點煙,雖然祭品簡單,但一絲不苟。等這些事情忙完,柳家明跪倒在地,對著照片拜了三拜“兄弟,從小到大,你一直比我沉穩冷靜,可遇到事的時候,你一點都不慫,尤其到了最後,你這事辦的太漂亮了!我柳家明以認識你並和你做了這一世的兄弟為榮!下輩子,咱還得繼續當哥們!”

拿起酒杯輕輕一碰,柳家明一飲而盡。

胡婉秋從兜裏取出一個木盒,把那張照片收進木盒之中,仔細的把木盒封好之後,這才遞給了柳家明。柳家明手捧木盒走到海邊,輕輕的把木盒放進海裏,兩人肅立沙灘上,看著海水載著木盒越飄越遠,越飄越遠。

三天後,柳家和胡家兩大家族的人來到碼頭,他們要在這裏出海,計劃先去萊州半島避避禍事再說。

柳老爺子站定身子,看著跟在自己身後的柳家明和胡婉秋,麵帶關切的問道“你們倆,真的不跟我們一起走?”

柳家明和胡婉秋對視一眼,然後衝著老爺子搖搖頭“不走了。毛剛做了他該做的,我們也得做點我們該做的。”

柳老爺子嘴角向上一揚,伸手拍了拍柳家明的肩膀“行,這才是我柳家的種!”說罷,轉頭看向胡婉秋“丫頭,我們家這個擰種啊,有時候脾氣不是個玩意。他要是敢欺負你,該打打,該罵罵,管著他點!”

還沒等胡婉秋接話,旁邊走過來的胡老爺子已經插話道“你還以為我們家這個小姑奶奶是個好伺候的?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管這麼多累不累?”

柳家明和胡婉秋兩人不敢搭話,隻能心裏憋著笑,聽兩個老人鬥嘴。

胡老太爺看著柳家明,沉聲說道“家明啊,多的我就不說了。我們這麼一走,就剩下了你們小兩口,凡事多當心,不可衝動妄為。”

柳家明神情一肅,抬眼看著自己的爹和嶽父,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兩位放心,我們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絕對不會張揚的。”

說完這話之後,柳家明把手裏拎著的箱子遞給了自己的爹,小心翼翼的叮囑道“到了那邊小心點,脾氣別那麼大。”

柳老爺子笑罵“成了親了,就開始管你爹了是不是?老子心裏有數!”說完,兩個老頭相對一笑,拎著箱子走上了舷梯。

看著遠去的輪船,柳家明和胡婉秋的手不由自主的握緊了,為了不拖累家人,他們選擇了留下,也許從此以後就是天各一方,再無見麵之日了。

一年之後,日本侵華戰爭正式打響。黎民百姓民不聊生,神州大地滿目瘡痍,人們為了躲避戰火和為了一口吃的四處奔波,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無數事情都如同過眼雲煙一般再也無人提及。毛剛、拐子劉、王大花、張大帥、張元龍等等曾經被口口傳頌或是口誅筆伐的人物們也隨著戰火一並消弭了。對於百姓來說,什麼國寶、文物更是比不上一袋子能讓全家人吃飽的白米來的金貴。

在這戰火紛飛的年代,隻有極其少數的人,還在為了理想而堅持著。

1996年,中日兩國關係回暖。

兩輛黑色轎車和三輛麵包車組成的車隊在沈陽的街道上奔馳著,它們從機場出發,一路向北,過渾河,經南塔,一直來到了沈陽故宮博物館門口才停了下來。博物館的二十幾個工作人員早已經等候在門口,靜候客人的到來

車隊停好,第一輛汽車的車門打開,一個五十歲左右,身穿筆挺黑色西服的男人邁步下車,隨後轉過身去,伸手把自己的的夫人也攙了出來。隨著他二人下車,其他幾輛麵包車的車門也紛紛開啟,十七八個人陸陸續續的也都從車上走了下來,隻有第二輛黑色轎車的車門還緊閉著。

博物館館長孔明齊幾步迎了上來,跟那男人握手,熱情的說道“小澤先生和夫人一路辛苦了。”

來的這一行人,是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團。那位跟孔館長握手的五十多歲的男子,正是交流團團長小澤風三郎先生,他身邊那位是他的夫人小澤雅子女士。這個代表團雖然是打著民間的旗號,但實際上級別並不低。小澤風三郎和小澤雅子夫妻一直在日本國內致力於“讓文物回家”活動,他們翻閱檔案,查找資料,積極的跟日本各大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溝通、斡旋,就是希望能讓在戰火中流落到日本的中國文物重回中國,為中日兩國的關係更進一步作出努力。

他們的舉動受到了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這個交流團也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交流隻是一個目的,更多的是跟中國的各大博物館落實文物信息,商洽歸還方式等等細節。隻是他們這次來到沈陽故宮博物館,還是讓所有人都覺得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