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事兒,就不必多加揣測了——廢妃沈氏的大罪將她的母族牽連地慘不忍睹,拓跋弘應滿朝文武的強烈要求,將沈氏的父兄、叔父、舅伯等,凡是在朝為官的,當堂問罪。
此等動靜之大,幾乎比得上當初誅殺穆武王的陣仗。林媛居在深宮內宅,朝堂上的驚天動地還是透過層層宮牆傳了進來——左右丞相連同六部同議沈氏一族的罪狀,共列出八大罪項:巫蠱為禍、戕害皇嗣、藐視君上、背負先皇、結黨營私、紊亂朝綱、中飽私囊、別懷異心。眾臣子聯名上奏,請聖上降罪與沈氏。大秦的朝堂上一向唇槍舌戰、寸步不讓,這一次卻是出奇地意見統一,連左丞相蕭大人和戶部尚書上官大人都罕見地沒能吵起架來。
拓跋弘對臣子們的提議沒有任何異議,在盛怒之下亦當場宣旨懲處沈氏一族。沈氏之父,工部尚書沈華革職、抄家,當日斬首;其叔父,南陽巡撫沈蕭革職查辦,流放寧古塔;其長兄,一等侍衛沈鎏革職查辦,三日後問斬;其次兄,三等侍衛沈溪革職查辦,三日後問斬。另外沈氏一族裏,男子凡有官職者,均革職,判徙刑;無官職者與一幹女眷,均沒入奴籍。至於沈氏的族長,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輔政閣老沈臨真,身為沈雲容祖父的他已經八十二歲高齡了,念在他輔佐兩朝帝王,拓跋弘獨獨對他網開一麵,摘了他的官職又抄了家產後讓他回祖宅養老,並沒有牢獄之災。
就這麼著,那些受害者家屬們還不饒人。在沈氏的父兄們被侍衛壓下去的時候,武安侯姚大人率先將手裏的玉笏敲在了被革職的工部尚書頭上,而後眾人群起而攻之,連以儒雅著稱的翰林院大學士楊大人都在混亂之中狠踹了一腳,也不知踹在了哪個身上——牆倒眾人推,不說沈雲容在宮中是唯一擁有皇子的嬪妃,將來能夠繼承大統遭了多少人的嫉恨,沈家眾人平日裏也結怨甚廣。沈家重文輕武並沒有當權武官的飛揚跋扈,但身為文官他們便高傲不近人情,在同僚間架子大得很,攬權牟利、黨同伐異的事兒更是做得多。朝中眾臣子平日裏敢怒不敢言,今日自然發泄個痛快。
鏡月閣裏頭,小成子如編段子一般將這事兒繪聲繪色地描述給林媛聽,言語間十分喜氣。不僅是鏡月閣,旁的宮室中也頗有大快人心之感。昨日深夜皇帝親口賜死沈氏的時候,嬪妃們還沒這麼強烈的反應,而今日,在那十五位可憐的女子關起門來痛哭的時候,旁的人心驚之餘也慶幸罪人沈氏終於伏法,日後也不必擔心自己會被下什麼秘藥了。
這事兒鬧得六宮不寧,又鬧得滿城風雨,全是因為沈氏的罪過太惡毒、太駭人聽聞了。旁的嬪妃們雖然也曾害過人、做過齷齪事,可哪個能及得上沈氏十分之一的狠毒?要是再留她幾年性命,估摸大秦皇帝拓跋弘的後宮就成了尼姑庵。
再想想沈氏這些年賢德大度的模樣,叫人一提起來就覺得渾身冒冷汗。都說會咬人的狗不叫,這沈雲容把嬪妃們的一輩子都給毀了還曾被人歌功頌德,也是好本事。嬪妃裏頭有那心思深的,細細地想一想沈氏這個人,便更加覺得驚心——沈氏私製鳳袍鳳冠怕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罷!她服侍皇帝十年有餘,這麼久的日子下來都以賢惠的麵目示人,甚至在這方麵連蕭皇後都不如,她定是從一開始就以後位為目標了!
而且豈止是皇後,還有將來太後的位子啊!一壁“勤修內德”讓自己美名遠揚,一壁鏟除所有的皇位競爭者。後來祥妃和葉氏有孕,她還下了巫蠱詛咒要除掉兩個龍胎,等皇帝到了不惑之年還隻有趙王一根苗,怕是不想立太子也不得不立了。
這樣的女人,簡直是蛇妖化身。
沈雲容的死讓眾人額手相慶,鏡月閣裏的林媛卻沒有多麼高興。她發現了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那就是她越來越猜不透拓跋弘的心思了。
在她的預料中,沈氏並不會這麼早就死去……就算皇帝在鏟除穆武王後準備對把持朝政的重臣們下手,首當其衝的也不應該是她。
蕭家樹大根深難以拔除,不能擅動,因此頭一個不會是蕭家。而上官一族……那可是握著兵權的武將氏族。相比於文臣沈臨真,上柱國大將軍上官越才是更應該除掉的人。
而且在數月之前,拓跋弘還親封了沈氏之子為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