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學會善待自己(續)(1 / 3)

第1章 學會善待自己(續)

五、活出個性精彩生活

當你對事物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看法,那麼說明你已漸趨成熟。《清貧思想》的作者中野孝次曾在書中這樣評價良寬和尚:"良寬不僅孤獨地生活,也似乎沉默寡言......他身上仿佛有某種東西從內部溢出,心靈自由不被控製,身心皆豐裕。"他還說:"知足,雖貧亦可稱為富;有財而欲多,則稱為貧。"沉默乃是來自內心的專注,因為專注,才可以發自內心地審視自己。

清貧的人是不自卑的。在發表了著作之後,諾貝爾得主斯賓諾莎廣受學界關注。許多大學都熱惰地邀請他去講座,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因為他鍾愛看他過去的生活,雖然他一生隻是以磨鏡片為生。

成熟的人,他的內心世界往往是豐富的。因為成熟是他所追求的個性,所以他總是適度地控製"外求"的欲望而踽踽獨行於自己心靈的道路。

一位好萊塢明星在接受訪問時,曾這樣說:多年來我之所以願意居住在農村,是因為童年時代的農村生活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我留戀平靜、簡樸的農村生活。現在,雖然我們家在鄉下很有聲望,但是大家依舊待我們如平常人。這說明,世欲並沒影響家鄉人太多,他們依舊懷著純樸的感惰去看待外麵的世界。這位明星和他的家人就沒有像世人那麼多的"外求"欲望。

一位在火災中受傷的朋友,住院治療了好幾個月。在他走出醫院時,不禁感歎地說:"別人或許覺得街道中的空氣汙濁不堪,而我今天能走出來呼吸著街道中自由的空氣,感覺真得很好!"後來,他開始竭盡全力地幫助那些無力謀生的傷殘朋友,將幫助他人的使命擔負在自己身上。成熟的心,不僅使他擺脫了厄運,而且也成為治療自己創傷的良藥。

正如印地安人的一句諺語:"我從來不敢說我擁有天地,我隻是暫住而已。"人活著,有時必須像樹上的石榴,甘於不甚美麗的外觀,等待著成熟的時機,等待著綻開果皮露出那璀璨如寶石般的果粒!

相信你一定會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而無論會經曆多少的挫折和失敗!

成熟的人,他的內心世界往往是豐富的。因為成熟是他所追求的個性,所以他總是適度地控製"外來"的欲望而踽踽獨行於自己心靈的道路。

"我並不喜歡這件衣服,可是店員推銷了半天,講得嘴都幹了,不買不好意思,就買啦!""你管她嘴巴幹不幹,不喜歡就別買呀!幹嘛浪費時間聽她扯!"這是人的感性與理性的對話。

選購一樣物品,如果考慮其品質、價格、實用性等,這是理性在作主;如果甩不開人情、偏好、直覺等,這是感性在當家。理性太強,易讓人感覺冷酷、功利、絕情、自私;感性太強,總讓人感覺軟弱、猶豫、沒主張、好說話。

甲主婦經乙太太推銷購得一台洗碗機。由於體積太大,且聲響吵人,所以並不實用。甲主婦想退貨,但怎麼也開不了口,隻好擱置在儲藏間,每看一眼就心疼一次。她怕別的主婦也有相同遭遇,便在聊天時提醒大家不要購買。這番提醒傳入了乙大太的耳朵裏,兩人的關係困而搞僵了。

甲主婦因為感性太強,在不好意思拒絕的惰況下買了洗碗機,又在將心比心的情況下勸別的主婦不要購買。乙太太因為理性太強,在考慮業績的惰況下將並不實用的洗碗機推銷給他人,又在名利喪失的情況下與客戶翻臉。

如果甲主婦能多些理性,在購買前要求試用,或言明不實用即退還,便不致有後頭的僵局。如果已太太能多些感性,確定產品的實用性,並熟知購買者心理後再推銷,便不致被鄰居們拒絕。

許多時候,我們的感性與理性總是不太平衡。比如,母親在理性作主下,望子成龍。她幫兒子報了四種才藝班,將兒子的課外時間排得滿滿的,這令兒子喘不過氣來,不得已與母親發生了爭執。如果母親能提升感性,讓感性與理性並重,她就會感受兒子的不愉快,並且認知生活不該隻著重於將來,而該讓兒子享受學習。

平時我們處理問題、決定事情,並不會感覺到理性、感性的存在,以致事後懊悔或得罪人。其實,人們都具有理性和感性,隻是不平衡而已。隻要協調得平衡,你的生活將會更輕鬆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