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巴金的真
正是由於巴金在文學新時期的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地為寫真實的作品鳴鑼開道,才為敢於說真話的作家複出中國文壇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言行一致說得容易,做起來難,這也是巴金成為“當代世界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先決條件。
上帝的另一扇門
文/文小聖
當苦難來訪時,有些人跟著一飛衝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
——托爾斯泰
他出生在蘇格蘭一個普通的牧師家庭,從小熱愛橄欖球,夢想有一天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運動員。
然而,在他16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徹底粉碎了他成為運動員的夢想。
那天,他興致勃勃地去參加一場學校舉辦的期末橄欖球比賽。在這場激烈的比賽中,他被踢中了頭部。頓時,他感覺頭一震,腦海裏一片空白,左眼有劇烈的疼痛感,使他幾乎昏厥過去。
他被老師和同學們送到了醫院,在痛楚與忐忑中等待的他,竟迎來了一個讓他心如刀絞的檢查結果——左眼視網膜脫落。盡管醫生想盡辦法想挽救他左眼的視力,並先後進行了3次手術,但都以失敗告終。醫生不得不無奈地向他宣布:從今以後,他的左眼將徹底失明。
他躺在漆黑的醫院病房裏,感到無盡的悲哀。因為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在橄欖球場上盡情地馳騁了,再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樣擁有完整的視覺了。即使在閱讀時,他也不得不經常停下來休息一下,以保證自己的右眼不那麼疲憊。
這時的他,消沉至極,人生的一切似乎對他都沒有了意義。他把自己關在家裏,哪裏都不想去,什麼也不願做,頹然地過著每一天。
看到他如此難過,他的父親感到無比痛心。經過一陣深思熟慮後,他的父親決定專門做一次關於“我們需要視力”的布道。布道的那一天,他拗不過他的父親的再三懇求,去參加了那場布道。
在布道中,他的父親對人們說:“失明無疑是人生中最令人痛心的殘障之一,那些被剝奪視力的人失去了太多的東西。”
聽了父親的話後,他感到更加悲哀了,然而布道完之後,父親卻拍了拍他的肩膀,對他說:“孩子,不過你比別人幸運,起碼你還有一隻健康的右眼。離開橄欖球場,對於你來說,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樣可以使你對你的另一份追求更加專注。你不是喜歡政治嗎?孩子,你要記住,上帝每對你關上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隻要你不對自己喪失信心,上帝就不會遺棄你的,你會成為上帝的寵兒。”
父親的話使他心裏感到豁然開朗,是啊,我還擁有其他許多美好的東西,為什麼要為一些失去並且不再回來的東西而耿耿於懷呢?隻要自己選擇堅強,上帝的另一扇門將對自己永遠敞開!
從此,他重新走出家門,重新回到學校,努力讀書,並專注於政治。24歲時,他發表了自己所謂的“蘇格蘭紅皮書”,儼然以英國首相的口氣對蘇格蘭的狀況進行分析。
後來,他在愛丁堡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再後來,他進入政壇,並迅速在政壇中脫穎而出。 46歲時,他當上了英國的財政大臣,並成為英國曆史上任期最長的財政大臣。56歲,他接替布萊爾成為英國第52任首相。
這位優秀的政治家就是戈登·布朗。
當那些反對派借他的盲眼嘲笑他、攻擊他時,他是這麼回應的:“我的左眼是上帝為我蒙上的,就是希望我能專注於我畢生的事業,專注於我的目標,執著向前!”
上帝為他關上一扇門,正是為了讓他毫不猶豫地走向另一扇門。
載於《青年文摘》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卻給你打開了一扇窗。關鍵在於你是不是去善於發掘這些優點,並不斷發揚光大,最後成就自己。沒有人可以拯救你自己,就像上帝也不能打敗你一樣!
顏回的學習態度
文/林振宇
文也好畫也好,作品所能具備的最大使命,不是直接描繪世界,而是為描繪世界提供切口或者想象。
——七堇年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稱讚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當初拜孔子為師之時,才十幾歲,他個頭不高,麵黃肌瘦,衣著也很破舊,並沒有給孔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後來,孔子漸漸的發現,這個學生讀書非常用功,從來不遲到,而且每次弟子們回家吃飯,顏回總是最後一個離開,飯後又是第一個來到學堂,然後捧書誦讀。時間久了,孔子就覺得很奇怪,這個學生有點兒特別,同樣回家吃飯,為什麼他每次來的都這麼早呢?
有一天,孔子派人偷偷地跟隨他,想看個究竟。
派出去的那個人回來後,如實地向孔子稟報,說顏回每天回家,隻喝一碗菜湯。有時吃不飽,就到井邊,用水瓢舀水喝,然後很高興地去上學。
原來,顏回的家很窮,住在貧民區。父親在城外種地,母親給人家幫工,所以,都不回家吃飯。每天早上,顏母總是把菜湯做好了放在鍋裏熱上,才外出幹活,顏回放學回家就隻能喝菜湯充饑了。
顏回連飯都吃不飽,隻要有書讀,就覺得很幸福。即使麵對常人都無法忍受的苦難,顏回也絕不會改變他對理想所持有的樂觀精神。他的學習態度,難道不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嗎?
顏回之所以能夠端正學習態度,和他的學習動機是分不開的。顏回的一生,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做官或經商,而是跟隨他的老師,誌於聖賢之道,雖異常艱難,卻鍥而不舍,終得大成。不幸的是,顏回英年早逝,但是,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價值,正因如此,他的名字才千古流芳。
反觀當下的學生,讀書的動機隻是為了當官,找份好工作,掙大錢,少有像顏回那樣,誌於聖賢,追求較高的道德修養,其目的就是為了構建一個理想的社會。
我們年輕人應當效仿顏回,端正學習動機和態度,勤奮刻苦地讀書,待學有所成之後,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和人民。一個人,隻有樹立高遠的理想,才能激發自身的潛能,在學習的道路上,克服萬難,進步也最快,終會抵達光輝的頂點。
載於《中學生》
讀書是為了什麼?對於今天的大學生來說,這個命題甚至都有點兒大了。現在存在的問題已經不是讀書是為了什麼的問題了,而是讀書不讀書的問題了。許多人隻讀自己的專業書,其他書一概不看,那些枯燥的專業書,真正讀的人恐怕也是寥寥無幾。看吧,這就是現狀!
看見自己絢麗的影子
文/學學
對事物的簡單了解在一個短暫充分的時間內就可以做到,但是要通過多少世紀的培養和自我克製才能獲得它們的精神。
——泰戈爾
美國著名藝術家吉普森用彩虹和影子這兩個元素,進行了一種全新的繪畫嚐試。吉普森驚奇地發現,利用這種繪畫手法,他取得了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它使原來陰暗、單調的影子,綻放出迷人、妖嬈的光暈和色澤。從這些影子上,他仿佛看到了一種生命的美麗和燃燒。
吉普森在街頭為一名建築工人繪畫。這名建築工人正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粉刷牆體,他的身上沾滿塗料和泥漿,吉普森用彩虹繪出這名建築工人的影子。畫作完成後,他發現,這名建築工人的影子灑滿金色的陽光,像披上了一道金色的羽毛,熠熠生輝。
這名建築工人看到吉普森為他畫的影子,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說:“我曾經為自己的人生自卑、歎息過,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充滿了怨言和消極情緒。但看到這幅畫後,我為自己曾經的那種想法感到自責和汗顏。原來自己身後也有一個絢麗的影子,這絢麗的影子,一直在伴隨著自己,這真的是一種神奇和溫暖。”
吉普森在街頭為一名清潔工人繪畫。這名清潔工正拿著一把掃帚在清掃路麵,吉普森用彩虹繪出這名清潔工人的影子。畫作完成後,他發現,這位清潔工的身後映襯著一個絢麗的影子。這道影子,曼妙、婆娑,就像一隻展翅飛翔的大鵬,翱翔在藍天,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這名清潔工人看到吉普森為他畫的影子,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這幅畫上,那一刻,他眼睛裏噙滿了淚水。他哽咽地說道:“原來我也有一個絢麗的影子,我為自己的人生感到自豪和驕傲。”
吉普森在街頭為一名交通警察繪畫。這名正在指揮交通的警察,不停地上下左右揮舞著手臂,吉普森用彩虹繪出這名警察的影子。畫作完成後,他發現,這名警察身後頎長的影子,就像是一朵盛開的鬱金香,嫋嫋婷婷,婀娜多姿。
這名警察看到吉普森為他畫的影子,驚訝得目瞪口呆。他輕輕地親吻著畫上自己的影子,喃喃地說道:“真是太神奇啦!自己原來也有這樣一個絢麗的影子,我為自己曾經的顧影自憐,感到悲哀。”
吉普森為一名正在課堂上給小學生上課的老師繪畫。這位老師是一個美麗的姑娘,姑娘的眉黛處卻有一種隱隱的憂愁。吉普森用彩虹繪出這名小學教師的影子,她身後的影子像盛開的向日葵,昂首挺胸,散發出金黃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