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 快樂從“心”開始(18篇)(1 / 3)

第六輯 快樂從“心”開始(18篇)

寬容是快樂之源

瑪麗婭曾經有一個兒子小約翰,在她30歲那年,被一群遊蕩社會的壞孩子亂刀砍死了。她很悲傷,心中也充滿了仇恨,對那些衣著不整、叼著煙卷,甚至髒話連篇的孩子,都非常厭惡。後來,在一次“拯救靈魂”的公益活動中,她碰到了保羅,一個70歲的老人,顫巍巍地向她走了過來,並對她說:“你的事情我都聽說了,僅憑怨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你知道嗎,這些孩子也非常可憐,因為父母過早地拋棄了他們,社會也用有色的眼睛看待他們,他們多數人從出生那天起,就過著貧窮的生活。”瑪麗婭憤憤地說:“可是,他們奪走了我的約翰!” “那也許是個意外,放下這些怨恨。如果你願意,也許您的心中會有您的小約翰的!”

瑪麗婭聽從保羅的建議,參加了“拯救靈魂”的團體。她每個星期要抽出兩天時間去附近的一家少年犯罪中心,試著接近這些曾經使她深感隔閡的孩子。開始時固然有些不自在,可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後,她發現,這些孩子確實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樣壞。他們渴望愛,渴望親情,有的甚至渴望能叫誰一聲“媽媽”。 後來,她像這個組織的其他成員一樣,認了其中的兩個七八歲的孩子作為自己的孩子。每個星期她都要帶上自己最拿手的食物去看他們一次。就這樣,兩年過去,當她的這兩個孩子出去之後,她再認領下兩個......一直認了二十幾個孩子。他們每個人都從她那裏得到了一種不是母愛卻勝似母愛的情感,而她也從他們的身上找到了小約翰的影子。他們從這裏出去,重新回到社會後,也從沒有間斷過與瑪麗婭的聯係,一有空就來看望她,幫她做家務,然後與她一起共進早餐,看電視...... 瑪麗姬說:“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幸福過。”她這樣度過了40年的快樂時光。這也使她領悟到,寬容使人快樂。

確實,寬容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美德,一種非凡的氣度,也是一種高貴的品質,一種生存的必要備份。寬容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是對別人的諒解,也是對自已的釋懷。寬容是仁愛,寬容的背後有著心與心永久與純潔的承諾。寬容地麵對生活,麵對人生,才會使自己更平靜從容,過得更輕鬆、更灑脫。

王安石當宰相時,因為蘇東坡與他政見不同,便借故將蘇東坡貶官到了黃州,致使蘇東坡狼狽不堪。然而,蘇東坡胸懷大度,他根本不把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舊惡。王安石被罷相後,兩人的關係反倒好了起來。元豐三年(1084年),蘇東坡奉命從黃州移居汝州,途經江寧,他想起隱居在這裏的王安石,特意去看望王安石,受到了熱情接待,二人結伴同遊,促膝長談。離別時,王安石囑咐蘇東坡:“將來告退時,要來金陵買一處田宅,好與我永做睦鄰。”蘇東坡也滿懷深情地說:“勸我試水三畝田,從公已覺十年遲。”二人一掃嫌隙,成了知己。

寬容是一扇門,總是悄無聲息地讓自己走進別人的內心;寬容是一道陽光,照徹因怨恨而充滿陰霾的心靈;寬容是人和人之間的粘合劑,讓仇恨遁形,讓和諧繁衍;寬容的天空,放飛甜美的笑靨,歡悅的笑聲,寬容是快樂之源。

對自己說聲,沒事

國際影壇巨星成龍,對自己常說的一句話是兩個字:沒事。

一次,成龍正在拍電影,突然,有人喊:“大哥,電話!”成龍接過電話,“哦”了一聲,過一會掛了電話,又接著拍,拍,拍 ,拍,拍到收工。拍兩部戲,兩個同樣的情形,接了兩個同樣簡短的電話,誰也不知道是什麼事。隻是拍完電影,回住所時,成龍開著車,一路開,一路哭。兩個助理在旁邊看著他,不知道為什麼。原來一次是媽媽去世了!一次是爸爸去世了!

成龍拍片受了不少傷,傷筋動骨的大傷就達18次。在南斯拉夫拍片,差點兒喪命。一次拍片,他從一個高高的石墩上飛身跳到地上的氣墊船,不料腳被窩得翻了上來。成龍疼得一下子抱住了腳。攝影師問怎麼了,成龍說“沒事”。拍完後,他把腳推回原位,送他去醫院。問他怎麼樣,他說沒事,離心還遠,腳在這邊,心在這邊。

這就是永遠陽光喜氣、笑口常開,樂觀開朗的成龍。

人生在世,禍福相倚,得失並存。我們總會不斷地失去什麼,而且失去常常大於得到。因此,我們大可不必為了失去什麼而斤斤計較,耿耿於懷。人生,最怕失去的是對生活的摯愛和熱情。失去了今天,還有明天;錯過了太陽,還有月亮。冰心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無論什麼事發生,生活仍將繼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在榮辱得失麵前,對自己說,沒事,是一種豁達。

做工作、幹事業,我們都想順心遂意,馬到功成。但總會有困難和風險,甚至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這時,我們不應垂頭喪氣,心灰意懶,一蹶不振;而應昂揚鬥誌,愈挫愈奮,跌倒了1000次,再1001次地爬起來,踏上新的征程。在成敗毀譽麵前,對自己說,沒事,是一種堅韌。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而希望則是精神的內核和支點。人是為了希望而活著,有了希望才活得朝氣蓬勃,有聲有色。希望在於追求,隻有追求,才能揚帆濟海,劈波斬浪,駛向光輝的彼岸。但追求有時並非一帆風順,或可遇到狂風暴雨,惡浪滔天,帆折船漏,擱淺沙灘。但隻要心誌沒有沉沒,潮水還會回來,總可以重整旗鼓,再掛雲帆。在期冀失望麵前,對自己說,沒事,是一種執著。

成龍的7個徒弟“新七小福”所穿的內衣上,都繡著成龍設計的“大度能容天下事,每天都快樂”兩行字。人生隻是一個過程,從呱呱墜地,到撒手西去,生不帶一根草來,死不帶半根草去,還有什麼不能丟棄、不能釋懷的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不管遇到什麼,總能泰然處之,對自己說聲沒事,真的就會省卻許多的杞人憂天,庸人自擾,就會像成龍那樣,每天開心地活著,努力地工作,人生又會是多麼異彩紛呈而又幸福快樂啊!

福在醜人邊

我熟識的小傅,是某行政單位文員,瓜子臉,大眼睛,雙眼皮,雪白的肌膚,高挑的身材,氣質典雅,可謂大美女一個。那天,在街角,碰到她和另一位女士,小傅說那是她的妹妹。真不敢恭維,身材矮胖,一雙半雙不單的小眼睛,皮膚黝黑,踉小傅真是“判若兩人”,很難想象是姐妹倆。眼下小傅正鬧婚姻“危機”,大老板夫君早有“婚外情”,而她自己也“紅杏出牆”,緋聞不斷。她的妹妹在一家企業當會計,嫁了個老實巴交的中學教員,兩人相親相愛,又生了個胖小子,三口之子,日子過得甜甜蜜蜜。小傅說,她媽媽常說:“福在醜人邊。”

福在醜人邊。此話不虛。

醜女老實。醜女從來是老老實實穩穩當當的,不太會張揚。因為她們天生一副憨相,沒有花容月貌,沒有顯擺的資本,因而誠實本分,“沒心沒肺”,待人以誠。這樣反倒給人以一種親近感,可信賴感,往往會博得同樣沉穩持重男性的青睞。因為可愛,所以美麗,也便“一俊遮百醜”了。而漂亮女孩,因為有姿色,有趾高氣揚的老本,可以目空一切,可以信口開河,可以翻雲覆雨,讓人難以捉摸,也不敢輕易相信。其結果,她對別人可以三心二意,盛氣淩人,別人對她也能朝秦暮楚,敬而遠之,愛既不能專一,更不能持久。

醜女溫柔。醜女謙卑,自認當不了白天鵝,隻是個灰姑娘,因而凡事都先想著別人,最後才想到自己。工作吃苦耐勞,持家精打細算,待同事樸實本分,待老公情真意切,因而“裏裏外外”一把手。如此,在單位人緣好,同事都願意圍著她,把她當知己。在家裏,老公心疼她,把她當寶貝,處處順著她,護著她,願意給她一個溫暖而又富足的家。漂亮女孩則不然,因為豔壓群芳,往往心高氣傲,誰也不放在眼裏,對同事愛理不理,對丈夫頤指氣使。因而,同事待她隻能虛與委蛇,丈夫見她也心有餘悸,哪有丁點和諧和幸福可言。

醜女知足。醜女自甘於芸芸眾生之中,當平凡人,做平凡事,享平凡福。她很現實,量體裁衣,看菜吃飯,從不好高騖遠,也不奢求什麼,她心窩塘淺,見好就收,很容易滿足。因而她總是知足常樂,整天價一副樂樂嗬嗬、笑逐顏開的模樣。漂亮女孩平素總是自命不凡、鶴立雞群,遇事爭強好勝,總想出人頭地,因而心比天高,欲壑難填,永遠處於無休止的競爭和追逐之中,疲於奔命,身心皆憊。她們與同事斤斤計較,常常劍拔弩張,不歡而散;對丈夫百般挑剔,往往會貌合神離,同床異夢。她們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痛苦也越多。

醜女隻要心態不醜,做人不醜,做事也不醜,幸福定然也不醜。漂亮女孩倘若心態不漂亮,做人不漂亮,做事也不漂亮,幸福當然也不會漂亮。“自古紅顏多薄命”,毛病是否自家身?

享有單純

人應該享有單純。

相對論之父、科學泰鬥愛因斯坦是單純的。他一生醉心於科研,他輕視金錢、名聲和禮讚。當他的名字已經“紅得發紫”的時候,他自己竟然“還不知道”,甚至感到“莫名其妙。”當他被邀請擔任以色列總統時,即刻予以婉拒。他從拉

小提琴或者劃船中享受到無窮的樂趣,愛因斯坦的單純是一種難得的淡泊。

J·D塞林格是單純的。他是美國當代最負盛名的小說家,他的《麥田裏的守望者》被譽為美國文學的“現代經典”,銷售量已超過千萬冊。塞林格並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他在新罕布什爾州鄉間購置了90多英畝的山地,周圍拉上高高的鐵絲網,並裝有報警器。他在裏麵山頂的小屋裏過起了“隱居”生活,整天伏案筆耕,任何人不得打擾。塞林格的單純是一種高貴的堅守。

弱智少年舟舟是單純的。從3歲起,他就在交響樂團裏度過了童年,獨特的文化氛圍的浸淫,激發了他特有的潛能,並萌發了他想指揮一個交響樂團的願望,並最終登上了中央乃至國際交響樂的舞台,成了一名少年指揮家。舟舟的單純是一種癡迷的執著。

梭羅是單純的。他撇開了城市的紛擾和喧囂,隻身來到了瓦爾登湖,獨自廝守著他自建的小木屋,在屬於他自己的小世界裏,進行了幹淨的一塵不染的思考,使得他的思想和靈魂也像寧寂的瓦爾登湖一樣,清澈而透明。梭羅的單純是一種神聖的孤獨。

單純是一種個性的張揚,是高揚著自信旗幟的素麵朝天。可以如虢國夫人,清水出芙蓉,天生麗質,豔壓群芳;也可是其貌不揚,但卻能以坦率和真誠,贏得自尊和從容。

單純不是簡單,簡單流於平庸和空洞;也不是單調,單調則缺乏色彩和韻味。單純看似平常,卻是特立獨行的“這一個”,是一個獨自完美的整體,如帕瓦羅蒂響遏行雲的男高音,如楊麗萍攝人心魄的孔雀舞;又如春花的豔麗,夏禾的蔥綠,秋穀的金黃和冬雪的潔白,是一種大膽的舍棄和果斷的刪除,是一種高度的凝練和升華。

單純的人是幸福的。他是自己的主宰,他思考著自己的思考,勞作著自己的勞作,悲歡著自己的悲歡,不為權勢所左右,不為名利所驅使,他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因而單純的人又如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

然而,做一個單純的人是困難的,需要不斷地修煉、陶冶自己。即便如此,正如純淨水,最終隻能是一種相對的純淨。但是,隻要努力去做,就會離世俗和混沌越來越遠,離超脫和澄明越來越近。

生命的包裝

張海迪在《活著就是苦中作樂》一文中寫道:“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有病裝沒病,有殘疾裝沒有殘疾。我像健康女性一樣打扮自己,整齊幹淨。指甲從來都是及時修剪的,即使病在床上,也要掙紮著整潔清爽。”

我想,這是對生命的包裝。

張海迪,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後又患鼻癌,經過6次大的手術。但她頑強地生活著,先後翻譯、創作了《海邊診所》、《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二百多萬字的作品,去年,她又當選為中國殘聯主席。海迪說:“我很痛苦,但我一樣可以讓別人快樂。”這是海迪對生命最好的包裝。

生命是需要包裝的。生命的包裝是對生命的理解和展示。生命是一個短暫的過程。這個過程,有的圓滿,有的殘缺;而且有些缺憾是與生俱來抑或是突發而至,主觀無法改變。所以,我們就應平心靜氣地“照單全收”。生命隻有一次,而且轉眼即逝,我們就當無比珍惜,認真過好每一天。

生命需要展示。我們呈現於外界的生活狀況就是自己生命的展示,但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自然流露”,常常把自己不雅的一麵“暴露無遺”,這既缺乏自尊,也失去了“公敬”。因此,一個有修養的人,必定會把自己生命中最優秀、最美好的一麵“公布於眾”,這就需要包裝。

生命的包裝分為“硬包裝”和“軟包裝”。所謂“硬包裝”是生命所呈現的外在形態,包括衣著化妝、談吐舉止、音容笑貌;所謂“軟包裝”是生命所蘊含的內在形態,包括理想信念、品格素養、心理情感。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硬包裝”是“軟包裝”的“麵具”,“軟包裝”是“硬包裝”的頭腦。“硬包裝”受“軟包裝”潛移默化的影響,“軟包裝”的質地決定了“硬包裝”的品位。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即使苦難當頭,疾病纏身,也會微笑麵對,昂首前行;一個生性怯弱的懦夫,即使腰纏萬貫,錦衣玉食,也會庸人自擾,愁容滿麵。

品性高尚的人,既注重生命的“軟包裝”,也注重生命的“硬包裝”,他們盡量把自己生命最本質、最光亮、最感人的一麵激發出來,既讓自己生活得更有意義,也讓別人感到溫暖、幸福和快樂。革命誌士梳洗整潔,神態自若地走向刑場;汶川大地震中,剛從廢墟中被搶救出來的3歲娃娃郎錚,那個情不自禁的敬禮;周恩來總理彌留之際,最後一句話是對病床前的醫生說:“我這裏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誌,那裏需要你們。”這表裏如一、渾然天成的生命包裝,讓人感受到正義、力量、純真、大愛和無私,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蒼鬆矗立危崖,傲雪欺霜,緣於堅定不移的誌向;瀑布飛流直下,銀河倒瀉,緣於義無反顧的信念;溪水逶迤天際,奔流不息,緣於執著追求的希望;大海浩瀚無垠,日月其裏,緣於寬廣坦蕩的胸懷。文壇硬漢作家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恒。”倘若我們能以一個純潔的心靈,能以一個美好的欲望去包裝生命,那麼生命一定會變得異常絢爛,即使是一粒晨露,也會晶瑩透亮,即使是一顆流星,也會劃出耀眼的光芒。

人活八分飽

人活八分飽,花開九成豔。

有一件事很讓人感慨。吳君如曾在電影節中大曝金像影後周迅有口吃病,指出周迅雖在鏡頭前演戲及唱歌伶牙俐齒,但在鏡頭後卻有口吃毛病。吳更指出周迅為怕暴露這個缺點,一直很怕接受別人訪問。周迅在慶功宴上回應得出乎意料的坦白;“我口吃這在內地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反而為自己驕傲,我有這個缺點,就去克服它,去演戲和唱歌。”周迅一言既出,唯恐天下不亂的“娛記”們都啞口了。在一個真誠的人麵前,他們都失去了嘲笑她的勇氣。人若顯拙,拙之一字,免了無千罪過;閑來一筆,閑之一字,討了萬般便宜。

我曾當過秘書,替領導捉筆。每次幫領導寫報告,盡管下足了工夫,力求完美,但領導總會雞蛋裏麵挑骨頭,總能指出這裏的不足,那裏的不是,甚至有時會讓你推倒重來。因此,心裏覺得非常苦惱。後來,同係統的一位老前輩指出了個中奧秘:稿子一定不要寫到十分好,八分好就夠了。領導都喜好“權威”,你留下一些小錯讓他“指教”,十之八九就成了。果不其然,以後每次寫報告,我總留下一些顯而易見的小錯,讓領導“改正”,效果奇佳,隨之我與領導的關係也更和諧了。

其實,人生和寫報告一樣,不必太求完美,八分足矣!所以,欲望不可太高,高不可攀則難免泄氣。正如革命家張太雷所說,希望過多是要失敗於失望的。明朝理學家薛宣說:“人愛花爛漫,我愛花始苞。”花兒開全了,凋零就接踵而至。人不可太要強,生活無須太美滿,盈則虧,滿則損,別人的忌妒、自個的不如意也隨時會發生。像春花蓓蕾待放,靜立枝頭,不用與人爭奇鬥豔,留個美好的向往和懸念,何等瀟灑和自在!

據說西施耳朵比較小,王昭君腳背肥了些,貂蟬身上有些怪味,楊玉環略微胖了些,趙飛燕又瘦了點。連古之絕代佳人尚美中有不足,何況常人。一句話說得好,既然太陽上都有黑子,人間事就更不可能沒缺陷。所以,為人在世,後退一步,留有餘地,恰如吃飯,隻要八分,就會回味無窮,想著下頓,幸福一生!

欣賞快樂

馬來西亞歌手阿牛在《老朋友》歌中唱道:“在那個有風的下午,你叫我換一個角度,痛苦不過是生命賜結我們還沒打開的禮物。”

唱得真好!人生路上難免有風有雨,有時候還有一些難以忍受的事情發生。風能吹得你睜不開眼睛,抬不起頭,甚至弄得寸步難行。這時,你得換個角度,往另一個方向繼續走,不僅能避開強風,還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風景。

是的,人生在世,有痛苦,有快樂。要痛苦,還是要快樂,痛苦多,還是快樂多,全在於欣賞。

我有一個朋友,在事業單位工作,精明強幹,不到40歲提拔當上了處幹。想不到剛上任幾天患上腦梗,落下個半身不遂,隻得早早病退,折戟仕途。但他很想得開,他說還好碰到熟人搶救及時,否則小命就沒了。他愛好文學,不能上班,正好做做他的文學夢。他右手可以寫字打電腦。經過努力,他發表了不少文章,還出了書,加入了作協。時間已過去了20多年,現在已年過花甲,仍然生活得有滋有味。他說:“我總是看光明麵,想快樂的事。人生要掌握欣賞的角度。”

愛迪生不幸耳朵失聰,他非但沒有怨恨,卻反而感到高興,因為他那雙失聰的耳朵,他聽不見塵世的紛亂與喧囂,他用明亮的眼睛來觀察世界,靜下心來從事科技研究,完全沉浸在發明創造之中。史蒂芬·霍金,青春飛揚的時候,命運的惡魔卻無情地剝奪了他的健康和自由,但他仍感謝上蒼還保留他一個清醒的大腦,讓他還可以去探索去思考去挖掘無窮天體的神秘莫測。人們在人生的大不幸麵前,可以繞過命運緊閉的幸運之門,從一個小小的窗戶中去捕捉快樂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