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相勵於江湖(1 / 3)

第七輯 相勵於江湖

在漫漫的生命歲月裏,我們都為對方的心靈注入著積極向上的能量,相互提醒著永不在世俗的紅塵裏沉淪,永遠都要駕馭著自己的理想之舟,彼此呼應著、義無返顧的向前,向前……

塵世中,那些直入人心的美 文|君燕

朝陽初升,用光明與溫暖柔和地撫觸大地,也仿佛是在喚醒著生命 ——唐家三少

1

一次跟朋友外出辦事,偶然來到影視城外麵的出租房裏,住在這裏的都是懷揣著藝術夢想的年輕人。房間裏,一個年輕的女孩正在吃飯。桌子上放著一碗肥膩膩的紅燒肉和幾個饅頭,女孩一口肉一口饅頭大口大口地吃著,不一會兒的功夫,桌子上的東西就一掃而光。女孩打著飽嗝,卻仍起身去鍋裏舀飯。真是個貪吃的女孩,已經有發胖的跡象了,還不注意節食,現在的女孩子多注重保持身材呀。或許是有導演找她拍戲,要求她增肥?我轉念想到,一定是,要不然她也不會不顧自身的承受能力,這麼胡吃海喝。

臨走時,突然聽到房東的聲音:“媛媛,你還是悠著點吧,別把自己撐壞了。”“不行,再有半個月我就要回老家了。在母親的觀念裏,胖就是福氣,她要是看到我瘦成這個樣子,一定會傷心死的。我一定要讓母親臨走時看到我胖胖的樣子,不然她到那邊也不會安心的。”這是女孩哽咽的聲音。聽了女孩的話,我微微一怔,原來讓一個愛美的女孩心甘情願地放棄美麗的外表,放棄觸手可及的美好前程,還可以有這樣一個我意想不到的,甚至有點荒唐的理由。但就是這一點點的荒唐,卻讓我忍不住鼻子一酸,差點掉下淚來。

2

小區旁的早市上,常常可以看見一對母子守著一個菜攤賣菜。母親很勤快,把菜收拾地整整齊齊,泛著黃的葉子、打了蔫兒的水果,她都會細心地一一挑揀出來。兒子總是安靜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微笑著看母親忙碌,有時也會幫母親把地上散亂的蔬菜歸置整齊。母親忙碌的間隙,會習慣性地轉頭看看兒子,然後母子倆相視一笑,那份濃濃的母子深情總能感染路過的行人。

也許是為了省錢,母子二人通常隻買一份簡單的盒飯做午餐。盒飯剛剛買來,兒子便一把搶過來,狼吞虎咽地吃著,全然沒有了之前的安靜和懂事。而那明顯不協調的動作和略顯呆滯的表情讓我不由地懷疑兒子的智商,“她的兒子是個弱智,哎,這女人真可憐。”一旁的大嬸低聲告訴我。怪不得呢,我搖著頭,對那個女人也產生了幾分同情,攤上一個隻知道搶吃搶喝的傻兒子,心裏該多難過啊。可是,我卻看到母親接過兒子吃剩的飯盒時,臉上抑製不住的欣喜和激動。路過他們身邊時,我往母親的飯盒裏瞟了一眼,青菜、豆角等素菜不見了,隻剩下泛著光澤的炒肉高高地堆在白白的米飯上麵,麵對的兒子正一臉期待地看著母親,那眼神分明如朝聖者般虔誠……

3

每天早晚,我都會看到一個中年婦女攙扶著一位老太太在樹林旁邊的小路上散步。老太太也許是中過風,走路很不利索,中年婦女便小心翼翼地陪著她慢慢地走。走累了,中年婦女拿出隨身攜帶的棉墊子墊在路邊的石凳上,扶老太太坐下休息。真是個細心的女兒,我在心裏暗想。

有一次,老太太突然發作起來“我不想走了,我要休息。”、“我又不認識你,你別管我。”老太太語無倫次地嚷嚷,還發瘋似地揮著手裏的拐杖。中年婦女終於失去了耐性,對著老太太喊:“你不認識我,我還不認識你呢。”說完,便蹲在地上大哭起來。然而,哭過之後,她站起身來擦擦眼淚,又扶著老太太繼續鍛煉。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中年婦女能做到這些,已經很不容易了,誰還沒有煩躁的時候呢。

那次跟鄰居聊天,我才知道,原來那位中年婦女隻是老太太的兒媳,而她的丈夫早就因為外遇跟別的女人遠走高飛了。

原來,子女對父母的拳拳愛心還可以超越血緣而存在,原來,那些我們看不分明的表象背後竟藏著如此深沉的愛。

4

那次參加培訓時,和一位盲人朋友住在一個寢室。每天晚上,她總是戴著耳機躺在床上,似乎在聽音樂。好幾次,我好奇地問她在聽什麼音樂,竟能讓她如此著迷,她總是笑而不言。一次趁她出去,我偷偷戴上她的耳機按下了開始鍵,卻並沒有美妙的音樂響起,隻有一陣陣咳嗽聲敲打著耳膜,快進以後,依然如此。

她回來後,我忍不住問她原因。聽了我的問話,她臉上的表情突然黯淡下來,歎了口氣說,她的父親早亡,母親又多病,由於自己眼睛看不到,對母親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她的聲音。每天晚上,她都是伴著母親的咳嗽聲入眠,時間久了,聽不到母親的咳嗽聲她就會失眠。後來,她便偷偷地錄下了母親的咳嗽聲,出門在外的時候便拿出來聽上一會兒。“如今,我隻能通過傾聽這一聲聲咳嗽來感受母親的溫暖和愛意了。”她幽幽地說著,臉頰上流下了兩行清淚。

載於《做人與處世》

有些故事,總司那麼心酸,放佛一觸碰,就能流下淚來。可是,這些心酸的故事,依舊是溫暖的。

隻因了你的暖 文|清露流晨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托爾斯泰

同事麗結婚十一年了,孩子都十歲了,可麗依然每天打扮得光鮮亮麗,穿得花枝招展的,像正值青春年華的小姑娘。這引來很多人讚歎的同時,也招來了一些人的議論。“都老夫老妻的了,還把自己打扮成小姑娘,給誰看呢?”“這上班都夠忙的了,她哪來的功夫打扮,累不累呀?”我們這工作都得起早貪黑。早晨我都是被鬧鈴叫醒,然後迫不得已的一骨碌爬起來,簡單洗漱一下,就去上班了。哪還有時間打扮自己呀!可她每次一出現,總是光鮮奪目,讓人眼前一亮,心情舒暢。那眼睫毛濃密修長,大睛睛微黑閃亮,瓜子臉略施粉黛,櫻桃小唇淡紅瑩潤。她的妝恰到好處,美而不媚,耀而不妖,純而不淡,嫩而不嬌,那麼自然,那麼清新。她穿得衣服也總是每天一換,清新亮麗,新穎時尚。

若是一天兩天也不足為怪,可結婚這十幾來一直都這樣就難了。有幾個同事也效仿她,可沒堅持幾天就又恢複原形了。“哎呀,我的媽呀,美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為了打扮,我得早起至少半個小時。有那工夫,我還睡會兒呢!”同事打著哈欠說道。是啊,我們都很忙很累,有時連臉都懶得洗,衣服都懶得換,哪有時間收拾自己,就是有時間,也沒那心情呀。

可她卻天天花枝招展,亮麗如初。我們不得不佩服她這種為了美不怕累的精神。在美的背後是要有堅強毅力支撐的。當有人問她:“你不累嗎?”她總是嫣然一笑,“你能讓別人感受到美的時候,累也是一種享受呀!”

有一天,我在她QQ空間裏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句話:“隻因你的暖,我寧願每天為你花枝招展。”我當時感動的哭了。噢,麗每天打扮原來是這樣。我們都知道麗有一個好老公。他對麗的關心嗬護體貼達到了極至。怕麗被油煙熏著了,不讓麗吵菜;怕麗的手變粗糙了,不讓麗洗衣服做家務。女為悅已者容。老公這樣的疼自己,麗當然要把最完美的自己送給他。

婚姻不會因時間而老去,你的關愛和體貼給她帶來了深情的暖。這種暖會讓愛情保鮮。也正因了你的暖,她會每天花枝招展,不為別人,隻為心中那個愛她的你。

載於《經典文摘》

有人說,丈夫是什麼脾氣,妻子就會是什麼模樣。人是可以相互影響的,所以,盡力去嗬護那個愛你的人,因為你的愛,她會煥發光彩的模樣。

巴瑞爾的“一人”餐廳 文|張珠容

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 ——托·富勒?

一家餐廳,隻要火爆到一定程度,顧客就需要提前預約。預約時間短則幾天,長則數月,一般很少超過一年。但美國紐約州就有這樣一家特殊的餐廳,顧客需要提前5年預約才能到那裏就餐。

這家餐廳的老板名叫達蒙?巴瑞爾,是一個40多歲、開朗的中年男性。一直以來,他都生活在美國紐約州一個名叫厄爾頓的小鎮上。這個小鎮所處位置極其偏僻,近年來,人們搬的搬,走的走,眼瞅著小鎮越來越沒有生氣了。巴瑞爾早年是個廚師,每天都在鎮上的餐廳裏開心地燒菜。一年前,隨著鎮上最後一家餐廳的搬離,不願外出謀生的巴瑞爾永遠地失業了。

那段時間巴瑞爾有些鬱悶。他想不明白人們為什麼都喜歡到大都市裏過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他很想為小鎮做點什麼。可是,除了燒菜,自己還能做什麼呢?

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紐約一家大公司的業務員科林到紐約州一個小鎮談一筆業務,卻陰差陽錯地坐錯了車,跑到了厄爾頓小鎮。科林淋得如落湯雞一般,又冷又餓,卻找不到一家餐廳。好心的巴瑞爾見狀,便把科林領回家。科林一副著急的樣子,希望盡快吃上飯然後返回紐約。巴瑞爾卻建議他先去洗個熱水澡,自己則燒些飯菜,之後兩個人同吃。看著主人如此熱情好客,科林也就不好推辭。

十分鍾過去了,洗完澡的科林被廚房的香味所吸引,便一邊同巴瑞爾聊天,一邊參觀他的烹飪過程。巴瑞爾的臉上始終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他非常熟練、細致卻又慢悠悠地做著每個動作,仿佛是在製作一桌盛宴。科林為巴瑞爾的精湛廚藝感到震驚,更被他從容生活的態度所感染,此時的他早已忘記還有一單業務需要洽談。

一個小時之後,科林吃到了一頓精致、美味的午餐。吃完飯,他大發感慨說這是自己參加工作後吃到的最香的飯菜。他說:“大都市裏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人們多麼需要像我一樣,到這樣的偏僻小鎮來釋放一下自己的胃和身心!巴瑞爾,你開一家餐廳吧!你的廚藝這麼好,哪怕店裏隻有一個服務員,也會有大批的顧客上門的!”

巴瑞爾卻搖搖頭:“但我希望每天隻接待一個顧客。”

科林繼續鼓勵:“那就開一家‘一人’餐廳,隻有一個店員、每天隻接待一個顧客的餐廳!”

巴瑞爾心動了。而第二天,他就行動了。他沒有去租街道上的店麵,而是在自家的地下室擺出九張桌子,包括一張餐桌和八張工作桌。原來,這裏不僅僻靜,而且便捷。巴瑞爾家擁有一個4.8公頃大的院子。在這裏,他種著各種蔬菜、水果和香料。巴瑞爾的想法是:除了海鮮類原料需在外采購,其他所有菜品的原料都可以靠自己種植和加工處理。所以,隻有把自家當成餐廳,自己才能得到最好的食材,做出最新鮮、最原汁原味的菜肴供食客們品嚐。最關鍵的是,巴瑞爾覺得自己隻有身處這個大大的院落,才能源源不斷地迸發烹飪靈感。

經過十幾天的籌備,巴瑞爾開在家中的“一人”餐廳正式營業了。他接待的第一個顧客,就是科林的上司黛西。原來,科林覺得上司的壓力比自己大,所以在接到巴瑞爾的餐廳開業消息後他極力推薦上司前去厄爾頓小鎮就餐。果然,黛西在巴瑞爾的餐廳用過餐之後整個人精神煥發。

這之後,巴瑞爾的餐廳在顧客的口口相傳中漸漸有了知名度。巴瑞爾的餐廳消費額高得驚人,人均消費超過250美元,但顧客的腳步並沒有因此被阻擋。凡是到“一人”餐廳的顧客,都能暫時遠離都市的快節奏生活,充分享受“慢食”的樂趣。長達5個小時的用餐時間中,顧客可以聽音樂、欣賞小鎮風景,也可以觀看巴瑞爾備菜、烹飪的全過程,甚至可以跟他學上幾招烹飪秘方,之後再不慌不忙地享受大餐。巴瑞爾喜歡創新,菜單換得很勤,但唯獨不會從菜單上挪走一樣東西——手工麵包。這種麵包,是巴瑞爾用橡樹果粉、苜蓿粉以及植物種子等材料秘製而成,如今已當仁不讓成為了顧客的最愛。

正因如此,僅僅經營一年時間,巴瑞爾的“一人”餐廳就異常火爆。不過,因為一次隻接待一個顧客的緣故,餐廳的預約已經排到了五年以後。這些預約者除了來自美國本土,還有不少是外國人。不少人因此感到疑惑:嚴格說來,巴瑞爾的餐廳算不上一家正經的餐廳,可它為什麼那麼吸引人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巴瑞爾的“一人”餐廳向顧客們傳達了一種他們天天渴望卻經常忽略的人生態度——回歸本色,享受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