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將相考辯(續) 第一章 嶽飛有無女兒銀瓶(1 / 1)

第一卷 將相考辯(續)

第一章 嶽飛有無女兒銀瓶

在杭州延安路中段東側的慶春路口,有一處古跡叫孝女井,井上覆有20平方的古建築孝女井亭。這是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浙江憲台梁材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嶽飛的女兒銀瓶為父殉節而修建的,至今古跡猶存。

關於嶽飛女兒銀瓶,在《宋史·嶽飛傳》中沒有記載。但幾百年來,銀瓶的故事在杭州民間流傳甚廣。

據民間傳說,嶽飛有個女兒名銀瓶,從小聰敏靈俐,而且很有個性,嶽飛十分鍾愛,教她學習武藝,把"嶽家槍"傳授給她。嶽飛被害那年,13歲的銀瓶親去朝廷責問宋高宗趙構,可是無法入內得見,悲憤交集之下,就抱起嶽飛賜給她的銀瓶投井而死。

嶽飛究竟有沒有女兒?有幾個女兒?銀瓶是否實有其人?至今沒有明確結論。

據《銀瓶征》記載,嶽飛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安娘。孝宗時,嶽飛冤案平反,"訪求嶽氏子孫,繈褓以上皆官之,女少者候嫁則官其夫。武穆有女安娘,其夫高祚,補承信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承務郎嶽珂(嶽飛之孫)所上《忠武行實》二卷,"卷末備載忠武"家屬,其中提到:"先臣安娘附諸子後,獨無所謂銀瓶者。"關於安娘的記載,除上述外,在其它史料中很少提到,因此嶽飛是否有女安娘,情況如何,無人查考。而在史料中更多的是關於銀瓶的記載。

南宋詞人周密在《癸辛雜識》中記:"大學宗文廟相傳為嶽武穆並記銀瓶娘子。"這應是關於銀瓶事跡的最早記錄,也是銀瓶的來源。清末學者、經學家俞樾在《銀瓶征》裏說:"按周密生於紹定四年,距紹興十一年忠武王薨九十一年,為時尚近,而銀瓶業已從祀,則可以釋來謝諸人之疑矣。"

到了元初,嶽飛女兒銀瓶已正式附祀於嶽王廟,元至元間杭州經曆李全重修嶽王廟,"廟塑王像,以其子雲、雷、震、霖、霆附焉,後作燕寢,像王父母及王夫人與王之女號銀瓶娘子者。"

為銀瓶正式表井、塑像建亭的是明正德十四年,浙江按察使梁材,把嶽飛故第庭前的一口古井,即銀瓶殉節處,正式題名為"孝娥井"。

清代以來,杭州地方各誌對於銀瓶事跡記載更多,差不多是每誌必記,但主要根據元、明資料,未有新的發現,如清代學者方象瑛《謁忠武家廟紀》、民國年間鍾毓龍《說杭州》等。

現在的孝女井和孝女井亭是清同治了卯年(1867),浙江按察使王凱泰重新修葺,井欄圈上題有篆書"孝娥赴義處"和"同治丁卯年王凱泰題"字樣,覆在井上的亭呈方形,四麵重簷翹角,石柱鬥拱,具有清代建築風格。

王凱泰在重修孝娥井時,經過了一番考證,在井旁樹有真跡碑一方(現已遺失),但真跡碑並沒有提出更加確切的真跡證據,不過是根據杭州司獄吳廷康"考定井址,具牘以請",所據何在,亦未記詳。

綜上所述,嶽武穆是否有女?銀瓶是否實有其人,還是缺乏可靠依據,正如《銀瓶征》的作者俞樾說的那樣:"銀瓶既殉孝豈不經禦旨追贈,且嶽珂為武穆孫而編《金陀粹編》中不曾提及之此,是一大疑案。"這一疑案至今仍無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