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帝王始末(續) 第一章 李自成葬身之處(1 / 2)

第一卷 帝王始末(續)

第一章 李自成葬身之處

300多年來,闖王李自成的結局究竟怎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一說"歸隱夾山寺為僧"。1994年在湖南石門縣召開的李自成學術研討會上,很多與會者持此說。主要依據是:石門縣夾山寺碑有"奉天"二字,還有"奉天大和尚墓"。《永昌演義》詳細記述了李自成兵敗後出家為僧,隱跡於夾山寺35年,法號奉天玉,直到圓寂。毛澤東閱讀此《演義》後,曾提到"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一事。但有學者對此持有異議:李自成到夾山,時年30多歲,正當年富力強,血氣方剛;一位胸懷壯誌、智勇雙全的"大順皇帝",突然會拋棄紅塵、遁入佛門去過每日晨鍾暮鼓的寂寞生活嗎?顯然是不會的。

二說"李自成死於九宮山"。郭沫若編的《中國史稿》寫的是:李自成兵敗至湖北通山縣九宮山,被村民(鄉勇)打死。持異議者認為,據史料考證,李自成兵敗離開北京南下時仍擁有數10萬大軍,且有高夫人、軍師宋獻策、猛將李過、高一功、李雙喜等相隨,決非單騎突圍,更非村民所能挨近的。當時鄉勇頭目、財主程九百攜屍邀功時,"驗其屍,朽莫辨",因為"殺自成者祿萬提","此令清政府亦頓生疑竇"。"原來,程九百打死的是另一姓李名延的大順軍人......"。因此,九宮山死者決非李自成。1645年5月在九宮山金蟬脫殼之後,李自成和高夫人"率餘部沿洞庭湖東岸南下,從江西進入湖南,欲伺機卷土重來。"

三說"在廣西龍虎關冒曹誌健"。"順治十七年副總兵曹誌建病逝於廣西賀縣"。至此,追剿李自成的清將已死三個,隻有吳三桂坐鎮湖南衡陽,卻整天金迷紙醉,放鬆了對闖王的追剿。李自成便施出"曹冠李戴"、移花接木之計,隱去真名,號稱"曹國公",並在"建"字加偏旁,以示區別。1751年3月,李自成出廣西龍虎關,經廣東連縣入湖南宜章境內的莽山。

莽山,萬山叢疊,山奇、水秀、林幽、石怪,猛獸出沒,人跡罕至,素有湖南"西雙版納"之稱。

現莽山許多地名尚與李自成結有不解之緣。李自成當年駐兵於莽山橛子坪。橛子坪之東永昌村(原名黃家坪)有黃氏宗祠,祠內有"永昌廳"匾,而"永昌"正是李自成北京稱帝的年號。據《黃氏家譜》載:永昌村的建立與李自成駐兵莽山屬同年(1651);至於"永昌娘娘廟",李自成之女李芝蘭,曾嫁給當地中醫黃法貴,因思念父母心切,立誌建永昌廟以紀念李自成,建永昌娘娘廟以紀念高夫人。永昌村南麵有一海拔1300米的"奉天坪",上有奉天廟,現尚存,而"奉天"正與李自成自稱"奉天王"、"奉天行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