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生物圈保護區與自然保區(1 / 1)

第二卷 農業·畜牧·栽培 第四十六章 生物圈保護區與自然保區

生物圈保護區是按照地球上不同生物地理省建立的全球性的自然保護網。世界人與生物圈委員會把全世界分成193個生物地理省(分布在我國範圍內有14個),在這些生物地理省中選出各種類型的生態係統作為生物圈保護區。它的目的是通過保護各種類型的生態係統來保護生物遺傳的多樣性。我國目前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三個保護區是:吉林的長白山、四川的臥龍山和廣東的鼎湖山。這三個保護區代表了溫帶和亞熱帶生態係統的兩種類型。

生物圈保護區是由核心區、緩衝區、試驗區三部分構成。核心區必須受到絕對的保護,其他區可進行不同程度的利用。它具有保護、研究、監測、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對它的研究是從生態、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綜合研究。因為生態係統是不斷地發展變化的,所以不僅要研究其結構、功能和演化,並要進行曆史變化的研究,用生物圈保護區同周圍受幹擾地比較,來看人類活動的影響,預測人為活動所引起的變化。

生物圈保護區不是一種圈禁的禁區,是同周圍人類景觀融為一體的,是動態的保護。

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把森林、草原、水域、濕地、荒漠等各種生態係統類型及自然遺跡劃出一定的麵積,設置專門機構進行管理,作為保護發展自然資源,開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為了了解和認識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保護和發展生物資源,維持和建立良好的生態係統。

自然保護區一般分為核心區與試驗區。在保護好區內資源的前提一下,在試驗區內,逐步開展一些有益的經營性實驗活動。

新中國建立後,我國自然保護事業逐步開展起來。到1985年底,我國已建立自然保護區360個,總麵積約為20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