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1 / 2)

結語

北方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但終究還是要來的。

時至四月下旬,城裏的迎春花已經在小區或公園的一角悄然開放,樣子看上去有一點落寞和孤單,但也

有一點兒堅決和義無反顧。對於季節的感知和判斷,遠處的杏樹和垂柳,顯然比人類更加靈敏,因為它們

用的不是眼睛,而是心,所以它們的反應總是更加準確和更加出人意料,憑空地,就在灰蒙蒙的枝條間流

露出令人心動的水粉和翠綠。

風是春天的信使。它們腳步穩健,不徐不疾,卻一刻不肯停歇,日夜兼程地趕往郊外。大片的土地,廣

袤的原野和僵了一個冬天的草木,都在急切地盼望著春天的消息啊!這情景,突然讓我想起小時候的一首

兒歌:“青草青草你發芽,老牛喝你茶……”但野地裏的青草還沒有發芽。風的聲音,也許還不夠洪亮。

此時,有關《貢米》的采訪和寫作,已經接近尾聲,一秋、一冬,對“大米”密集的關注和思索也將告

一段落。在這去意與留戀交錯之際,我不知道應該對我走過的土地、接觸過的被訪者和未來的讀者說一點

什麼。那天下午,正當我心意無著,隔著車窗凝望遠方時,突然從國家品牌管理中心傳來一條信息,有一

個被稱做“煮飯仙人”的日本老人,仿佛“從天而降”,給東北的父老鄉親寫了一封公開信。信的全文如

下——

各位東三省的父老鄉親:

我叫村嶋孟,今年八十六歲,在日本大阪的堺市開了家大眾食堂,至今已有五十四年。在我逐漸參透

了人、米、水、淘、煮、蒸之間的奧秘後,煮出了全日本都搶著吃的“銀飯”(我稱最好吃的米飯為“銀

飯”),所以大家尊稱我為“煮飯仙人”。

今年一月份我受國際品牌管理中心許京主任的邀請,來華參加“一碗白米飯”活動,當時我向他提出

了一個心願—到盧溝橋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一月九日,我來到了紀念館,盡管在心中已有所準備,

但當我看到照片中那一幕幕慘烈的過往,內心仍是感到無比的震驚與悔恨,不禁失聲痛哭起來。當時我做

出了一個決定,我要為日軍在華所犯下的罪孽進行贖罪,然而許主任卻這樣對我說“最好的贖罪,就是為

東北的農民朋友們推廣大米!”當時我心中充滿疑惑,不知許主任為何這樣講,但當我參加完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