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別人的恩典,自己的責任(1 / 3)

第七輯 別人的恩典,自己的責任

別人每一次傷害都試著去原諒,別人的每一次幫助,都學會去感恩。生命就是這樣原諒和感恩中變的豐厚起來。

一份報告帶來的轉機 文|順江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張瑞敏

日本有一家企業,他們生產的是一些雨衣、旅遊帽、衛生帶等塑料產品。旅遊高峰來臨的時候,他們生產旅遊帽。雨季來臨的時候,他們生產雨衣。旅遊高峰過去後他們就生產衛生帶等其他產品。總之,企業沒有固定的產品,當然也就沒有長期的訂貨合同。由於訂貨量不足,企業的產品銷售停滯,造成經濟效益直線下降。

公司董事長憂心如焚,千方百計地尋找盤活企業的方法。一天,他突然召開董事會議,宣布從今以後隻生產一種產品——尿墊。他的這一舉措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對,大多數人認為,企業生產幾種產品時訂單還不多,隻生產一種產品,訂單不就更低了?大家都覺得企業已經無可救藥了,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決定。

不久,他在全國建立了多家營業所,與數以千計的批發零售商建立了供銷關係。很快,企業的產品便壟斷了日本的尿墊市場。接著,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國際市場,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尿墊遠銷西歐、美洲、大洋洲及東歐一些國家,年銷售額達70億日元。這家企業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尿墊公司——尼西奇公司,董事長名叫多川博。

原來,多川博在辦公室裏看報紙時,一份全國人口普查報告引起了他的注意。報告中說日本每年出生250萬名嬰兒。於是,他想:“如果每個嬰兒用兩個尿墊,一年就需要500萬個,這一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如果把市場擴展到國際上,經濟效益就更可觀了。”權衡利弊後,他決定放棄其他產品,專門生產尿墊。

一份報告帶來轉機,一張報紙救活了一個企業。多川博的決策告訴人們:做任何事,博而不專隻會導致廣種薄收,隻有目標如一,成功的幾率才會增大。

載於《思維與智慧》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故事很多人都爛熟於心。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不要貪多,貪多的結果隻能是什麼都沒做好,還浪費了時間。

別人的恩典,自己的責任 文|學學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洛克

父親常常對我說起這樣兩個故事:抗日戰爭時期,父親是一名新四軍戰士。一次,一個新戰士在擦槍時,不慎走火,一發子彈擦著他的眉毛飛過。隨著一聲刺耳的槍聲,父親和那位新戰士全驚呆了,剛才那一幕可太驚險啦。連長走了過來,對那位新戰士進行了嚴厲批評,還要關他禁閉。父親卻淡淡地說道:“剛才發生了那件事雖然很驚險,但我還應該感謝他的恩典。”連長疑惑地問道:“你怎麼還要感謝他的恩典?”父親說道:“是的,如果他的槍口再稍微抬高幾毫米,我的腦袋就開花了,這不能不說是他對我的恩典;同時,我更加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我們隻有負起高度的責任感,才能不對自己的同誌犯過失。”連長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沉思良久,說道:“你說的很對,無論什麼時候,隻要沒對我們造成致命的傷害,我們都應該記著別人的恩典,牢記自己的責任,才會取得戰鬥的勝利。”

父親每說完這個故事,就用手捶打了下我肩膀,詼諧地說道:“你說,我是不是要記著他的恩典?如果當時他的槍口再稍微抬高幾毫米,不就沒有你小子今天了嗎?”

我摸著自己的腦袋,嘿嘿地憨笑著,心裏卻暗暗思忖,父親說得真好。

“文革”時,父親被“造反派”打倒了。那個“造反司令”更是瘋狂之極,他將父親押上主席台,抽出褲腰帶上皮帶,用力抽打著父親。父親身上被抽打得一道道血痕,最後竟將皮帶抽成了兩截。父親遭受了非人的痛苦和折磨。“文革”結束後,那個“造反司令”專門上門,向父親表示道歉,請求父親寬恕自己當年的魯莽和幼稚。父親握著那個“造反司令”的手,爽朗地笑道:“我應該感謝你的恩典啊!”“造反司令”聽了,一臉疑惑地望著父親。父親說道:“當年,你如果再抽重點,或者再抽斷幾根皮帶,我這命早就嗚呼哀哉了。”“造反司令”聽了,羞愧地低下了頭。父親轉而又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要記住別人的恩典,更要牢記自己的責任。不盲從、不跟風,尊重每一個生命,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造反司令”聽了,連連點頭,臉上露出羞愧地神色。

父親每說完這兩個故事後,總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道:“孩子,人生中,無論別人對自己造成什麼的傷害,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應該感謝別人的恩典。有些傷害是難免的,有時是受環境、氣候、人雲亦雲等因素的影響。當自己力量無法改變這一切時,隻能默黙地接受、默黙地承受,這是一種隱忍,更是一種智慧。不記恨、不消極、不耿耿於懷,心中才能永遠充滿感恩和愛。”

這兩個故事,我聽了一遍又一遍,但每次聽到從父親口中說出,就會感到一種新穎和別致。用一顆恩典的心,對待那些給我傷害和使絆的人,淤積在心中的那些苦悶和憂愁就會漸漸化解,使我的腳步邁得輕盈起來。

回顧頭去看,我真的要感謝別人的恩典,才使我一直走到現在。往前看,我更清楚自己的責任:不輕易地去傷害一個人,甚至一朵花的綻放,這也是一種做人的底線和尊嚴。

載於《少年心世界》

別人每一次傷害都試著去原諒,別人的每一次幫助,都學會去感恩。生命就是這樣原諒和感恩中變的豐厚起來。

有所長才會被人利用 文|學學

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於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 —— 徐瑋

寫字間8個人,老板說人多了,要走一個人。大家聽了,臉色一下子變得憂鬱起來。人人心理都很緊張,生怕自己攤上了。

我們這8個人,都沒有什麼社會關係和後台,能在這裏找份工作很不容易,大家都很珍惜,生怕幹的不好,被老板抄了魷魚。沒想到,老板突然宣布要在我們這8人中間減掉一個人,這不能不讓大家神經緊張起來。人人開始有一種自衛心理,幹活更加勤勉。下班時間到了,誰不願意先離開。

那天,老板將我喊到辦公室,臉色冷淡地對我說道:“經董事會研究,你被簡減下去了,你去到勞資部門辦個離職手續吧。”

聽到這個消息,我的頭腦一下子懵了。沒想到,竟是我攤上了個這件倒黴事。當大家聽到簡減人員名單時,都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內心裏,有一種慶幸和僥幸。

我幾乎是失魂落魄地辦好了離職手續,然後逃也似的離開了公司。一路上,我心理一直憤憤不平地嘀咕道:“為什麼會是我?我剛來的時候,老板多次拍著我的肩膀說,你的平麵設計很有特色,我們這裏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好好幹,多帶幾個徒弟,這樣才會有更大地發展。”

我激動地望著老板,努力將腰板挺了挺。那一刻,我心裏充滿了自豪和驕傲,能被老板賞識真是莫大的榮幸,將來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沒有到,將徒弟帶出幾個後,我就被老板掃地出門了,心裏充滿了委屈和沮喪。

父親看到我神情落莫地回來了,關切地問我遇到了什麼事?

我眼圈一紅,說道:“我被老板利用了,精心帶出幾個徒弟後,自己卻被老板抄了魷魚!”

父親聽了,不禁沒有感到憤憤不平,反而爽朗地笑著說道:“祝賀你,孩子!被人利用也是有資格的,隻有有所長才會被人利用啊。”

父親的一句話,讓我一下子愣住了。什麼?被人利用也是有資格的?

父親看著我疑惑地目光,接著說道:“你想想,當初,你進了這家公司,正是你有平麵設計這一特長,才會被老板看中,並讓你帶幾個徒弟。如果你沒有這個特長,說不定老板當時還不要你呢。現在,公司需要簡減人員,老板減掉你,也沒有什麼埋怨的。相反,你應該感激老板讓你在他那裏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為你以後找工作積累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孩子,你應該高興才對啊!”

我驚訝地望著父親。父親的一番話,讓我滿腹怨言和牢騷頓時雲淡風輕。原來有所長才會被人利用。不能被人利用,也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我既然有被人利用的一技之長,就不怕找不到工作。想到這,我不禁握緊了拳頭,心理暗暗下著決心。

我又開始踏上找工作之路。每當到了一家公司接受麵試,老板總會問我有什麼特長。我聽了,心裏暗暗發笑,心想:“幸虧我有個可被人利用的特長,否則很難聘用。”

終於,我在一家公司簽下勞動合同,而我被聘用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有個平麵設計的特長。那一刻,我不再擔驚受怕以後會被老板利用,心理變得十分坦然。

在這家公司我一幹就是五年,還帶出了幾個徒弟。不過,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不僅沒有被老板抄魷魚,還被任命為業務主管,事業發展空間變得遼闊和燦爛起來。

一次,老板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年輕人,不要怕被人利用。利用,也是一種動力和力量。我就是被人利用才一路發展過來的,就是到現在,我還在被人利用。在被利用中,我變得更加聰明、更加睿智。”

老板的一席話,不禁讓我挺直了腰杆,仿佛有一股激情在心中燃燒。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力量。人啊,無論何時,都應該有一個被人利用的特長。

載於《少年心世界》

我們在一個集體裏的時候,根本目的就是為這個集體創造價值。如果你沒有價值,那集體幹嘛還要你呢,所以,有特長被人利用,說明你正在創造價值。

優勢有時會成為負擔 文|寶穀

名譽過高,實在是一種重大的負擔——福爾特

每逢大學畢業季,大學生們就忙著找工作。大多數人認為,有優勢的能最先找到工作。但實際上,往往是那些沒有優勢的學生最先找到工作。

一位心理學家舉例解析了這一奇怪的現象。

大草原上分旱季和雨季。雨季過後,旱季來臨,到處幹旱,草木枯死,動物渴死。在旱季來臨之前,動物們都要逃跑,以躲避旱災不被渴死。那麼,在逃跑的時候,是跑得快的動物渴死的多,還是跑得慢的動物渴死的多?

答案是:跑得快的動物渴死的多。原因很簡單:跑得慢的動物風險意識較強。比如烏龜,它會想:我走得這麼慢,下個月旱災就來了,這個月得趕緊收拾東西先走。於是,跑得慢的動物提前都走了。而跑得快的動物,比如兔子,在旱季快要到來之前,可能還一邊曬著太陽一邊啃著胡蘿卜想:“我的速度這麼快,明天旱災來臨,今天跑都來得及。”兔子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應變時間,於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結果旱災真的來臨時它再想跑已經晚了。